谍网(校对)第36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6/561

可陈明翔的意思是打算师出有名,能够得到财政部盐务署的授权,等于是两方面的支持,谁要是再敢插手沪市的食盐,他就敢剁了对方的爪子!
“吃到嘴里的肥肉,哪有再吐出来的道理?明天我给你在盐务署做个授权备案,提前把沪市食盐经销权拿下来,你放心大胆的经营就是了,谁敢叽叽歪歪的,就让他来找我!”
“以后你的船队为沪市运输食盐的时候,也得帮着盐务署从两淮盐场输送到苏浙皖地区,目前具备这种本事的,除你之外没有第二家。”
“两淮盐场的食盐产量是每月九万吨,其中三万吨要输送到日本,两万吨要供应给日本驻军,我允许你每月提取一万吨食盐,除了沪市之外,苏锡常地区和金陵地区的市场也都划给你,怎么样,敢不敢接?”周海笑着说道。
苏锡常地区那是李仕群最重要的税赋重地,陈明翔要是把食盐垄断了,直接就和当地的盐商起冲突了,为难的是李仕群。
先不说盐税的问题,想要在苏省的地盘混饭吃,盐商肯定给他上供了不少,拿了钱却不办事,这似乎有点说不过去。
周海这就是明明白白的阳谋,我可以把这么大的利益给你,就看你有没有胆量接下来,同时呢,这也是一次试探。
可陈明翔会担心李仕群吗?
现在两人是关系密切的合作伙伴,只要把食盐销售的利润分一块出来,李仕群绝对是举双手赞同的,他的眼里只有钱,盐商给的那点蝇头小利,哪有直接参与分红来得多?
别小看这几座城市,这条线可是支撑汪伪政府的重要生命线,商业是非常发达的,工业在全国来说也是名列前茅,城市的食盐销售价格,肯定要比农村要高,这是常识性的问题。
“部长这是为我开辟财源,我哪能不识抬举,就这么说定了,至于税率方面还请部长多费心,沪市、镇江和苏锡常一线,每月一万吨绰绰有余,但华中盐业株式会社的营业期限,预计将会到明年的一月份,我们还需要再等等。”陈明翔说道。
我们,这个词用在这里是有特殊含义的,陈明翔似乎没说明白,但是周海却听明白了,这也是他把最富裕的地区,全都划给陈明翔的缘故。
陈明翔有吨位惊人的船队,可以把食盐运送到镇江、金陵和沪市等沿江城市和沿海城市,别的盐商就差了点,都是些小船,三天两头遭到宪兵队水上巡逻队的封锁,陈明翔不用考虑这一点。
陈明翔“霸占”这么多的好地方,日本人不会介意,李仕群就是介意也没办法,真撕破脸,那反倒是个好事情,这家伙的关系网强悍到让任何人心惊胆战的地步。
第七百八十六章
新关系带来的初步变化

“你既然得到了华中盐业株式会社的许可,具备了在华中地区的食盐销售权,又何必等到一月份再操作呢?”
“虽然两边协定是一月份接收,等到办完各项事务正式开始运作,怎么也要到四月份,这可是半年的时间!”
“老弟,我的眼里可不全都是钱,现在的局面是,老百姓拿着钱也买不到盐,这对金陵政府的形象会造成严重影响,食盐可是生活必需品。”周坲海笑着说道。
他此刻还在抱着对日本的幻想,苦心积虑想要维护汪伪政府的统治,也是因为现在绝大多数人,还没有看到日本终究要失败的征兆。
南太平洋的战况,除了像陈明翔这样的角色,汪伪政府知情者怕是难得一见,日本方面对这样的情况是要严密封锁的。
“部长,我也是担心下手太早会让日本人不高兴,觉得我有点太着急了,没有维护大日本帝国的脸面,毕竟还没有办理手续移交资产,这点时间都等不起?”陈明翔说道。
“什么移交,不过就是个好听的名字而已,你还不知道日本人的做事方式吗?华中盐业株式会社只是给我们一个空架子,却要我们支付巨额的购买款项,还得承担日籍人员的退休金,公司除了一些不动产,别的什么都没有!”
“换做别人还需要斟酌考虑,你要是出面,有什么可担心的?为了弟妹的事情,整个公共租界都被翻了个底朝天,宪兵队和海军陆战队大举出动,警察和特工负责协助,全地区实施戒严,谁有你这样的本事和信任度?”
“再说,老弟你在沪市向来与人为善,积极参与市政府组织的慈善活动,名声非常好,裕昌煤炭公司拉低煤价,给了市民切身感受的实惠,让你更上一层楼,再把盐务办好,简直就成了功德无量。”周坲海不认为这是个事。
陈明翔的妻子王真被绑架,这可是年度沪市的大新闻,仅次于日军攻占公共租界,轰动的场面到现在还被人们津津乐道,经过这个事,陈明翔不能招惹的形象算是牢牢树立起来了。
沪市对陈明翔的看法还算是比较好,这人的言行举止并不嚣张跋扈,类似杀人抢劫敲诈勒索之类的行为,实在是和他没法沾边。
在人们的印象里,陈明翔绝不是什么人人得而诛之的卖国贼,身份职务和资历都达不到,说起来勉强算是个经济汉奸,因为他和日本人做买卖,又在汪伪政府任职。
可大环境就是这样的,汪伪政府的政府职员十几万呢,这种人实在是数不胜数,沦陷区内和日军做买卖的更多。
各行各业目前都在日本人的管控下,大家都得赚钱活下去,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因此,评判的标准就要看实际行动。
陈明翔做事情低调,还有一颗未泯灭的善心,他的纺织厂、烟厂、丝织厂、缫丝厂等产业加起来,有三万多人跟着混饭吃,别的不说,他的纺织厂就养活着一万多个家庭和几万人口,绝大多数是沪市的。
陈明翔给工人的工资高福利好,这也是出了名的,凡是他的产业,警察基本躲着走,宪兵也要给个面子,在战争时期让这么多人能够养家糊口,这不是善心是什么?
在周坲海看起来,陈明翔也是爱面子好名声的,这两年一直在提升自己的地位,除了利用自己的关系和产业拉拢人心,还多次给灾民捐钱捐棺材捐粮食,他认为这是很高明的手段,有点长远投机的意思。
说句不该说的,哪怕日本垮台金陵政府完蛋了,就凭沪市的所作所为,陈明翔也不会受到太严厉的处分,他和军统局可是合作性质,换句话说,他现在是脚踩三只船。
年纪轻轻三十出头就有这样的谋算和眼光,让人不得不佩服,瞧瞧同年龄的人,有几个能做到这一步?
“既然部长都这么说了,那我从关外回来就开始着手操作,尽快派船只到两淮盐场运输食盐,沪市的盐价是粗盐一块六一斤,但别的地方六毛钱一斤,我们就按照六毛来计算,沪市的油水都被日本人榨干了,不计算在内。”
“每斤粗盐我要扣除一毛钱的运输费用,其中日方要有两毛钱,这就掉了一半,剩余的三毛钱,我、财政部和地方各自分一毛,每月是两百万中储券,我估计到年底的时候肯定翻一番,一块两毛钱都是少说的,这样每家能分到四百万!”陈明翔说道。
这次谈话势必会决定汪伪政府接收诸多权力后的布局,尤其是利益的重新洗牌,陈明翔首先就把杀手锏亮了出来,这是最为关键的。
他占一毛钱好理解,财政部的一毛钱,指的是周坲海,地方的一毛钱,指的是李仕群和盐商。
一斤一毛钱,一担就是十块钱,一吨两百块钱,一万吨当然是二百万,但其中也是有水分的。
沪市的粗盐一块六,苏锡常和镇江的城市,眼瞅着也要到一块了,其余的四毛钱,陈明翔当然要自己落下。
一切都是他来操作,别的人只是拿现成的,谁也不能说别的,在商言商,陈明翔如果不赚钱,他们什么都捞不到,换个人操作,日本人想必也不答应。
他虽然不怕被撑死,可事情不能做绝,能走到今天不断获取成功,也是因为他从来不吃独食,参与分红的势力多,也就有了一层坚不可摧的屏障。
“你的这个分配比例我认为是合情合理的,至于盐税,财政部拟定每担征收三十五块,也是考虑到盐价上涨的原因,这样,在明年四月份之前,咱们先不说盐税的事情,等华中盐业株式会社被接管,具体情况再具体讨论。”
“我记得你在皖省的谯城有烟厂,下个月的中旬,十四号和十五号吧,第十七师团和我们的第十五、第三十六师,要在两淮地区和淮海地区,对地下党的根据地进行大扫荡。”
“你的运输队要注意点,不要被军事行动误伤了,战乱时期,那些们什么都做得出来。”周坲海想了想说道。
第七百八十七章
新关系带来的初步变化

谯城烟厂是陈明翔开办的第二家烟厂,论规模要比沪市的烟厂大很多,直接从豫省的许昌采购烟叶,香烟的产量相当可观,是陈明翔目前最为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
每月生产的香烟,有一半的数量运入国统区销售,这叫做走私,是通过军统局来操作的,另一半则是在苏浙皖地区消化,由各地的贸易行联系华通贸易公司发货,而且必须是先款后货。
许昌烟叶在全华夏那也是品质出名的,陈明翔的香烟虽然价格不低,却受到了烟民们的追捧,特别是那些上流社会,都以抽烟厂的特供烟为首发
谯城烟厂是陈明翔为数不多的自留地,还没有什么人舔着脸来分好处,宪兵队有特供烟,海军陆战队有特供烟,日军每个节日都享受香烟“慰问品”,谁敢没事找事,要动他的自留地?
“老弟,看起来日本人眼下的确陷入了困境,没有以前的嚣张跋扈说一不二,他们发动的太平洋战争,实际上是一步臭棋,眼下美国参战,这可是最强的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实力和经济实力不是日本能比的。”
“自家的日子不好过,战争资源也是捉襟见肘,这才想起给金陵政府一些好处,希望把整个沦陷区绑在他们的战车上,你倒是无所谓,一直都和山城政府方面有联系,我同样也走了一步臭棋。”丁墨村似乎有些沮丧的说道。
从周坲海的家里出来,两人来到颐和路公馆区陈明翔的家里,继续喝酒聊天,听得出来,丁墨村已经对局势有些失望了。
肯定有人能从某些变化中探知真相,日本人调整策略,身为局中人的丁墨村感受很深,他当年是和戴立等同位置的调查统计局高官,也是特务头子,对局势把控能力,远比李仕群这个小特务出身的,要强的不是一点半点。
刚加入金陵政府的做汉奸的时候,他也风光了一阵,受到日本人和汪经卫的重视,踩着抗日志士的鲜血和尸体,成为了金陵政府的中常委和特工总部主任,直接进入了高层。
说实话,尽管大部分事情都是李仕群和吴四保等人做的,但他也是参与杀戮的幕后元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心肠之狠毒绝不亚于李仕群,这是谁都不能否认的事实,论起那些罄竹难书的罪行来,对他千刀万剐都不嫌多。
可眼下呢,身兼社会部和交通部两个部的部长,手里却没有实权,一直也没有要被重用的征兆,局势又有了变化,他心里也有一点悔不当初的念头。
如果不离开中统局,尽管副局长的位置轮不到他,可中统局被军统局全面打压的情况下,他仗着老资格,很可能得到一个重要职务,比如人事科长、经济调查处长或者是某个地区的封疆大吏,比现在的状况强多了。
“墨村兄,我擅长于经商,无论哪一方的势力我也不得罪,老祖宗也说是狡兔三窟,多条腿走路脚踩几只船绝不是坏事,无论什么情况下,我都是稳赢不输的,这是在乱世混日子的游戏规则。”
“看看再说吧,日本人没有那么容易垮台,以后的局势殊难预料,你我朋友一场,该帮忙的时候我一定不会推辞,一条路走到黑确实不是经营之道。”陈明翔笑着说道。
丁墨村把话说到这份上,有可能是试探,也有可能是想借助他和军统局的利益关系,为自己找一条后路,叛变过一次后,第二次叛变就顺理成章了。
可陈明翔还就得接招,策反丁墨村说起来也是大功一件,也算是烧冷灶的回报,在军统局的功劳簿,绝对属于浓重的一笔。
至于丁墨村会不会因为他的引荐而洗白,陈明翔不担心,丁墨村在沦陷区,特别是在沪市的名声实在太臭了,手里沾染的鲜血太多,山城政府也把他列为严惩的大汉奸之列,哪怕是再次反叛,也不会有什么好下场的。
当然了,即便这家伙心存试探也不怕,谁不知道自己和军统局做了三年的走私买卖,这都是半公开的秘密了!
所以呢,他就给丁墨村吃了颗定心丸,假如局面进一步恶化,日本人和汪伪政府继续走下坡路,他一定帮着牵线搭桥。
只是,现在的丁墨村对军统局利用的价值偏低,他手里没有实权,身份地位是垫底的,无法为军统局的行动提供便利,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谢谢老弟了,我倒是想脚踩几只船,可自己知道自己的本事,没有你的帮助,我怕一脚踩空了落到水里淹死,不是随便什么人都有你这种能力。”丁墨村苦笑着说道。
自己知道自己的事,他现在属于位高权不重的典型,也不能说一点权力都没有,可对应的利益,真是三核桃俩枣,少的非常可怜,他没有资本去脚踩几只船,到现在为止,无论是中统还是军统,都没有私下联系过他。
虽然来到了金陵,可身为警政司长的陈明翔连办公室都没有去,那不过是个徒有虚名的空架子,他打算过年的时候发点福利,收拢一下人心,这时候就没必要现身了。
他起得很早,先到街上吃了顿早餐,然后才开车来到金陵政府的财政部,这里原本就是山城政府财政部的所在地,今天他的目的是要确定海源盐业公司的势力范首发
“明翔老弟来得正好,我来给你介绍财政部盐务方面的两个负责人,刚刚谈完你的事情,文件很快就打出来,我们先坐喝杯茶聊聊。”周坲海笑着说道。
办公室里还有两个人,听完介绍陈明翔才知道,一个是盐务署长阮予麟,负责制定全盘规划,另一个是盐务总局的总局长刘千安,负责落实各项政策,这都是负责盐务的大佬。
“陈司长,部长对您可是格外重视,居然把两个特别市和苏锡常以及镇江一线地区的食盐销售都划给您的海源盐业公司,这些地方可是我们金陵政府最为富裕的城市。”阮予麟笑着说道。
就在这时候,办公室的门被敲响了,来了一个中年人,但是他的脸色似乎不怎么好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6/56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