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鬼事(三部全集)(校对)第37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7/744

  管家就告诉老妇,家里的老爷和夫人都吩咐过,过往的乞讨,一定不能拒绝,多年来都是这个规矩。
  老妇就说,老爷和夫人行善,一定有好报。但是听说贵府的公子却身体不好。
  这句话说了,管家就觉得奇怪。连忙进屋通知夫人。黄夫人连忙到了门口,连忙问这个乞讨的妇人,是不是有办法治疗儿子的脑疾。
  老妇摇头说,这都是在村子里听村民说起过的事情,她没有别的要求,就是要见见老爷和夫人,当面拜谢一下。
  黄夫人见来人也不能治疗黄裳的脑疾,不免失望,但还是礼貌的告诉老妇人,老爷出门,一时半会回不来。心意领了。然后问老妇人是从什么地方逃荒而来,是不是缺盘缠回家。
  老妇人说自己老家是江西崇州人士,家里闹瘟疫,都死光了,只剩下这个孙女,所以带着她逃荒乞讨,一路到了福建。
  黄夫人听了,心里感叹,就有了收留这两人的意思,就询问老妇人能不能打扫房屋,在河边浣洗衣物。
  老妇摇头,说自己年老体衰,已经做不了什么家务,就不给夫人添麻烦了。
  黄夫人挽留,老妇人执意要走,但是对老妇人说,她的孙女,已经十二岁,如果夫人不嫌弃,就留给夫人做丫鬟。
  黄夫人见老妇人性格坚强,不愿意白吃白住,知道挽留不住这个老妇,就答应了收留她的孙女。老妇人带着孙女给黄夫人叩头,然后离开。走的时候老妇人拄着拐杖,佝偻着腰身,头都要触碰到地面了,慢慢朝着大路远方行走。
  黄夫人也不知道这个老妇人会去什么地方,看样子也支撑不了多久,估计走到一个没人的地方就悄无声息的死掉。
  老妇的孙女留下来,她却并不悲伤,洗漱干净之后,是个端庄漂亮的姑娘。黄夫人询问她的名字,她回答叫弓衣。
  弓衣十分乖巧,夫人打算留在身边做婢女。可是当夫人带着弓衣路过后院,黄裳正在地上打滚,身上都是泥土污秽,夫人已经习以为常,黄裳脑袋痴呆,但是顽劣无异于同龄的幼童,旁边照顾的仆人和丫鬟都扶不起来,原来是黄裳要去后山的坟墓玩耍,家仆哪里肯答应,所以黄裳就在地上滚地耍泼,谁也不让近身。
  弓衣看到后,走到黄裳身边,伸手搀扶黄裳。也是缘分,黄裳看着弓衣,竟然安静下来,顺从的让弓衣整理衣服秽物,然后顺从的跟着弓衣到卧室,弓衣招呼其他的丫鬟给黄裳洗漱。然后黄裳干干净净的穿了一套整齐衣服,站在黄夫人面前。
  黄夫人心里明白,弓衣是老妇人专门送来照顾黄裳的侍女。老妇人应该是听说了黄家员外心地不错,把弓衣送来托付了。
  半个月后,黄员外回家,看到家里多了一个丫头,当然免不了要询问来历。黄夫人就把老妇人和弓衣的事情说了。黄员外叹口气,就说这个弓衣身世可怜,就好点对待。
  就此,弓衣就被员外和夫人专门服侍傻子少爷黄裳。不过也巧了,黄裳从见到弓衣第一面开始,就把弓衣当做最亲近的人,在弓衣面前,黄裳也不再闹着去坟墓玩耍。弓衣也安心的照顾黄裳,这就是天生的缘分了。
  至少开始的时候,员外夫妇是这么以为。
  可是时间久了,他们发现弓衣总是有点奇怪的毛病,一天厨娘告诉黄夫人家里老是少鸡蛋,隔几天就少两个。黄夫人就好笑,黄家大户人家,少几个鸡蛋能算什么事情,也拿来说。
  厨娘也就不再罢了,不再提起。
  又过了几天,黄夫人早上到黄裳卧室看望,看到刚刚起床的黄裳正在靠着床头,嘴里含着一个鸡蛋。
  看来是黄裳偷偷跑到厨房里去偷了鸡蛋。黄夫人就找到厨娘,说黄裳偷拿鸡蛋,不是什么大事,厨娘却欲言又止。
  黄夫人这才意识到厨娘知道点什么,于是追问厨娘。
  厨娘告诉夫人,鸡蛋还真的不是公子偷拿的,偷拿的是弓衣。夫人这就奇怪了,弓衣拿鸡蛋给黄裳吃,这不是什么大事,为什么也好偷偷摸摸的。
  于是黄夫人暗中留意,过了几天,早上起来的早了很多,天色刚亮,就又到了黄裳卧室,听见屋里有动静,就偷偷从窗外观看,果然看见弓衣拿了一个鸡蛋递给黄裳,黄裳抬头张嘴,鸡蛋塞进嘴里。然后黄夫人看见弓衣侧着身体,嘴里也是鼓囊囊的。脖子扬起,黄裳也学着弓衣的动作,扬起脖子。
  夫人突然明白了,这是黄裳在学习弓衣吃鸡蛋。夫人连忙凑近了点,仔细观看,看到弓衣的嘴巴慢慢把鸡蛋混论的吞下去,脖子上凸出,那是鸡蛋在慢慢滑下去的模样。黄裳也是一模一样。
  夫人大惑不解,为什么吃个鸡蛋要这样一个吃法。过了一会,弓衣和黄裳同时喉咙痉挛几下,嘴里吐出瘪瘪的鸡蛋壳子。
  看的黄夫人心惊肉跳。不敢惊动二人,连忙回到卧房,把这事给员外说了。
  员外听了之后,纳闷的很,这种吃鸡蛋的方法,倒是和蛇吃鸡蛋一样,随后又想起,家里已经很久没有鼠患。算算时间,就是弓衣来到黄家之后,老鼠就越来越少。
  夫妇二人想到这节,同时不寒而栗。难道弓衣对黄裳不怀好意。黄员外仔细回想,自己这辈子,没有做过伤天害理的事情,也没的罪过什么人,实在是不好理解。
  夫人害怕,提议把弓衣送走。但是黄员外又不肯答应,说弓衣是那个老妇人托付给我们家寄养的,那天弓衣的家人来要人,如何交代,并且弓衣照顾黄裳十分妥帖,平时也没有什么过分的地方。
  两人商量了一会,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只好先这样维护下去,弓衣教黄裳吃鸡蛋看来也不是一天两天,黄裳也没出过什么麻烦事情。干脆就暂且不管了。
  弓衣浑沦吃鸡蛋的事情,开始还让黄家上下好奇了一阵,到了后来,也就成了公开的事情,渐渐的也没人觉得奇怪。厨娘在夫人的授意下,干脆每两日,给弓衣两个鸡蛋。弓衣也并不为意,平时照顾黄裳更加体贴。
  两人亲近,到了黄裳一日不见弓衣,就在家里大肆胡闹的地步。而且弓衣看来是贫苦出身,从小懂事,除了言语不多,其他的方面并无挑剔。
  一晃到了黄裳十六岁,仍旧是个痴呆样子,当年的那个周侗再也没有回来过。黄员外和夫人已经年过花甲,已经不再对儿子的脑疾有什么指望,只希望二老去世之后,弓衣能够照顾黄裳一辈子也行。两老私下已经打算在身后,把家产留给弓衣。
  只是没有想到,天有不测风云,黄员外安稳了一辈子,到老了,遇到了最大的劫难。
  土匪。
  福建山多田少,历来有山匪聚集。只是平日很少骚扰到剑浦,但是这几年,天灾频繁,不是龙卷风肆虐,就是大旱,消失多年的山匪又有了行踪,而这次,山匪已经放出话来,要对付剑浦的黄家。让黄家趁早准备好银两和粮食,免得到时候伤了和气。
  果然两个月后,黄家来了一个汉子,大喇喇的走进黄家的院落,指明要见黄员外,黄员外连忙出来迎接,那个汉子就说了,自己是某山谋洞头领的军师,要向员外借五百两银子。不然就带着兄弟下山来亲自要钱。说完就大摇大摆的走了。
  黄员外看着这个汉子走远,知道这是山匪在威胁自己,而且一点都没有商量余地。接下来几天,黄员外急了,虽然他是富户,但是只是每年收租,自己并不是买卖人,家里没有足够的银两。
  黄员外只能去剑浦城报官,可是剑浦地处偏僻,官府也没有能力派遣人手去保护黄家。黄员外无奈,突然想到了周师巫父子,于是去拜见周家人,可是到了巫巷,发现周家已经搬迁。院子里的大槐树已经枯死,询问街坊,都说周家父子已经迁回陕西。没有消息。
  黄员外只能回家,可是到家的时候,家里正在一片慌乱,家中的仆人受伤躺在大堂里,黄员外看了大惊,管家才告诉他山匪在前晚已经已经来过,打伤了这几个仆人,夫人受了惊吓,卧床不起。。。。。。。
  管家最后跪在黄员外的面前,哭着告诉员外,公子已经被山匪抓走,如果两日后之时,给不出五百两银子,就让员外去风林岙收尸。而且山匪抓走公子的时候,家里一片大乱,婢女都躲避起来,回头清理人数,弓衣不知所踪,不知道是吓怕跑了,还是被山匪一并抓走。
  黄员外呆了。
  想来想去,向租户去讨要一点银两,一共凑了几十两银子,然后打算去风林岙找山匪赎回儿子。
  黄员外带着银两,第二日一早就要出发,走到门口,看到几十个扛着农具的茶农站在门外,他们都是黄员外的佃户,知道黄员外要去风林岙讨要儿子,都聚拢过来,打算跟山匪硬拼。
  黄员外看着这些佃户,心里感动,但是也明白,这些农户跟着自己去风林岙,和山匪拼命,也只是去送死而已。听说风林岙的山匪已经聚集了上百人,连官兵都惧怕。
  黄员外向所有来跟随的佃户拱手,说这事,让自己一人承担,不愿意连累他人。
  佃户那里肯答应,都说黄员外是大善人,这么多年受他的恩惠也不少了,这个当头,理应帮衬。黄员外只是一再推辞。众人也没有办法,僵持到午后,佃户看见黄员外的铁了心要单独赴会,只好散去。
  黄员外被这么一耽误,出发的时间就晚了,走到晚上,还没有到风林岙,只能找个地方借宿,第二日赶过去。可是荒山野地,哪里有借宿地方,只能找了一个破败不堪的小庙呆着。
  当夜狂风大作,黄员外听着庙外的呼啸风声,惦记着儿子在山匪手里生死未卜。心里悲苦,突然想起,这个小庙,就是当年保护了那条蛇的地方,心里就感叹,自己一辈子没有做过亏心事,遵从祖训,帮助旁人,连野兽都不例外。却没来由的受了这个无妄之灾。又想起当年在这个小庙里,那个道士给自己说过的话,他关了闲事,总是有违天命,需要受点波折。
  往日的回忆一一掠过,那个道士也说过,本来是要来找自己的儿子收为传人,可是突然改变了主意,要几十年后再找他的儿子,并且给了儿子一个名字“裳”。可惜,黄裳现在被山匪绑了,凶多吉少,还不如当年送给道士为徒,至少能保住性命。
  黄员外在小庙里,胡思乱想了一夜,到了天明,继续赶路,终于在天黑的时候,走到了风林岙。
  风林岙这地方,方圆几十里都没有人烟,山高水险,所以是自古是山匪聚集的地方。
  黄员外赶在亥时前到了,呆在风林岙的树林里,想着该怎么说服山匪,用几十两银子交换回黄裳,干脆把自己搭给山匪也罢。
  黄员外在树林里等待,看着月亮升起又落下,时间估算着已经过了子时,山匪仍然没有出现。这下焦急起来,难道山匪已经害死了黄裳,不肯出来。
  黄员外一直等待,看着月色,时间应该到了丑时,但是还是没有看到有人出现。呼啸的风声反而减弱,然后风越来越小,直到寂静整个树林寂静无声。黄员外心里焦急,苦于不知道山匪的据点在风林岙附近什么位置,否则就自己找了过去。
  现在儿子死生未卜,也不敢随意走动,如果自己走了,山匪赴约,看到自己不在,可能就害死了儿子。
  时间就这么一点点流逝,树林里连一丝声响都没有发出来。黄员外突然意识到一件事情,整个树林里,怎么可能连虫豸的声音都没有发出。四周陷入了一片死寂。
  员外心里的希望越来越小,终于忍不住跪下来,哭出声音,仰着头,对着天空喃喃的说起话来:我四十七岁得子,虽然儿子是个残疾,不能继承家业,但是上天有好生之德,如果让黄裳得意活命,延续我黄家的血脉,老天要是惩罚我当年放过渡劫的大蛇,我宁愿自己偿命。
  说完,黄员外对着前方不停的磕头。
  当黄员外磕头磕的头破血流,头晕脑胀的时候,他的内心期许的事情发生了。一个人影站在他的面前,黄员外看到了这个身影,但是他不敢抬头,因为他看见这人衣服下摆垂落在面前不远处,但是看不到落地的脚。
  黄员外心中害怕,也不敢抬头看个仔细,只能保持着低头的跪拜的姿势。那人影也不说话,两人就这么僵持沉默的站着。
  过了很久,黄员外听到一声轻叹,这声轻叹来自前方的人影,接着叹气声越来越大,大到整个树林的树叶同时发出声响,都类似于一声长叹。接着,员外偷偷看到这个人影消失。
  黄员外站在原地,看着四周,也不知道刚才那个人影到底出现过没有。
  黄员外看到东方已经泛白,知道大势已去,心里忧愤异常,不知道该如何是好的时候。树林间,晨雾中,又有两个人影,慢慢走到向自己走过来。
  黄员外这次不再低头,而是紧紧的盯着这两人看。两人越走越近,黄员外终于看清楚了来人,不仅喜极而泣,这两人是弓衣牵着黄裳的手,慢慢朝着自己行走。
  在回家路上,对于弓衣和黄裳如何逃脱山匪,黄员外无论怎么询问,弓衣就是不说。
  黄员外带着儿子回来了,黄家上下都惊讶不已,夫人已经开始为员外和黄裳准备后事。等候在黄宅的佃户,也都纷纷议论,说是黄员外一生厚道,连山匪都敬重就此放过了黄裳。
  但是黄员外知道,事情绝不是这样。果然在父子和弓衣回家的第四天,官府那边传来了消息,盘踞在风林岙附近的山匪已经全部剿灭。六十九个匪人,尽数丧命,所有人都得到消息,包括黄员外都大惊失色。
  黄员外连忙再次把弓衣叫来,想把事情问个清楚。这次弓衣开口了,说山匪进入黄家抢走公子的时候,偷偷尾随,看到山匪进入了风林岙附近一个山岭的洞穴,洞穴里又栅栏防御,所以就一直呆在洞穴外,一直想办法把公子偷偷带出来,可是还没等到自己潜入进洞穴,在那天深夜里,公子自己一个人跌跌撞撞的走出了洞穴,于是顾不上查看洞穴里的状况,立即带着公子回家,走到风林岙的时候,看见员外站在树林里,然后相互看见。事情就是这样,绝无欺骗。
  黄员外追问,难道不是官兵进山剿灭的山匪?
  弓衣只是摇头。
  黄员外也无法在黄裳嘴里问出任何线索,黄裳仍旧是不会说话,跟往常一模一样。不过无论如何,黄裳是安然的回家。员外夫妇终究是得了福报,过了这一劫难。
  也就不想在生枝节。
  不过山匪的事情并没有完。官府剿灭山匪的事情,终究还是被一个采药的土郎中给说出了真相。
  如黄员外猜测,山匪突然全部死掉,真的官府没有任何关系。在黄员外带着银两去赎回黄裳的那晚,郎中在山里采药,作为郎中到是不害怕被山匪抓住,因为毕竟郎中的身份特殊,就算是山匪也会生病,所以在外行走的职业里,郎中,行者,巫师,养蜂人还有猎户,这些职业都是不被匪徒惦记的人群。
  郎中之所以知道是因为当时他正在风林岙附近,而且到了夜深,遇到了一个下套的猎户。两人在山坡靠阳面找了一个干燥避风的地方,生了火堆,拿出随身写的带的干粮共享,两人边吃边聊,正聊起对面山岭有个山匪聚集的洞穴。
  明月高照,两人突然看见,对面的山坡上漫山遍野的站满了人影,荒山野外,深夜里突然多出来这么多人,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两人第一个反应就是官兵来风林岙剿灭山匪,可是并没有看到官兵举起火把,也没有军队移动的声响,马蹄兵戈声音全部都无。这些人影就静静站在对面的山坡上。
  当采药郎中和猎户突然想到,这些人影可能并不是人的时候,所有的人影都漂浮起来,黑影卷成了一道黑烟,钻入到对面山坡上的洞穴里。然后听见对面传来连续不断的哭嚎声,然后声音越来越小,最终声音渐渐减弱,然后悄无声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7/74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