谍网(校对)第30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05/561

李仕群能保住陈恭树,是因为梅机关的影佐祯昭出面,说服了汪经卫夫妇,可现在梅机关已经更换了领导,未来是个什么情况现在还不知道。
但陈明翔在关键时候,能够保住他的命,这不是瞎吹,而是真具备这样的实力。
论和日本人的关系,陈明翔现阶段比李仕群更有优势,汪经卫虽然是金陵政府的当家人,实际上哪个日本势力都惹不起。
第六百四十一章
思路决定出路

这种宴会不过是一种形式,陈明翔居然被安排到了主桌,别看傅业文和陈恭树才是主人,但是却没资格占据一个座位,由此也能看出,陈明翔现在的地位有多高了。
不过短短的一个小时而已,庆祝宴会就结束了,谁也不是真的吃这顿饭,傅式说、陈纯普、任援道和叶蓬,也包括谭书奎和吴廷献,在陈明翔敬酒的时候都表示了加强联系的意思。
这不是因为陈明翔多厉害,这些人是看在他背后那位金陵政府二号人物的面子上,谁都知道他是陈恭波的心腹嫡系。
更为重要的是,陈明翔是沪市特别市政府的外务专员和社会局副局长,也属于行政官员,是简任官的等级,正经八百由市政府申报,汪经卫批准的,大家认同这样的资格。
特工总部的那群特务们,别看在调查统计部都挂着虚衔,这些汪伪政府的军方大佬和政府高层,根本就不看到眼里,什么玩意啊!
“你觉得陈恭树这个罪人,还有可能和局本部建立联系?就凭他给军统局带来的损失,戴老板还有可能原谅他?”王真有些惊讶的问道。
已经消失多年多时间的军统沪一区,曾经是军统局最大的分区,在民国三十年最为鼎盛的阶段,光是正式编制的特工,直属部门、各行动大队和各情报组加起来,居然能达到一千多人的恐怖规模,这还不算编制外的人员。
戴老板对军统沪一区也是寄予厚望,不计代价的倾斜资源,要人给人要钱给钱,可以说这个分区是他的心血结晶。
而沪一区的抗战历程也是多灾多难的,关键是戴老板选人的时候兴许犯了迷糊,两任区长葬送了整个沪一区。
先是王天沐被捕后叛变,导致沪一区在人员方面遭到了重大损失,还牵连了整个华北地区的情报网灰飞烟灭,几百名特工丧失殆尽。
陈恭树接任区长后,局本部从各地调集精锐加入沪一区,还把沪市郊区的忠义救国军游击队,作为人员备选,逐步恢复了元气。
通过刺杀傅箫安和张骁林这两个大汉奸,沪一区也做出了应有的成绩,可随着陈恭树被捕叛变,结果是直接葬送了这个分区。
陈恭树提供了全部的人员联络花名册,提供了所有的通讯电台和密码本,提供了所有的联络点,全部家底都被一窝端了,连累了将近三百名特工弟兄陆续被捕。
“眼下老板是一切为抗战大局着想,从长远出发,军统局历来允许叛变人员戴罪立功重新归队,前提条件是逼不得已,手里没有沾自己弟兄的鲜血,这个事情你是知道的。”
“陈恭树是戴老板的爱将,也是嫡系,以前为军统局立下汗马功劳,虽然沪一区毁在他手里,也不能说是他自己的错误,是整个领导层思想出了问题,没能及时观察到时局的变化。”
“沪一区出问题到现在有半年时间了,可局本部从来没有要我对陈恭树执行纪律,直到现在提也不提,我就大致猜到老板的想法了,恨铁不成钢,却没有要杀了陈恭树的想法。”
“你如果不相信,等回到沪市给局本部发一封电文,就说我准备对陈恭树采取手段,你瞧瞧戴老板是怎么回复你的。”陈明翔笑着说道。
“陈恭树是黄埔五期的毕业生,在军统局也是老资格,能够领导沪一区和特工总部长期战斗两年时间,也足以证明了他的能力,这可不是个好对付的人物,你和他接触的时候千万小心。”王真说道。
“落魄的凤凰不如鸡,不管以前陈恭树有多么风光,现在只是个人人唾弃的汉奸和叛徒,哪怕有一天他重新归队,也不会受到戴老板的重用了,环境不会容许。”
“他是个聪明人,善于审时度势,要不然怎么会投降的?如果他老老实实的和我合作,还能保全一条性命,如果他想要玩什么花样,我一翻脸就能要了他的命!”陈明翔语气里充满了自信。
晴气庆胤走了,乘坐陆军第十三军的运输机先到沪市,与驻沪宪兵司令部进行交接,把梅机关的一部分情报小组,移交给特高课的五岛茂中佐,然后直接从沪市乘坐华北日军司令部派来接他的飞机到北平任职。
陈明翔倒是没有给他送什么厚礼,而是在机场告诉晴气庆胤,最晚到本月中旬,就会到北平拜会他,两人还要联系会面的,没有送别这一说。
“陈君请放心就是了,你是我们宪兵系统的人,木下将军还专门打过电话,要我们杭洲宪兵队为华通贸易公司的业务提供保护,我会通知宪兵们,对你在杭洲的产业多加关照。”若松茂平中佐笑着说道。
这是在他的办公室,两人对坐喝茶,五千美元和二十根大黄鱼,这就是陈明翔给他的筹码,也是保护费,对此,若松茂平直接就笑纳了,同时惊叹陈明翔的大手笔,难怪木下荣市专门打电话,不愧是宪兵系统的财神爷。
“若松君也知道,我在杭洲有缫丝厂和丝织厂,每个月愿意拿出十万元中储券,作为宪兵队的经费,华中蚕丝株式会社的那些人,总是找我的麻烦,我就是这一个工厂,能占多少份额?”陈明翔说道。
“重藤宪文大佐前几天来过杭洲,也是为了监督清乡工作的落实情况,八月一日,禾城要开始实施清乡了,他也对我说过,你在苏洲的丝织厂同样遇到了这样的困扰。”
“这些商人的背景很复杂,他们执行的是帝国政府的决策,最大程度对生丝实施物资统制,日本的纺织业需要大量的生丝,杭洲宪兵队不能明着帮助你,但假如双方起了争执和冲突,我是肯定要偏向你的。”
“我和重藤君不一样,他是派遣军总司令部派驻清乡委员会的宪兵机关长,我只是个小小的宪兵中佐,你该明白我的意思吧?”若松茂平中佐笑着说道。
这个鬼子不是一般的阴,不想得罪华中蚕丝株式会社,又想赚到这笔钱,就鼓励陈明翔把事情搞得激烈一些。
涉及到华中蚕丝株式会社的事情,杭洲的警察局肯定不敢管,必定交到宪兵队,打架斗殴到底怎么定性和怎么处理,那是宪兵队的工作,日本商人是没有这个权力的。
第六百四十二章
思路决定出路

“我已经和宪兵队达成了默契,缫丝厂到乡下收蚕茧和土丝的时候,要派那些身强力壮的青年人去,如果擅长打架就更好了,出差多开一份补贴,遇到华中蚕丝株式会社的混蛋,不讲理就来横的。”
“你也知道眼下的局面,告诉我们的人,对日本人不要下手太狠,那种后果我们还承担不起,对那些帮凶就无所谓了,伤筋动骨也不要紧,但尽量别出人命。”陈明翔说道。
在周海文的陪同下,他到杭洲的缫丝厂和丝织厂看了看,厂子的状况运转良好,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张。
华中蚕丝株式会社对华中地区所有的蚕茧和生丝实施物资统制,必须由他们来负责收购,价格压得很低,还把最好的原料运回日本。
这种疯狂的掠夺和公然压价,不止是逼得桑农、蚕农苦不堪言,本地大多数缫丝厂和丝织厂也无法生存,那些手工作坊们,日子也过得极其艰难。
实力强大的丰华公司,迅速占领了杭洲的丝织业,虽然不敢大量收购工厂,可是却在暗中收购机器和招募工人,甚至把工厂周围的地皮都买光了。
只要水电和原材料供应及时,生产是没有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华中蚕丝株式会社的干扰。
“你这是要离开杭洲?难得来一次,多住几天吧?”周海文说道。
“明天我们到西湖坐船玩一上午,下午你和我一起到苏洲,看看纺织厂的建设进度,这可是一件大事,日军方面希望在九月份就得开工。”
“近期我要到华北地区转转,先在北平设置一个分公司,准备把我们的丝绸在华北和关外打开市场,还有茶叶,你要抓紧时间在苏杭二洲准备好充足的货源,随时都有可能往华北调货。”陈明翔说道。
“我知道了,等你离开苏洲我就开始做这项工作,你那位红颜知己呢,怎么没跟着来?”周海文笑着问道。
“我让保镖开车陪她到灵隐寺烧香去了,来杭州一趟,总要转转知名的地方,也算没白来一趟。”陈明翔说道。
灵隐寺是杭洲的著名佛教圣地,但是因为日军攻占杭洲,这座寺庙意外失火,烧的破破烂烂的,但是到这里来的香客还有很多。
王真倒不是真的来烧香礼佛,而是要见见情报二处的处长蒋安化,这是早就约好的,顺便把日军要实施清乡的消息通知局本部。
“八月一日,日军要在禾城地区实施清乡,你马上通知局本部,要附近的忠义救国军游击队提早撤离,避免造成重大损失。”王真低声说道。
她站在飞来峰佛像前面的山道上,蒋安化扮作游客的样子,戴着墨镜,距离她有一米多远,而保镖奉命在远处跟着,听不到王真的话。
“我回去后立刻安排发报,请通知站长,我们情报二处监视的目标,暂时没有发现异常举动,一切活动都在我们的掌握中。”
“特工总部现在搬迁到了杭洲,还要搜罗散兵游勇培训特务人员,情报二处的工作受到很大影响,接发电文很容易暴露。”
“我申请把二处的总联络点搬迁到甬城,避开这种遍地都是特务的环境,这里留一个情报组,希望站长能够批准。”蒋安化说道。
陈明翔当初选择把情报一处的总联络点放在苏洲,因为那里是清乡委员会的驻地,也是李仕群的常驻地,便于监视他的动向。
把情报二处的总联络点放在杭洲,因为这里是特工总部的所在地,便于监视特务的日常工作,都是有深意的。
“杭洲既然成了特工总部的驻地,情报二处的监视才更有意义,掌握他们的动向,及时发现问题,为站长的工作提供情报,这是你们的职责!”
“危险肯定是存在的,但你不能因为环境变化就有畏战情绪!不用请示站长,我就不同意,更改总联络点是需要上报局本部的,戴老板也不会批准。”
“特工总部在杭洲的规模非常庞大,陆续还要设置更多的军事机构,你的情报二处一共才多少人的编制,还要监视日本特工,杭洲放一个情报组,根本无法完成任务。”王真说道。
蒋安化大队加入直属站的时候,才六十多人的编制,沪市还留下了李成梁一个行动组,人员实在是不够分配的。如果二处的机关搬迁了,这里恐怕只有几个人能留下,这简直是胡闹!
“督察,请您听我解释,我不是害怕和特工总部战斗,而是担心情报二处的总联络点受到的威胁太大,而且沪一区跟着陈恭树叛变的人不在少数,我和下属有可能被认出来。”蒋安化急忙说道。
王真的军衔虽然比他低,可人家是局本部派驻直属站的督察,也是站长的助手和唯一联络人,在没有副站长的情况下,那就是二把手,日常工作也都是人家来处理的,上下级关系不能有丝毫偏差。
作为老资格的军统局特工,也是经历腥了风血雨的磨砺,蒋安化还真没有什么畏战情绪。他率领的大队,曾经被誉为是沪一区最有战斗力的大队,之所以要避开,根本原因还是在陈恭树身上。
陈恭树被捕叛变后,根据他交代的人员情况,特工总部抓了两百多个沪一区的军统特工,其中一大半都熬不过威逼利诱,跟着他叛变了,这才是最大的威胁。
蒋安化大队在沪一区的时候,也曾经配合别的大队和情报组执行任务,与其中一些人有过短暂接触。
虽然当时沪一区的纪律森严,大家对身份都是严格保密的,但很难说不会被叛徒认出来,虽然这样的几率比较小,可也是不得不防。
“这倒是个实际困难,还可以和局本部商量一下,我会向站长汇报,通过局本部的力量,从别的分区或者省站,抽调一批有经验的特工加入情报二处,执行对特工总部的监视任务。”
“你说的也有道理,为了避免被叛徒认出来,你和大部分人先撤退吧,留三四个人继续监视,留一部电台和一个报务员,只要不靠的太近,暂时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但是不能撤到甬城,那儿距离杭洲太远了,你们可以到不远的会稽,或者是到杭洲南部的萧山地区,特工总部势力膨胀的太快,盯得都是城市,一年半载不会渗透到郊区的。”王真说道。
第六百四十三章
思路决定出路

“这个蒋安化,简直是扯淡,我知道他的意思,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啊,他倒是吸取了沪一区覆灭的教训,却错过了一个好机会!”
“沪一区的叛徒或许认识他和情报二处的人,反过来说,这也是他做出成绩的基础。那些跟着陈恭树叛变的军统特工,实际上大部分都是在威逼利诱下不得已投降的,心还在我们军统局这边。”
“如果他慢慢的观察这些人,选择目标秘密接触,劝说他们归队,在特工总部秘密组建自己的情报网,那是什么成色?这是多大的功劳?”
“被人认出来会有危险,怕什么?这里不是沪市!李仕群现在正是用人之际,抓到他们也不会下毒手的,必然要实施劝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05/56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