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身带个侏罗纪(校对)第15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0/1029

需要办宴席的人家只需要提供人手,提供待客的地方就行了。
地方燕飞是肯定不缺的,养牛场那么大地方,随便摆就行了。
剩下的就是联络了,大厨和出租座椅板凳锅碗瓢盆的,因为燕飞不熟悉这些,这事儿他委托庞发跑腿了。
到时候请客需要请的人就多了,这个他问过了林保国和自己父母,才知道需要请的人远不是自己想的那么少。
原本若是只是个订亲宴席的话,那就不需要请多少人了,一张大桌子就够了。双方家长带上几个类似证婚保人的人就行,最多再加上一张桌子坐一些关系最近的亲戚朋友。
但是加上考上大学庆祝这事儿,那这宴席就的大操大办了。
首先就是老家有亲戚关系或者沾点关系的那些人,差不多的都可以通知一下。来不来是人家的事儿,但是你有喜事儿不告诉人家,等以后说起来了,你就落了‘便宜怪’了。
少收了一份贺礼还落埋怨,这就是‘便宜怪’,方言。
还有父母厂子里的朋友工友,燕飞自己的熟人,徐家的那些熟人朋友,这些都是必须请的。
包括徐小燕学校里的老师同学,甚至说林保国派出所里的这些人,还有一些需要请来的人的朋友都可能会来。
比如说燕飞本来是要请黑子的,但是黑子那群三教九流的朋友,也可以过来凑个趣,反正一说不就认识了嘛!
总之是拐弯抹角的,喜事儿就是有喜大家同乐。左邻右舍的都会凑个热闹,沾个喜气——特别是家里有学生的,更是最爱‘沾’这种喜气了。
而且这年头请客也不是一家就来一个人应付一下,一来都是一大家子,上到还能走得动的老头儿老太太,下到还在怀里抱着吃奶的小奶娃,能来的都来。
人情往来就是如此,繁琐,但是人情味就在这里面了。
到时候还免不了碰上这事儿的人也会趁机蹭个饭什么的。
比如说可能刚好你到从某家门口过了,这家正在办喜事儿,你一看饭菜做的不错啊,看来这家主人是殷实人家。于是拿个块儿八毛钱的,进去有专门给你这样的人准备的桌子,你拉个椅子往上一坐就可以开吃了。
还有没钱的也行,随便带个礼物什么的,河里摸两条小鱼都算成,只要不空手就给吃。
要想空手的,那得靠本事儿。比如走街串巷卖艺的那些人,这些人背井离乡一对竹板走天下,过来唱一嗓子喊上几句贺词,平时你可以不搭理,但是现在就可以理直气壮坐过来吃上一顿了。
不过最后这样人就少了,而且这年头的这样的人也都讲究,不会自讨没趣。一般来讨个喜,你给点好吃的拿走吃就行了。
以前喜事儿就是这样,讲究个大家同乐。所以席面上就分主、席,客席,流水席。
前面两个都好理解,但是安排就不容易了,这个到时候要他父母来安排才行。人们都讲究个面子,该做主要席位的人你给安排到客席上了,那就得罪人了。
好在这是考上大学的喜宴还好点,若是结婚的,那就麻烦了,新娘的娘家人跟着来的,一个安排不好,当场掀翻桌子的都有,不痛快闹事的也不少。
至于流水席就是你来我往的,招待那些不太重要的人,比如过来‘沾’喜气的这些,吃完就走换下一波再来,这就不用怎么安排了,随意找个朋友帮忙照看一下就行。
燕飞只是简单一算,自己也吓了一跳,这人数不敢算,一算自家养牛场的那两头猪都怕不够用了。
只有两头猪当然是不行的,还得有鸡。这会儿燕飞就庆幸了,正好养鸡场的鸡够多,不然还得买。不过宴席办完多半就还得再买小鸡崽儿了。
除了猪和鸡,剩下的就是鱼了。
目前来说,三岔河这片的乡镇农村上办酒席什么的,这三样就是最重要的了。
当然还需要有其他的,不过那些都不是主要的,零零碎碎的交给别人带买就行了。
燕飞这厮就拿自己不花钱的鱼来感谢别人,不管谁来帮忙送点东西,通通都是一条大鱼拎回去。
虽然河水已经落下去了,不过这河里的鱼那是抓不尽的,养牛场的那个大水坑里都快满了。庞发过来一看就差点绝望了,得亏燕飞没打算卖鱼,不然他那养鱼塘还不就白养了。
不过现在庞发已经由养殖业转向加工业了,他那个小作坊红红火火的,养鱼塘也就没那么上心了。
随着东西准备的和小山似的,燕飞朝邮局就跑的更勤快了。
得了个空,也不管这会儿中午才刚吃过饭,摩托车嗡嗡地就到邮局了。邮局那小伙子正抱着一堆东西朝自行车后面的绿色袋子装,一见他来,就开玩笑地道:“燕大爷你又来了,都给你说了,你要是把自己那摩托车耗的油钱给我,我保证通知书哪怕是半夜到,也连夜给你送过去。也省得你跑腿了!”
燕飞嘿嘿直乐:“我这不是怕耽误了嘛!还没到吗?”
里面那小姑娘就喊:“没到呢!燕飞你把油费给我,到了信我比他先知道的,我跑着给你送过去!”
燕飞一看没到也不多等,跨上摩托车打个招呼就走人,一溜烟儿地就没了影儿。
后面就有人笑:“这人性子也太急了点吧?一天都得跑几趟……”
立马就有人反驳:“省大的通知书啊!要是我考上了我比他还急,我就搭帐篷住咱这邮局门口等着了!”
燕飞是真忙,呼呼呼跑回养牛场,又看着马超酿酒了。
酒可是必不可少的东西,燕飞就准备到时候备上一缸酒,看谁喝不够。
主要是农村办事儿,那酒太能喝了,不少人能从中午坐到桌子旁开始,一直喝到晚上。
是真有这么长时间的,十里八乡的平时也没时间,特别是碰面机会不多的,划拳喝酒一喝到天黑,联络感情就指望这酒杯了。
第九十二章
大宴
别看燕飞在准备办宴席前忙得不亦乐乎,可真正等到了请客的当天,他反而成了最闲的。
马永明坐在养牛场大门口的一张小桌子后面,执笔记录来的客人姓名、和燕飞的关系以及带来的礼物;马超和黑子在旁边负责清点礼品钱数入账。
旁边坐着的还有燕飞的亲舅舅林秀清和他表哥林海虎,加上徐小燕的一个表亲。这几个包括黑子马超等,都同时肩负着向马永明介绍来的人都是谁,和燕飞什么关系的。
当然大多数都是自报门号,也不需要介绍。他们同时负责递个烟简单接待一下。
正式负责接待的则是门里面站着的燕飞的爸妈燕文海夫妇,旁边还跟着几个亲戚,负责来人了就带进去,安排好席位。
而燕飞则是极其没有存在感的在最后面站着,有些无聊地陪着个笑容,反正来的不管认识的不认识的,只管递上笑容就没错。
实际上他还肩负着最重大的责任,就是代表徐小燕了,这姑娘就不用出来了。不过也没闲着,躲屋里和两个姐姐还有向蕊以及燕飞的亲舅妈,在里面一起应付着一群七大姑八大姨的亲戚。
院子里重新搭了个灶台,请来的大厨就在那里忙碌,院子里也扯了个棚子挡着火辣辣的太阳,下面就是摆好的桌椅板凳。
燕飞的姥爷红光满面地就在这场子里跑来跑去,只要有人来他就招呼几句,算是居中策应。
像燕超这种小孩子,那就撒欢了,这种喜事的宴席上,熊孩子们可以尽情撒野。就和过年似的,说错话了叫童言无忌,摔碎了盘子碗了就叫岁岁平安,只要不掀翻桌子基本不会挨打,美得很。
至于说养牛场的狗那就倒霉了,难得地被拴了起来,老老实实地趴地上,看着远处的灶台流口水。
外边还真有谁都不认识的来凑热闹,一个中年人带着孩子就过来问了:“几位问下,这是考上省大的那同学的喜宴不是?”
马永明就赶紧介绍:“是啊是啊,你是?”
这人一边掏礼钱一边就说了:“我们孩子也上高中,这不是过来沾点喜气嘛!”
还有点不好意思地解释:“有点冒昧了,就是图个喜气。听别人说这是养牛场,走过来也没闻到味道,还以为走错地儿了呢!”
燕飞就爱听听这话,在他的‘治理’下,养牛场真是干净得很。
一是地方够大,原来这大门口到内院中间,可还是能种麦的田地,地方大着呢!二来牛的数量又不多,隔三差五的牛粪就有人来清理走。三来就是地理位置好了,这地方两边三面都是水,平时河风不断,真的没什么味道。
这中年人一说,大家也都理解,看着中年人后面那孩子一脸的不情愿,黑子就赶紧站起来开始招呼。
这样的客人最好安排,真的就是来图个喜庆沾点喜气,席位什么的都不在乎。只要过来吃了这顿饭,就觉得好像自家儿子以后也能这么风光的办一次一样,哪怕没吃饱都是美滋滋地回去的。
还有更好安排的呢!
打着竹板的唱着就过来了,人家也不慌,非得唱完才算。不但能把祝福的词都唱得符合考上大学的喜宴,还有一连串的恭维。
这样的就是给点东西就行,不过听人家卖力唱这么半天,你也不好意思拿给人家东西少了不是?
而且人家拿了东西也不走,在门口还要再唱一阵子,哄个气氛,热闹热闹,算是回报。
总之就是这么热热闹闹的,到开始上菜的时候,一大串的鞭炮缠在竹竿上,有人举着有人点火。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一响,就是表示大家赶紧各就位,马上饭菜就上来了。
如果是别的宴席,主家一般这时候就是赶紧趁这个功夫,能吃多少就吃多少。因为接下来,就该轮着桌去敬酒了。
但是今天这情况就特殊了点,敬酒的事儿先不着急,还有个更重要的事儿要先办好。
就是燕飞和徐小燕订亲的事儿,这事儿其实没什么好说的。彩礼钱都说好了,结婚还早,现在说什么也没什么意思,但是流程就必须走一遍,双方家长各自一起说一些体面话,以后多多包涵多多照顾等等。
实际上这两家连这些话都省了,都多少年的邻居了,谁还不能不知道谁,浪费那几句话干什么?
说不上几句就没啥说了,接着互相劝上几句吃菜,实在没话了,再坐着也挺尴尬,燕飞的父母就干脆带着他们出去敬酒了!
这会儿敬酒的话,徐小燕姑娘就没那么自在了,她是必须得出来的。不要求她挨个敬酒,但是燕飞敬酒倒酒的时候,她必须的跟着。
本来应该是燕文海夫妇先敬一圈后,燕飞再继续的,不过这规矩也是可以改的,因为燕飞不认识的人太多了,干脆就一起了。
还会有几个关系好的亲戚帮忙跟着,说个话捧个场,烘托一下气氛劝个酒什么的。
对于劝酒的规矩,那就是五花八门,反正大家也都能找到自己不喝酒或者让你喝酒的理由。这些燕飞就纯粹是门外汉了。
不过不怕。
什么规矩到了燕飞这里,那就简单多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0/102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