谍网(校对)第47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3/561

“沪市的粮荒问题,因为前段时间的苏省粮食走私事件,导致米价暴涨,户口米连续缩减分量,已经到非解决不可的地步了。”
“但现在没有米源,日军自己的供应都出了问题,因此,汪伪政府行政院决定用沪市的棉布,换取关外的豆类和粗粮。”陈明翔摇了摇头说道。
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风云骤起

自从瓜岛战役遭遇惨败,日本方面就全面转为防御战略,美国的战争机器全力开动,海军和空军的实力得到极大加强,日本海军已经无法和敌人对抗了,更为残酷的是,日本自身的战争资源耗尽,不得不寻求占领区那些傀儡政府的帮助。
沪市从来都是日军物资供应的重要环节,尽管之前因为战争遭到了严重破坏,但工业基础仍然大部分得到保留,特别是占领租界以后,大量的工厂设备和熟练工,成为物资生产的先决条件。
因此,日军需要维持沪市相对稳定的社会秩序,这样有利于工业生产。就目前的环境来说,市民对食物的需求,远远大于对布匹的需求。
增加大米配给是暂时不用考虑了,唯一的办法就是粗粮,豆面、棒子面、红豆、白豆这些粗粮,就成为民食配给的重要部分,而关外的产量是最大的。
关东军和派遣军都属于总军,是一个级别的,想要换取粗粮,就得拿出对方需要的物资,主要是棉布。
沪市的棉布走私从来没有真正遏制过,神通广大的走私商,总能想到办法把手里的棉布棉纱出售到国统区谋利,由于盘根错节的复杂关系,金陵政府对此是无能为力的。
日本人不得不接受这个事实,动用国内的黄金储备,直接强制购买商人的货物,这其中也包括日本商人的货物,尽管这样做会触碰到财阀的利益,可面对恶劣的局势,似乎也没有别的选择了。
“我可是听说,现在全市的棉布行都很热闹,商人们正在全力倾销手里的库存,越是登记过的商人,越是放货放的多,他们早就从金陵政府的商统会得到了消息,日本人的这种做法,会让半数的棉布商人破产的。”王真说道。
商统会是统制机构,可里面的成员,全都和各行各业的商人们有着密切的联系,一分钟前接到政府的指示,一分钟后,商人们就都知道了,谁也不愿为这些事情和同行们撕破脸皮,自己又落不到什么好处。
“这对市民是个好事情,你要华通贸易公司的业务人员,私下联系这些棉布商人,如果感觉到手里的货卖不出去,我可以吞掉一部分,宪兵队司令部要我和军统局加大走私数量,棉布是最为重要的交换物资。”陈明翔笑着说道。
强制收购令刚刚出通告,沪市的布店就被市民们拥挤的水泄不通,疯狂抢购棉布和花纱布,这时候买价格便宜,而且没有数量的限制。
华通贸易公司也出手了,陈明翔仗着自己有日本军方的任务,派业务人员私下和那些棉布商人们做交易,全款支付,只不过用的是中储券。
他哪怕是有钱,也不敢吞吃的货太多,商统会物资调查委员会给出的数据是,登记的棉纱为六万四千六百四十四件,登记的棉布为两万七千四百六十六件,他打算吞掉一万件棉纱和七千件棉布。
沪市的棉布和棉纱肯定要比这个数量多很多,大量的棉布商人使用藏匿货物和造假账等办法,躲避了商统会物资调查委员会的检查,甚至这是有目的的双方勾结。
为了加强对封锁线的管理,避免棉布棉纱流出沪市,根据宪兵队司令部的指令,警察局和保安司令部在日本宪兵的督导下,增大对封锁线的检查力度,凡是涉及到棉布和棉纱的货物,全部要予以暂扣。
在沪市西南部的郊区,佘山附近的一个院子里,军统局沪郊情报站正在召开紧急会议,议题自然是为了这次日伪强行收购棉布棉纱的事情。
沪郊情报站的站长,陆军上校罗宝通主持会议,陆军中校副站长钱宇光、陆军中校督察曹庆阳,还有情报科长陆军少校杨洛原和青帮代表孙茂昶。
“戴老板多次来电询问棉布棉纱的收购情况,日本人和汪伪政府这么一搞,市面上的货就被清空了,警察局和宪兵队设立了大量的哨卡,严密检查出入封锁线的货物,按照这样的形势,我们情报站的任务肯定是完不成了。”罗宝通皱着眉头说道。
“我们青帮虽然和一些棉布商人有联系,也能搞到一批货,可数量方面差距太大,而且还没法运出来,这次有日本宪兵监督,哪怕是日本商人的货物都要接受检查,发现是棉布或者棉纱,同样要进行扣押。”孙茂昶说道。
沪郊情报站接受了戴老板的命令,联合青帮为国统区走私棉布棉纱,可面对这样的情况,双方都觉得头疼,因为戴老板是从来都不听解释的,没有完成任务就是失职,失职就要受到惩戒。
最为麻烦的是,沪郊情报站内部关系很复杂,站长罗宝通是湘系的人,属于唐综的心腹,而副站长钱宇光呢,是王新衡派来的人,情报科长杨洛原是属于粤系郑皆民的心腹,只有督察曹庆阳,是军统局沪市实验区王一心的老部下,这才是真正属于戴老板的人。
曹庆阳以前是沪郊情报站的负责人,但那个时候这个情报站连丙种站也算不上,更像个联络点,后来军统沪一区被掀翻了以后,局本部才决定把沪郊情报站升格。
随着增添了人员编制和设备,级别提升为乙种站,他的“资历”浅了一些,只担任了督察的职务。
怎么说呢,曹庆阳在沪郊情报站没有什么实权,等于上不着天下不着地,被这三派势力给彻底架空了。但对于这次局本部的任务,他反倒没有责任,督察只负责站里面的纪律。
“我仔细调查过,除了华通贸易公司的货物可以正常通行,别的任何势力都要受到严格限制,想要把货物运出来,只能走陈明翔的渠道,他的船队能够直接送到国统区。”杨洛原说道。
“问题是,陈明翔的华通贸易公司,是直接和总部合作的走私机构,而且局本部的经费,大部分都是和他做买卖换来的,戴老板有明确规定,未经总部同意,我们不得私自联系陈明翔,而且他也不会买账。”罗宝通说道。
第一千零五十章
风云骤起

沪郊情报站的人,自然都知道陈明翔的势力和华通贸易公司的实力,华中地区走私买卖的龙头,其交易网甚至扩展到了华北地区和关外,这样的庞然大物,绝不是沪郊情报站这个乙种站有资格联系的,而是由局本部直接对接。
“我看可以这样向局本部汇报,把我们在市区内囤积的上千件棉布,找个可靠的关系户,私下卖给陈明翔的华通贸易公司,他采购的棉布棉纱,完全用来和局本部做交易,这样等于是完成了任务。”
“现在棉布棉纱的行情可是日益高涨,一千件棉布每件怎么也能赚三四千元,这几百万中储券按照局本部的规定,可以由沪郊情报站自己截留作为经费,这样我们的手头也能宽裕一些。”曹庆阳提出了一个变通的办法。
在场的人一听,这倒是个很不错的办法,既达到了目的,又保障了自身的安全,估计戴老板也会同意的,无论如何这批货总是到了国统区,也落到了军统局的手里。
“老曹的主意的确是最佳解决方案,我同意这种做法,首先是总部的任务完成了,其次是能够带来一些实惠,沪市的物价上涨太快了,手下的弟兄们常常是捉襟见肘,日子过得相当困难,你们怎么看呢?”罗宝通问道。
其余的人自然也没有什么意见,军统局的职务就像是一道道金箍,可不是那么好戴的,万一戴老板不开心念起紧箍咒来,所有的人都会头疼。
“设在新场古镇的电台被政保局给端了,我们不但给忠义救国军带去了损失,双方的联系也出现了漏洞。沪郊情报站的地址是绝密,电台不能在佘山周围,我们要选择别的地区重新建立秘密电台。”曹庆阳说道。
为了保证本部的安全,沪郊情报站所有的联络点都不能直接和本部联系,只能通过联络员来传递信息,站直属电台两台,佘山本部只接收不发电,另一部则是放在距离二十多里路的方塔附近。
“沪市的清乡活动已经结束,外围的监视力度降低了很多,我们在邬桥镇还有个据点,暂时先把秘密电台设在那里,通知联络员肖韵赶紧到邬桥镇,找个伪装身份做好准备工作。”
“但是现在日军和政保局对无线电信号监视的很厉害,我们站尽量减少和忠义救国军的联系,电台开启不能太频繁,不是特别紧急的情况,这个专用电台就不要和直属电台联系了。”
“另外还有一件事,刚接到局本部的电文,特种技术合作所东南办事处的沪市情报站要成立了,站长是郑挺献,潘主任专门发电,要求我们沪郊情报站配合工作,帮助沪市情报站尽快组建起来。”
“我认为啊,这也是我们沪郊情报站的一次绝好机会,自从军统沪一区被特工总部破获后,市区几乎是空白的,我打算派人建立我们的情报处。未来谁能占据沪市的最大利益,就看这次能不能打好基础。”罗宝通说道。
谁能占据市区的名份,弥补了沪一区的空白,谁就是当之无愧的甲种站,这个游戏规则是默认的,哪怕是戴老板都不能改变,沪市就有这样的分量。
罗宝通等几个人,被各自的势力推到沪郊情报站做领导,目的就是为了争夺沪市的利益。
他们这样的小角色当然不知道,不是局本部不愿意在市区建立情报组织,而是直属站已经占据了先机,堂堂甲种站的地盘,再把别的小机构放进来,那不成笑话了吗?
直属站走的是高端路线,一切都以搜集情报为主要工作,极少搞刺杀和破坏行动,不但与军统局其他在沪市的机构发生联系,也不和本地帮会打交道,加上局本部的刻意掩饰,就连湘系和粤系的高层都不知道具体情况。
“站长说的很对,我听说市区部分,只有几个情报组在坚持战斗,对了,以前有个沪市直属站,但几乎没有听到这个机构的消息。”钱宇光说道。
“我倒是听说过这个直属站,现在仍然在军统局的编制里面,以前只是个辅助性的机构,勉强能算丙种站吧,人数非常少,后来军统沪一区被破坏,局本部就转变了他们的职能,应该是专门负责和华通贸易公司对接,协助走私交易的工作。”杨洛原说道。
他是郑皆民的人,军统局的一些重大事情,自然能够收到风声。在军统局,粤系的力量天生受到压制,远远不如湘系唐纵的势力大,在沪郊情报站的职务争夺中,他只混了个情报科长。
“这件事我觉得还要谨慎一些,局本部明确规定,市区部分由直属机构来负责,沪郊情报站的任务是在郊区协助忠义救国军,并且为沪市的机构支援,只允许组建一个联络组,我们这么做,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曹庆阳皱着眉头说道。
这些人的心思他当然明白,都在抢夺沪市的情报和行动主导权,期望着能够趁机会取代原本沪一区的地位。
甲种站的站长都是陆军少将军衔,而且属于军统局的实权人物,沪市作为远东地区第一大国际城市,地位是不可取代的,想想以后即将获取的巨大利益,他们的心情可以理解。
“我们可以向局本部申请嘛,沪郊情报站现在是乙种站编制,局本部还派来了大批的新成员,一手联系忠义救国军,另一手联系青帮,论条件没有比我们更合适的。”
“老弟,这个机会可是千载难逢啊,要是让东南办事处的沪市情报站站稳脚跟,补充到这个空白区,我们不要说是发展,或许连现在的乙种站编制也要丢了,一山难容二虎,谁为主谁为辅,那是要看各自手段的。”钱宇光说道。
戴老板虽然作风专制霸道,但是没有做到一手遮天的地步,三方派系凝聚起来形成的力量之强,他也得仔细掂量掂量。
为这件事得罪这么多人的利益,肯定是不划算的,因此,这个提议通过的可能最少是九成。
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风云骤起

陈明翔并没有想到,现在的沪市是风云骤起,特种技术合作所东南办事处要组建沪市情报站,沪郊情报站也准备进入市区,他的地盘同时将会迎来两股新势力。
发现自己的行政命令有漏洞,那些登记过的棉布商人正在大肆出售棉布,汪伪政府顿时慌了,陈恭波紧急召见了陈明翔。
“这些商人是利用政府行政命令的漏洞来投机取巧,给强制收购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阻碍,接到驻沪总领事馆的电话,警察局全部出动,在日本宪兵的配合下封闭所有的布店,在收购完成之前,不得开门营业。”陈恭波说道。
“市长阁下,请恕我直言,这样做等于让我们市政府,站在了所有纺织业商人的对立面,得罪人的是我们,便宜全都让日本人占去了,这可是对您的名声有伤害啊!”陈明翔说道。
“哼,什么时候我们市政府真正说了算过,还不是得听那些日本人的命令,我倒是不愿意做这种事,能拦得住吗?”
“刚才我还接到电话,这些商人们甚至找了原维新政府的梁弘志那伙人出面,私下和我打招呼,可我能怎么办?”陈恭波咬牙切齿的说道。
“明翔,我听说国统区的棉布价格非常高,一件布三十多匹能够卖到一万七八的价钱,是这样的吗?”莫果慷在旁边说道。
“商统会的收购价是每匹三百七十五元,国统区的价格是每匹大约高两百元,刨除运费和对方的利润,大约每匹布能赚一百块,一件布就是三千块,怎么,莫秘书对棉布走私也感兴趣?”陈明翔笑了笑问道。
这个女人对金钱的追逐是无止境的,什么时候都想要插一脚,这些年跟着陈恭波,多了不敢说,上千万中储券的资产是有的,你要这么多钱干嘛?
“行了,别给明翔添麻烦了,也不看看这什么时候,日本人盯得很紧,要是知道你参与棉布走私,我肯定会非常被动的。”
“这是明显违反金陵政府行政命令的事情,我是立法院长兼市长,你是我的秘书,不能带头做这种违法交易,要是传扬出去,名声就要臭大街了。”陈恭波不耐烦的说道。
跟着陈恭波有好处也有好处,好处一目了然,整个市政府的资源都在向莫果慷开放,坏处是,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得注意到影响,特别是那些行政命令明文禁止的事情。
“第一局由潘搭你来带队,第二局由卢局长带队,第三局由夏中明带队,明天早晨七点钟开始封门,所有的布店棉布行全都不许开门营业,今天下午把布告印出来,明天每家都要张贴,特别行动总队沪市大队作为机动力量,在全市进行巡逻。”
“上点心,不要被那些日本宪兵揪住尾巴,那样我也很难说话,我不反对警察们利用这样的机会捞好处,可决不能踩线。”陈明翔说道。
从市政府回来,他就把三个警察局的局长副局长召集到办公室,传达了市政府的指令。
“司长,这次任务我们该把握一个什么样的原则?”卢应问道。
“问得好,我们这是在执行任务,不是给自己拉仇恨,只要他们不在自家的商铺里卖布,我们就不管了。”陈明翔笑了笑说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3/56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