谍网(校对)第41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5/561

梅机关的机关长会害怕陈明翔?那简直是笑话!
柴山兼四郎的意思北泽平明白了,调查可以,怎么折腾都不要紧,但关键是证据,像小岛成子那样毫无佐证的瞎猜,最后的结局一定很惨。
这就是最大的问题,证据,换做别的人,日军情报机构想调查你,有没有证据不是关键,但是陈明翔不一样,你前脚敢抓他,后脚宪兵队就敢抓你,没有证据的情况下,柴山兼四郎也扛不住各方势力的问责。
“理论上说,陈明翔藏得越深,是的可能性就越大,当然,我不会轻举妄动的,能做到现在的程度,陈明翔要是军统局特工,那就是个极度危险极度聪明的家伙,是个值得敬佩的对手,我也不希望他是,真是这样,对帝国的威胁可就太大了。”北泽平说道。
“你还是先把情报组的工作搞好吧,目前来说,调查陈明翔的身份,是次要的任务,估计短时间不会有什么突破性进展,对他的证据搜集,前后已经四五次了,想得到新的证据很不容易。”
“第十一军司令部准备在五月份发动一场新的战役,四月份是很关键的调动集结阶段,你要让情报组的特工,密切关注敌人的动向,及时获取战区司令部的指令。”柴山兼四郎说道。
第九百零四章
撒网堵截
十一
在马拉别墅的一个房间里,桌子上摆着大量的照片,还有一本跟踪记录,这是截止到现在,情报科和行动科的监视成绩。照片上面都有日期编号,对应着跟踪记录,立刻就会得知当时的情况。
“我仔细核对过,在北泽平来到沪市这段时间,有三男一女的行踪非常可疑,与北泽平见面的时候经过了精心的乔装打扮,看不出本来样子,其中有一男一女还精通反跟踪的技能,脱离了我们的视线,没有锁定准确住址。”
“这两个男的,在沪市的掩饰身份已经查明了,一个是法租界的邮差,一个是公共租界卖纸张油墨的店铺老板,经过连续三天的日夜监视,都没有发现什么异常举动,但是既然和北泽平见面,已经是最好的证明了,他们肯定是日本人的情报人员。”
“情报科的记录显示,这两人都带着明显的北方口音,沪市这边的方言说的不流利,但是可以听懂,由此也证明,绝不是近期来到沪市潜藏的,可能是待了几年时间。”王真说道。
“那就列为日常观察对象,让情报科和行动科继续钓鱼就是了,我倒是对两个跟丢的目标感兴趣,等到局本部派来的四十五个毕业生抵达沪市,这是很好的实战训练机会,他们要实践自己学到的技能,尽快融入到团队中。”
“跟踪北泽平的还得是老队员,新手负责蹲点和搜索,你把这些人分配到情报科和行动科,留五个人作为联络员,由安然负责,只要看住北泽平,大鱼迟早都会出现的。”陈明翔说道。
堀内于城做事情倒是很守信,华中盐业株式会社和华中盐业公司的谈判突然宣布暂停,驻沪总领事馆通过驻金陵“大使馆”向金陵政府财政部长周坲海提出抗议。
认为华中盐业公司在双方未达成协议的情况下,就私下提前介入食盐销售市场,导致各地的盐价上涨,各地盐商纷纷囤货,给华中地区的社会秩序带来极大隐患。
在市场缺盐的情况下,民众为了自身的生存问题,有可能会做出冒险行为,这种威胁将会导致金陵政府各地的秩序不稳,损害到帝国的利益和皇军的形象,为此,谈判必须要暂时中止,等到局面恢复再行商议。
“闳扉啊,日本驻沪总领事馆的抗议书你也看到了,在谈判期间你搞这样的动作,正好给日本人拖延交换两淮盐场食盐销售权的借口,你一直做事情都是很稳重的,怎么突然间变得如此急躁?”
“华中盐业公司如果拿不到食盐销售权,你做的再多有什么用?不用和我解释,你和那些旧盐商的关系我知道的很清楚,可是这项工作的轻重缓急,你就没有衡量过?”周坲海很是不悦的召见了李闳扉,话也说得很重。
即将成立的华中盐业公司,也被日本方面的决定敲了一闷棍,这件事肯定是他们做的,减少对市场的投入,并且抬高价格,原本是想利用这样的手段,逼迫海源盐业公司退出市场。
华中盐业株式会社授权海源盐业公司向各地的盐商输送食盐,大半个华中地区的食盐市场,是控制在陈明翔手里的,出了这样的事情,该追究的是海源盐业公司的责任。
可是没想到,日本方面被这种局面给激怒了,直接中断了双方谈判,勒令金陵政府财政部对华中盐业公司的股东实施管控,不用说,这肯定是陈明翔在幕后捣鬼。
“部长,我们的华中盐业公司还没有成立呢,也没有接手两淮盐场的食盐,日本方面要找,就该找海源盐业公司,他们负责向各地送货,货源供应不上,食盐市场肯定缺货,价格也会随之上涨,这是很正常的规律。”李闳扉当然是不能承认的。
“我选择你当华中盐业公司的董事长,为的是给金陵政府财政增加收入,牢牢把控盐税,不是让你来和陈明翔窝里斗的,我提醒你,海源盐业公司的经营范围,是不可以改变的,你就根本弄不清楚背后的水有多深!”
“陈明翔的公司,他实际上只占一少部分,大部分的利益是驻沪宪兵队司令部、驻沪总领事馆和驻军司令部,甚至连梅机关的内部,也有一部分高层享受他带来的福利,柿子要捡软的捏,这点道理还用我教你?”
“我知道陈明翔占据的地区,都是我们金陵政府最富裕的地方,盐价会高一些,可食盐这种东西想盈利,靠的是数量,以后你们各自操作各自的地盘,谁也不要去招惹谁。”
“我不希望再有这样的事情,影响到财政部对盐税的收回,如果你做不到,我会考虑更换华中盐业公司的董事长。”周坲海说道。
是我瞎了眼吗?这混蛋真是特么的死不开窍,划给陈明翔这块地盘,是老子我的决定,你就不明白这意味着什么?再要是叽叽歪歪的揪着这件事不放,惹急了李仕群,早晚都会打你的黑枪!
可是周坲海忘记了一件事,垄断行业的利益实在太有诱惑力,这点事情对谋求独霸食盐市场的盐商来说,那根本不算什么,说到底,哪怕李闳扉想停手,旧盐商们也不可能答应,开弓没有回头箭。
放弃苏锡常和镇江,包括沪市和金陵,还有陈明翔正在入侵的苏北和浙东等地,盐商们的收入将会丧失一半。更为重要的是,海源盐业公司与新崛起的盐商结成了联盟,这是极大的威胁。
三月三十一日上午十点多,陈明翔和木下荣市在虹桥机场,迎接了华北方面军司令部特务部长田岛彦太郎少将、华北派遣宪兵队司令部矢野音三郎少将和日本驻北平总领事馆特命全权公使盐泽清宣少将。
他们是受到了木下荣市和陈明翔的邀请,秘密前来沪市的,其核心问题是商谈长芦盐场的食盐问题。
既然华北盐业股份公司想要搞小动作,断掉陈明翔在长芦盐场的份额,那直接触动了他们的利益。
而且财阀要和军方的宪兵系统、特务机关作对,这也是不能容忍的行为,在他们看来,这些财阀从军方得到的财富够多了。
第九百零五章
盐业之战

“这次请各位将军不远千里莅临沪市,到我的海源盐业公司指导工作,主要还是为了长芦盐场的食盐问题。我得到了确切的消息,华北盐业股份公司与华中盐业公司暗中联手,准备排斥海源盐业公司,垄断华北地区和华中地区的食盐行业。”
“他们的操作方式并不复杂,首先是减少对市场投放食盐,压缩对各地区的供货数量,其次是抬高盐价,在很短的时间里翻倍增长,然后把责任推到我的头上。”
“华北盐业股份公司说我侵占盐田,对华中地区大量输出,导致华北地区的民用食盐紧张,要求收回盐田,撤销在华北的食盐配额。”
“华中盐业公司说我对责任区供货不足管理不善,导致当地货源短缺价格飞涨,要求撤销两淮盐场的食盐销售权和收回责任区。”
“商人逐利是天性,这一点无可厚非,我也不会看着他们赚钱就眼红,但任何行动都要有前提,不能触犯帝国利益和当地政府的利益,他们为了私利抬高盐价,减少对市场的食盐投入,已经是犯罪行为了。”
“食盐是民众生活的必需品,甚至能够威胁到生存,如果长时间吃不到盐,他们就可能去走私食盐,就可能去抢劫食盐,万一被军统或者是地下党利用,这会严重威胁到社会稳定,对我们共同的事业带来严重后果。”陈明翔先作了个开场白,为今天的谈话定了基调。
除了华北方面来的三个日军少将,华中方面的木下荣市,另外经过商量,还特意邀请了驻沪总领事堀内于城。食盐方面的事务归驻沪总领事馆负责,这个总领事具有很大的话语权,是绕不开的人物,更何况,盐泽清宣现在也是这种类型的职务。
这都是和陈明翔有很深利益牵扯的合作者,都在为海源盐业公司提供便利条件和保护,都在享受海源盐业公司的食盐销售分红。
换句话说,这里没有外人,所以陈明翔也敢于定这样的基调,错的肯定不是自己一方,而是华北地区的日本财阀和华中地区的旧盐商团体。
这是在海源盐业公司的办公楼二楼,陈明翔的办公室,大家先喝茶聊天把事情解决,拿出一个可行性方案,中午饭将在马拉别墅用餐,王真正在做准备,下午盐泽清宣等人还要回到华北。
“我们华中地区已经开始行动了,接到陈君的提醒后,我已经要求华中盐业株式会社停止和华中盐业公司的谈判,这样能够拦截华中盐业公司利用两淮盐场,来对海源盐业公司形成制约。”堀内于城说道。
“接下来该我们宪兵队登场了,按照陈君的计划,他会提供一批盐商的名单,各地宪兵队负责抓人封门,把囤积的食盐转交给海源盐业公司在当地的合作者。”
“为了防止华中盐业公司和盐商们狗急跳墙,陈君事先已经联系好了各地的新势力盐商,在最短的时间就能接收地盘,加大对市场的供货量,迅速稳定盐价。”
“我与堀内君聊过这件事,帝国的确是在实施新政策,但前提是要有利于帝国的利益,为了不让一部分的头脑发热,该浇凉水的时候也得干脆点。”木下荣市说道。
华中地区已经做出表率了,想要继续拿食盐分红,你们华北地区也得搞点动作,必须要保障长芦盐场的食盐不会出现问题。
“接到陈君的电报后,我已经就此事向外务省和内阁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财阀这种为了私利而干扰华北地区的短视行为,大本营同样是不支持的,这次来沪市,我还想和驻沪总领事馆联合发电,向内阁控诉财阀的举动。”
“华北盐业股份公司有帝国政府的一半股本,加上财阀前期的举动惹恼了军部,他们翻不起什么风浪来,我们可以保证,陈君在塘沽盐场的两片盐田,不会被收回,货源也不会减少。”盐泽清宣说道。
按照与陈明翔达成的私下协议,长芦盐场的食盐分红是三成,供应沪市的两千吨按照一吨两千五百元的利润计算,这是每月一百五十万。
实际上现在沪市的食盐已经到了五块钱一斤,每斤增加三块多,可新增的部分这次就不计算了,总得给陈明翔一点好处。
塘沽盐场的两块盐田外加在当地收购的私盐,供应给其他地区的食盐很快就要达到六千吨,每吨同样按照两千五百元计算,总计等于一千五百万元,三成是四百五十万元。
也就是说,华北方面的驻北平总领事馆、宪兵队和特务部,每月能够从陈明翔手里拿到最少六百万元中储券。
华北地区的钞票是联银券,按规定和日元等值,华北地区银行和华中地区银行的协议,联银券与中储券的比例是一百比十八,这样算起来,六百万中储券折合一百零八万元联银券。
可实际上呢,大家心知肚明怎么回事,联银券的发行基础比中储券还要烂的多,是一种想怎么印就怎么印,想印多少就印多少的废纸,拿着联银券在华中地区根本花不出去。
“我们也考虑过陈君提出的问题,实际上华北地区的麻烦,要比华中地区小很多,我们的阻力只是华北盐业股份公司这一家国策公司,至于各地的盐商,还有地方政府的干预力度可以忽略不计。”田岛彦太郎说道。
“如果他们坚持要搞垄断,宪兵队自然有办法对付他们,我会要各地宪兵队,出面找下游的盐商谈谈,找新民会和合作社的头目们谈谈,然后上报给华北派遣军司令部,从长芦盐场划出一定的份额,由宪兵队负责操控,直接切断他们和下游的利益链,钱再好,那也得有命去花才行!”矢野音三郎说道。
华北派遣宪兵队司令部的这种做法,比驻沪宪兵队司令部的做法药温和的多,直接就向华北盐业股份公司下游的盐商实施警告,向食盐配给的合作社实施警告,没有这两方面的支撑,华北盐业股份公司的食盐就没法销售。
面对宪兵队的威胁,财阀就不够看了,这两大配给系统,肯定知道应该怎么选择,自然是先保住命要紧。
第九百零六章
盐业之战

日本侵略者占领下的华北地区,食盐配给是由两方面来完成的,不像华中地区还简单一些,除了各地区的盐商,还有一个叫做新民会的汉奸组织兴风作浪荼毒老百姓。
民国二十六年十二月份的二十四日,在日本华北方面军特务机关长喜多诚一引导下,成立了由日军在幕后操纵的新民会。
这个势力主要由沦陷区的华夏人组成,当然,从会长到基层头目,全都是汉奸,“聘请”日本人担任顾问,对外称之为“民众团体”。
伪新民会主设中央指导部,作为日常事务的处理机构,会长是伪华北政务委员会的委员长,每个省设指导部,通常是由伪高官来兼任部长的,省以下设各道办事处及县市指导部。
伪新民会在日伪占领的华北地区,势力是非常庞大的,甚至就连各行各业、学校和团体等,也都建立了基层组织,简直是无孔不入,其特点是分布广和成员多,集民众团体与行政机构于一体。
合作社,这指的是沦陷期间由新民会操纵成立的组织,最低层的单位甚至到了村这一级,这是日军为了方便控制农村资源,特别是为了抢夺农村的粮食物资而指使新民会成立的机构。
民国三十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公布《华北合作事业总会暂行条例》,正式成立华北合作事业总会,这是华北地区实施配给制度的开始,食盐就是其中的一项。
之所以重点提到所谓新民会合作社,就是要点明白日伪方面在华北地区的食盐配给供应体系,华北盐业股份公司控制的长芦盐场,把食盐分到各地的盐商同业会。
但配给制度下,盐商只是作为食盐的中转,在市区这样的地方还有一定销售权,农村方面是要由新民会合作社来承担的。
县区和农村的老百姓想吃盐,先要由甲长统计然后到县级的物资对策委员会领取食盐购买凭证,再拿着这个凭证到食盐同业小卖组合购买,这得需要当地的警察局出具人口数量符合证明。
而食盐同业小卖组合也是要凭借辖区内的人口数量,包括村庄、户数、年龄等等,做成申请表到物资对策委员会领取食盐购买许可证,然后再去盐商那里交款,领取购盐凭条和路票,经过盐警的核对才能领到食盐。
最后一关是警察和宪兵队的检查,当然,警察是受到宪兵队指挥的,买多少食盐,能不能领到多少食盐,这都是要由宪兵队说了算,你买一百斤,宪兵队就说给你一斤,你难道还敢和宪兵队争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5/56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