谍网(校对)第4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7/561

“您也知道,盐商是我们华夏一个古老的行业,资历和传承很重要,不是随便有点钱就能进来的,而陈司长呢,他不但在各地扶持新盐商和老盐商争夺市场,还从华北地区的长芦盐场,往华中地区大量走私食盐,实行跨区域销售,这也是犯了行业的大忌。”
“这些华中盐业公司的股东们之所以这么做,也是在清理行业的隐患,避免以后相互争夺,造成市场的大混乱,只不过没有想到,陈司长做事的风格太狠辣,直接用日本宪兵的势力干预市场。”李闳扉说道。
第九百零九章
盐业之战

周坲海对于李闳扉的解释是认可的,他也知道行业中存在着排外现象,特别是像食盐这样的垄断行业,新人想要入行站稳脚跟,难度不是一般的大,会遭到老势力的联手打压。
李闳扉等人的手段不能说是错的,可对付的人没有那么简单,陈明翔能够混到现在的地步,能是个轻易就被算计的主吗?
估计这些人的心思和目的,陈明翔是门清,因此也不和他们啰里啰嗦的谈判,那样做既费时又费力,干脆就来个暴力碾压,要求宪兵队帮助清场,先把一批人踢出这个行业,谁的拳头大谁说了算。
“你想的和你能做的是两回事,一个人吃多少饭要掂量掂量,我早就提醒过你,陈明翔的海源盐业公司并不单纯,可是你听不进去,你以为和陈明翔是对等的地位吗?”
“现在麻烦了,这些盐商们落到了宪兵队的手里,最关键的是,搜出了大量的食盐,这说明人家宪兵队早就盯住你们了,就等着选个时候下手!”
“我告诉你,这次的事情真闹大了,被扣上囤积居奇、哄抬物价、性质恶劣的罪名,或许真的有人要掉脑袋,我不是和你开玩笑,日本宪兵杀人那还不是家常便饭!”周坲海说道。
这话真不是吓唬李闳扉,以前日本人的华中盐业株式会社,却需要借助这些旧盐商的势力,推行食盐配给制度,可随着华中盐业公司要收购华中盐业株式会社,这些旧盐商对日本人来说已经没用处了。
杀人,对日本宪兵来说那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而且不需要理由就能杀,更何况现在还揪住了这些盐商的尾巴!
“部长,我求您救救他们,这可是未来华中盐业公司的股东,没有他们在当地的支持,我们的盐税收入,势必要遭受极大损失,陈司长的海源盐业公司,可是从来都不交税的!”李闳扉哀求着说道。
“你这话说的准确,陈明翔的公司还需要交税?背后不是日本宪兵就是日本海军陆战队,还有驻军司令部和驻沪总领事馆撑着,他就算想交,谁吃了熊心豹子胆敢去收啊?”
“陈明翔做事向来很有分寸,他不会对这些盐商们下杀手的,你以后只要不主动招惹他,他也不愿意给自己找麻烦,但是,我得告诉你一声,被宪兵队没收的食盐,是不可能要回来了,你们要有个心理准备。”周坲海说道。
都让宪兵队出面抓人封店了,他做事情还有分寸?华中盐业公司才是财政部下属的企业,您这是本末倒置,胳膊肘往外拐了吧?
“那可是一万多吨粗盐,按照现在的行情,价值几千万中储券呢,部长,您能不能想想办法,要出一部分来?”李闳扉有些心疼。
这话有些不太实在,两淮盐场的食盐出货价并没有这么高,他是按照现在的市场价计算,一吨售价三千块,一万吨就是三千万。
“你还想着让我给你们把货物要出来?幼稚!驻沪宪兵队司令部既然动了手,你以为是闹着玩呢?这些被扣押的食盐,就当是释放他们的赎金了,钱重要还是命重要?”
“而且因为这件事的出现,收购华中盐业株式会社的谈判被打断了,阻碍了财政部收回盐税,什么时候恢复还不知道。闳扉,你是我挑选的华中盐业公司董事长,汪主席很不高兴,对你的能力也提出了质疑。”
“以后做事要慎之又慎,不要去做一些自不量力的行为,在华中地区你是斗不过陈明翔的,你也不想想,他的根脚是在驻沪宪兵队司令部特高课和特工总部,现在又掌握着警政司,他只要想知道,你对他就没有任何秘密。”
“实际上你该庆幸,陈明翔是个比较守规矩的人,没有沾染那么多特务机关的坏毛病,要不然,就凭你一而再再而三的挑衅他,想要断他的财路,他就能把你弄死了,这对他来说一点都不难,打个招呼就能做到!”周坲海说道。
李闳扉听到周坲海的话,不由得感觉全身发冷,他因为有周坲海罩着,实在是没有想起陈明翔的这个身份,但是周坲海提醒之后,瞬间就醒悟了,心里大呼侥幸,还真是把这茬给忘记了。
陈明翔这家伙不但出身于特工总部,而且和李仕群的关系很好,而特工总部金陵区的区长马晓天,现在是警政司的常务副司长。
臭名昭著的特工总部,比日本宪兵队杀人还要凶残,想让他消失,有太多的办法可以做到,他应该为今天的结果感到高兴,如果是真的断了陈明翔的财路,到时候周坲海的面子也不好使了,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这是商人最常说的一句话。
“你通知各地的盐商,马上到沪市海源盐业公司总部领取提货单,然后到所在地的宪兵队接洽,把扣押的这一万吨食盐领出来迅速投入市场,必须按照规定的价格销售。”
“我的要求很简单,让老百姓在最短的时间买到盐,特殊情况特殊对待,每人一次可以购买两斤粗盐,不论男女老少一个标准,这样也有助于他们迅速占领市场,扩大在当地的影响力。”陈明翔在自己的办公室说道。
“好的司长,我等会就打电话联系一下能联系到的盐商,要他们相互转告尽快来沪市。这批被抓的盐商,会受到什么样的惩罚?”吴梓滢问道。
“他们不是想要垄断行业赚钱吗?这批食盐就是惩罚,市值三千万中储券,一粒盐也不会交还,相当于破财免灾了,而且要在宪兵队的监狱里待一段时间,尝尝啃窝头喝凉水的滋味。”
“我知道你问这句话的意思,新盐商门自然想借这个事情,把所有的旧盐商连根拔起,但这是绝对不可能的,金陵政府也不会答应。”
“他们霸占行业多年,在军政两界积累了很深的人脉关系,在当地也是根基深厚,况且,我也没打算要置他们于死地。”陈明翔说道。
“司长,您是担心自己这样做,会亲手扶持起另一股垄断势力,所以打算让两边形成竞争关系?”吴梓滢笑着问道。
第九百一十章
盐业之战

听到吴梓滢的这句话,连陈明翔也不由得为之欣赏,好一个聪明的女孩子,不愧是受过高等教育并且出身于商人家庭,理解的完全正确。
鹬蚌相争渔人得利,制造一个相互对立相互竞争的环境,这样海源盐业公司就成了仲裁者,两方都必须要依赖于公司才能获得利益甚至是生存,实现了利益的最大化。
“你很聪明,当我的秘书有点屈才了,假如没有竞争存在,新盐商们很快就会冲着垄断这条路快速前进,这不符合我的意图。”陈明翔点了点头说道。
无论是新盐商还是旧盐商,他们实际上没有搞明白一个事实,在海源盐业公司能覆盖到的地方,真正搞垄断是陈明翔,他们不过是下游批发商而已,能喝到汤就不错了,还想吃肉?
“老板,在咱们华中地区,多少漂亮姑娘想当你的秘书呢,我得到这个机会已经很满足了,不敢有太高的奢望。”
“警政司长的秘书啊,各地警察局长都要给我个面子,广陵的警察局长,过年甚至要给我家送礼,连带着我家在广陵的地位也是水涨船高,我有个小小的请求。”吴梓滢笑靥如花的说道。
“瞧瞧,露出狐狸尾巴来了,说来听听。”陈明翔也笑了。
“老板,我家在广陵也是卖盐的,能不能给我家签批一份食盐采购许可证,家父也想做食盐批发生意。”吴梓滢说道。
批发比零售需要的本钱多,但零售肯定是不如批发赚钱快,批发针对的是盐店,数量大而且快捷,零售针对的是老百姓,比较琐碎周期长,而且在行业里的地位是天壤之别。
所谓的采购许可证,说白了就是成为盐商的资格,有了这个证,能从海源盐业公司批发到食盐,
“怎么,着急给自己赚钱攒嫁妆啊?”陈明翔笑着说道。
他并不反感自己秘书的要求,吴梓滢除了负责警政司的事情,还帮着他联系江南江北的新盐商势力,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不就是想搞食盐批发嘛,对他来说是一句话的事情。
民国时期并没有规定食盐的批发销售资格,只要你有钱做这种买卖,谁都可以加入,但问题是,能不能进到货才是最关键的。
“是啊,二十六岁的年龄,换做以前估计最少也有两三个孩子了,在别人的眼里,我就是个老姑娘,不给自己攒点嫁妆,没人娶怎么办,老板,你看我长得也还可以,要不你把我收了吧!”吴梓滢笑着说道。
这是个很有心计的女孩,懂得利用这种无伤大雅的玩笑拉近和上司的距离,难怪被盐商们选中做联络人呢!
“沪市最不缺的就是漂亮姑娘,我如果要女人,能从这七十六号排到黄浦江边,但像你这么聪敏的倒是很难得。”
“行吧,我给你写张条子,拿着去海源盐业公司办手续,走长芦盐场的份额,需要多少数量,等你父亲和新盐商们协调好,从下一批食盐开始操作。”陈明翔说道。
逗了自己的秘书一会,心情不错的陈明翔刚回到家里,听到王真一说局本部来的电文,心情顿时就不好了。
局本部不但要长安贸易行每月给局本部一千吨湖盐,还要海源盐业公司每月给浙省站一千吨海盐,这是死命令,必须要完成。
最最重要的是,局本部需要食盐这倒是无所谓,可特么的居然不给钱!至于采购的货款,要陈明翔自己想办法,局本部最多三个月就全部给他。
“看起来四月一日庆祝大会之后,我们军统局的经费再度出现问题了,逼得戴老板把主意打到食盐收入方面来缓解困境,每个月两千吨听起来不多,可是连货款在内,这笔钱可不少。”
“我得到的消息,粤省每担食盐最高到了一千四百块法币,合每斤十四块钱,这属于地域的价格,但就是在川省,也到了六百多块钱一担,每斤六块钱,每吨一万二,等于是每月两千四百万法币。”王真说道。
“我能怎么办?为了钱,连戴老板都开始耍流氓了,我还敢抗旨不遵?作为下属,只有服从的份,军统局那么多的地方站,几万人的编制,偏偏就逮着我不松手,真够心里不平衡的。”
“长芦盐场的海盐倒是好办,至于湖盐,今天晚上我就去找相关人员联系延州那边,继续给长安贸易行发货,这是逼着我和地下党接触呢!看起我也得要一份授权书,避免将来有人找后账!”陈明翔说道。
这话倒是真心话,他真要找潘琦吾,请戴老板签署一份授权密令,授予他可以接触地下党的权限,否则,将来很可能成为受攻击的把柄。
山城政府的那位委座,可是听到地下党就恨得咬牙切齿的,甭管为山城政府立下多大的功劳,谁沾边地下党谁铁定要倒霉。
“贵公司在国统区没有银行作为中转渠道,两地的距离又太远,送钱很不方便,根据地的首长也同意货款从沪市支付,这样也便于直接拨给苏南和苏北两个根据地。”
“明翔,我代表组织还有个不情之请,法币的贬值速度很快,几乎是每隔一段时间就要跌一次,根据地采购物资也有实际的困难,首长想请你帮忙,把食盐货款兑换一些硬通货,最好是黄金,你可以按照黑市的价格操作,对于这点,首长们是理解的,现在的沪市,黄金兑换也不容易。”郑同辉说道。
“黑市?十两重的黄金大条去年就是两万块一根,今年已经涨到三万了,你们一吨湖盐的价值还不到三千,十吨才换一根黄金大条,可食盐是延州根据地最主要的财政支撑,用于兑换的食盐能有多少?”陈明翔说道。
“我知道你说的是实情,前期只准备兑换一百根,为了在特别紧急的时候使用,手里没点储备是不行的。”郑同辉说道。
陈明翔说的三万块中储券一根,这已经是良心价了,实际上没有三万五千块都别想换到一根。沪市的物价上涨太快,大米到了一千二百块钱一石,价格比抗战之前翻了一百多倍,这才几年时间啊!
第九百一十一章
再一次梳理
其实要说黄金,陈明翔的手里的确有很多,能比他多的个人还真没有多少,银行这样的金融机构不算,因为周国骏小组机缘巧合,从日本人手里可是抢了一吨黄金,三千两百多根黄金大条。
为什么会是这样呢?民国时期是一斤等于十六两,黄金大条一根十两重,等于是三百一十多克,不是想象中的五百克。
这批黄金陈明翔一直都没有动,也暂时动不到,交易中基本都是用纸币,很少会有黄金这样的贵重金属,再说,上面打着江海关的标志呢,被人看穿了那可是天大的麻烦,日本人到现在还对这批黄金念念不忘。
“我想办法给你们搞到两千根大条,这是从金陵政府江海关兑换出来的黑黄金,从现在开始,两年内给我七万吨湖盐作为交换,一半用来给你们做储备,一半用来给苏北和苏南七月份采购粮食物资,这是必须要做的。”
“我可以用汽车给你们把一千根大条运到根据地,这一点倒是不用担心,但长安贸易行的食盐供应决不能中断,八月份之前,每月最多一千吨,八月份之后,每月增加到三千吨甚至五千吨。”陈明翔说道。
郑同辉听到这些话,直接就站了起来,神情激动的不行了,他当然知道这两千根黄金大条,能够为根据地和地下党组织带来多少便利,延州根据地现在连二十根大黄鱼也凑不出来!
更为重要的是,陈明翔这是在表明自己的态度,如果不是向地下党方面靠拢,只需要给根据地兑换一百根就够了,同样能够赢得根据地的感谢。
“明翔同志,实在是太感谢了,真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我代表根据地谢谢你的帮助,等会我就给家里发电,向首长们汇报这个事情,相信这次合作不会有问题。”郑同辉说道。
云华酒楼斜对面的路灯下面停着一辆车,车里面坐着三个人,是北泽平和两个下属,当然是跟踪陈明翔来的。
而距离这辆车两百多米远的巷子里,也停着一辆车,周国骏和一个下属站在巷子口的树下面盯着这辆车。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7/56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