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时代(校对)第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871

  但紧接着终归还是有见多识广,潜心探索人际关系的考生,特别是女生,猛然发出追星的那种惊叹:“赵……磊磊?!赵老师是您吗?”
  人堆儿顿时哗然,极少数没听过名儿的也能马上被旁边攥紧了手安利:“赵磊磊呀!去年拿了全国青年金奖!油画系最牛逼的青年画家,现在红得发紫,香港画廊听说都是排着队找他签约呢,一张画都是多少万……”
  对于还在画习作的补习生们来说,踏入美术殿堂的目的,恐怕有大半人都是因为这条金光灿灿的大道上赚得钵满盆满的各位偶像。
  哪怕就像每个走进选秀镜头的选手都会充满感情的说我是为了追求艺术,证明自己……
  考美术学院同样是这种心态和口头表达。
  不管怎么说,赵磊磊都是个中翘楚!
  自幼书香门第,初中毕业进蜀川美术学院附中,十七八岁已经是名声鹊起的青年画家,然后直接保送进美术学院油画系,从学生起就各种奖项挨着拿,去全国最高水平的平京国立美术学院读研究生时已经去国外收割奖项了,去年更是漫不经心就拿下国内最重的两大奖之一,全国青年美术金奖,无论怎么强调艺术个性,这种获得国家官方认可的大牌,特别是还能保持自身艺术特点的大牌,就不管别人怎么酸溜溜,那都得竖大拇指服气。
  起码,实力、人脉都是一等一。
  在师徒关系提携力度非常明显的艺术界,这么粗的大腿,简直让考美院的补习生们难以想象会出现在这样的强化补习班教室?
  这就像贝克汉姆走进什么少儿足球培训班似的不可思议。
  赵磊磊不是明星,也就没明星包袱,更可能是习惯了这种惊叹围观,眼睛都没抬一下,直接蹲在万长生旁边:“老弟,画,不是这么画滴。”
  能听见后面各种议论惊叹的万长生抬眼,想看人。
  赵磊磊却扭着头只看画不看人:“老曹说你一点底子都没,这看起来不像啊,有些根深蒂固的坏习惯恐怕是很难改了,这种素描画了几年?”
  万长生对着这侧脸:“这是第一张。”
  赵磊磊终于哈了声转头:“真的是第一张?”
  陆涛都是满脸崇拜的忘了开口,他不过是普普通通一个美院毕业生,来做培训班老师是因为比来比去,仿佛自己在教导这种东西上还有些心得,艺术探索就别谈了。
  都是读美院,他跟赵磊磊这样儿的是两个世界。
  还是那个叫黄敏的女生,撑着膝盖隔着两三个人:“真是第一张,昨天他画结构都还是铁丝箍出来那种几何体,今天就突然像开启了复印机模式似的,很特别很精确,但没有虚实关系。”
  万长生终于能面对面看人,那副圆框眼镜后面同样温和的双眼,让他笑起来:“还请兄台指点……”
  补习生们终于轰然笑开,这都什么年代了,还有这种文绉绉的腔调。
  赵磊磊也笑,却从皮夹克兜里摸出个手机:“不是复印机功能,而是普通相机和高级单反相机的区别,你看看……”
  拿着这台市面上应该最贵的双摄镜头咔嚓嚓的拍了两张,再打开相册给万长生比较:“普通照相机只会忠实的记录所有拍到内容,到处都一样清晰,这叫照片,但只要用单反相机拍出聚焦虚化,或者用这种双镜头拍出虚化景深,是不是就有了前后不同的清晰对比,感觉艺术得多了?”
  有钱买,却从来都对这些现代物件不感兴趣的万长生,观音庙背后村里的手机店也买的多半是国产千元机,亲戚们更没人在乎什么艺术性,所以万长生还是第一次看这种手机照片。
  认真的捧在手里观看,赵磊磊还很不讲究的蹲在旁边帮他翻照片作对比。
  培训生们小骚动,站在那惊叹大画家是多么平易近人,好些学生都悄悄交流对赵磊磊要路转粉!
  陆涛在后面听见,暗暗叹口气,人家这是天才惜天才,普通人还是洗洗睡吧:“好了好了,不要打扰赵老师教学,大家坐回自己的座位去,万同学这是基础课程培训,你们还是做好自己的练习,今天我们针对复杂场景的不同材质处理强化……”
  培训生们却大多未动,这种可以称为大师级别的名家来画室指点,堪称金玉良言,怎么都值得听一下吧。
  走开的主要是低声抱怨发脾气:“凭什么都交一样的学费,有这种培训?有内幕……”
  培训生们也有觉得不公平的,但还是大多数人都只关注在前面那两个背影和画面上。
  赵磊磊更充耳不闻,细长白皙的手指在手机屏幕上滑动。
  同一角度同一画面的对比非常清晰,哪怕双摄手机只是故意利用算法做出来的周围虚化,但也确实强行突出了重点中心:“你画的就是没有虚实关系,所有东西都是清晰可见的,这就叫没有艺术性,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就是要在清晰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弱化模糊次要的部分,哪怕在同一件物体上,也有重点和次要之分,明白了吗?”
  万长生想了下:“我以为重点和次要的分别,应该是在神韵上。”
  周围人表情全都不以为然,你个复印机,不,照相机还敢跟大师争论什么神韵。
  赵磊磊蹲姿跟撇大便似的,却哈哈笑:“对,中国画的特点就是用神韵来区分一切关系,因为中国画是很少画物件的,要么人物、要么花鸟山水,不画这种死物,可在西洋画里面,静物绘画是个很大的门类,不光是入门台阶,有些大师一辈子都在画这个,你既然是参加西洋画风格的专业考试,就得把这个思想上的弯儿暂时转过来,明白了吗?”
  万长生却指指前面靠在静物台旁边的示范画册:“我是照着那个画的呀。”
  赵磊磊更笑,蹲着挪步抓了范画过来翻翻,果然找到一张:“喏,这是我十多年前画的,你放那么远,看到的是整个黑白关系,能看到我在里面表达的虚实关系吗?”
  万长生真不是傲慢,他只是根深蒂固的传统国画概念第一次受到西洋画冲击,做出了一个自以为简单粗暴的改变。
  以为只要画得像就行了。
  这个要求也许对其他考生已经可以接受了。
  可显然赵磊磊不愿这么要求他。
  太低了。
第10章
天才都是怪物
  万长生这个考生,来到大美强化培训班不到24小时,简直有点成为全班众矢之的的感觉。
  隔壁两三个教室的考生都闻讯过来看热闹了。
  这是哪家达官贵人的X二代么?
  还要赵磊磊这样的大腕来蹲在旁边悉心解说?
  眼前看到的场面很容易让他们觉得不忿!
  他们的当然不知道这条脉络,是因为外面黑板上那幅丁头鼠尾描带来的关注。
  看看万长生画出来的这唯一一张复印件或者照相机作品,只能说是技法很惊人,没谁能不顾大关系的这样从一边扫到另一边,还有模有样的不出错。
  但是单论画本身,这些培训过几年的考生都能鄙夷他不过是画得像罢了,参加考试能不能得高分都看老师的心情。
  艺术,不是画得像就行。
  曾经有个市面上的老行当,叫做炭精像,现在很多旅游风景区的古街上还能看见,招揽生意的样品以小燕子或者马爸爸居多,就是把炭精粉末,用毛笔或者别的工具,甚至就是手指,抹出来画成人像,这在以前相机没有发明乃至普及的时候,很多人挂在家里的祖先像甚至遗像,都是用这种方式画出来的。
  古时候的文人墨客就极为瞧不起这种有点西洋画特点的玩意儿。
  所以到现在学院派的艺术家都会无比鄙夷这种手艺人活计,认为没有艺术性。
  这当然有门户之见,但也说明了区别。
  艺术必须得提炼,哪怕是考生这个时候都在灌输这种要提炼重点、最美闪光点的意识。
  万长生不问三七二十一,看见什么画什么的照相扫描式做法,自然会被考生们嗤之以鼻。
  肯定是闭门造车的练了好些年,现在遇到瓶颈,积习难改了吧?
  任你来什么大神,这种根深蒂固的歧途,一旦走进去就很难走出来了。
  历史上,能从手艺人转变成大师的,只有一个。
  六七十岁以前都是炭精画级别的民间艺人,后来却老来俏的齐白石。
  其他人一辈子都摆脱不了手艺人的命运。
  因为手上的活路一旦形成习惯,特别是这种明显有很多年功底的习惯以后,很难改。
  不由自主的就会画成以前的样子。
  这种走岔道的考生,其实真的挺多,也许就是启蒙老师带错了路,又或者是一直凭着爱好自学。
  以为画得像就是好。
  那不如买个拍照手机啊。
  艺术就等于是得有P图的功能!
  赵磊磊很喜欢拿手机来打比方:“P图你都不懂?”
  万长生其实是很尊师重道的,但他觉得赵磊磊明显是喜欢这么蹲着,所以他也没在意这个细节:“我没用过手机……但我可以马上去买个,也没啥用啊。”
  赵磊磊确实很舒坦的把手搁在自己膝盖上,好像跟一起大便的老朋友聊天:“一堆东西里面有主次关系,同一个物件上又有主次关系,再细化到哪怕这点石膏体上被擦伤的痕迹也有远近关系,西洋画素描训练的就是这种不断理清主次关系的观察力,从而对形体结构无比清晰,抽丝剥茧的一点点把简单物体复杂化,这样你遇见复杂的人体和更多物体时候,才能游刃有余的简单化处理,明白了吗?”
  周围站着的学生其实有些已经在频频点头了。
  很多培训班的老师自己都说不出来这种东西,只会示范怎么画,然后让孩子们自己悟!
  他们大多是从十四五岁开始学画画,能悟出来的都是有天赋。
  很多孩子画到这个时候,都只能说是老师怎么教我怎么画,为什么就说不出来了。
  但赵晓磊就真的像玄幻小说里面的天阶高手,跑到这初级学堂来,由浅入深的给万长生说了这番道理。
  万长生二十岁成年了,高考成绩还很不错,已经有了完整的思维学习能力,又浸淫了画笔十多年,这时候再让他看那示范画册上的素描范画,就和昨天晚上看到的感觉是另外一本书。
  昨晚看的是黑白灰关系,他以为照着这样画出来就可以糊弄考试。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87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