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石布衣(校对)第64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43/653

  石涧仁也一直没给妻子介绍这一路会怎么样,留点悬念给齐雪娇更新鲜,其实他也在看:“这边的问题是小山太多,所以要想进来……其实最方便的还是自己开车,就算绕着走,我看过最近的高速路下来,最后也不到十小时,但这样的车跟我们山上没啥关系,就没有必要浪费这个钱了。”
  齐雪娇居然在意的是路边花花草草,给自己摘了一把编个花环:“我一直很好奇什么样的水土能孕育你这样人,隐居深山到底又是什么样的感觉,但我想我是能承受并体会这种简单艰苦的,说起来非洲的环境其实也不错,不是想象中那样黄沙漫天的样子……”
  就跟之前在车上差不多,两口子絮絮叨叨的聊着,齐雪娇果真是一点都不娇气,甚至都不是专业的登山鞋,没感觉劳累的跟着石涧仁下到山谷里,这里有座很小的老石桥,已经是青苔蔓延枯树盘根的模样,桥面上甚至铺满了腐烂的落叶还有点滑,石涧仁牵着妻子习惯性猜测:“我出来的时候,这里其实是镇上到外界最快捷的路,所有南下打工的年轻人都是从这里到铁路边上去闯世界,那时候还蛮热闹的,这个样子只能说明有了更好的交通渠道,以前绕来绕去要七八个小时才能到县里,然后又要好些个小时到省城的路线一定改观了。”
  果然,顺着这边的石板路再爬上去也就是转个弯,立刻就能看见石板小径变成了石板路,五六个人宽的那种,华盖如亭的大树盘踞在台阶边仿佛岁月的流逝只在那些年轮里,回头连之前铁路都看不到,想来眼前这样深山老林的古镇古街道几百年来都未曾改变过,齐雪娇还更来了兴趣:“跟老街有点像哦,怪不得你对那个街道很有感情,能找到历史沉淀的印记。”
  石涧仁带头往上走:“明显房子破败了一些……”
  确实,人类建筑环境就是这样,只要有人气有生机,再古老破旧的建筑都会修修补补,譬如当年码头的棚户,而眼前的石阶旁房屋很多都只剩下残垣断壁,不是兵荒马乱的那种残断,就是没人住了以后慢慢荒废垮塌的模样,偶尔能看见一两个老人坐在屋檐下没什么波动的看他们。
  石涧仁这时候也跟几年前离开不一样了:“大多数人外出打工以后都不会回来了,这点跟月亮湖类似。”
  齐雪娇探询:“那我们来把这里改造成月亮湖那样?又或者打造成另一个老街。”两人真正相互交流沉淀就是在老街,更不用说自己还差点在那里失去了生命,又确认了自己最真实的内心,所以格外看重。
  石涧仁笑着牵她的手:“这里跟月亮湖不同,底子有点差……再说我们是来探亲回家的,并不是非要改变这里,跟少数民族地区多少有些文化传承,留下些青壮年劳力不同,这里几乎是全都朝着城市去了,这是自然流动的法则,很难扭转的,我并不推荐强行的知难而上。”
  果然,随着石板路好像走到高处,也深入到周围都有砖木结构的房子中,要密集一些了,石板路就忽然变成有岔路,有了不同方向的交错,就在这个路口处忽然热闹起来,但这种热闹也就是七八家铺子三五个茶馆的格局,铺子里都是些日用百货堆得满满当当,但人却都集中在那不多的茶馆里,不是打牌就是喝茶,然后齐刷刷的把目光锁定在过路的两个外乡人身上。
  哪怕石涧仁的户口就是这里的,但两口子现在的穿着明显不同于这里,情侣装一样的黑T恤加休闲裤运动鞋,各自背了个双肩包的模样,确实更像游客。
  石涧仁就是向导了,不可避免的还是有点眼睛亮亮:“喏,那里,老头儿第一次带我下山就是蹲在那卖草药,然后带着我去茶馆里看人……”
  齐雪娇没有拿相机拍纪念的爱好,只专心看:“有意思。”
  其实石涧仁还基本上能把人辨认出来,看得出来谁是谁,这么几年完全没有变化,除了苍老些,甚至连身上的衣物都还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风格,从那时起就没有改变了,几乎都是四十岁以上,六七十岁居多的中老年,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几乎都没看见,外加几个小孩子乱窜。
  但是没跟妻子分享这些感受,找了家店买些普通的日用品,也不算很多,菜米油盐之类,还有被单棉胎什么的,最后买根扁担挑起来,他全程用带本地口音的普通话,方便妻子也能听懂,齐雪娇分担了一把小锄头,有点专业的观察了刃口:“我会磨这个,你知道吧,我们去非洲维和援助的所有人员都会种菜,中国人走到全世界都喜欢种菜,特别是我们部队上,据说外交口的也有这个习惯,哈哈。”
  最后石涧仁找了家兼带卖吃食的地方要了两碗辣子粉,坐在路边的破桌椅上吃,齐雪娇还把自己碗里面上的肉沫挑给了丈夫,说他待会儿要负重。
  很难让人想象这样两口子昨天中午还在面对一群商界精英、几乎所有人都是千万亿万富翁的场面谈话。
  反正一直在深蓝色破旧围裙上抹手的包头巾阿婆看着石涧仁,从没想过问他是谁。
  让齐雪娇比较惊讶的是摸出手机来还有信号,而且是满格的。
  石涧仁对通讯部门这种深化能力觉得很理所当然,只要不涉及到技术创新,国内现在的情况是能把扩展复制推进演绎到极致,反正不停的延伸就是了,也不用太费脑。
  吃过午饭石涧仁不着急,换到茶馆靠着水流边的桌子旁要了两杯茶,给齐雪娇简单描述了一下这个镇子的所处方位,哪怕是好多年的军医,齐雪娇还是秉承了女性方位感天生缺失的特点,只知道这是顺着南下铁路大动脉经过湘黔一带十万大山的一个不起眼小镇:“看见那石拱桥了吧,这里的山涧水流跟江南水乡不同,有点山高水急,所以很难修建公路,那边有镇公所,以前也有条简易公路到县里面,但为了尽可能带动各乡各镇,就尽量绕来绕去,当然山势地形也决定了只能绕,所以进县城哪怕坐班车也要好几个小时,老头儿其实就陪我去过一次,后来几次都是我自己去的,也可以省点车费,我还自己走过一次,六七十里路。”
  齐雪娇收回观察黑黢黢茶馆深处的目光,那边有台电视机在播放电视台的节目,就这么一个东西也能把外界信息传递进来,但感觉坐在这里玩牌喝茶的那些人跟电视里对比明明就是另一个世界的。
  外面日新月异的大世界大变化,和这里没什么关联,甚至连这样两个明显的外乡人,都不会引起他们的目光态度有多少波澜,似乎这里每天跟每天没有任何不同,慢慢的走向生命末端就是了。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样的生活幸福指数还很高,因为无悲,当然也就无喜。
  所以很容易让人觉得恍惚,姑娘都定了定神:“山涧?难道你就是老人家在这里拣的?”
  石涧仁笑:“不知道,他没有给我指具体的地方,但有说是从镇上赶集回去时候拣的。”
  所以这个梗就成了夫妻俩下午步行上山的主要话题。
  每经过一个水沟、小溪,甚至岩石上沁出来的水滴形成水洼,齐雪娇都会顽皮的指指用目光示意给丈夫看。
  石涧仁主要负责嘿嘿笑,然后顺便介绍周围风景,哪些是自己取了名儿的,哪里又是印象深刻的,这样在离开了镇上大概一个多小时以后,两人已经顺着没有石板砌就,基本上是踩踏出来的山坡小路攀上山脊,石涧仁指着前方颇有些云雾缭绕的山影说还有两个山头,然后一起乐呵呵的喝着水回头张望,大概也就几十栋山间砖木房构成的小镇街道清晰展开在视野中,石涧仁指出公路似乎已经变成了硬化路面,可能到县里面的时间大幅度缩短了,但镇子头上依旧只能看见一两部面包车,这跟月亮湖和风土镇那已经拥堵起来的交通状况有了巨大的差距。
  一切都跟石涧仁六七年前离开这里的时候没什么变化,甚至更萧条,石涧仁指给老婆看唯一比较新的建筑:“政府估计还是想了办法在改进拉动,不过这里应该就算是鞭长莫及的最远端吧,影响力已经很有限了。”
  在月亮湖呆过小半年的齐雪娇也不会对这种现状惊讶,但终于问出来那个理所当然的疑惑:“既然这么偏远的地方,你当年为什么要去江州?记得好像你曾经说过,你是去江州投奔谁……”
  既然已经把老婆拐骗到了这深山老林里,石涧仁终于觉得可以说说了。
第1383章
有一天
  同一时刻,石涧仁的不告而别差不多也是到这个第二天中午才被发现,首先是昨天下午刚刚转交了工作状态给总经办的齐雪娇就直接没到公司来上班了,接着新知协的杨武军发现秘书长的桌上摆着正式的辞职信,自然是要马上打电话给朱宏涛的,那边沉默几分钟说自己已经谈过。
  最后唐建文显然是知道石涧仁已经走了,打电话到新知协前台确认了一下,就在内部群发了邮件,表示自己已经跟石涧仁长谈过,作为现任的大唐网首席执行官和最大股东,感谢仁总数年来对大唐网的支持培育,并接受仁总决定跟前董事长一起返乡度蜜月的日程,他这个CEO会尽快完成目前一些紧要工作,返回江州跟所有高层主管商议接下来的工作重心。
  比较好笑的是,唐建文在这份邮件里不光用了仁总这种口头称呼,还用了尼古拉斯这个英文名,当年洪巧云和石涧仁在波兰时候用过的应急名字,现在却成了个很正式的运用,唐总裁引用了标准的石氏口吻:“告之以危而观其节,尼古拉斯这时候高风亮节的退出利益旋涡,在大唐网和我们所有的产业都获得了大幅度进展跟即将赢来阶段性胜利时候,用这样的方式来告诫我们危机无处不在,身处互联网这个巨大的浪潮中绝对没有高枕无忧,用这样突然的方式考察大家的……”
  柳清有些呆呆的坐在电脑前面,看着上面中英文版本的网络公司总裁邮件,她对大唐网只有百分零点几的股份,但地产公司和物业公司的股份那就太高了,除了跟各家交换的股份,剩下的不动产几乎全都是她的,不过显然这时候再多的股份,也没法让她的情绪有波动。
  直到听见玻璃门嘣嘣的被指节敲响,抬头是吴晓影优雅的身姿:“不要失落了,连儿子都没要,带着新媳妇就跑了,我很有点吃惊他这种神出鬼没的风格,和以前那个家伙很不一样。”
  柳清控制了一下情绪才能尽可能平静:“你没觉得难受?”
  吴晓影抱着手臂笑笑:“情不敢至深,恐大梦一场,从一开始我跟他的接触就是带着功利心的,我知道他除非当个滥情的人渣,不会迷恋我的,所以我不会失望。”
  柳清定定神:“我也不是失望,他从来都说得很清楚,但我真的离不开他。”
  吴晓影笑:“孩子终究要离开父母,你已经变成了你曾经最梦想的样子,接下来该怎么走,那就完全是自由的了,没必要垂头丧气吧,哪怕是分出一小部分经历去探索生活中的美,以我们现在的高度就能知道这世上还有许多好地方、好东西和好滋味,这些东西能带来的快乐,也不亚于一场恋爱,也能滋养,增长见识和愉悦身心,晚上我准备搞个酒会,先邀请我们这个圈子的女性成功人士,然后逐渐扩大,最终搞成江州市最高端的派对品牌,你有兴趣来参与下么?”
  柳清看着她,确实情绪要好很多的笑起来:“算了,我还是先约耿海燕吃饭吧,他可以轻松的休息几年,我还得把有些东西担当起来,我希望有一天当他决定重新做点什么的时候,我都准备好了,包括他的户口本……”
  吴晓影叹气,说自己还想等着什么时候才能把小皮猴送走,那才是彻底轻松了,秘书连忙问是怎么回事。
  与此同时,已经差不多下午四点钟了。
  翻过两座山头的石涧仁,已经给妻子描述了自己下山的目的,以及如何跟那位曾经江州的高官错过,又是如何在意想不到的漫不经心中得到了徐少连的讯息,齐雪娇惊诧极了:“徐清华就是字少连?你下山是为了到江州去找徐清华的?”
  石涧仁回头看一眼妻子的表情:“嗯,我觉得冥冥中命运给我开了个玩笑,老头子从未考虑过外面官员政府也是有任期这个事儿的,当然也就从未想过现如今早就没人用表字了,更想不到现在不提倡用这种传统的名号,所以我就完美错过了这位原本我应该追随的人,这下你认识了?”
  齐雪娇的表情好气又好笑,或者是有些复杂难言:“对对对,徐少连,好像我受伤以后你的确找我问过这个名字,但那时候一忽闪就忘记去查了,但万万想不到是他。”然后给丈夫做了个鬼脸:“没想到你来头这么大,他很可能会进入最高层,这是上次回家偶然听到爸妈说了一句,但你知道我们家不讨论领导,特别是不讨论政府内部事务已经是个传统了,能提到他,那就说明是基本上确定的,哈,没想到我这丈夫居然还……哈哈,我觉得这事儿真有点奇妙。”
  石涧仁没有多惊讶,或者说能跟老头子成为忘年交的人,又或者说自己下山应该去追随的明主,不就应该是这样的人物么:“我在网上搜过,找不到关于他的讯息,更不好大张旗鼓的找寻,只是在只言片语里面听说好像他不是很顺利?”
  齐雪娇知道的也不算很详细:“一来网上怎么管理这种国家机密信息,有关部门也在摸索,是有说要开放部分资料的,但现在还是一刀切,只要涉及到一定层级就不许查,这时候我能体会到你说的那种懒政了,二来这位老徐呢,好像工作作风颇为特别,所以几进几出各部委了,但品行和人格是一直毋庸置疑的,主要是个性鲜明,容易产生不同看法,嗯,我也只是在有些相关讲话的场合见过,你知道在遇见你之前的几年我都基本不注意这方面的信息了。”
  石涧仁笑着阻止妻子的小抱歉:“也就是我俩这样散步聊天,夫妻之间无不可不言,以前是怕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也没有多说,现在连我们对外通讯都断了,我才把我所有的小秘密都和盘托出,但你认为我会去找他,跟他说,啊,我是故人之后,请你怎么怎么,你觉得我现在还会这样么?”
  齐雪娇也笑着摇头:“不会,如果在你刚刚离开这里的时候,可能只会把找寻他当成唯一的目标,但现在真的不会,哪怕真的见到他,估计你也只是淡淡的跟他握个手说幸会吧,是不是?”
  挑着扁担的汉子树个大拇指:“当我一无所有的时候,我可能会去尝试各种可能性,给一位官员当随从,去码头当棒棒,都行,但我选择了后者以后,那就不会再改换路线,朝秦暮楚的又想去走别的路了,就像现在确定要当个住家好男人,我不是一定要在这里拗造型搞隐居的,只要你想,我们用哪种生活方式都行,旅游、迁居、甚至出国去都行。”
  齐雪娇得意:“喏,你看,我在不由自主的用你的思维模式,你却在这个时候变得比我更婆妈顾家了,我俩确实是有模范夫妻相互交叉的劲头……啊……看到了!”
  确实是看到了,就在前方的半山崖上,一座用现在城里面的话说,“一室一厅”的破旧山神庙修建在一棵覆盖极大的树下,不知道是破庙倚着几人都无法合抱的树干修建呢,还是大树顺着破庙奇形怪状的生长,总之有点相辅相成的味道。
  外面没有围墙,能够让齐雪娇都一眼看清自己的新房是什么样。
  其实这一路爬山过来,除了镇上那点建筑群,一路上就几乎只能看见两三户人聚在某个山腰、山脚和山脊上的零散分布状况,放眼看向周边连绵不绝的山丘,往往就是一座山上只有那么一两个建筑点,有些什么都看不到,所以这一带的居住人口分布有多么稀疏可想而知了。
  而且正如石涧仁说的那样,这里跟秀美壮丽的月亮湖山区截然不同,有点荒凉,植被稀稀拉拉到处都像癞疤头,而且可能跟正处在夏季有关,到处都黄绿不均,加上山间的那些并不整齐密集的农田,显得一点都不好看,完全没有自然美景,属于比穷山恶水好点,肯定不至于黄土高坡那么艰难,但又真是不那么靠山吃山的舒畅。
  所以这山崖上的破庙显得有些难得,因为有点斑驳的红色,走近了才能发现是屋檐和庙堂柱子上的红油漆,但现在已经所剩无几了,更不用说庙里的香火,明显就是没什么人照顾生意的模样。
  然后一间黑黢黢的偏房挤在庙边,可能最初是庙里人住的地方,现在看上去才真的充满了烟熏火燎的痕迹。
  石涧仁说那就是厨房。
  那怕已经有了心理准备,还觉得自己去过了非洲那么人人都会觉得艰苦的地方,齐雪娇还是有些吃惊丈夫从小成长的家,都忍不住伸手摸他手背表示心疼了。
  不过她还是能把这里当成是家,最后半小时的步行抵达以后,先帮着石涧仁把担子卸下来,然后就沉稳的背着手开始巡查各种生活条件了,当然更主要的是用目光跟随石涧仁,看他随意的在破庙里扫视了一圈,确认这几年真的没什么人来过,从担子里找出一小瓶二两白酒到破庙背后去了。
  姑娘多聪慧了然,赶紧把自己手上身上衣着整理下,跟着石涧仁站在那后面稀疏小树林边的坟茔边。
  其实因为连木棺材都是石涧仁提前做好了最后一并下葬的,所以入土为安的老人土堆非常之小,如果不是上面整齐排列铺满了石块,真的就像个普普通通的小土包。
  石涧仁一点都不煽情,那瓶白酒也是在镇上才临时买的,咕嘟嘟倒在没有墓碑的坟前,跟妻子并肩鞠个躬,连齐雪娇以为多少也要磕两个头都没有,就乐呵呵的开始带路介绍各种物业环境跟绿化水平了。
  回头看看那坟茔距离破庙后门不过七八米,换做普通姑娘,可能光是这心理关就过不了吧。
  齐雪娇得意洋洋的挽住了丈夫的胳膊,石涧仁还有点诧异她怎么突然这么高兴了呢:“我再强调一次,这里完全就跟我当初来开的时候没什么两样,我也不会矫情得非要拖着新婚妻子来过这种原始生活,体验下,至于具体怎么过接下来的生活,我尊重太太的意见。”
  结果齐雪娇还没发出指示呢,现实分分钟打脸。
第1384章
夜阑风静縠纹平
  那就是齐雪娇的手机忽然响起来,本以为离开镇上就远离了现代化生活的两口子有点目瞪口呆摸出来,发现居然还都是信号满格,前军医不得不承认:“难道是因为我们在山头上,信号传播格外好……不过我现在终于明白各大运营商的通讯基站建设到了多么厉害的地步,妈?”
  电话是杨秋林打过来的,关心女儿结婚后的生活,最主要是催促什么时候才能给抱上外孙。
  齐雪娇义正言辞的说计划生育是国策,自己两口子一点都不着急,当妈的还是如有天眼,从女儿的态度猜测安静的环境,说想要过来江州看望小两口,估计真实意图还是想搞个婚礼什么。
  齐雪娇给丈夫做个鬼脸就干脆交代现在已经离开江州返回乡下了,杨秋林立刻开始絮叨,震惊条件艰苦的地方到底是什么样,听说到了深山老林的地方都要流泪了。
  所以这一次齐雪娇觉得有必要认真的给母亲解释下自己已经是泼出去的水,什么样的生活条件那都是夫妻两人的选择,父母真的要放手,如果母亲真的还跟非洲都要把自己拎回来的话,那真是破坏自己所有的生活底线,只有到处去漂泊游荡居无定所了,必须要威胁,这是要逼自己跟家里断掉联系么?
  石涧仁先给妻子找了个满是灰尘的小木凳擦干净,让她可以坐在庙前的树荫下慢慢打电话,自己就回身开始清理几乎已经深埋在记忆中的这个家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43/65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