大魏王侯(校对)第45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56/479


就在李友德等人的眼皮子底下,几万东胡人利用前营禁军留下来的防御工事,逐渐开挖联成一片,相当明显,他们在锦州城下和魏军中军之前再挖一条沟,这样等若是加了一道保险,魏军想冲过来与锦州城重新连接起来,先冒着箭雨填壕沟吧,光是填沟之战东胡人就送了两三万人的性命,禁军却是得打破两条沟!
李友德阴着脸看着眼前的一切,突然笑了起来。
“李招讨使和岳太尉,现在怕也是头皮发麻了。”李友德对众人道:“不瞒你们,咱们的情形怕是不妙。不过,死棋也有活眼,就看咱们能不能撑住。城中粮草足够,柴薪不多,得做好长期被困的准备。现在开始省着用,能吃干粮就吃干粮,从我开始,吃干粮,喝生水,一个月不成就两个月,两个月不成就半年,老子不觉得东胡人能在这里耗半年。他们攻不进来,咱们的性命就是自己的,谁也夺不走!”
原本城头将士都是面色阴沉,待听了李友德的话之后,不少人也是松了口气。
李友德转头下城,低头之时,面色却是阴沉的可怕。
征战多年,李友德的战场嗅觉相当敏锐,这一次魏军先得先机,然后东胡人破釜沉舟,应对极为高妙,两条壕沟,反是将魏军隔绝成两部份,形成了首尾难顾的局面。
最关键的,就是长壕一成,下一步必然是塔山了。
李健等人能不能顶住,就成了这一战的胜负手了。
这其中的关键,并不是彻辰汗比李国瑞等人更高明,而是抓住了魏军的矛盾之处,此前按持久战布局,又仓促前压,看似打出了锐气,其实布置上是有些前后失衡了。
如果再给李国瑞,岳峙等人半年时间,眼下的战局,绝不会是如此尴尬的局面。
第五百四十七章
扭曲
“我等是落入彻辰汗算中了。”李国瑞和岳峙等人俱是面色沉郁,从现在的结果来看,两条长壕显示出了东胡人的意志和决心。
大魏禁军想打破眼下的局面,最少也得付出好几万人的死伤。
昨天东胡人趁锐气来攻,最少死了三四万人,其中虽大半是汉奴和各部余丁,但东胡五部各万户的将士也是死伤了不少,最少也是死了过万人,伤者超过两万人。
对一支二十余万人的军队来说,昨天一场战事就死伤三万人,也可谓是伤筋动骨了。
魏军士气不旺,锐气已经消磨了不少,又不可能驱百姓填壕,要真的想破眼前的这两道壕沟,死伤也是在几万人左右,李国瑞和岳峙都是没有信心能使禁军将士牺牲到如此地步。
“这已经算是僵局。”岳峙长吁口气,说道:“还好,不是死局。”
确实是如此,锦州被长壕所围,但李友德也不是易与之辈,想攻下锦州,东胡人不死上两三万人根本别做这个梦。再死几万将士,彻辰汗也兜不住,况且锦州被攻克也影响不了大局,渝水城只要筑城成功,与松塔诸堡和宁远,榆关连成一体,锦州迟早还可以再抢回来,再对峙下去,东胡人也撑不住了。
现在这局面,天子和两府要知道了定然大失所望,禁军无力再攻,东胡人也不会再攻过来,双方剑拔弩张,只打了一天就偃旗息鼓了?
“渝水城能修成,天子和两府也会接受。”岳峙对李国瑞道:“此城修筑好,还有眼下的防御,可以慢慢撤兵了,东胡人也会陆续撤走。”
“事情怕是没有那么简单……”
远方传来骑兵奔跑的轰鸣声,李国瑞面露苦涩之色,彻辰汗的布局博大精深,岂能困住锦州后就没有后手?
岳峙身形一震,也是看向锦州一侧的方向。
在两条壕沟的中间,三万余宫帐军在夕阳下奔驰而行,这些骑兵身上的银甲在光线下熠熠生辉,显示出磅礴如海般的气息,锦州城上的射手已经拉动床弩,袭击这些绕城而过的东胡骑兵,这些宫帐骑兵却是一往无前,丝毫不顾身侧的威胁,只是一直打马向前飞奔!
“袭塔山去了。”诸多禁军大将,包括李国瑞,张邦文等文官在内,俱是神色动摇,塔山在主力大军身后,和松山堡一样都是支撑大军粮道的基石,虽然其在魏军主力侧后,相隔不到二十里,但骑兵从侧后而击,魏军此时集结反应再赶过去,最少也需要一天以上的时间。
面对三万宫帐骑兵,魏军最少要出动两万骑兵,三万精锐步兵,包括步人军在内,否则必为其所败,集结大军需要时间,往战场推进亦要时间。
“不必急。”李国瑞此时反而镇定下来,对众将道:“塔山堡高三丈余,周长不到三里,内驻禁军将士六千余,外围尚有陷坑,壕沟,拒马,箭楼,就算以最精锐的宫帐兵去攻,想仓促攻克也非易事。”
“就怕军心有所不稳。”张邦文长叹一声,脸上忧色相当明显了。
岳峙横了张邦文一眼,说道:“若是赏赐充足,何来军心不稳一说?况且,以我领兵,也谈不上军心不稳!”
士气原本就不振,魏军又以步兵为主,东胡兵三万宫帐兵出动,其后还可持续出动骑兵,魏军离开原本的大营,在机动过程中容易为敌骑所突袭,会使原本的优势丧失。
岳峙会是领兵的不二人选,他已经打定主意,不急不徐,不给敌骑可趁之机。甚至,按岳峙的想法,只要将大军往后退缩十余里,保持粮道不断和将渝水城护住即可,双方这样互相牵扯,两边都找不到什么真正的机会。
当然,从战略上来说,魏军已经失
了李国瑞率部突袭得来的先机,就如下棋一样,原本的杀招被敌人化解了,现在陷入了难分难解的兑子之战。
“塔山守两天便好。”岳峙对李国瑞抱拳道:“沿途尚有道路营寨,将前营陆续撤回,依托旧营修筑营垒防御,护住粮道与渝水城这两头便好,只要后不失塔山,前不失渝水,此战,咱们仍可算获胜。”
岳峙脸上有些黯然,仗打成这样,李友德和其部下算是被彻底放弃了,好的结果是被困几个月后脱围而出,怕是要死上一半人。不好的结果就是长期对峙之后,要么全饿死,要么锦州在饥饿中被攻克,全部战死或是有少数人活下来,但成为东胡人的俘虏。
不管怎样,魏军主力都毫无办法,无能为力。
“一切拜托太尉,正如太尉所言,不必着急,塔山险峻,不会轻易为敌所得手。”李国瑞面色沉凝,但风度仍然保持的相当好。这一次锐气而来,拼的就是一槌子买卖,出现意外,对手的应对相当出色,这都是可以接受的事情,若遇到意外便惊慌失措,也就不配为这大军统帅。
更多的东胡骑兵追随宫帐骑兵而去,而还是有十万人以上的东胡兵步阵在长壕之前,对着魏军主力虎视眈眈。
这一天的天气更为和暖,而北伐大军的诸多将士,却是感觉越发寒冷起来。
……
徐子威到塔山还不到五天,总算是对这个小型的城堡有了初步的了解。
这座城堡依山而建,在堡前不远处是杨木河的支流,其身后是绵延不断的山脉,山峦叠嶂绵延不绝,还有杏山,松山等诸堡。
一条官道绵延二百里,将诸堡和宁远城,还有榆关连接在一起。
塔山去松山三十里,宁远城六十余里,距锦州三十里,距旧营州六十里,距渝水城不到三十里,道路是在山峰脚下,蜿蜒曲折,想绕过塔山堡对山民猎户来说是可以办到的事,但对一支大军队来,无视盘踞在侧的塔山堡也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若时间和物资允许,塔山北堡,南堡,都会逐渐修筑,将整个通道都遮蔽起来。
徐子威对这些防御之事并不太关注,在两个儿子被带到宫中后不到三天,也就是在江畔与徐子文交谈过后,宫中再度来使,陈常得卸任郎中令,由太尉邓名兼任,陈常得转任期门令,与郎中令一样,期门令也是厢都指挥也就是管军大将级别,期门左令则是与军都指挥等级相当,天子的用意相当明显,期门令负责宫禁保护,天子用自己的亲兄弟掌宫廷禁卫,两府也说不出什么反对的意见来。
等徐子威刚用两天半飞驰时间赶到京师,天子都未曾见他,直接令其与期门令陈常得一并赴榆关。
待徐子威至榆关时才知道,陈常得,李健,李恩茂等人率大军俱出榆关,已经至宁远一带驻防,北伐大军主力齐出,赶赴渝水,李健等人则负责率大军护卫榆关至塔山一线,陈常得奉命率十个军的禁军,加上数百郎卫,奉命守备宁远,等徐子威至宁远时,陈常得则命其率三个军,守备塔山堡。
天子的用意相当明显了,徐子威在此前也在北伐军中,后来从军中脱离,此次抱养其二子入宫,徐子威当然得继续在军中效力,获得一些禁军和郎卫中的人脉和威信。
十余年后,徐子威到管军大将,甚至任太尉,掌郎中令,金吾卫,期门令,将宫禁大权掌握在手,然后掌握一部份禁军,拱卫新君,以皇父身份留京任职。
赵王当年没有留京,是因为天子即位时大魏的情形和今日绝然不同,现在天子已经信不过外朝,只能继续栽培徐子威。
天气有明显的转暖迹象,也是叫徐子威感觉好受了很多。
初至塔山,他连续两夜没有睡好,城堡外的一声声野兽嚎叫令他胆战心惊,甚至半夜时的惊鸟叫声也能令他惊醒。
这座小城不光是危险,还特别简陋。城堡刚修好不久,很多房舍的墙壁就是夯土加草束堆造而成,屋里散发着浓烈的泥腥气息,令人相当的不适。徐子威感觉被褥都是潮湿的,能拧出水来,他虽然带着十余仆役侍卫,每天都有人侍奉,但再好的仆役也不能叫天气转暖放晴。
徐子威在塔山呆的都要疯了,这里是毫无疑问的艰苦和危险,但为了自己的两个儿子的前途,他断然不能如前次那样逃离北伐大军。
身为重将,镇守一堡,此役只要获胜,徐子威也必定能以军功受赏。
在几十万人的大征伐中,有的人出力很多,但未必能受到什么象样的奖励。有的人完全是混资历,却是能轻易获得重赏,徐子威毫无疑问是后者。
在塔山堡中,有堆积如山的粮食,沿各堡之间还设有大型粮仓,最少有百万石以上的粮食沿着各堡和粮仓储存。
除了粮食之外,尚有近百万贯钱,这是朝廷在主力大军开战之前给予的赏赐,沿榆关诸军已经收到了赏赐,赏钱至塔山堡之后,徐子威心存畏惧,不敢带兵将钱送到二十多里远的大营,却是打算派人知会李国瑞,叫这位招讨使派人来搬取铜钱。
他每次出城的时候,都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在榆关附近,徐子威都感觉畏惧害怕,惶恐万分。东胡人的凶残暴戾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且多是骑兵,来去如风,突然出现,叫人跑都跑不掉,一直不停的追杀挥砍,直到将魏军杀光为止。
身为王府嫡长子,徐子威接受的教育也相当完备,对东胡军的战例了解的越多,他心里就越是害怕。
眼前塔山松山等诸山一片翠绿,有不少树木就算是在深冬时也保持青绿,山顶和山腰间又残留着不少白雪,相当刺眼,人们没有办法辨识出那些山道,峰峦之中是不是掩藏着什么危险,徐子威这样胆小的统帅,平时根本不敢出堡半步,甚至派兵出堡也是战战兢兢,惟恐被敌人所趁。
尽管很多部下告诉他,在外围有哨楼和箭楼等防御设施,大军经常有塘马哨骑,并且后勤民夫厢军往来不绝,并没有徐子威想象的那般危险,可是徐子先每次登高望远,只能看到苍茫大地空寂无人,那些山谷,丘陵,密林,道路,平原,一望无际的草从灌木,似乎每一处都隐藏着可怖的东胡铁骑。
由于这样的原因,大军的赏钱并没有在第一时间送走,但徐子威身为主官亦并没有担责,他已经知会大军主帅和转运使,身为守堡的期门令,只是没有主动担起责任而已。
“你以为陈常得,李健,李恩茂他们就好到哪去?”徐子威站在堡墙之上,对着身边的心腹冷笑道:“李国瑞叫李健和李恩茂领兵护住后路,后路是什么?粮道距塔山二十余里,这一段路最空虚危险,招讨使又不能把大营一路排过来,叫李健厚集大军,北虏都不顾了,无非是要确保后路安全。榆关留几千兵马就够了,最多一万多禁军,足保关门安全,宁远留几千人,剩下的近十万大军,沿松,塔诸堡和前方展开,挖壕立栅,随时应对东胡袭扰,这才叫确保后路粮道安全,他们这几个,两位太尉,一个在榆关,一个在宁远,恨不得躲到平州去,李恩茂还好些,跑到宁远来,可是将大军主力放在宁远,那边需要三四万人守备?两侧俱是山峦谷道,要冲过去得强攻宁远,宁远城一万人就可抵御十万大军了,还得是攻城器械充足。却是把我放在最前面,说是给我立功,我呸……”
徐子威面色扭曲,心里甚是不满。
第五百四十八章
破堡
李恩茂和李健分别统领数万大军,两人一个是天子心腹走狗,另一个是左相韩钟的人,李健是天子亲令守备榆关,前方的事不插手,就安心在后方等着大捷消息就好。徐子威要想得军功威望,就得到前方去,却是恰好落在李恩茂手中。
徐子威没有牢骚才是奇怪,这是摆明了的针对。
四周诸将沉默不语,国事如此,这些大人物还在勾心斗角。
时近正午,阳光总算有了一些炽热感,徐子威拢了拢自己的披风,对众人道:“再过两个时辰,今天便是无事了。”
有个军都指挥道:“昨日传来的战报是锦州被长壕所围,战事焦灼,双方损失都是不小。”
另一个军都指挥肃然道:“东胡人死伤六七万人之多,其中掠走的我大魏百姓占了一半,我军死伤两万余人,却多是禁军,看似胡人死的多,其实两军损失大体相当,胡人是把我大魏百姓拿来填壕,才顺利破了前营。”
几个军都指挥和一群武官都是讨论起来,他们全部是京营武官,并未见识过真正的大战战场,只是在双方的损失数字之中,一群人都感觉相当的震怖,一天激战,双方死伤加起来就近十万人了,虽然是全部的死伤数字,具体死了多少还不知道,但加起来也是超过四万人,这个数字相当恐怖了,等于二十个军一天之间就消失了。
塔山的士气很低,驻守者从主帅到武官,再到普通将士全部是出身京营或是期门郎,羽林郎这样的宫中郎卫,他们出身京中武官世家,执戟卫护宫门,此前最多经历过一些比较小规模的战事,随同河北禁军出征驻守,面对狼群般呼啸而至的胡骑,他们确实也是从内心深处感觉畏惧。
徐子威只是将不满和畏惧表露出来,其余的人其实也差不多,众人都有一种焦虑和畏惧。
“胡骑,东胡骑兵!”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56/4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