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商纣王(校对)第2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2/1022

同时,几大丞相也在快速批改着试卷,一切都如常进行。
·····
第177章
贤者、大贤、诸子、亚圣
考试结束十天后,所有的试卷终于全部批改完。
单项能通过六十分的,一共有十三万余人。
随后,大秦就召集了所有还在咸阳城等待的人,统计他们的身份名字。
再跟试卷一对比,发现留在咸阳城中的十一万余人中,通过考试的,不过只有区区一万左右。
虽然数量上看去,能弥补大秦此时的空缺,但将他们擅长的种类一划分,六部中一些部门也就不够了。
毕竟各类擅长的才子人数,并不是一样。
当然,对于帝子受等人来说,有这些人现如今也已经足够。
又过了数天,大秦就发放了通过榜单,咸阳城上空、出现了一份淡金色的名单,正是那通过考试、还留在咸阳城的一万余人。
“出来了!出来了!”
“没有我的名字?”
“难道名字没出现的,就都是没有通过的?”
“九原王明,是我、我通过了。”
“一、魏国大梁尉缭,他是何人?竟是能称为第一!”
“二、楚国上蔡李斯,没想到他居然成为第二!”
“咦,为什么没有我的名字?”
“哼,这名单中明显没有离去之人,要不然那排在前列怎么可能如此轻松?”
“第三甘罗,我知道此人,少年成名,曾经乃是吕相的门客。”
····
····
名单一出来,十一万左右的才子议论纷纷,咸阳城中的大小势力、各方势力的耳目乃至平常百姓,都不禁议论纷纷。
十一余万中没有通过的人虽然失落,但也不至于如何。
毕竟都是修行之人,这点心境还是有的。
‘尉缭!天下间果然卧虎藏龙,绝大部分人都走了,我还是没能成为第一。’人群中,一道气质不凡、有种威严气质的年轻人心中一叹。
‘第三,没想到我只是第三!’另一处地方,双眼中闪耀着智慧光芒的甘罗有些不甘,和小觑天下人之心的醒悟。
“各位才子~!”忽然,商鞅的身影出现在秦王宫门前的上空,淡淡的声音、自成法理,带着一股让人感到压抑的威严:“老夫恭喜通过的才子,我大秦欢迎你们加入,稍后便会有吏部官员安排你们。
前十之人,更是能得到我大秦奖励。”
众多才子情绪不一,但也没人敢闹事,即使是没通过的,也只能暗自失落。
“而没有通过的才子,我大秦也另有重用,还望在咸阳等待两日,大王求才若渴,定不会轻视各位,望我等能成为同僚。”商鞅继续说道。
此话一出,那十一万才子即使是没有通过的,也是心中一热。
商鞅是何等人物。
他这一句话,便是足以让他们感到精神振奋。
同时,也在思考着秦王对没有通过的人,会如何重用?
不提众多才子的议论,商鞅说完后,就进了秦王宫。
大殿之中,帝子受坐在上方,内阁、六部、军阁以及军阁下的三部,所有重臣都已经齐聚。
这几天来,通过的一万余人中绝大部分,都已经安排好,那是吏部的事。
都会是七品的县丞、郡吏、或八品的县吏。
这些人,有八千来位。
还有一千余人加入了军方,他们都是考试中,军事出色、或军方需要的一些人才,比如后勤、军法等等,安排他们是军阁的事。
而剩下的九百来人中。
他们是最为出色的人,很多人都是数门成绩差不多。
如何安排他们,或者说争抢他们,六部以及军阁,都主动出手了。
自从大秦官职划分以来,到处都缺人,更缺人才。
哪怕高层还不缺,但中底层,很多职位皆是空缺。
底层不说了,那八千余人加上军阁的一千多人,几乎都是底层,而这九百来人,就是中层。
商鞅到来,对帝子受行了一礼,见中人目光都望向自己,微微有些苦笑,也不废话,手指一伸一团光芒出现。
“启禀大王,那九百一十三人中,明显偏向一门的,共四百零五人,剩余之人皆是双门、甚至多门之才。
臣吏部已经将他们适合的部门,都已经划分出来了,各位请看。“平稳的声音响起,商鞅最近最为忙碌,没办法,他身为吏部大夫,这些都离不开他。
十几位重臣纷纷将神识探入光芒之中,浏览其中的内容。
九百一十三人中,那明显偏向一门的,就不用多说。
按照自己所长、各自归入六部就是了。
剩下的·····
大殿中一片安静,众人都在细细思索着该如何选择。
现在虽没有帝子受前世记忆中,那后来朝代的党争。
但大秦朝堂上的暗流,也是很多的,甚至毫不逊色。
法家独大,纵横家、杂家相互联合,还有其他一些学说。
老秦世族、与外来之人的相争。
外戚楚国王室留下的影响。
甚至是宗室的一些人。
等等等等,以前秦昭王强势,还算是压住了他们。
秦昭王死去,后来两任君王几年内就都死了,还没来得及相争。
帝子受登位,先期四大丞相强势、新王初登位不宜大动作,加上几年内死去两王的噩耗,勉强压下了各方矛盾。
后来官制改革,帝子受用官制、有意无意压住了一些人和纷争,几乎完美接过了那个时期。
树立了自己的威望,才有现在朝堂上的平静和欣欣向荣。
这也是帝子受被无数人认为雄才大略的重要原因,可不仅仅是官制改革,权利明细。
而被帝子受用官职压制的,有外戚、宗室,还有各家之间的一些矛盾。
权利细分,外戚、宗室看似跟以往一样,但实则直接丧失了很多权利,因为他们再休想轻易对一些人、一些部门指手画脚,包括所有人的影响力都是大减。
各家之间的矛盾,也是平息了大半。
说白了,就是拉拢大部分人,压制小部分人。
顺带着,将所有人的影响力划分到一个区域,总体减弱他们的影响力,使各方平衡。
方有帝子受此时在大秦的地位。
这其中种种的权利变动,外人是不会清楚的,都被掩饰在了官制改革之下。
很多人只会觉得,好像忽然间,宗室在朝堂上的存在感越来越低。
外戚同样如此。
各家学说都占据了一部分权利,大王的作用越来越强,被各家学说争先讨好、效忠。
否则朝堂之上,远比现在热闹得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2/10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