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星陨落之日(校对)第8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1/220

  隋枫忽然看了刀甄雪一眼:“你在这里,还能闻到妖兵的死味吗?”
  “嗯……”刀甄雪闭上眼睛,围着这片战场绕了一个圈子,忽然睁开眼,“我能闻到!妖兵曾经在这里呆过!”
  “难道说,萧别老是和妖兵、武士同时作战?”钟卿兴奋地问。
  “应该是掠阵。”刀甄雪说,“气味只在战场外围。”
  “它在就好。我们跟着它的味道继续走,也许最终能找到萧别老和武士走到了哪儿去。”隋枫欣喜地说。
  “也只有这样了。”少年们无奈地点头。他们再次回到了跟踪妖兵死味寻找线索的老路。但是,现在的情况已经比刚到这里的时候好了很多。少年们一共有了六副黄金鳞,四把夜万魂级的武器,只要等到他们的修炼突破境界,团队的力量就可以上一个档次。
  沿着林间弥漫的死味,少年们继续向山林的深处探索。这样的行进,再次持续了十几个日夜。这十几天中,少年们吃完了从离教和猛虎营的粮仓中取出的食物,只能依靠打猎和采摘野果充饥。山林中的小野兽很少,溪水中的游鱼也少的可怜,大部分时间,大家都是靠山果充饥。其他人还勉强顶得住,但是金图豪因为沙族的血统,食欲极为旺盛,每天都要吃下好几斤的米才能饱。现在只靠野果充饥,没过几天就饿得皮包骨头,看上去惨不堪言。
  终于,就在金图豪饿得只能勉强站立的那一天,前方云雾的上空,忽然看到了淡淡的青崖,青崖上隐隐约约似乎有一道飞檐。
  “有人!”少年们狂喜地齐声说。在野地里过了快两个月的野人日子,对于文明社会的建筑,他们充满了怀念。看到建筑的飞檐,他们不由得想到了人。哪怕是恐怖的武士,都比这无穷无尽的山林更吸引人。
  少年们情不自禁地加快了行进速度,一路小跑着朝前方冲,一口气跑入了一片弥天的白色云雾之中。在这片云雾里,东南西北完全分不清楚。少年们只能凭借着刀甄雪敏锐的嗅觉,追寻着妖兵的气味向前闯。
  经过几个时辰的艰难探险,刀甄雪终于带着众人冲出了云雾的遮蔽。而这里也正是这片无边无际林莽的边缘。在山林边缘,是一座陡峭的青山,正对着少年们的方向,有一道直上云霄的山道阶梯。云霄之上,是一座悬空而建的云崖殿。宫殿建筑的结构简洁朴素,既美观又实用,朴素而整洁的外观,毫无多余的浮华设计,但是看上去又显得鬼斧神工,卓然不群,完全达到了大巧不工的匠学极致。
  “上面有什么呢?”这个问题烧灼着少年们期待的心。在这一瞬间,他们心中都有了一种朝圣一般的冲动,争先恐后地冲上山道,希望一口气跑到山顶,亲眼看一看这座悬空殿内的真相。
  山道看上去不长,但是却陡峭到了变态的地步,而且每走一节楼梯,人身上的重量就似乎加重了三分。当走到山腰的时候,少年们上冲的身形就变成往上爬的形态。到最后终于爬上山道最后一节阶梯,七个人全都趴到青石板做的地板上,呼哧带喘,累成了七条狗。
  “这山道怎么这么奇怪?越往上走,感觉我的身子就越沉!”钟卿四仰八叉地躺在地上,汗流浃背。
  “我快死了……”金图豪脸朝下的趴在地上,汗水渗透了重衫。
  “小枫爷,为什么会这样,我感觉现在我的身子好象有三个那么重!”灵霄尖声说。
  “白媚,你是符咒专家,你看怎么回事?”隋枫单手撑地,想要站起身,却无力地再次伏倒。
  “我哪儿知道?我只知道省力的符咒系统,这种越来越费力气的自虐系统,我才不研究!”白媚仰天躺着,歪着头昏昏欲睡。
  “我……我……”千骄仰起头,说到一半,又无力地把头仰躺到地上,“我知道一星半点。”
  “你知道?”隋枫艰难地扭过头来。
  “中南蜀国在三千年前,曾经发明过一种符阵。依靠特定的仙符底定阵法,建立起倍重结界。在阵法之中,每个人的体重都会加倍,就好像负重另一个自己在行走一样。”千骄艰难地说。
  “这种变态的阵法有什么用啊?”钟卿有气无力地问。
  “修炼。在这个阵法结界中,人每天都要忍受双倍的体重,吃饭睡觉都不例外。于是人即使在睡梦中都会勇猛精进,功力从而突飞猛进。不过,我只听说过倍重结界。即使要完成这样的结界,也需要价值连城的上品仙符,而且符阵的设计,不可能由凡人来完成,必须是已经飞升仙界的仙人传下才行。符阵的范围,最多覆盖一个百人营盘。像这样三倍重,覆盖一座山的结界,我难以想象是什么样的人建立的。”千骄说。
  “难道这里……真的是仙人建的结界?”隋枫失声说,“而且是仙界真君?”
  “真君?!”灵霄气喘吁吁地说,“他是想要我们死,还是想要我们成仙啊?”
  “天墓!这里一定是天墓之谜的所在。天墓难道真的是仙人之墓,或者说……真君之墓?”千骄因为太过于激动,呼吸变得急促了起来,“我知道了,真君大人这是在点化我们,让我们用这个天赐的符阵来修炼内功,早日成仙,和他共列仙班!”
  “你这跨度太大了吧?”隋枫笑了,“难道你忘了天墓的墓字里,蕴含着不祥吗?这个真君自己,到最后应该也没有避免身死道消的厄运。”
  “呼!”千骄长出一口气,勉强压抑住了对于成仙得道的渴望。
  “如果妖兵、武士和萧别老一起进入了这里,那么我猜想,他们也是为了建立这个符阵的仙人而来。而武士不惜一切地召集着同伴,也许正是为了突破天墓,进入到墓之核心。”隋枫思索着说。
  “……因为里面有永生的秘密!”钟卿噌地一声,奇迹般地跳了起来。他的话,也给众人灌入了一股贪婪和渴望带来的力量,即使最懒的白媚也爬了起来。
  看到所有人都爬了起来,隋枫也勉力站起身。
  “到殿里面去看看!”这是所有人共同的念头。
第185章
天亡我也(一)
  悬空殿建立在山道尽头的峭壁之上,与山道尽头的青石台之间由一座浮空走廊连接。浮空走廊外部由碗口粗的毛竹建造而成,内部则铺了一层光可鉴人的木板。走廊朝山外的一侧开了一排竹窗,在走廊上凭栏远眺,方圆数千里的山林尽收眼底。浮空走廊中间的几座窗户前的护栏,光滑如镜,似乎有不少人曾经在这里凭栏远眺,壮怀激烈。
  “死味在这里比较重。”刀甄雪忽然开口说。
  “看来妖兵和兵俑经常到这里来,大家不要放松警惕。”隋枫低声说。
  众人凛然点头,小心翼翼地观察着浮空走廊的各个角落,不敢在这里多做逗留,纷纷快步赶到了悬空殿的门口。悬空殿的正门开着,好像其中的主人刚刚出门却忘了上锁。这种洞开的大门,反而比防守严密的神秘大门更可怕。少年们愣在门前,谁都不敢进去。
  “我去看看。”隋枫分开众人,刚要往前走。刀甄雪忽然纵身跳到他的前头:“你没法使剑,让我做先锋。”说完,不由分说,第一个冲进了门。她既然冲了进去,隋枫等人当然不肯她一个人犯险,于是呼啦一声全都涌了进去。
  悬空殿内是一个长长地走廊,走廊靠山外的一侧是上百间简陋的房间,里面陈设朴素,除了床就是木墩做的床头柜,这些似乎是简陋的寝舍。穿过弧线形的漫长走廊,进入悬空殿中央的正殿,少年们仿佛一下子来到了另一个空间。正殿没有任何窗户,完全与外界隔绝,由数十盏长明灯照耀,一片辉煌,亮如白昼。
  正殿的殿壁之上,如狂风乱草一般画着无数纷繁芜杂的图形,好像一群心烦意乱的原始人画的壁画。在这些光怪陆离的图形旁边,还写着无数非常潦草的上古文字。少年们在这批毫无任何意义的图形中,唯一看懂的东西就是一大批骷髅头型。如果在这里涂鸦的先人有什么和这些后人一样的,那就是对强敌的标识都是骷髅。
  在悬空殿的正中央,摆着上百台残破的法器。其中有几台的设计,竟然和贝思诚的设计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那就是形状像犀牛的攻城车。但是,犀牛攻城车在这些法器里,算是最不起眼的。另外一台攻城法器比起犀牛攻城车大出数倍,虽然看不出它模仿的动物,但是它的身躯有些像大象,前排有四副弧线上扬的冲角,冲角与一副满是狼牙的兽头撞车以符咒机括相连。兽头撞车后是它巨大如山的驱动灵车。驱动灵车上装有四大缸蓄灵池。蓄灵池内是收集日月精华而提炼的精元灵力。
  “我的天啊!这是不是有点像猛犸?”白媚又蹦又跳地跑到这辆法器攻城车旁,深情无限地贴住它的侧壁,“好有气魄的设计啊。用两缸蓄灵池驱动兽头撞车撞击城墙,在然后再以两缸蓄灵池驱动四冲角做后续的二次冲撞。哪怕是铁质的城墙,也要被它凿出大洞。就算是南天门的巨灵神对上这辆车,也要被它穿透。这是对付什么用的呢?”
  少年们走到其他的法器旁观看,越看越是心惊。这些法器的设计,随随便便拿出一件都至少是贝思诚那种水平的创意。很多法器设计的精巧,甚至超过了贝思诚最引以为豪的百鸟朝凤。比如在所有法器最中间的一个法器战车:这辆战车的大小和南蜀古国开国之初盛行的四马战车大小相仿。在这辆战车的中间有一个四尺余高的铜人。铜人精赤上身,手里拿着一枚令旗,挺身奋臂,将旗子高高举到空中。在铜人身上是纵横起舞的一条青龙和二十五只白虎。青龙符用于预警,白虎符用于联阵合击。战车的四壁上开了二十五小孔,每一个小孔中都探出一根秘银链。秘银链的另一端拴在另外二十五具战斗法器之上。
  这二十五具法器有护盾撞楼,有冲阵战车,有远程弓弩,有片杀火器,每一个法器上都雕刻着一个栩栩如生的小铜人,仿佛这些法器并不是由机括和符咒驱动,而是由活生生的战士操作。二十五具法器众星捧月一般护卫在令旗铜人战车周围,形成了一个气势恢宏的鱼丽阵。
  整个大阵里面最令人瞩目的就是这二十五根秘银制造的锁链。秘银是以特殊的仙门炉鼎炼制的秘制精银,刀砍不断,火烧不融,是人间界最坚韧的材质。由这种秘银打造的链条,是世上最坚固的锁链。在这些秘银链上,以白蜡浸酸的方式雕刻着一连串古意幽然的上古符咒。这些符咒可以将令旗铜人的青龙令和白虎令,分毫不差地传送到周围的法器之内,令其依令而战。
  虽然不知道法器符咒中内涵的真意,但是只看这二十六具法器的布局,就可以猜出,这是一个上古时代的兵阵。在兵阵核心的铜人车是整个战阵的阵眼和指挥核心,周围的二十五具战斗法器用于结阵战斗。一旦法器发动,依靠青龙预警符和白虎合击符的联动,二十六具法器可以自行配合作战,摆出任何阵型,对付敌人的任何攻击手段。
  一个这样的法器战阵在战场的作用,抵得上千军万马。
第186章
天亡我也(二)
  千骄和钟卿以比白媚更深情的模样抚摸着战阵中央的小铜人,似乎恨不得把这个小铜人活吃到肚子里。众人的脊背都有点发凉。
  “咦,这里有一个死人耶!”灵霄站在正殿最里面一道大门的旁边,指着一具瘦小的尸骨说。这是一具灵犀族人的尸骨。他的个子似乎比现在的灵犀族人还要瘦小一些。灵霄蹲下身,在灵犀族人的左手掌骨边,捡起一本用绢布做的小册子。
  “这里还有图形和字!”灵霄指着绢布册的第一页说。少年们连忙跑到她的身边观看。第一页上写的,是相对于墙壁上来说更加工整和易于辨认的图形与文字,似乎出于一丝不苟的匠师之手。
  “这是……南蜀古国的文字。”千骄失声说,“我曾经学过这种文字!这是河洛文,源自雁之大陆文明初创时出现的河洛书。该死,大殿墙壁上的也是河洛文,只是文字太潦草了,我居然没有看出来。这种古文字是中南蜀国开国时盛行的文字。”
  “这么说,你看的懂他们在说什么?!”隋枫急忙问。
  “是!这里!这里写的很清楚!”千骄忙不迭地蹲下身,艰难地辨识着绢布册第一页上的字,“八阵车的实验型终于造出来了。今天第一次试验,非常成功,我们成功冲过了九天掠火阵……”
  “九天掠火阵?”灵霄睁大了眼睛,“这不是传说中天庭帝君才会摆的无上仙阵吗?”
  “也许是哪个前辈高人采用了同样的名字吧?”隋枫说。
  “当然不是!”千骄激动地说,“难道你还没有明白吗?小枫爷!这里是天墓的入口!他们想要攻破的,就是这个天墓主人为自己的墓地设下的防御。既然这里有着永生之谜,而且整个山又有着只有仙界真君才能够摆下的三倍重仙阵,那么这里所说的九天掠火阵,岂非就是这位真君所摆?”
  “你是说,这里的一切,并不是天墓主人建造的……”隋枫恍然大悟地睁大了眼睛。
  “对!这里的一切,都是和我们一样想要寻找天墓之谜的人建造的!”千骄站起身,用手一指周围的殿壁,“在南蜀古国建国之后,参与建国的云台名将们忽然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这曾经是中南蜀国千年之谜。很多人都以为中南蜀国王室鸟尽弓藏,将这些名将屠戮殆尽。但是,说不定,他们带着建国初的雄兵名匠来到了这个九天空域之中,想要为他们的君王找到天墓中永生之秘。”
  “你是说建造这座悬空殿的人,是中南蜀国开国时的云台五将?”隋枫吃惊地说。
  中南蜀国建国之前,雁之大陆经历了令人毛骨悚然的黑暗时代。九大战国互相攻杀,血仇连绵,至死未休。后来中南蜀国以武力而崛起,铸造天下鼎,刻九国图形于鼎上,改名九州,意示布武天下,一统九州。其他八国建立联军讨伐。这只军队号称百万,猛将如云,名臣如雨,力足以移山填海。
  但是中南蜀国发布尚武令,在全国征集尚武英雄,组建了三万人的尚武军。云台五将率领这三万精锐,大破八国合阵,歼敌七十万,一战而平九州。这一战,成为了雁之大陆代代相传的神话。无数的英雄传说都由这一战而来:能够穿透三重阵列,一箭射死一国之君的穿杨箭神;在四面合围中杀个三进三出,力杀百员猛将的龙之将;从飞天崖跃入云霄,一刀刺死飞天毒风龙的天翼神;以一座古八阵大破八国十三阵,杀散百万大军的铁血军神……等等。
  少年们虽然年纪不大,但是这些人的名字却都快听出了茧子。他们总是认为,这样的人物只是上古时代的传说而已。
  难道,在这座悬空殿里,他们能够亲眼见到这些数千年前的名将?!
  “那当然。”千骄深信不疑地说,“云台五将的时代是武力鼎盛的时代,雁之大陆的武道已经到了能够破碎虚空的神奇境地,法器制造术也登入了巅峰。但是,在开国之后,这些拥有着无上武道和法器之秘的人们却突然失踪,令中南蜀国的武力和法器制造水平一落千丈,几乎退回到了黑暗时代初期。我认为,就是因为他们和我们一样发现了九天空轨之谜,全都到了这里来的缘故。”
第187章
天亡我也(三)
  “难道这数千年来,他们都在试图突破天墓?”隋枫难以置信地说,“这不合理啊!”
  “为什么?”众少年几乎都一边倒地相信了千骄的话,听到隋枫的质疑,顿时感到奇怪。
  “因为如果建立这个天墓的真君,应该并不想封锁住永生之谜。否则,也不会在人间留下天墓之谜的线索。而且,建立在这个山上的三倍重结界,也是帮助有缘人来修炼内力,希望他们早日得道的增益仙阵。他想要人们知道天墓之秘,和他共享永生。”隋枫沉声说。
  “永生之谜岂能轻易给人,这位真君当然是想要选择合格人选。云台五将显然并不符合他的要求。”千骄说。
  “他们都不符合,那还有谁能符合要求?”隋枫难以置信地问。
  千骄倨傲地咳嗽了一声,看了一眼身边的钟卿。钟卿连忙冲到千骄的面前,昂首挺胸地说:“那当然是……有真龙气脉的人才符合条件,比如咱们的千殿下!”
  “不用说的这么明显!”千骄从后面轻轻踢了他一脚,但是脸上已经满是得色。
  “……好吧。”隋枫感到自己彻底败给了千骄强行给自己戴的主角光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1/22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