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王侯(校对)第47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0/479


比如汉之李陵,率五千兵马在草原奋战十几天,矢尽粮绝,被敌人重重包围,弓矢尽后无法固守,也没有办法破围而出。
被围十几天后,也没有友军来援,内外交困,已经无有生机。
这样的情形下,李陵只能选择投降,这样的选择其实无可厚非,他为了保全将士性命的做法也并无错误。
每个将士都首先是人,若不战而降,或是一触即溃,身为军人的本份没有尽到,那么当然是死不足惜,或是降者该死。
李陵所部,却是奋战十几天之后,矢尽粮绝,杀敌无数,这样的情形下敌人未将他们屠杀干净,而是容纳他们投降,倒是敌人显得大度的多。而反观汉武这边,闻报之后便是对李陵的家族展开报复,杀戮李陵家人,这样对尽忠报国的将领又怎能说是公平?
司马迁为李陵说话,结果惨遭腐刑,此后千年,杀身成仁成了华夏的教条,而不是尽力之后,可以尽可能的保全将士的性命。
眼前的北伐大军,包括太尉岳峙在内,如果回归朝廷都不会有太好的下场。
虽然朝廷明知不是将士的过错,但从上到下必定会洗涮一番,惩治将领是必然之事,普通士卒也落不着好,如果是好几万人,足抵大用,朝廷也会忍了,万余人不过几个军,当不得什么大用,多半是编遣为厢军,服苦役效力赎罪,这应该是获救将士最好的下场和结果了。
“将士们获救原本已经是意外之喜”岳峙沉声道:“若得替殿下效力,待遇不在禁军之下,想来会有多半人愿替殿下效力。只是我等穷极而逃,溃败而不成军,实在当不起殿下这般信重”
“我已经说了,战败非将士之责,我不会推功,也不会诿过,在我那里,一是一,二是二,谁的责任便是谁的责任,推不掉也逃不脱,但也不会叫人替别人领罪认错。”徐子先盯着岳峙,说道:“不知道太尉打算如何?”
在场的王直,邓俊,卢四海,还有林绍宗,李星五,董瑞祥等人俱是盯着岳峙,这一次若得这太尉归诚效力,可谓是最大的收获。
论领兵的稳当,领几十万大军的经验,幕府中的将领哪一个能和岳峙相比?
就算岳峙是外来的大将,名望太高,不宜亲领大军,凭他的经验,调教将领,任讲武堂山长,替徐子先教导高级将领,所得的收获,也是远远超过了此前的付出。
正如东胡人渴欲得岳峙,徐子先也是同样如此,他身边的这些盟友,部下,同样也是明白岳峙的重要性。
威望,地位,实际的能力,岳峙在本朝武官中不做第二人想。
北伐失败,岳峙声威受损,但明眼人都知道此战失败并非是岳峙的责任,其声威受损并不太重,况且以实际的能力来说,岳峙对根基相对较弱的秦王幕府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
况且徐子先尚有很明确的要求此役过后,论起责任,将方大将的说法当然更容易为人所接受。
这涉及到天子帝位和未来储位之争,徐子先没有说清楚,但相信岳峙已经明白了。
“感佩至深”岳峙颇有些艰难的道:“相信普通将士会明白殿下的德意,做出选择。至于本人,创痛至深,已经无望仕途,只想追清查明这一役到底是怎么回事,除了天子和两府催促实因后勤支应不足,还有后方是不是有大将争权,以至未能按李招讨使事前之令,一定要巩固我大军后路,遭致惨败的结果?若查明是谁的责任,哪怕是以命抵命,岳某也一定要令其伏法”
岳峙说话之时神色还是平静从容,但在场之人也是能感觉到他深沉的恨意。
北伐之败用徐子先的总结来说是必然之事,赌红了眼押上全部身家,结果当然是输光,各件小事都积累在一起,全部往坏的方向发展,最终得到最坏的结果,这是一种定律,非人力可逆转。
但对岳峙来说,如果天子和两府不逼战,现在他和李国瑞还在渝水一侧,从容与东胡大军周旋。
如果钱粮运送到位,士气充足,粮食充足,现在他们虽然被围,是禁军被歼灭还是东胡人顶不住撤军,也是难说的很。
如果后路按李国瑞的安排,派重兵沿各堡驻守,不使得首尾失衡,犯下顾头不顾尾的大错,那么现在就算战事不利,总体上战略对峙的格局还是没有被打破,双方都可能在小心翼翼的寻找一线之明,看看是不是能找到胜利的机缘。
各种错误积累之下,最叫岳峙痛恨的就是李健,李恩茂等人,当然,最恨的还是奉命守塔山堡的徐子威。
若此人就算寻常才具和责任心,这一场大战都还没有打完。
“徐子威从塔山败逃,绕过宁远,算是第一拨至海边的。”徐子先看着岳峙,面无表情的道:“我念在血脉至亲的份上,派人用小船送他到津海赴京师,如何处置看天子和两府的意思。谁知道我这堂兄可能真的罪大恶极,遭了天谴,在他用小船赴港之时出了意外,小船倾覆,徐子威和他的近卫数人,都在离港口很近的地方淹死了!王节帅已经写了奏疏上报朝廷,现在估计也是送到京师了,天子和两府如何反应,这就不是我所能预知的事了。不过,以我看来,徐子威罪大恶极,就算不淹死也该明正典刑,我也会写奏疏,写明自己的意思,天子是不是高兴,我是不会多管。”
第五百六十九章
敬畏
岳峙起初不太敢相信,后来脸上显露出明显的如释重负的表情。
徐子先和徐子威的私人恩怨,还有南安侯府和老赵王一脉的恩怨情仇,高层的人可是一清二楚,再明白不过了。
岳峙脸上终于显露出感动之极的神情。他逃脱之后,最难以释怀的便是徐子威之事,这人害死了二十万大军,害死了李国瑞和麦几通等人,也间接害死了李友德,李友德被困锦州,城中应该还有两万余人,管军大将和军都指挥数十人和将士们困在锦州,城中虽然还有五六万石的粮食,每人每月吃一石,储粮够守军吃最少三个月,若是省些吃,存粮够吃半年左右。城中也有水井,不俱断绝水源,粮食又充足,城高险峻,守兵充足,暂且还没有陷落的危险。
但岳峙知道,包括被困将士也是明白,这样的守城只是被困死地,外无援兵,最少一年之内不可能有援兵前来,外无救兵,则无必守之城,东胡人也快力竭,但留下几万人,守备长壕,几个月后、进城替守兵收尸就好,这个力量东胡人还是有的,这么一算,李友德等人也算是死人了,东胡人肯定会招降,但李友德怎可能会投降?想一想,真是伤心之至,李国瑞是多年老上司,李友德更是袍泽战友,在一起奋战多年,岳峙与李友德相交莫逆,是可以交托性命的袍泽兄弟,一想到李友德被困,自己却毫无办法相助,就算李友德能坚持半年,一年,朝廷又能如何?想救李友德,得有李国瑞这样的统帅,同样要聚集二十万精锐禁军,以朝廷现在的财力物力,再来一次北伐之役是万万不可能的事,就算财力物力充足,又上哪儿去寻能与东胡军正面相抗的二十万精锐?想来想去,上司,同袍,好友兄弟几乎全陷没于此役,最大的祸首当然是徐子威,两府撑不住总还是有理由,徐子威却是直接害惨了所有人,此人不死,真是天理难容。
而理智也是告诉岳峙,未来储君之父,天子的亲兄弟,万难被置之国法,能被斥责,免官,圈禁,这已经是极限。岳峙原本是打算发动诸多将门,不依不饶的上疏,但能否将徐子威置之国法,他也是没有丝毫把握。
岳峙早有打算,若无机会也就算了,只要有机会当面见着徐子威,便是当面一刀。
哪怕自己抵命,也是值了。
估计也是没有人会想到,当朝太尉,有望封公封侯的大人物,心里想着的却是刺杀之事。想一想真是讽刺,令人感觉可笑,但岳峙却是根本笑不出来。
可以说,这一次岳峙能活着出来,李国瑞的拜托是一大原因,想出来寻徐子威复仇的信念也是支撑着他破围而出的力量。
现在的岳峙,感激和释然之余,也是有一些茫然。
好比蓄力待发,准备一搏生死,结果却是发觉对方孱弱之至,自己还没有挥拳,对手已经倒在地上死了。
“殿下的恩德,二十万北伐大军将士都会知晓。”岳峙抱拳长揖,眼角泛起泪光,他沉声道“我等苟活下来的,此后性命也是殿下的了。”
岳峙的执念便是徐子先和徐子威的关系,既然秦王诛除了徐子威,这一层顾虑尽除,难道他要他回到朝廷,替天子和两府效力?同时自己被追责,刁难,甚至免官下狱,纵然岳峙坚若磐石,却也是没有这般忠心到愚忠的地步。
至于获救将士,除了少数人外,怕是大半也会做如此选择。

子先脸上笑意盈盈,这一次收获可谓巨大。
一万多在生死关头突破重围的禁军精锐,其本身的经验和武艺都是远超常人,打散重编,等于几十个军的府军中都多了相当基数的老兵劲卒,加上府军原本的一万老兵,两万老兵,足够撑起三十万人的府军的架构,只要打上几仗,立刻就转为精锐虎狼之师。
另外便是几百武官,都是代北燕赵的将门世家,能在最精锐的禁军中任武官的都是北方将门的精英,都头以上的武官几乎全部是武举的进士,只是排名高低有所不同。就这些被救的武官之中,有好几个都是与徐子先同科中武进士,只是彼此并不相熟而已。
这些人才进入府军之中,对府军的发展是最少节省了三年到五年左右的时间,培养出合格的武官,获得统领军队实战的经验,最少得三年时间,甚至要达到眼前这些武官的成就和经验,五年时间也未必能撵的上。
禁军可是和东胡人正面交战,府军只是拿海盗,土匪,流寇来涮经验值,虽然海盗也一样暴戾凶残,但论军伍阵战的实力给东胡人提鞋都不配,至于土匪,流寇,也就是给将士们见一见血,知道实战是怎么回事,只有面对西,北,东三面强敌,与真正的敌人交过手,这才算是真正上过战阵,府军在这方面,不要说普通的将士,便是武官的经验都差的远了。
“恭喜殿下。”王直在不远处笑眯眯的拱手,笑道“此次北上,人船两得,从此就如楚庄王了,三年不飞,一飞冲天!”
“我可不能三年不飞。”徐子先微微一笑,说道“先平吕宋,再征倭国,江西那边还在征剿流寇,再平定南洋诸国,灭蒲行风,这些事两年之内都得做完,选将任能,充实军需,这才能在朝廷需要之时,北上征讨东胡。”
“老夫实在太老了……”王直眼皮眨了一下,由衷的道“到时候就在明州等着殿下的好消息了。”
在场的人,都有一种壮怀激烈之感。
眼前的诸多船上,还装运着大群的死里逃生的禁军将士,他们还处于迷茫,震惊,胆怯,悲痛等负面情绪之中,而徐子先已经在筹划着在数年之后,再度率部北上,与东胡人再度交手,这种格局抱负,若是寻常人怕是要被当成疯子,而在场所有人都是清楚的知道,眼前这位开府亲王,绝不会是在做疯人呓语或是妄想,而是基于实力之上的展望和现实。
“愿为殿下效力。”岳峙再度深躬,此次却是以下属之礼相见。
“愿为殿下效力!”邓文俊,卢四海等人亦是长揖见礼。
“愿为殿下效力!”李星五,董瑞祥,林绍宗等人,亦是神色激动,向着徐子先深揖见礼。
“愿为殿下效力!”四周的府军将士,其余各船的将士都是随之呐喊起来,很多面色痛苦,眼神迷茫的禁军将士亦是眼看这边,很多人先是面露沉思之色,接着便是在诸多将领,武官的率领之下,也是在船上嘶声呐喊起来。
众人的绝望,迷茫,恐惧,似乎在这样的叫喊之中被一一扫除,很多人明白过来,回去之后定然讨不好了,败军之将,二十万大军的余烬,必会被清算,排挤,打压,既然将领们高呼替秦王殿下效力,说明秦王不计过往,不仅救了众人性命,且还会继续收留,任用这些败逃的禁军将士,很多人虽然还伤痛于袍泽兄弟的战死,此时此刻,眼中又是多了一些叫
做希望的东西。
“愿为殿下效力!”一个个禁军将士,府军将士,水师官兵,水手,商人,平民,在这几天面对禁军的惨况之后都是士气低沉,此时此刻,却都是高声呐喊起来。
徐子先虚张双臂,接受数万将士的欢呼和效忠。他的面色沉稳而平静,他已经见多了各种各样的场景,眼前的一切也不会叫他太过动容了。但数年前转世时的迷茫,惶恐,畏惧,还有那些恐惧之至的经历,三次为人的经历,各种过往,在如今的场景之中似乎是达到了最完美的融合。
从此之后,只有昂然向前,全力狂奔,不复担心前路,也不去追思过往。
男儿丈夫,身边又有这么多伙伴追随,难道不应该做的更好?
只有戮力而行,保存华夏文明的明,最终成了几个大的部族,然后在外压之下形成了今日东胡。
东胡人的传承是冰天雪地,是大陆,江河,他们从未靠近过大海,更不要说去驾驭大海。哪怕明知道海中有大片的鱼群,他们也是宁愿在江河之中冬捕,东胡人其实也会造船,只是造的是那种在江里打鱼的小船,他们也有大规模的捕鱼,每到冬季,成千上万的东胡人会走到冰面上,凿冰捕鱼,他们有独特的技巧,一天之内捕上十来万斤江鱼也不是什么难事。
但当他们接近大海时,看到一望无际的海平面,看到巨浪,感觉到深不见底的大海的恐怖,他们会自觉的停下脚步,不再继续前行。
此时此刻,这些东胡人,不分贵贱,都是被海上的情形所震惊。
第五百七十章
夏至
一艘接一艘的战舰,弩机分明,持矟束甲的将士在船上肃立,矟光和海平面上的阳光似乎融为一体,叫见惯厮杀,无视生死的东胡将士们也感觉胆寒。他们本身就在畏惧大海,再设想一下在摇晃的船身上与南人厮杀拼搏,顿时就是感觉到毛骨悚然,根本就没有争雄斗战之念。一艘艘大船,小船,无数的船只都横亘在大海之上,那种磅礴气势,那种显示出来的力量,更是令得东胡人胆战心惊。
他们根本很难想象,这么多大船是怎么造出来的,超过百数的大船,近千艘的小船,无数人密密麻麻的站在船上,隔的远看不到脸,但似乎是能感觉到那些冰冷的目光。
东胡人和魏人厮杀几十年,双方的手上都沾满了鲜血,东胡人是想占领大魏,并不想杀光魏人,而是想把魏人当成奴隶,此后几十万东胡将士能过上锦衣玉食的好日子。
而毫无疑问,魏人如果再度强盛,一旦有机会就会把东胡给灭族。
就算不杀戮老弱,也是定然会杀光男子,将老弱分别遣散安置,从此不复有东胡存在。
这倒也不算冤枉,东胡就是全民皆兵,能上马的男子就是战士,除非老迈到不能骑马,不然的话有弓箭高的少年,衰朽的老人,到了关键时刻一样也要上战场。
很多东胡人脸上是迷茫之色,他们不惧宽广的草原,不害怕在魏国的北方和禁军精锐厮杀,但叫他们骑马持矟南下,与这些海上驾船的南人在水面上争斗厮杀,他们也是难免在内心打鼓。
此时海上响起了更响亮的欢呼声,彻辰汗侧耳听了一会儿,叹息道:“看来率舰队北上的就是他们的秦王徐子先了。”
完颜宗树点头道:“我听岳峙提起过,说这个亲王是魏国宗室里罕见的人才,很有人望,很有能力,也很有实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0/4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