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身带个侏罗纪(校对)第29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1/1029

“我有话说。”大家还都没反应过来,刚才还一脸出神的老潘就开口了。见大家都被自己吸引了注意力,这才继续开口道。
“这种事儿我认为咱们决不能轻易妥协,更不能姑息,否则那就是助长歪风邪气。我下午已经观察了,这次的事情明显是有组织有纪律的,是有人唯恐天下不乱,在中间挑事儿。我觉得我们最好趁今晚就行动,由派出所和我们武装部联合出动,连夜去抓了这些挑事儿的人。”
这话一出,顿时议论声就纷纷响起,开口的全都是反对的。
连林保国心里也纳闷,为什么老潘会这么不靠谱?
这主意看似合情合理,可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的。
你去抓人总得先知道那些人都是哪家哪户吧?一时半会儿,你上哪儿找个对那村子里的情况熟悉的人,没人指点,你能找到人家的家里吗?
就算知道了,能保证抓人的时候不惊动人吗?现在的村子盖房子都是随意的很,根本没什么规划。一般村里除了一条大路能勉强过拖拉机,其他的地方不熟悉情况的人进去不迷路就不错了,就别说抓人的事儿了!
一旦惊动了村里的人,你还能带走人吗?
再说了,就算你抓了人,能保证抓的一定就是挑事儿的和领头的吗?就能保证村里再没别的人继续煽风点火,组织人手继续来闹事儿吗?
这中间有一个环节出错,那才是闹大了呢!
不过听着大家的议论,慢慢地,林保国就明白了老潘的用意——他这是一开始就用一个最激进的办法,把大家的思路往不妥协的路上引。
所以现在大家讨论的都是如何在不妥协的条件下,稳妥的解决这件事情。
林保国是听得全神贯注,生怕有人提起了自己和老潘猜想的那个主意。
所谓怕处有鬼痒处有虱,这偏偏不喜欢听到什么,结果就听到了什么。
只听在大家都议论不妥协的时候,就有个声音说道:“这些人闹事儿,不就是为了几头牛吗?最稳妥的办法,还是让那个小燕同志给他们多少发几头牛,安住他们的心就行了。几头牛就能解决这么个事儿,我想只要做好小燕老板的思想工作,这个事儿也不是不能商议的。”
第一百七十一章
定计
乡里干部开会,何况还是这种临时会议,那情况和外边人想的完全不一样。外边人都以为情况是这样的:在窗几明亮的大会议室里,一群人正襟危坐,轮流发言,郑重地讨论某些事情。
可实际上是:一个破旧的会议室,一群人和普通人围在一起聊天谈话,也没多大区别——何况这次的事情是群体事件,来开会的人比较多了点,那就更有点热闹了。
这会儿听见有人提议让小燕同志买几头牛安抚民众,也有人开始赞同了。因为明显的,这个办法比刚才讨论的办法都‘好’——因为这个办法又省事儿又省心,除了小燕老板损失点钱财,其他人可是什么都不损失。
甚至还有人提到:“我听说小燕老板过年宰杀牛的时候,还弄出来了一大块几斤重的牛黄。那可是价比黄金的东西,就几头牛的钱,那就是小事儿了。”
见议论的越来越不像话,陈镇长咳嗽了一声——原本乡镇应该是书记一把手的,不过三岔河现在书记的位置空缺着,暂时所有的工作都是镇长一把抓。所以他这一咳嗽,大家就知道,领导要说话了,于是都止住了议论。
陈镇长倒是没直接说自己什么意见,而是看了看林保国和老潘,笑道:“小林,老潘,你们俩怎么不说话了?你们一个是这个小燕同志的舅舅还是派出所所长,一个是他的直属领导,你们俩有什么意见,也别憋在心里嘛!老潘刚才你开了头就不吭声了,这会儿有什么新想法没有?”
林保国原本一直闷着头,这会儿一抬头,就盯着那个最开始提议让燕飞送牛的老女人。正准备说话,老潘就开口了:“我对大家的想法都没什么意见。就是刚才既然有人提议让小燕同志买几头牛,这个思想工作我们恐怕就不能胜任了。大家都知道,我和小林前段时间的工作,小燕老板可是帮了不少忙,说起来我们俩还欠着他人情呢!这事儿我们是开了不口。不如谁提议的让谁去,只要能做通他的思想工作,那大家也都省事儿了。”
老潘开了口,林保国就又低下了头,继续保持着沉默。
实际上不止他不开口了,老潘这话一说出,连刚才议论的人顿时都不吭声了。
什么叫人的名,树的影儿?
小镇本来就不大,镇上有什么风吹草动的本就瞒不了人,更何况这会议室坐的人都是消息灵通之辈。那个养牛场的小老板年龄不大,可行事儿作风大多数人总都听过一二。
远的如原本镇上的司家兄弟,还有这个小老板抓过的那些大偷小偷,甚至跨省的贩卖野生动物的,那些人都被折腾什么样儿就不用提了。
就说年前的事儿,养牛场来了个刚释放的杀人劳改犯,大家实际上都知道。那可是手上有两条人命的主儿,就这样的人,进了养牛场就老实得和鹌鹑似的,说出去谁信?
这样的人已经不能说是愣头青了,称得上狠人了,你当着他面给他说:你破财为我消灾吧!反正你钱多,花几个也不算什么?再说你本来就准备干好事儿的,顺便就多干这一件吧!
谁能保证他不会一锤抡过来?
对了,这人就和演义里的李元霸似的,不但能抡起几百斤的大锤,以前脑子还有毛病的。谁要挨了那一锤估计还是白挨的,说理儿都没地方说去……
大家都沉默了,刚才第一个挑头说让燕飞买牛的老女人可就坐不住了,讪讪道:“我可是做妇女工作的,这让我去总是不太合适吧?再说他那里听说还养着老虎呢!”
老潘立即笑眯眯地接话道:“那我让小燕老板去你家找你去,你好慢慢给他做做思想工作?”
听老潘这么一说,那老女人的心里顿时就万马奔腾了:尼玛!你这是威胁吗?老潘啊老潘,我刨你们家祖坟了吗?好歹共事这么多年了,就为了一个养牛的傻小子,你至于这样对我吗?
这话连镇长都听不下去了,开口道:“行了,关于让小燕同志送牛这个问题就不要讨论了。我先定个基调,那就是咱们不能让做好事儿的人出力出钱再受委屈。”
此话一出,林所长顿时精神抖擞:“我觉得刚才老潘说的话虽然激进了点,可也不无道理。既然他已经观察到了一些情况,我们不妨明天再拖一下,大家都利用自己的关系,从多个方面打听一下这个村子的具体情况,了解一下这事情发生的起因。等到明天中午咱们再重新开会商议对策……”
这几句话虽然简单,可也不是谁都愿意说出口的。因为一旦陈镇长听取这个意见,等到明天中午再商议对策,那万一明天上午就出了乱子,说着话的人,那可是要担责任的……
事实上这个主意同样不靠谱,单是拖等肯定不行的。还有人提议说干脆从乡里挤点钱出来,或者干脆大家凑点钱,先安抚着后坊村的人,以后再慢慢处理那些唯恐天下不乱的人。
实际上要安抚的不止是后坊村的人,大家还有更怕的情况出现——就是那些有可能领到牛的人,怕自己即将到手的牛被人瓜分走,从而也带人过来和后坊的人针锋相对。
那样的话情况就更不可控了。
陈镇长等大家讨论完,就确定了几个备用方案,然后就开始安排人连夜安抚各自管辖范围内的人,调查有没有后坊村出来的人,或者是和后坊村有亲戚的镇民,希望能打听到一些内幕。
同时确定了必须明早大家集体出动,去后坊村堵着人,尽量在半路上把这件事儿解决,不能再让他们到镇上来了。
散会之后已经是夜深,可所有人都没半点睡意。
向长青已经在大门口等林保国半天了,看他出来就来汇报:“我过去没见到人,他那门口拴的都是老虎黑熊,我也进不去,站外边喊了他一声。他在里面喊自己不在家,我把你的话传给了他就回来了。”
林保国顿时就笑骂了一句:“这臭小子……”
只不过笑过之后,还是忍不住的担忧。出了会议室的老潘一直注意着他呢!见他这样就过来小声问道:“怎么了?”
“小飞把那些老虎拴门口,躲着不见人,小向过去他也不见。”
“放心吧!不让你们见着是怕你们麻烦,我觉得他还是挺有分寸的,出不了大事儿……”
这话心里都没谱儿,以两人对那家伙的了解,真要惹火了他,鬼知道他能干出什么点事儿来,反正就凭后坊村的那点人,肯定是不够他折腾的……
第一百七十二章
我去送菜去
早上天蒙蒙亮的时候,田大富悄悄起了床,蹑手蹑脚就朝外走去。
临出门的时候,看了看牛棚的门,忍不住又折返回来,进了牛棚开始喂起牛来。喂着牛看到了角落里仍然散发着余温的火盆,忍不住心里想到:小飞哥这脑袋也不知道是怎么长的,怎么什么办法都想得到呢?谁能想到,这牛粪原来还沤火用,真是太厉害了!
熟练地喂完牛,他拍了拍两头牛的脑袋。嘿嘿乐了一下,拉开牛棚的门准备出去,忽然发现院子里有个身影,正看着他,顿时就停住了脚步。
楞了一下才开口道:“奶奶,你……怎么起得这么早啊!我都说我起来喂牛就行了,你晚点起就行……”
他奶奶没吭声,就盯着他看着,直到他心虚地低下头,才听到奶奶道:“知恩图报是好事儿,想去就光明正大地去,偷偷摸摸干什么?还怕我们俩不让你去?去了别自作主张,一切都听那个燕老板的吩咐,知道吗?”
田大富顿时又囧又喜,也不知道说什么,重重的点点头嗯了一声,就准备朝外走。这时堂屋门又开了,只见父亲拄着拐杖站门口,对他训斥道:“就顶着个脑袋去吗?厨房里不是还有点黑白菜吗?捆起来找个棍子挑着去。”
田大富顿时又愣住了,半天才迟疑道:“就那点黑白菜,小飞哥稀罕吗?”
他奶奶带着笑意道:“傻小子,听你爹的,去捆菜!”
等田大富捆好了那几棵黑白菜,出了门见他奶奶给他拿个了一根一米多的棍子站门口,对他道:“用这个挑着去,记得带回来,以后点玉米还得用呢!”
点玉米就是种玉米的意思,田大富这才看清楚,这根本就不是棍子,是家里用来点玉米的工具,简直就郁闷了:“就这两棵菜,我提着就行了。”
天色还暗,也看不清他奶奶是不是瞪了他一眼,说道:“让你拿着就拿着,记着了,带身上别给忘了。”
田大富无奈地接过工具,把那小小的一捆黑白菜挂上,挑着出了门。
村子里静悄悄的,有几只狗被他惊动,汪汪地叫了两声,跑上来看到是他又呜呜两声就回去了。
天气还凉,田大富的心里却是一团火热:小飞哥要乡里人分牛养,带领大家一起致富,那个后娘养的村子去乡里闹事儿,这就是为难小飞哥。咱就是要让小飞哥明白,我田大富可不是忘恩负义的人……不对,我们田家全家人都不是忘恩负义的人……
出了村子没走两步,就村口站了两个人,他顿时就警惕了:“谁?”
那两个人听到他的声音,疑惑地问道:“大富?你起这么早干什么?”
田大富听声音就听出来了对面的人是谁,顿时放下心:“大壮哥?我还以为是小偷呢?我起早去赶个集,给小飞哥送点菜。”
说话间他走到了两人身边,才见这两人一人扛着个铁锹,对面那两人也看到了他扛着的点玉米的工具,顿时笑了起来:“去送菜还带着这个,你这是准备打架的吧?我说你这玩意儿就是凶器吧?”
田大富一愣,忽然就明白了奶奶和父亲的用意:他们是怕自己去了镇上,万一打起来了自己空着手没个东西吃亏!
想到这里,他又看了看自己这个点玉米的工具,顿时就嘿嘿笑了起来。
虽然家家户户都种玉米,可是这个点玉米的工具可不是家家户户都有的。是他以前不在家,他奶奶独自种地的时候,为了不麻烦别人才打造的。
这玩意儿就是一个铁管,一头和红缨枪枪尖一样,但是是凹进去的,就像是三棱军刺少了一个棱刃一样,还带了一个脚蹬的地方。
用这东西种玉米的时候特别方便,只要一踩脚蹬就扎进了土里,推一下杆地上就是小坑,塞两三个玉米种从这头塞进去,咕噜噜就顺着铁管进了小坑。接着再把这工具抽出来,刚被撬起来的土就盖住了玉米种。
平时别家种玉米都是两个人,一个人在前面刨坑,一个人在后面放玉米种,顺便用脚推一下土把种子盖好——如果是一个人的话,又刨坑又放种子,关键还的带着种子,那就不方便得很了。
有了这个工具,自己奶奶一个人就可以种玉米,方便的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1/102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