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瞳(精校)第81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18/968

  “飞机,是直升飞机,哇,好几架直升飞机啊!”
  庄睿刚走出大雄宝殿,就见到在胡杨林上空,盘旋着三架绿色的军用直升机。
第1123章
流沙轻掩翰墨沉香
  “靠,不会这么大场面吧?”
  庄睿看着在天空不住盘旋,在寻找着降落地点的直升飞机,顿时惊呆了,这又不是拍蝎子王之类的美国大片,至于出动军方吗?
  如果不是看到彭飞正坐在一架直升机向自个儿招手,没准庄睿还以为这是拍电影的呢!
  “二蛋,小严,看好大殿里的书籍,我出去看看。”
  庄睿瞅了一眼中川之后,吩咐了二蛋两人一声,然后跟着直升机跑出胡杨林,向上摆手示意直升机可以降落了。
  “操,我有病怎么着?等他们降落在过来好了。”
  直升机缓缓地降落在了庄睿身边不远处,螺旋桨带动地面的黄沙形成了一个小漩涡,将庄睿整个人都包裹在了里面。
  等直升机完全停稳之后,庄睿简直就成了一个沙人,别说脸上被糊了一层黄沙,就是鼻孔耳朵里,也是被堵塞的全是沙子。
  庄睿在原地蹦了半天,抖落了身上的黄沙之后,刚好看到彭飞从直升机上来,连忙一把揪住他,问道:“臭小子,怎么找到这里来的啊?”
  这片大漠北连戈壁滩,面积十分大,称之为沙海也不为过,而且在沙漠地形多变,即使有猛子在空中指路,恐怕也很容易走偏,是以庄睿也没想到他们居然会乘坐直升机过来。
  而按照庄睿事前的估计,彭飞等人的骆驼队要再等两天才会到来呢!
  “庄哥,我不是把卫星电话留给你了吗?锁定信号不就成了。”
  彭飞撇了撇嘴,很是鄙视了庄睿一番,这都什么年代了,连这么基本的电子常识都不懂?
  “就你小子懂得多,把水拿来,我漱漱口。”
  庄睿没好气的在彭飞头上敲了一下,拿起彭飞的军用水壶漱了下口之后,接着说道:“至于搞这么夸张吗?不就是一次普通考古嘛,竟然连军用飞机都搬出来了,彭飞你小子不会是找我大哥了吧?”
  庄睿以为是彭飞怕自个儿在沙漠里出事,这才找到军方借用了直升机,虽然出动部队协助考古工作是经常的事情,但是出动直升机这样的装备,那就不是一般人能办得到的。
  彭飞还没答话,在他身后就响起了一个声音:“一点都不夸张,这直升机是我叫来的,小庄,你知道敦煌文献的问世,代表着什么吗?”
  “老师,您也来了。”
  听到了孟教授的声音,庄睿才知道自个儿冤枉了彭飞,作为去年当选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孟教授完全可以要求当地驻军协助他的考古工作的,调用军用直升机也在情理之中了。
  在孟教授的身后,还有几位庄睿熟悉的面孔,都是国内著名考古和历史专家,庄睿听过不少他们的公共课,连忙上去和几人打了个招呼。
  “行了,别搞那些虚的了,小任说还有两尊佛像没有破开,走,赶紧过去看看。”
  孟教授却是见不得几人在那边说话,一把拉住庄睿往胡杨林方向走去,一边走一边说道:“庄睿,这批敦煌文献,历经三国、两晋、北魏、西魏、隋、唐、五代、北宋等十多个朝代,包罗学科数十种,并且手书写卷的盛行,也催生了中国书法史上最大的书法群体—经生,形成了一个书法流派——经生体。这些重要的发现,无论是对历史上一些空白期的断代考察,还是对考古学一些疑案的填补,都是至关重要的,少一本都是对国家的犯罪啊!”
  庄睿不知道,孟教授前几天在北京接到任博士的电话后,当时激动的就从椅子上摔了下来,更是连夜订了从北京飞往敦煌的机票,从听到这个消息后,老人是一刻都无法等待了。
  即使眼前有着枯死胡杨林这种罕见的自然景观,孟教授也是目不转睛的直接往寺庙的方向走去,刚才在直升机上时他已经看清了方向。
  庄睿闻言了愣了一下,一边和老师走过胡杨林,一边奇怪地问道:“书法?我倒是没听说过。”
  庄睿知道敦煌藏经洞出土的经书,大多都是为手抄本,但基本上都是以隶书和楷书为准,像后世闻名的瘦金体之类的书法却是没有听闻。
  “庄睿,没事静下心来练练字,你就知道敦煌书法的影响力了。”
  孟教授看着庄睿摇了摇头,要说庄睿古玩玉石赏析,在国内绝对是大师级的人物了,由于刘秀墓的出土,庄睿在考古上也算是颇有建树。
  但就是对一些很基本的常识性的知识,庄睿却往往会闹出笑话来,孟教授也很疑惑,庄睿对于琴棋书画一窍不通,却为何偏偏能鉴定出物件的真假来?
  孟教授显然谈兴颇高,接着说道:“庄睿,你知不知道,我在小任先运出去的那些经卷中,发现了谁的字?”
  “谁的字?这经书还有名人誊写的?”
  庄睿对书法真是所知不多,古代书法家就知道王羲之、王献之、张旭、怀素以及颜真卿等人,至于近代,除了金胖子的那位老师之外,庄睿就是两眼一抹黑了。
  “当然,单是从一个油纸包里面,就发现了草圣的三十卷手抄经文,你知不知道,即使是流落在国外的敦煌文献里,才仅仅有几卷而已。”
  孟教授显然极为兴奋,说话的时候两手在挥舞着,孟教授自小就写毛笔字,虽然不及那位大师在书法界的地位,但鉴赏书法的眼里还是有的。
  “张旭?那……那可值老钱了。”
  庄睿闻言愣了一下,他也没想到这敦煌文献里居然有这位大家的手迹,出于习惯,庄睿不由自主的琢磨起张旭作品的价格来,不过想了半天,似乎还没听说张旭的作品上过拍卖。
  “你……你小子,不学无术。”
  孟教授听到庄睿的话后,一个不慎,被脚下的胡杨枯枝绊了个踉跄,干脆停下脚步,看着庄睿说道:“我说的草圣,不是张旭,而是张芝。”
  庄睿脸色有些迷惘,摇了摇头道:“张芝?没听说过。”
  “你……我看你回去和本科生跟读一段时间吧!连张芝都不知道。”
  孟教授对自己这个得意弟子是哭笑不得,不得不给庄睿扫了下盲,将张芝生平简单的讲了一下。
  孟教授所说的张芝,是东汉著名书法家,甘肃敦煌人。
  张芝生活的时期,行笔迟缓且有波磔的隶书和字字独立带有隶意的章草,都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张芝在继承章草的基础上,摆脱旧俗,独创一体,是为草书。
  书圣王羲之对张芝都要谦让三分,他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钟张信为绝伦,其余不足观”,也就是说,古今书法,王羲之只把钟繇与张芝两人放在眼里。
  在中国书法史上,张芝与怀素前后辉映,代表着汉唐时代草书盛行期的两座丰碑,可以说王羲之、王献之、张旭、怀素四位大师,他们的师承都源于中国书法史上第一位巨人——草圣张芝。
  只是张芝生活的年代,尚且要早于王羲之等人,流传下来的真迹少之又少,即使是国外几册疑似张芝的手抄本上,也没有其本人的署名,是以书法界之外的人,对于他的名头倒是没怎么听说过。
  孟教授在等待军方直升机的时候,粗略了整理了一下那些手抄经卷,却无意中发现张芝的作品,当时简直就是以朝圣的心态,去对待这些草圣真迹的。
  介绍完张芝的情况之后,孟教授颇为感慨地说道:“小庄,我敢肯定,北京的那位大师要是见到张芝的手迹,就是死也瞑目了。”
  庄睿知道孟教授说的是谁,那位大师今年已经98岁了,虽然庄睿时不时会去看望一下老人,帮其梳理下身体,不过他的灵气也不是万能的,老人身体每况愈下,估计很难过得今年冬天了。
  说话间,以孟教授为首的一行人,已经步入到了古寺当中,看到那些原本拆开,又被庄睿重新放回到油纸里的古籍,孟教授连忙戴上手套察看了起来。
  过了良久,孟教授抬起头来,用手轻轻摩挲着卷轴,颇为感慨地说道:“没想到,没想到啊!在大漠黄沙中,还能保存这么多珍贵的文物,这真是流沙轻掩翰墨沉香啊!”
  庄睿闻言笑着说道:“老师,您这话说的有意境啊!”
  “小庄,老师要谢谢你,要不是你,老师这辈子或许也见不得这些被淹没在大漠黄沙之中的敦煌文献了。”
  孟教授说话的时候,居然站起身对庄睿鞠了一躬,吓得庄睿连忙让开身子摆了摆手,说道:“别啊!老师,学生可当不起,这些都是和任师兄还有小贾他们一起发现的。”
  “你们的名字都将会被后人记住的。”
  孟教授欣慰的看着庄睿,说道:“行了,你们把地上的这些卷轴收拾好,大家准备一下,把另外两尊佛像打开,看看里面是否还有经卷?”
第1124章
轰动
  “老师,根据王道士遗留下了的笔记分析,这两尊佛像内,应该还有近两万册敦煌文献,让他们破开的时候小心一点。”
  庄睿看着几个士兵手里的锤子和凿子,不禁出言提醒了孟教授一句,这要是一个不小心损坏了里面的文物,那可是无法估量的损失。
  “对,对,你们都小心点,这些泥塑佛像里面很可能是青砖结构,先把表层给刮掉。”
  孟教授听的连连点头,指挥起现在的工作人员来,不过继而脸上露出疑问,转脸看向庄睿,问道:“王道士曾经留有笔记?在什么地方了?先前送出去的那些文献里面没有啊!”
  在敦煌博物馆里,的确有一些王道士的手迹笔记,不过这些笔记早都被人翻来覆去的研究过了,孟教授清楚的记得,那些笔记中完全没有这些不为世人所知的敦煌文献的消息,所以孟教授才以为是王道士在佛像里留有笔记,被庄睿给发现了呢!
  “嗯?老师,任师兄没告诉你?”
  庄睿闻言愣了一席,指着坐在大殿角落里没人理睬的中川说道:“老师,那个日本人是当年日本探险家吉川的后代,他是在整理祖上遗物的时候,发现了王道士留下的笔记和图片,这才来到了敦煌,师兄也是知道这事儿的啊!”
  “呃,我还没来得及问。”
  孟教授闻言有些尴尬的笑了笑,他当时在见到任博士和彭飞从沙漠里带出的敦煌文献之后,尤其是见到了草圣张芝的手写经卷,注意力马上全都放在了那上面。
  后来直升机一到,又忙着赶往这里,孟教授和学生就没怎么沟通,自然也不知道中川在此次考古中所起到的作用。
  庄睿笑着摇了摇头,把中川的事情给孟教授说了一遍,当然,他答应中川可以派人参与到敦煌研究的事情也说了出来,至于老师是否同意,那就不关庄睿的事儿了。
  “是这么一回事啊?”
  孟教授听完之后,沉吟了一下,说道:“敦煌文化发展已经有数十年的时间了,在西方国家和日本都有专门的学者在研究,其影响力遍布全世界,倒也非只有中国一家。这样吧!这件事情原则上我同意了,不过还要申报给上级主管部门,并且日本方面如果想加入研究的话,要用官方文化交流的名义,还要拿出他们的诚意来。”
  孟教授所说的诚意,自然是要日本方面拿出那一万多册从中国得到的敦煌文献了,这些资料对于国内敦煌文化的研究,应该有着相当大的互补性,如此一来,就说不上谁吃亏谁占便宜了。
  更何况孟教授为人豁达,他对于上个世纪初期日本探险家从中国廉价买走国宝的事情,倒并不是很放在心上,对吉川其人也没有太多的恶感。
  因为如果换个环境和位置的话,就是孟教授自己见到有这样的便宜,也绝对会占的,试想你如果有机会不违法不犯罪,通过正当手段用低价买到一批价值连城的文物,你会不会去做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18/96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