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皇纪(校对)第95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52/2604

  与碛西都护府相隔数百里的乌伤,一株移栽的大槐树下,王冲看着一些世家大族派来的丫鬟仆人,在那里栽种花圃,给花草浇水。碛西本来是一片荒芜、贫瘠,毫无生气的地方,但是现在慢慢显露出另一番景象,充满了生机,勃勃向上。
  “碛西都护府那里一片平静,就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
  李嗣业如同一座山峦,站在王冲身后,沉声道。
  “夫蒙灵察反应倒是快,出了这么大的事情他一点都不慌张,看起来是有恃无恐啊。没有意外应该是四皇子告诉他,一切已经处理妥当,不用担心吧。”
  王冲轻笑,一切都和当年发生的一模一样。夫蒙灵察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雪阳宫事件他最大的破绽就是那封投名状,现在四皇子把那封投名状料理了,夫蒙灵察后顾无忧,自然无所畏惧。
  “不过如果他真的这么想,那就真的是太幼稚了。”
  王冲说着右手一伸,轻轻拈住了一片风中飘落下来的槐树叶子:
  “这件事情可不是那么容易结束的。”
  “夫蒙灵察应该到现在为止都不知道公子的存在,但这件事情恐怕瞒不了太久。”
  李嗣业有些担心道。
  “哈哈,现在何必操心这些,到时候再说吧。”
  王冲不以为意道。他现在倒是想起了那位被捉拿下狱的四皇子,虽然觉得有些遗憾,但是对于把他拉下了水,王冲却并不后悔。在所有的皇子里面,这个四皇子算是一个异类,虽然出身尊贵,是皇室子弟,但是这位皇子的喜好和其他人截然不同。
  这位皇子从小喜欢突厥人,所有的行为举止都极力的模仿突厥人,王冲曾经听说过种种关于他的,后来被证实的传说,包括周围无人的时候喜欢穿着突厥人的服饰;在生日的时候,在雪阳宫中搭一个突厥人的帐篷;学习突厥人的饮食风格,喜欢用刀割牛羊肉吃;招募一些胡人的侍婢。
  然而这些还都只是小节,四皇子喜欢突厥人甚至到了人没死,却叫来一群心腹和部下,骑着马,效仿胡人的葬礼,围着自己不停的嗷叫,如狼似狐。所以今日,四皇子会想到拉拢边关的胡人大将,许以重利,来帮助自己争夺皇位,在王冲看来这是再正常不过的。
  不过王冲最无法忍受的,其实还是四皇子除了哥舒翰、安思顺、夫蒙灵察之外,居然还想到了拉拢安扎荦山这个大唐的罪人。而且根据王冲事后所知道的消息,和其他的边关大将不同,四皇子还私下给予了安扎荦山大量的援助。
  安扎荦山的迅速壮大,可以说和四皇子也脱不了关系。
  这是王冲无论如何都不能忍受的。
  王冲倒是想要利用这次机会,把安扎荦山拉下水,但是以他现在的级别根本不够,根本没有多少人会在意的。而且安扎荦山的手脚非常的干净,就连他和四皇子勾结这件事情,都是很多年以后他自己爆出来的。
  另一侧,李嗣业并不知道王冲想了什么,听到王冲的话,他点了点头。不论结果如何,夫蒙灵察都是必须首先移掉的,有他在,他和王冲很难展开手脚。这一点,两人完全达成共识。
  “京师那边,侯爷准备什么时候让他们动手?卢大学士已经来信催过好几次了。”
  李嗣业问道。乌伤虽然和京师距离遥远,但是有老鹰居中调和,两地之间的来信络绎不绝,从未断过。
  “想想也差不多了。”
  这一次,王冲眼中露出郑重的神色。他虽然看似赏花赏月,并不在意的样子,但其实时时刻刻都在关注这件事,京师任何的风吹草动,他这边都能很快的收到消息。
  “乌伤和京师之间,最快的飞鸽也需要两天的时间。就让夫蒙灵察先得意这两天吧,告诉卢大学士,收到信件的那天就立即开始动手吧。”
  “是。”
  李嗣业低头应是,很快离去。
  ……
第815章
发难,杀手锏!
  和夫蒙灵察、王冲的淡然处之不同,雪阳宫事件在大唐边陲的其他几个地方引发的效果是截然不同。
  安西都护府,高仙芝和封常清聚在一起,殿内充斥着一种不安和焦虑。
  “常清,幸好当初听了你的话,没有和四皇子混在一起,否则的话,今日你我恐怕万劫不复了。”
  高仙芝道,他的眉头皱得深深的,低着头,在房间里不停地走来走去。
  “大人何必担心,我们并没有和四皇子勾结,又何须担心圣皇震怒?”
  封常清安慰道。
  “话虽如此,但是这次的事情非同小可,四皇子曾经拉拢过我们,并且许以重诺,这也是事实,如果圣皇因此而误会我们和四皇子勾结,你我恐怕前途尽毁。”
  高仙芝沉声道。边关大将因为介入皇子之争,最后被剥夺官衔,捉拿下狱的不在少数。前车之鉴,后车之师,高仙芝不得不担心自己被圣皇误会,牵扯其中。
  “唉!”
  封常清心中深深的叹息一声。这次的事情对边关的大都护、大将军起到的震撼作用,是其他人想象不到的。和夫蒙灵察这种有恃无恐的老将不同,将军在军中的资历远没有他那么深,之所以能从底层爬到安西大都护的位置,靠得是圣皇的恩宠,以及如履薄冰,步步小心,不断立下战功,从不行错一步半步的行事风格。
  这也是为什么他在安西不断发起对外挑战的原因,包括这次计划攻打石国也是如此,唯有不断的立下战功,将军才能稳固自己的地位,获得圣皇的宠幸,否则的话,一旦出现像现在这种情形,别的大将军、大都护或许会有恃无恐,但是将军却不行。这也是自己和将军的先天性缺陷。
  “大人,船到桥头自然直,我们仰不愧于天,俯不愧于地,与大唐只有战功,而无过错。如果圣皇怪罪下来,常清愿提头入京,为大人洗清冤屈!”
  封常清诚声道。
  听到封常清这句话,高仙芝一下子就清醒过来。
  “常清,你我共同进退,历经艰险,至今也有十余载,我又怎么可能让你为我而牺牲。唉,罢了,常清,替我准备笔墨纸砚,我要亲自向圣皇书写一封,痛陈其中曲直,圣皇英明神武,必然会明白你我并无谋逆反叛之心。”
  最后一句话,高仙芝长长叹息一声,终于下定决心。
  哗啦啦,片刻之后,一只信鸽冲天而起,迅速的飞往京师。
  ……
  与此同时,陇西、北庭,一只只信鸽同样冲天而起,飞往京城。
  没有人可以忽略圣皇的意志,不管是高仙芝和哥舒翰,亦或是安思顺,众人心中都各有忌惮,各有不安。所有的大将军、大都护,都在收到金牌的那一刻,以最快的速度上书朝廷,阐明自己,希望消除圣皇疑虑。
  时间缓缓过去,雪阳宫事件不断的发酵,几位大都护、大将军上书和奏折,使得这件事情越发受到关注。
  自大唐立国以来,这还是第一次有如此多的胡人大将,大规模的介入到朝廷的皇子之争中,因此,引发的关注也是前所未有的。朝廷内外,所有人都在议论纷纷,讨论这件事情,还有更多的人在猜测,到底有哪些胡人帝国大将介入到四皇子的事情之中,是一个,两个,……还是所有人?
  整个京师之中闹得沸沸扬扬,就连王忠嗣、张守珪等汉人中泰山北斗般的存在,都在关注这件事情,而皇宫之中,大皇子、二皇子,以及其他诸位皇子,同样在关注这件事情。
  “大哥,四弟真是好大的胆子,居然敢勾结胡人!”
  大皇子的宫殿中,二皇子李瑶站在殿中,一脸愤愤,怒不可遏:
  “这次要不是杨潮那个糊涂蛋喝多了酒,酒后吐真言,我们恐怕还永远都不知道,他居然还使了这种手段。”
  “二弟何必急躁?”
  大殿上,大皇子李瑛端坐上方,他的一只手端着茶杯,另一只手拿着茶盖,轻轻地抹着表面的一层茶沫,吹了口气,然后轻啜了一口,喉头滑动,吞了下去。整个过程慢条斯理,从容不迫,和二皇子李瑶的急躁截然不同:
  “四弟也是急了,所以才会想到借用胡人的手段。当年先祖太宗爷爷征伐四方,被诸国恭称为天可汗,所有的夷狄都望而臣服。而且到了后来,夷狄臣服,都愿意跟从在太宗爷爷身旁,帮助他征伐四方。现在的内附胡人就是由此而来的。四弟估计是想到了先祖太宗爷爷,才会想到这一招。”
  “哼,你倒是沉得住气,这个时候还会替他说话。要是让他成功了,你也不想想会是什么后果。”
  二皇子李瑶一脸不平道。
  “呵,现在事情败露,大局已定,二弟又何必担心什么。而且只要我居中守德,不给他可乘之机,就算他获得了所有胡人的支持又能如何?这天下毕竟还是父皇说了算。与其担心这个,倒不如关心三弟。他在宗人府中也待了有段时间,找个时间见见他,告诉他安分一点,守己一点。另外告诉看守,给他一封信,让他自己写忏悔书,只要能够打动父皇,让父皇觉得他改过了,你我到时再一起说情,时候差不多了,而且他也受过惩罚了,父皇那边估计就会让他出来了。”
  大皇子放下茶杯,淡淡道。他的神情平静,波澜不惊,似乎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能让他动容的,所有的一切都尽在他的掌控之中。
  “相比起四弟那个糊涂蛋,能因为一个杨潮而前功尽弃,被父皇关押下狱,我倒更关心五弟李亨。以前的五弟什么样,你我都知道,但是上次的殿争你也看到了,他的城府,还有手段,一步接一步,侃侃而谈,三弟落入他的彀中还不自知。这明显是有高人指点,如果说他背后没有人的话,我是绝对不会相信的。相比起四弟,我反而更想知道,他背后的那个人到底是谁?”
  大皇子的眼皮微微抖了一下,一缕惊人的寒芒迸射而出,令人浑身颤栗不已,但也就是片刻,那缕寒芒一闪而逝,大皇子立即恢复了正常,一样的恬淡平和,让人看不出任何的破绽。
  ……
  时光如梭,雪阳宫事件在朝野内外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而越来越多的信息也跟着披露出来。当圣皇震怒,这件事情更是达到了顶峰。不过很快,几个卷入其中的胡人大都护、大将军的申辩奏折就十万火急的抵达了京师,披露出来。
  毫无例外,所有的胡人大都护都在奏折中诚惶诚恐,声称冤枉,并且向圣皇申辨和四皇子之间并无任何的勾结。只有一位承认四皇子当初确实拉拢过他,但是被他严辞拒绝了。哥舒翰、安思顺全部都是如此。
  雪阳宫事件就此陷入了一种死结。虽然杨潮以及被审问出来的张显、赵佑他们都声称四皇子得到了边关胡人大将的支持,但是这些都只是他们的一面之辞,而四皇子和这些边关大将之间往来的信函一个都没有。
  至于四皇子而里,更是声称绝无此事。
  因此,整个审问就陷入了尽管所有的一切都指向了边关的诸位胡人大都护、大将军,但是却始终没有确凿的证据能够证明哥舒翰、安思顺、夫蒙灵察、高仙芝还有其他人涉入了其中。
  而北斗大将哥舒翰等人虽然是胡人,但是为朝廷立下汗马功劳,而且一向洁身自好,又曾是大唐战神、太子少保王忠嗣提拔的人,私底下,相比起大理寺、宗人府、刑部三司会审从杨潮、张显、赵佑等人口中审出来的内容,更多人都认可哥舒翰在奏折中的申辨,即四皇子确实意识到了他的价值,也确实曾经试图拉拢过他,但是都被他拒绝了。
  皇宫中所有皇子其实都试图拉拢过朝中的大臣,只不过,很多人都被拒绝了而已。被拒绝,和成功了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被拒绝,就是相当于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只有应承了,才算是勾结朝中重臣。
  仅仅依靠杨潮、张显、赵佑等人的口供,根本无法治胡人大都护们的罪。毕竟,这些大都护每一个都地位显赫,不可能因为随随便便几个人捕风捉影的指责,就将他们捉拿下狱。
  否则的话,朝廷重臣们还有何脸面可言?也太过儿戏了。
  然而就在这件事情的影响,随着几位大都护的辨白奏折,而热度渐渐消退的时候,第二天早朝的时候,一件谁也想不到另一件谁也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陛下,臣邓昌有本奏!”
  就在结束了一天政务朝议的时候,白发苍苍的老御史邓昌,突然捧着笏本,一脸正色走上前去。
  “老御史,你有什么事情,说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52/260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