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徒(校对)第74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47/903

  以重型全能的主力机型作为骨干,便宜点的辅助机型开枝散叶。
  只不过中国人是因为自己技术日新月异的提高,短时间内想尽快在相对便宜的型号上形成数量优势,而美国是真的没钱生产F22这种号称全球第一的战机。
  于是当两边的战机在坦桑亚尼边境线相遇的时候,那叫一个惊喜!
  鹘鹰们是在顺便寻找一下兵营基地,闪电们是顺着那个扒开的雷达站缺口护送轰炸机入境!当然空中加油机们就是在外海盘旋等待,这个在边境线上的交叉就有点不可避让。
  注意,还是细节决定成败。
  也许就是没想中国战机居然敢主动出击,又或者是一定要凶猛的反击做出恶狠狠的姿态来,美国人选择了B52轰炸机,事后证明,这几乎又是一颗钉子。
  作为二战后服役已经六十年的老家伙,无论美国人如何吹嘘老而弥坚,都无法掩盖他们没钱或者没多余的钱来生产这种大东西,八台发动机的超级巨型轰炸机,的确是很有NBA球星站在幼儿园球场的范儿,很适合用来干这种泄愤和示威的事情。
  但绝对无法掩盖它不能隐身的事实。
  世人都知道隐身战机是第四代战机的标志,美国也曾经研制过隐身轰炸机,这些隐身战机不是说目光看不见,而是在雷达上不容易看见,所以隐形战机对隐形战机的正式作战……
  今天这才是第一次!
  军界早有定论,当第三代战机都喜欢远远的在视距范围之外发射导弹袭击对方时,已经完全丢掉一二代战机贴身肉搏血腥味的空战历史,在第四代隐身战机上也许又要重现。
  因为双方都有隐身功能,势必要靠得很近才能发现,当然,这个很近,也是指四五十公里距离,但已经很近了,绝不会出现隐身战机对非隐身战机,乐陶陶的在远处自己不被对方发现的情况下标定敌机,准确开火以后安然撤离的情况,这种情况已经无数次在美军F22战机和欧洲第三代战机实况演练中出现了。
  所以被F35护送的B52轰炸机,让鹘鹰们在一百二十公里的地方就发现了那硕大的身躯!
  美国战机脉冲多普勒雷达可以探测到两百公里,但那就是一片光点,一只鸟和一架飞机没什么区别,所以百公里左右的探测才是具有实际意义的。
  五六十公里预先发现在超音速战斗机中意味着什么?战斗机相互之间十公里的优先发现都会作为美国人孜孜以求提高的技术核心!
  有好几秒钟的反应时间!
  那个冷静得好像石头一样的师长甚至来得及下达命令调整编队!
  这样体积的轰炸机只可能是B52,那么周围一定有战机护航,雷达上没有体现,就肯定是隐形战机,不是F22猛禽就是F35闪电,所有之前的准备跟搜寻地面目标全部扔掉!
  副油箱全部扔掉!
  那少数十来架鹘鹰甚至扔掉了自己挂载的空对地导弹!为的就是腾空自己身上所有不必要的重量全面应战!
  明白了吧?
  当闪电们突然从雷达上发现一大群鹘鹰扑过来时候,鹘鹰已经彻底从侧后方占据了优势方位!
  美国人花费重金研制的隐形战机,他们开发的隐形概念,在第一次大面积隐形对隐形的战斗中,就莫名其妙的因为猪一样的队友被出卖了!
  虽然这些闪电已经按照条例保持足够的距离跟B52,但就是那么一点点准备,就让战机本身的优势也许荡然无存。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
  西方兵圣克劳塞维茨早就论述过,战争中包括精神、装备、数学、地理地势以及补给统计五大要素,首当其冲的就是精神,也就是中国军队讲究的精气神!
  而装备不过是刀柄,只有精神才是真正锋利的刀刃!
  一边是驾驶自认为天下最好的战机,气势汹汹过来惩戒一无所有的黑人,坐在机舱里更像是上班打游戏的轻松态度!
  另一边却是抱着必死决心,把祖国跟民族的未来都跟自己联系在一起的勇士!
  孰高孰低,一目了然。
  所以,就好像高手过招,就那么一瞬间!
  原本就在数量上占据优势的鹘鹰们抢先发动第一波攻击!
  其实对于第四代战机的贴身空战,虽然没有实际出现过,但各国都反复演练跟推演过,有两个节点。
  四十多公里刚刚相互发现的瞬间,是第一波攻击,发射不是子弹那样嗖嗖嗖连发的,所以下一发,虽然间隙只有两三秒钟,双方距离就只有十八到二十公里距离了,再接下来,就纯粹是比拼驾驶技术的贴身缠斗!
  当然,这是论述的两架战机跟骑士一样迎头撞上的情况。
  现在显然不是,按照战斗机空战的绝对天律,先发现B52的鹘鹰们肯定选择了从雷达显示的后方靠近!
  就算优先发现他们的部分闪电还拖在B52后面很远,发现鹘鹰的时候,也在他们侧面,一样的被攻击位!
  唯一的缺陷就是中国战机装备的空空导弹射程只有三十五公里,所以一大群鹘鹰悍不畏死的就冲上去,发射第一波导弹!
  红外制导的PL10空空导弹,也就是俗称的格斗弹!
  惊慌失措的闪电们一边猛翻跟斗,并释放干扰,专业术语叫大过载横向机动,一边就训练有素的调整自身角度方位,发射AIM9X格斗弹,更为先进的雷达制导导弹,中国到现在都甚至还没法研制的类型。
  差距其实是全方位的。
  但这一刻,几乎所有美国人用高科技构筑起来的优势,全都在那个先后手的雷达上被抹平了,鹘鹰们甚至占据了决定性的优势!
  因为有些优势在某些时候反而会变成劣势。
  譬如雷达制导导弹,这种中国垂涎欲滴的好东西,可以让飞行员在发射导弹以后,导弹完全凭借自己的雷达头制导,无论对方怎么闪躲,它都死死的咬住雷达反射讯号追击,而不受一大堆的干扰饵分散注意力,因为它能计算辨认这些反射讯号大小,总不能扔出来一个跟飞机一样大的诱饵吧?
  而红外制导导弹,就是单纯的根据战机屁股尾焰的热量,一根筋的追杀,如果扔个发热的诱饵也有一定几率能诱骗它上当移情别恋。
  差别很大吧?
  可现在呢?
  红外制导的弱点就是不能面对面发射,因为看不见屁股的尾焰啊,正面那叫发射盲区,而现在,大多数闪电不是屁股朝着鹘鹰,就是侧面对着,几乎是一看一个准,更重要的是,一旦这些闪电开始翻滚,发动机必然持续加力,隐形战机本来对自身红外线辐射的极好控制,就会立刻下降,简直就是赤裸裸的把火红屁股暴露在红外导弹前!
  然后等这些闪电翻滚几下,双方距离更近以后,双方隐身战机的电子对抗系统释放雷达干扰会达到一个最强值,而雷达制导导弹最怕的战机侧对它的十度盲区更是在目前相互缠绵的体位上只能大叫搞不定啊!
  最后才谈一个最终导致结果的最重要问题,这两种辅助战机的定位。
  鹘鹰就是防空抵御作战的功能,所有的空气动力布局都是为了空战设计的,对地攻击都只是简单的发射导弹,所以从设计、生产乃至训练,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今天这样的空战!
  闪电呢?
  联合攻击战斗机的名称就说明了美军一贯的要求定位,全能!
  能扮演任何角色的设计目标,为了达到甚至横跨海军、空军、英国等多国要求的结果,就是什么都能干,什么都得牺牲一点不是最好!
  性格更单纯的鹘鹰面对成天东想西看的闪电,还是在对方身后出现爆菊。
  所有优劣势集合到一起。
  击落比最终定格在八比二十七!
  就算其中包含了十二架B52轰炸机,可八比十五的第四代隐形战机第一次大规模空战,必将震惊世界!
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
复杂
  长歌当哭!
  能驾驶战斗机,而且是各自国家最新型号最先进战斗机的飞行员,无一不是人中龙凤!
  这个一点都掺不得假水,这是用生命来进行云端上的骑士搏击。
  实际上最后的决战时刻前一瞬间,所有鹘鹰的探测雷达全部都是关闭的,从他们发现B52的那一瞬间,第一个反应就是关掉自己所有的雷达,因为自己的雷达波长也会被对方探测到,所以接近的那一段距离,近乎于蒙住了自己的眼睛在摸着前行。
  标准的长僚机双机编队,然后每两个编队又组合成一个著名的四指编队,那个造型就好像去掉拇指的其余四指,中指位的第二架战机会略微靠前,其他略后。
  这几乎是全球空军目前普遍采用的编队作战模式,所以在第一个波次的导弹袭击到来,空中已经绽放出几朵火花的时候,闪电们发现有部分战机找不到战友了。
  空军作战的要则就是尽可能别让自己落单,一定要在双机乃至双对的协同下战斗,所以其实是来自中国粤东地区的这支空军师,一来就打着击破对方编队的主意,从目距开始发射导弹就奔着分裂对方编队的要害而去!
  说美军战斗经验丰富,真没错,但那是陆军!
  那是真正真刀真枪面对面的交战经验,美国空军和海军实际上最近有什么实战经验?
  他们是执行了很多次任务,但有人挑战过他们么?
  美国空军从二战以后,大面积的空战寥寥无几,特别是在韩战和越战之后,最近二三十年的战争看着很热闹,却几乎没有像样的对手能跟美国战斗机作战,这些经验丰富的战斗机飞行员其实更多时候在执行对地攻击任务,他们比中国飞行员更见长的不过是他们那些具有丰富作战经验的前辈传授下来的往事。
  但过去的一切真不代表现在,战斗机已经跨越了好几代,攻击防御手段都改变了许多,更不用说这还是隐身战机的第一次面对面,大家其实都在一个起点。
  被追击并不可怕,所有的战斗机飞行员都会重点训练被人追击以后反击的战术,超音速战机,也许就是一刹那的忽闪,一个错误的判断,攻守异位,猛力追击的攻击者就会被让到前方变成目标机,所以这才是需要经验的时刻。
  但那些二战中德国的王牌战机飞行员不也是从菜鸟成长为赫赫有名的杀手?
  更何况从训练的角度来说,中国人从来都不怕吃苦!
  而鹘鹰,在最关键的推力和翼载荷上虽然都略逊于闪电,可不管战斗机发展到多么先进的地步,只有勇敢的心中萌生的进攻精神才会为战斗机带来胜利!
  这是无数二战超级杀手飞行员总结出来最重要的经验!
  王长冶就是这么做的,身为中国空军实际上最为王牌的空军师师长,永远都相信:胜利取决于驾驶飞机的人!
  他并不是长机,很奇怪吧,身为这群鹘鹰的最高指挥员,他一直都呆在那组尾指的位置,就好像一只一直盘旋在周边的鹘鹰,冷静而准确的判断所有眼前形势才做出最后一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47/90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