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时代(校对)第81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13/871


第853章
能不能把注意力都放到艺术上面来
  赵磊磊、郭槐生都曾经担心过,万长生的艺术选择,是不是太市场了。
  因为在艺术家看来,流行不是艺术。
  这是横跨所有艺术专业的基本原则。
  但伟大的老师之所以伟大,不仅在于传授专业知识技巧,还在于尊重学生选择的路。
  所以万长生才能自由自在的展现自己。
  况且影视戏剧界,在这个市场流行和艺术化之间,早就承受了巨大的折磨。
  因为绘画艺术好歹可以孤芳自赏,可以关起门来在圈子里自嗨。
  耗资巨大的影、视、剧如果没有市场支撑,只会迅速消亡。
  所以包括席导在内,影视剧比美术界更早选择和流行和解,寻找最恰当的表现形式。
  尽可能的在市场流行中展现艺术。
  这恰恰就是万长生的宗旨。
  一如那个在观音庙前面刻章,忽悠人多掏钱的家伙。
  从未改变过。
  春晚显然也是这么做的。
  从二十亿卖给火眼视频,其实直到合约签订以后,都没人能说得出来火眼这二十亿到底买到什么。
  可火眼视频到现在极其满意。
  从整个火眼视频和春晚独家联手的消息,引发各种数据变化,到现在火眼视频内部的一系列变化,都昭示着他们这二十亿花得超值。
  随着春晚APP的推出,这种对火眼视频的连带推动也上升到一个新高度。
  毕竟APP是李逸飞亲自操刀,怎么可能不考虑给火眼带来好处。
  组委会在APP推出一个春晚节目投票版块,所有用户都能对里面出现的节目视频进行投票。
  票数较高的就有很大几率出现在春晚。
  这其实是个对全国观众口味的把握测试。
  但播放视频以后会顺势跳出个是否要到火眼看更多视频的选择项。
  点取消并不影响后面的所有观看。
  每天也只有打开第一次会出现。
  可后台数据显示,百分之八十的用户都会选择同意……
  所以春晚APP的迅猛下载,同样也是火眼的急速扩张,他们选择在这个时候总攻上市IPO,几乎是个极有魄力和眼光的必然事件。
  当然,对杜雯来说,就是少了李老板天天带着爱慕的眼神在周围。
  所以能心安理得的每天中午过后,来组委会和万长生一起工作,晚上时不时出去吃个饭逛逛博物馆啥的。
  不要太惬意。
  当然她也是在工作,因为整个周边产品销售的团队是她在指挥呀。
  大美那之前就经历过美术生周边、《人间不拆》电影周边、《错爱之上》电视剧周边的团队,本来正在忙碌跟艺术园区有关的周边产品,现在全体转向投入到春晚中来。
  过去两个月,首批备货就超过两个亿!
  其实分摊到两百多款产品里面,也没多少,譬如百元左右的产品平均下来也就万件备货的水平。
  肯定会补货。
  大家已经非常清楚这些文化周边产品的商业价值跟销售技巧。
  哪些产品可能会是爆款,哪些可能会滞销,但又必须存在保持产品线的完整。
  大家都了然于胸。
  陈大伟作为商业团队的总经理,把七百多人的队伍催得团团转。
  大家忙得干劲十足。
  那个赞助商家产品的方案就是他提出来的,其实等于商家可以用库存产品换名声,但前提是这些产品质量和价格要绝对达到物美价廉,所有产品要送到组委会这个部门来检测试用商量定价,然后所有产品只要有用户发现货不对板,就直接封架曝光!
  这就等于是在春晚APP上挂了个耻辱榜,各大品牌只要敢弄虚作假估计就砸了牌子。
  结果就是以超低价格挂在APP上销售,用户得了实惠,商家得了名声,组委会收钱做公益慈善。
  纵然有严苛的准入制度,还是引来蜂拥的品牌挤到组委会洽谈。
  这比套几十几百万只能在电视上看见个几秒广告或者标签,有用多了!
  搞得春晚组委会就像个购物网站似的人潮汹涌!
  更不用说江州那边的周边产品销售售后场面。
  大美社的成员都笑称这个春晚之后,大家干脆顺势搞个购物网站算了。
  从春晚APP正式开放购物频道以后,依托其他功能带来的使用率,导致后台销售额迅速攀升到百万级别,然后过千万……
  如此迅猛的购物网站成型,让其他几家购物网站都有点瞠目结舌。
  怎么突然冒出来个竞争对手?
  技术上依托火眼视频的这款APP居然异军突起到这种地步,所有同行可能都在内心祈祷,幸好这款软件只是春节期间才这么火爆吧?
  然后居然有公司上门询问能不能收购这款软件了!
  面对这样的财源滚滚,有多少人抵挡得住?
  干脆放弃什么艺术追求,发财去吧!
  这就是为什么成功的人只是极少数。
  万长生只当个笑话听。
  在他的整个春晚舞台,这只不过是意外走红的商业元素。
  用商业利益来吸引关注度。
  只有获得了充足的经济支撑和关注度,才能把艺术推动下去。
  除了叮嘱杜雯负责带动团队监督体系,杜绝出现经济问题,他根本就没管这边的事儿。
  全身心的把自己泡在体育馆搭建舞台,顺便也跟乐团、舞蹈团队、歌手表演者们,开始在体育馆场地展开现场排演。
  导演组直接在这边装配了一套现场编辑台,搭配逐渐安装到位的全方位拍摄系统,现在就让表演者们感受到自己在镜头里面的形态。
  从舞台表演,向镜头表演进行转变。
  这也是万长生前期到各大艺术院校和表演团体的感受,他们还是习惯于舞台表现。
  而实际上观众是从一块块电视、电脑、手机屏幕上观看。
  中间这个镜头媒介,就具有关键性的传达作用。
  也就是从舞台现场的立体感管,转化成了平面画框。
  其实要容易得多。
  就像当初他给杜雯找到画画捷径那样,从立体变成平面的意识转变。
  之前居然没有春晚导演考虑过这个环节。
  多机位切换的时候怎么注意,眼神如何把握,动态侧重点怎么配合,还要主动迎合灯光。
  摄影师团队又要怎么抓艺术美感。
  几家来自国内最好的不同类型乐团,如何配合寻求艺术美感,不光是声音上的美,还有外形、动态,甚至连每个乐手的外表,都有引入平戏的化妆专业团队来进行造型。
  万长生不厌其烦的调配每个细节。
  就好像他在画一张巨大的群戏画面。
  每个环节不再是自己独立的艺术存在,无论表演者、拍摄者、化妆师到灯光师,每个环节都是艺术表现的要求。
  但在他这个总导演的眼里,哪个环节又要服从哪个环节,淡化谁的存在,强调最有表现力的地方,这是不断变化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13/87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