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时代(校对)第42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8/871

  拿了平板电脑正在跟媒体、摄像大哥交流联系。
  虽然色调不太搭配,但一水儿日系风衣,还有两人都戴着的眼镜框,早就彰显出了狗男女身份。
  连那位沪海的领导都笑了:“你这怎么看都不像是搞艺术的,思想态度、工作作风都是非常雷厉风行的干练,看来书画机构真的有一员年轻干将啊。”
  机构领导听出来:“现在大力推动青年干部的破格录用,对优秀的年轻人肯定是要全面培养的,你最好自己来吧,晚上我也去拍卖会看看,这也关系到善款善用,能够为我们的青少儿美术培训工作添砖加瓦嘛。”
  作为主持方的组委会主席连忙招呼安排,万长生下午还有一场青年艺术家座谈会呢。
  沪海市这边的影业公司也安排人下午过来聊聊。
  万长生却没什么喜形于色的热烈。
  恭送领导们离场就是了。
  杜雯一直在旁边远远瞄着的:“怎么?之前那番话说得很棒,好些记者和摄像师都说挺棒,要整理出来作为重点。”
  万长生耸耸肩:“沪海对电影有兴趣,艺术家对印章有兴趣,组委会想把拍卖搞得更热闹点,管理机构嘛,那胃口就更大了。”
  杜雯也愣了下才笑:“这算不算是你太优秀,让人人都想从你这里挖出个金娃娃?”
  万长生居然点头:“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
  没有参与组委会安排的自助午餐,两人走到展览中心外面随便找了家餐馆,坐下来点菜以后,万长生才讪讪的摇头:“席导没说错,我身上确实有不少矛盾性,既认可国家体制对艺术的引导管控,可自己又下意识的想躲开,因为艺术确实是自由自在的呈现才最有意思,既想借着形势把美术培训事业做得水涨船高,短短时间内就让更多青少儿受益,可真搭上线,又本能的想回避体制对这种事业的约束,一旦行政参与,事情就不受我们这样的小团体控制了。”
  杜雯明白:“如果想继续拥有发言权,那就得把自己搭进去,在体制内跟着往上走,可那又完全违背了你的初衷和内心。”
  万长生忍不住温暖的笑了,点点头,无需再说的那种舒坦,刚才心里的情绪居然都化散开来。
  杜雯也笑,给他倒点普通的大麦茶:“那就不控制呗,拿得起,放得下,就像孩子小的时候我们慢慢培育长大,等到他开始独立成长,走进他的世界了,我们就该适当的放手,能走向什么样子那是他的造化,我们再培育下一个孩子就是了。”
  万长生哑然失笑,拍拍自己脑袋:“对!当然,你用一盆花一幅画来比喻这个更好。”
  杜雯呵呵玩手机,在记事本上写下:
  岁月尽头
  当背影慢慢走向暮色
  就是我重写的爱情
  反复看看,没有什么需要修改的,打开订票网站给自己选了航班号。
  万长生这傻不愣登的心情好了,那点酸腐文人的感叹,荡然无存。
  却听见杜雯轻描淡写:“那行,这次巡展的工作安排就完成了,晚上是额外增加的工作我就不跟着你去了,待会儿吃过饭我先回平京了,有什么工作安排微信上说,成吧?”
  哪怕习惯了杜雯总是能随时转身离开,万长生还是被心里巨大的空落落给噎了下。
  坐在台上那么落落大方挥斥方遒的青年艺术家,终于还是像个二十二岁的大男生,忽然不知道该说什么,甚至有那么片刻的无助犯错,好在迅速调整笑起来点头。
  杜雯也不再说话,等饭菜上来了,默默吃完。
  两人再默默的走回旁边酒店,杜雯拿了自己的行李箱就走,紧紧攥住手机的指头都发白了。
  留下万长生在酒店大堂起码呆呆的坐了一小时。
  好像在他离开观音庙以后的日子里,就很少有这样啥都不学,啥都不做,啥都不想的状态这么久。
  可该做的事情终究要去忙碌。
  下午在座谈会现场的万长生就一言不发了。
  跟影业公司的交流也不咸不淡。
  直到晚上的拍卖会现场才重新谈笑自若起来。
  苏先生还有点诧异:“那位杜小姐呢?”
  万长生摇头:“返回平京了,我待会儿结束拍卖会也立刻前往机场返回江州,事情太多了。”
  苏先生非常理解:“我送你,不管谁拍得这个印章,我来帮你成立个艺术基金会,这样无论工作人员、政策还有财务制度等方面,都更正规一些,方便你未来的艺术事业和慈善事业发展。”
  万长生吃惊:“我……其实我并不认为我是在做慈善,只是这个印章的事情最好通过慈善拍卖来体现。”
  苏先生笑:“你会需要的,我很看好你未来的艺术发展,因为你跟小楠呈现出来的态势完全不同,可能还是我们的教育方法有点问题,小楠一直没让我有这种气势,虽然我们花了不少的心思,所以你就当是我的艺术投资吧,希望能够利用这个机会协助下你,毕竟江浙沪一带的艺术氛围、经济文化实力,都要强于江州蜀川,我们非常欢迎你经常带着朋友家人,还有你的伙伴来这边工作采风。”
  万长生只能真诚的感谢了。
  他分得出来这种善意。
  哪怕里面依旧有生意人的算计,但更多还是对保护了苏沐楠的感谢,更有对他的欣赏,对才华的尊重。
  所以一直到拍卖会开始,万长生都和苏家夫妇坐在一起,后面如约抵达的组委会主席跟美术机构领导邀请他坐到前排时候,他还自作主张的把苏家夫妇带上介绍了。
  苏先生穿得很得体,西装配领结,苏太太的锦缎旗袍很有江南小家碧玉的气质,还帮万长生把风衣脱了,教他把西装摘开,然后没忍住询问这套衣服是不是杜雯帮他配的,得到答案以后啧啧称赞:“会的呢,会的呢,她真的会打扮呢。”
  万长生居然说:“苏老师可以经常去平京找荆大师学习,也可以找杜雯多交流这些心得,毕竟她是清美服装专业嘛。”
  苏太太挽住丈夫欣赏年轻人:“真好,你们这个时代真好。”
  万长生尽量淡定些,顺便和领导交流关于青少儿培训推广的心得体会,为什么主要集中在蜀川跟江州,全靠美术学院学生的参与授课。
  领导却更在意给遍布全国各地的美术机构找到个新职能。
  万长生内心其实在暗暗的叹气。
  在这个变革的时代,真有哪位相应高位的人物能破釜沉舟的推陈出新,没准儿就成了时代弄潮儿。
  而不是想法设法都还在补锅。
  当然,这也是少年锐气的想法,天晓得大佬们是怎么想的呢。
第488章
天下事,了犹未了
  有大佬来,这拍卖会就不会拖沓,组委会主席在主持人介绍中登场,亲自介绍了机构领导,著名艺术家等声名显赫的人物,最后才隆重介绍三项青展金奖得主,今天拍卖的第一件重要展品,获得全国青展金奖的“虚实相生”印章,就由万长生先生提供……
  万长生这站起来就没再坐下去了。
  沪海确实是全国经济文化、时尚潮流的顶尖存在。
  这种高品格的拍卖会,来到现场的参与者都能穿得西装革履很有格调,相比之下江州的江湖草莽气还是太重了些,蓉都又太过闲逸了点。
  坐得满满当当的拍卖大厅里面,对这位年轻艺术家也能报以欣赏的掌声。
  组委会主席干脆请万长生自己对金奖作品做介绍。
  有些日子没见这枚印章了,万长生轻轻拿起来也没什么不舍感慨,先按照参展作品说明,详细介绍了这枚印章的尺寸、内容以及雕刻意图:“其实这枚印的意义对我来说非常重大,这是我走进美术学院第一位篆刻恩师的遗物,这也是他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农村写生采风时候偶遇的一件清代印章,非常喜爱,但为了纪念我这位恩师,最终我还是把这枚印章重新打磨雕刻,赋予全新的生命,而现在拍卖这枚印章的目的,就是用所得款项全面资助青少儿美术培训活动,让恩师对艺术事业的热忱,能再度传递下去……”
  到这时候,掌声相当斯文客气,甚至有叹息。
  这里也有提问环节,哪怕大屏幕上播放着好几米高的印章高清照片,还是要问问参拍者有什么不清楚要询问的呀。
  前面几位看着明显是收藏家、爱好者的询问都很专业,诸如品相产地、印章重量等等。
  终究还是有位略显粗鄙的商人在意价值几何:“你确定是古印?”
  万长生点头:“是我师父亲手收到,并且在八十年代就做过科学检测的……”
  顺便又把苟教授那个关于印章皮壳的来龙去脉讲了一番:“但这一切的时光岁月印记,都被我在重新雕篆以后抹去了,这就是一枚全新的六面红鸡血黄印章。”
  台下未免再次发出了一片轻叹……
  在很多人眼里,这种做法不亚于焚琴煮鹤,买椟还珠。
  明明是古董,却拿来做了个抛光,这下好了,被抛光的玉石就跟新开采的没什么区别。
  这真是现时代的败家子儿。
  这位商人表现得尤其痛心。
  万长生从来就没把这种东西当回事,自己抽屉里面多少代的石头,几乎每块都被他荼毒过,现在也是这种态度:“也许您在意的是古董价值几何,我更在意的是让这块石头能够绽放出最美的状态。”
  商人悻悻:“你才多少岁,年轻轻轻的能有多大的增值潜力?”
  旁边有些人就皱眉了,这话挺无礼,而且没眼力。
  多了不说,这金奖搭配在一起的名声,可就非同寻常了。
  万长生不恼反笑:“您出了一个价钱,不只是买了这块石头,而是买了我过去二十年所有在篆刻上倾注的心血,我刻过的每一块石头,翻过的每一本古篆书籍,临摹过的每一块古印,甚至包括我接待过的每位篆刻客户,对,我还是皇宫博物院的最新一代摹印传人,所有的这一切,才能凝结出在这块石头上的挥洒自如,况且我还有几十年的艺术生涯,这是我第一枚得到金奖认可的作品,都对得起这份价位,谢谢。”
  掌声雷动啊。
  如果说一开始对这位金奖年轻人的欢迎掌声,还是客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8/87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