谍网(校对)第39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2/561

“说得好,快坐,柴山将军虽然对影佐将军很有意见,两人的政见不同,但是你放心,梅机关的事情我们都会帮助你的,况且松井将军对你印象非常好,柴山将军也不能不听总司令部的命令。”
“说句实话,你自身的工作和他产生来往很少,再说,背后有驻沪宪兵队司令部和海军方面的支持,驻沪总领事馆撑腰,他也动不了你。”
“军方的关系本来就复杂,不止是海军和陆军有矛盾,陆军自身内部也有矛盾,加上外务省的势力,没必要担心他会针对你。”齐藤大佐说道。
首先,梅机关是陆军、海军、外务省、内阁等各方面势力组成的特务机关,只不过陆军参谋本部的势力大,由陆军的人出任机关长而已,但遇到重大事务,还需要各方达成一致意见。
其次,柴山兼四郎想要玩得转梅机关,顺利开展工作,还得靠着军事顾问团的这些人,到了大佐和少将这个级别的高级将官,谁背后没有关系?
陈明翔也在暗暗庆幸,影佐祯昭走的时候,把梅机关的这些心腹下属介绍给自己,他们之所以态度表现的很热情,更多是看重实际利益,自己能给他们带来极其可观的财富,说的明白点,就是利益结合,没有人情可言。
但这次自己专程看望影佐祯昭的举动,却收获了这群人的真心诚意,在梅机关一众成员的眼里,自己的人品有保障,是个值得结交的对象。
谍网
第八百四十六章
反制手段

两天后,经过汪经卫亲自提名,中常委会议表决通过,金陵政府行政院下发任命,马晓天兼任内政部警政司的常务副司长,职责是司长不在的情况下,主持警政司的工作。
这也清晰的表明了一个信号,马晓天现在是公馆派的人。
陈明翔并没有给李仕群打电话,他知道马晓天肯定会给李仕群说的,这种低级错误绝不会犯。
而李仕群也不能说别的,人家投靠公馆派,为的是个人发展,并没有触碰到特工总部的利益。但特殊的事件发生这种事,无异于捅了李仕群一刀子,这个大汉奸可是疑心病很重的。
“这是看到影佐将军和晴气大佐调离华中地区,我李仕群现在混得不行了,罩不住了,要跑出去自立门户寻求更好的发展,他马晓天要是没有我提携,能混到现在的地步,这是什么,摆明了是小人行径!”李仕群说道。
中常委会议一结束,李仕群就得到了消息,当即就把电话打给了陈明翔,其实他也没有什么办法,无非是发泄心里的怒火。
“部长,不管怎么说,马晓天并没有像苏成德一般,自己组建特务机构,对您的指令他也不敢不听,性质还是有区别的!”陈明翔说道。
“算他小子有点小聪明,知道我的忌讳,还向我请示警政司苏省督察处的处长人选,要是他敢学苏成德,我照样能把他弄死,到时候连口楠木棺材都没有!”
“这件事不能就这么算了,听到这个消息,特工总部也是人心浮动,都有样学样,我岂不是被架空了?马晓天不适合再担任金陵区的区长了,我准备让晋辉来接替他,他敢跳出来,就得承受对应的代价!”
“对了,苏南有人来联系我,购买了一批大米和杂粮,虽然没有明说,我也大致能断定他们的身份,老弟,这个事情是不是你介绍的?”李仕群问道。
给根据地买粮食的事情,的确是陈明翔策划的,资金也是他来垫付的,估计是苏南根据地,派人和李仕群联系,买了一批粮食。
李仕群何等的老练,稍微一琢磨,就知道这个事情和陈明翔有关系,否则地下党根据地,怎么有胆量来找自己买粮食?
“部长问我,我当然要承认,但别人问我,我是什么都不知道的。丰华公司的业务量很大,结交的客商也很多,我就是帮着牵线搭桥,一分钱也不赚,卖与不卖,也全凭部长定夺。”陈明翔笑着说道。
“老弟不要多心,我没有要责怪你的意思,这也不算什么事情,人家真金白银的拿过来,我给的价格也不高,权当是结一份善缘,以目前的处境,多准备几条路是有必要的。”
“马晓天既然投靠了公馆派,我在金陵方面的消息就有点不顺畅,老弟你深得日本人重视,有什么情况还得提前告诉我一声。”李仕群说道。
听得出来,这个大汉奸因为马晓天的事情,变得有些疑神疑鬼了,虽然目前他的权力并没有受到影响,可处境却今非昔比,估计特工总部的人也有了自己的小心思,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是不可改变的。
虽然陈明翔在沪市也算一号人物,可来到金陵,他的日子还是比较清闲的,除了到警政司走个过场,也没有别的事情可做。
这里是汪伪政府的“伪都”,大汉奸的数量太多了,他这个司长并没有进入中枢,人家也不会刻意拜访他,如果不是警政司长,换个普通的司长,只有夹着尾巴做人的份。
“司长,两淮、苏南和浙东等地区的盐商代表们,刚才已经来到了金陵,今天晚上想到您家里拜访,不知道合适不合适?”秘书吴梓滢在办公室说道。
“你也参加这次会面吧,毕竟后续的工作需要你来联系,你告诉他们,我不伺候晚饭,七点钟再登门。”陈明翔说道。
沪市的煤荒问题基本解决,他下一阶段的目标就是盐务,食盐销售是关系到老百姓日常生活的重大问题,趁着华中盐业公司还没有成立,目前华中盐业株式会社的授权还有效,他要借助这个机会,尽快铺开自己的网络。
陈明翔根本就不相信那些旧盐商,这些吃垄断行业的老资格,仗着有财力有关系,不会听话的,早晚都要爆发食盐争夺战。
“明翔,两淮盐场的食盐销售,你已经和苏南地区的盐商们达成了协议,又要支持新盐商,怕是没有那么多货源供应吧?”王真疑惑的说道。
她的家本来就在金陵,从小对这座古城非常熟悉,大学也是在这里上的,这次也算是重新回到家乡,还到老宅子瞅了瞅,只剩下一些家具、衣服被褥等物品,也没打算再收拾。
这几天丁墨村的太太约她到街上逛了两次,还到周坲海的家里坐了坐,跟着打了两圈麻将,在座的不是部长夫人就是市长夫人,她输了几千块。
官太太们就是这种生活,别人还以为她不会打麻将,岂不知这是王真让着她们,她可是经过军统局专业培训的,民国时期打麻将成风,作为陈明翔的情人,培训内容里自然也有这一项。
陈明翔给家里请了个名厨,做的一手好金陵菜,搞得她都有点不想回沪市了,那里虽然繁华,但是却不如这里亲切。
“我要是想从两淮盐场搞到食盐,李闳扉和所谓的华中盐业公司根本就拦不住,他能拦截我,敢拦截日军吗?我随便找个理由,日军就能以军用的名义调出食盐来,他只能在旁边干瞪眼!”
“再说,我也没打算从两淮盐场给这批人供货,长芦盐场每月还有几千吨食盐的配额,正好给他们分销到各地,这样等于供货量增加了,能够缓解食盐紧缺的状况,盐价也不至于上涨得太快。”
“旧盐商靠不住,他们总是还想恢复以前的状况,垄断这个行业,获取最大的利益,老百姓能不能吃到盐,那是其次的,一群发国难财的玩意,”陈明翔说道。
第八百四十七章
反制手段

金陵在冬季七点以后天色就全黑了,前来陈宅洽谈业务的盐商们,是乘坐四辆汽车来的,下车后,司机匆匆忙忙把后备箱里的东西搬下来,然后开着汽车立即走了,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做贼销赃呢!
这也是盐商们格外的谨慎小心,防止拜访陈明翔的这一幕被人看到,引起不必要的猜疑而坏了大事,颐和路公馆区现在住的,可全都是些金陵政府的大员,一群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东西。
本次关于食盐销售的洽谈,皖省地区来了四个、苏北来了两个、苏南来了三个、浙东来了两个,再加上吴梓滢,一共是十二个人。他们代表了皖省、苏省和浙省,还有部分鄂省的新盐商势力。
登门拜访当然不能空着手,这样很不礼貌,因此,这些盐商代表们自然给陈明翔带了礼物,为了展示自家的实力,也是证明有资格承接各地的食盐销售,礼物是相当的丰厚。
“大家都坐吧,不要太拘束,咱们长话短说,两淮盐场的食盐目前给海源盐业公司有定额,就是一万吨,苏锡常是四千五百吨,沪市大约两千五百吨,金陵一千吨,再怎么压缩,顶多也只能挤出两千吨。”
“但是,我能够从华北地区的长芦盐场每月调来四千吨粗盐,要说运输能力,整个华夏说起来有一个算一个,还没有哪家敢和我相比,六千吨食盐,这是我给你们的配额,当然,这个数不是极限,可我也得打点关系,暂时先按照这个数目来操作。”
“沪市的食盐价格不能作为参照,眼下已经涨到四块五一斤了,这还是粗盐,我给苏锡常地区的价格是市区一块钱,农村地区八毛钱,每斤给两毛钱的利润,年前先不更改。”
“苏北和两淮地区的食盐,从广陵和安庆卸船,苏南的是镇江,浙东地区从杭洲,具体怎么分配是你们的问题,我的要求很简单,先款后货,在各地我都有采购站,这一点想必都知道。”
“打着我的旗号,当地官方不会找你们的麻烦,宪兵队也不会找麻烦,私底下的事情自己摆平,记住,不许抬高价格,也不许压低价格,一切都以我的通知为准。”陈明翔说道。
你直接就把游戏规则制订完了,这还谈个屁啊!
陈明翔说话干净利落,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反倒有利于两边的快速磨合,而且最关键的要点,像是进货价、销售价、卸船地点和付款方式都说清楚了,只能接受不能违反。
掌握着食盐分配权,就掌握着定价权,他不怕盐商们不老实听话,谁有异议就一边凉快,放着钱不赚,那还叫商人吗?
“陈司长,两淮旧盐商在金陵政府的扶持下,成立了裕华盐业公司,这是有官方许可进行食盐销售的,您的海源盐业公司是得到华中盐业株式会社的授权,但等到政府的华中盐业公司成立,往后我们是不是还能具备这样的资格?”苏北姓胡的盐商问道。
这话的意思很明白,陈明翔目前有华中盐业株式会社许可,在华中地区内随意销售食盐,可华中盐业株式会社是要被财政部收购,变成华中盐业公司的,以后这个销售权到底还认不认,那就是另一说了。
“我怀疑你们到底是不是做买卖的,活人难道还能让尿憋死?不知道变通啊?政府要是敢不认这份资格,你们就把所有的盐铺都挂在我的公司下面,那不就完事了吗?”陈明翔撇了撇嘴说道。
海源盐业公司的销售资格,是没人敢怀疑的,华中盐业公司要是找茬,那就干脆把所有的店铺,都挂上海源盐业公司分店的招牌,不就是点挂靠费吗,与长期的食盐利益相比,那算个屁啊?
更何况,海源盐业公司的招牌绝对是金字招牌,宪兵队给面子,警察局躲得远远的,公司老板就是警政司的老大,谁活腻歪了,敢到老大的产业造次,找死也不是这个找法吧?
“我们对陈司长的办法没有异议,钱也没有问题,就从二月份开始,每月集中支付一次货款,食盐什么时候能够运到码头?”浙东地区姓刘的代表说道。
敢做食盐买卖的盐商,个顶个都是不差钱的主,没点实力也别想在这一行混,因此,货源和渠道才是最重要的,至于货款,那都不是事!
留给大家的时间很紧张,华中盐业公司成立之前,就得把销售网搭建起来,准备足够的店铺和人手,还要利用这段时间,把投入的成本赚回来。
“这个事情不用担心,船队每个月都要从镇江到津城来回两次,二月中旬就能运来六千吨,但本月的月底之前,必须把各地需要的食盐数量告诉我,海运公司要做好运输计划。”
“我的船队任务很重,必须节约时间一次性运完,不算的精确点,一耽误就是半个月。这样,每月的二十八号你们集中支付货款,次月的十六号我交付货物,前后误差不超过两天,就按照这个时间来执行。”陈明翔说道。
“陈司长,我们通过可靠的人了解到,盐务署的李闳扉,眼下正在积极联络各地盐商,准备组建华中盐业公司的各地包销商,我们抢了地盘占了先机,等到公司成立的时候,肯定会爆发冲突的。”苏南姓张的盐商代表说道。
谁也不是傻子,而且食盐向来就是半垄断的买卖,人数越少了赚钱越多,那些旧盐商们仗着自己的资格老,做买卖的时间长,店铺覆盖的范围广,打压新盐商是必然的,商场如战场,弱肉强食也是法则。
“这也在我的意料之中,华中盐业公司自身就有旧盐商的股份,肯定不会容忍我们抢肉吃,冲突是早晚的事情。”
“眼下华中地区还是华中盐业株式会社的地盘,他们不敢轻举妄动,可一旦华中盐业公司成立,很快就会撕破脸。”
“我需要你们能够在关键时候顶的起来,他们如果敢罢市歇业,你们的盐铺要做到各自地区的全覆盖,不能闹出盐荒事件,这是你们必须承担的责任。”陈明翔说道。
谍网
第八百四十八章
反制手段

之所以陈明翔耗费精力操作食盐销售,他的目的并不单纯是为了钱,当然了,该赚的他也不会放弃,因为即便他不赚,那也得落到日本人和汉奸的手里,还有那些发国难财的盐商。
盐税对伪财政部来说,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进项,也是汪伪政府和日本人一直争夺的焦点,他从华北长芦盐场运到华中地区的食盐,是不用交税的,从生产到运输,都有外务省和宪兵队罩着,这就是一举三得。
其一,老百姓吃盐方便了,最少每月每人一斤粗盐的配给能够满足,而且盐价是在缓慢增长的,得到了真正的实惠。
其二,六千吨食盐冲入华中地区,就等于削弱了本地两淮盐场的食盐销售,盐税遭到了削减,汪伪政府的财政收入大跌。
其三,陈明翔通过食盐销售,更有资本去贿赂那些汪伪政府的高官,为国统区换取物资,而且自己也从中得到了巨额财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2/56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