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霸主(校对)第10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4/460

  “这个姓赵的,我废了丫的!”林振华曝了一句粗口。
  舒曼道:“林经理,其实这事也不能怪他。我注意了一下,你们江南省的展区不大,要展出的东西却很多。轻工产品这边,你们的主打产品是工艺木雕,几乎整个展台都是各种各样的木雕产品。也不单是你们的风扇,其他产品都是放在不太醒目的地方的。我想,赵处长也是有他的苦衷。”
  “他们怎么能这样?”褚红阳愤愤地说道,“明明说好帮咱们推介的。”
  林振华此时已经平静下来了,他缓缓地说:“舒小姐这样一说,我倒是明白了。的确,赵连奎也有他的难处,毕竟工艺木雕厂是厅里的创汇大户,最醒目的地方让给他们是合情合理的,如果赵连奎把我们的东西摆出来,倒反而是徇私了。”
  舒曼道:“林经理能够这样想就最好了。我看完你们江南省的展区之后,到其他省的展区也看了一下,发现都是大同小异。基本上各省都是主打自己的传统工艺品、矿产品、农产品一类。工业品也有一些,但像电风扇这样的轻工业产品,一般都是靠边站的,与其说是来参展的,不如说是来捧场的。”
  林振华道:“我懂了,我不会怪赵连奎的,他也是做自己本份内的事情。其实,谢春艳早就跟我说过了,工艺木雕才是轻化厅这次参展的重点。赵连奎就算是吃了我的饭,也不敢坏了轻化厅的大事。”
  “那你打算怎么办?”舒曼问道,“要不,让本小姐再施展一下魅力,让姓赵的给你们网开一面,多推荐一下五叶电风扇?”
  林振华摇摇头:“多谢舒小姐,不过,事情还没有糟糕到需要你去献身的地步。我想我们会有办法解决的。”
  舒曼呸了一声,说道:“别说那么难听,什么叫献身,我只是去施展一下魅力而已。你们现在这个样子,除了求姓赵的之外,还有什么办法?虽然我还没有辞职加入公司,可是我心里已经觉得自己就是这个公司的人了,为公司做点贡献,也是应该的嘛。”
  林振华道:“求人不如求己,当初把产品交给轻化厅统一参展,本身就有这个隐患的。我想通了,就算是赵连奎能够给我们的五叶风扇一个好一点的位置,人家客商看见了,过来了解情况,他也说不清楚,最终还是会丢掉我们的市场机会。”
  “我觉得也是。”褚红阳道,“你看他连我们的风扇名字都叫不出来,你让他去解释,肯定更没戏了。”
  林振华道:“这样也好,逼着哥们破釜沉舟,非要行一步险棋不可了。”
  舒曼吓了一跳:“林经理,你打算干什么呀?”
  林振华没有回答,而是站在路边,眼望着夜空紧张地思考着。他在心里已经有了一个计划的雏型,但还需要进一步地完善细节。作为一名机械专业的研究生,他习惯于把事情考虑得如机械传动一般精确。
  舒曼和褚红阳看着他严肃的样子,都不敢打扰他,只是站在一旁窃窃私语。
  “褚先生,你们林经理在琢磨什么呢?”
  “他在想事,我们别打扰他。”
  “他平时老这样吗?”
  “也不是,只有碰上特别难办的事情,他才会这样。不过,每次他想完事之后,总能想出一个绝妙的办法的。”
  “褚先生,我觉得你们林经理真是一个神人。”
  “他当然是一个神人。对了,舒小姐,你能不能不要叫我褚先生?我不习惯。”
  “那叫你什么?难道叫你褚科长?”
  “叫我小褚就可以了,或者,叫我红阳也行。”
  “那你也别叫我舒小姐了,我有名字的,你叫我小曼吧。”
  “……”
  他们两个越说越近乎,那头林振华已经把自己的计划在脑子里过了几遍,觉得基本可行了。他回过头来,对舒曼说道:“舒曼,你马上去帮我办一件事,十万火急,我在广州也没有什么更多的人,只能靠你了。”
  “你说吧,只要我能够办到。”舒曼连忙应道。
  “你去给我找一种设备,叫作逆变器。”林振华说道,他接着把逆变器的具体情况向舒曼讲了一遍,最后说道:“我要的就是一个这样的东西,但我现在也不知道什么地方能够找到它,你去利用你的资源找吧。”
  舒曼点点头:“没问题,我在广州的朋友很多,总能找到的。”
  舒曼走后,林振华对褚红阳说道:“走,红阳,咱们回会场去,先去踩踩点。”
  褚红阳吓了一跳:“小华,你要干什么呢?怎么还要踩点啊。”
  林振华道:“我不是说了吗,求人不如求己。指望在广交会的展馆里面卖五叶风扇,看来是没希望了,咱们在会场外面自己卖吧。咱们马上去会场外面看看,什么地方最适合我们摆摊,明天咱们就把那几十台电风扇全运过来,我要沿街叫卖。”
第154章
哈罗
  广交会的第三天,外国客商们如头两天一样,从停车场的大巴上走下来,三三两两地聊着天向会场走去。在走过一段空地的时候,他们听到了一个声音在喊着生涩的英语单词:
  “哈罗!哈罗!丽丽,露科,丽丽(Look,Lily)!”
  这声音与周围的环境是如此地不协调,许多外国人都纷纷扭转头来,循着声音LOOK过去。
  只见在道路旁边,停着一辆出租车,车子似乎是出了故障,发动机壳掀了起来,发动机还在呼噜呼噜地响着。不过,司机并没有站在车边修车,而是坐在马路边上抽着烟,看起来很悠闲而且无奈的样子。
  两个年轻人站在出租车旁边,起劲地向过路的客商吆喝着,其中一个声音极大,但英语糟糕得让人震惊;另外一个英语倒是挺好,不过似乎有些不太适应这种吆喝,声音稍稍有点弱。
  最引人注目的,是在出租车旁边一字摆开的四台漂亮风扇,其中两台是停着的,另外两台则在轻快地转动着,送出一袭凉风。4月的广州已经稍稍有些热气了,这风扇吹出的凉风,轻柔和缓,给人带来一种春天般的清爽气息。
  在广交会外面摆摊的想法,林振华其实早就想过。他记得在后世的时候在网上读过关于一位企业家的小传,这位前辈就是拿着自己生产的打火枪,混入广交会的会场,然后手持双枪,大声吆喝,挣来了自己的第一桶金。后来,他以这第一桶金为基础,创立了一个名叫“方太”的强盛企业。
  林振华有心模仿这位前辈的壮举,但一直下不了决心。他知道,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他这样做是要冒很大风险的,会不会被警察带走,都是一个问号。五叶风扇在展会里受到的冷落,迫使他下决心要破釜沉舟了。他想,如果真的惹来什么政治麻烦,谢春艳应当不会坐视不管的,大不了等谢春艳把他捞出去之后,他再做检讨就是了。
  林振华定下了在会场外摆摊的计划,下一步就是要考虑如何实施,如何把风险降到最低。路边上没有什么可以借用的摊位,而且要推销风扇,电源也是一个关键的因素。五叶风扇的一大特点是风力柔和,要让客商体会到这一点,就必须拿着风扇对他们吹一吹。
  林振华苦思冥想了半天,终于想到了一个极好的点子。他雇了一辆出租车,开到会场外的空地上停下,这是警察不会干涉的事情。然后,他就以出租车为摊位,支开自己的电风扇。至于电源,他看中了小轿车的点烟器,他印象中,点烟器的输出功率是可以达到100瓦以上的,支持两三个电风扇应当不成问题。
  点烟器的输出是12V直流电,而电风扇的电源要求是220V交流电。这中间的转换,就涉及到一个后世非常普遍的东西,叫作电源逆变器。人们日常使用的变压器,都是先把220V的交流电转变成诸如12V左右的低压,然后再经整流电路变成直流电。而逆变器的作用恰恰相反,是先把直流电变成交流电,然后再根据需要变成变压,例如由12V升成220V。
  林振华不知道这个年代是否有逆变器这样一种东西,他只能把寻找逆变器的任务交给了无所不能的舒曼,他现在给舒曼起了一个外号,叫作“地保”,也就是旧社会农村里的保长,管着一片地面,谁家的事情他都一清二楚的。
  舒曼接到任务之后,立即给自己的三亲六故打电话,最后从一个在理工大学工作的朋友那里得到了回复。她叫上一辆出租车直奔理工大学,和她的朋友一起,把一位电子学教授从被窝里请出来,到实验室连夜焊出了一套车载12V转220V的逆变器。
  逆变器这种东西的原理其实十分简单,但其中要用到的大功率三极管,在当时是很贵的元件。林振华向舒曼授权,要求她不惜重金地搞到逆变器。所以舒曼直接拍了100块钱到那教授的手上,告诉他,这100块钱就是用来买逆变器的,花了多少钱无所谓,多出来的钱就归教授所有了。
  有钱能使教授推磨,更不必说只是焊一个逆变器了。教授挽起袖子,拿出当年下放到五七干校时候的干劲,愣是一宿没睡,做出了一个逆变器。经过测试,性能完全达到林振华的要求。
  舒曼一直在实验室里等着,到逆变器测试完毕的时候,天已大亮。她向教授道了谢,出门又找到一辆出租车,直奔广交会的会场。
  此时,林振华已经在会场外支开摊子了。他也叫来了一辆出租车,让司机把车停在空场上,打开发动机壳,作出汽车故障的样子。舒曼一到,林振华让司机打着火,用发动机持续地为电瓶充电,然后把逆变器接在点烟器上,为电风扇供电。
  司机苦着脸坐在路边抽烟,由着林振华去折腾他的车子。他的兜里,放着一个装了200块钱的信封,这是林振华给他的辛苦费。林振华还答应,如果因为这个举动而导致司机受了批评,他还会给司机更多的钱,作为精神损失费。
  算了,他们愿意怎么弄就怎么弄吧,那个林经理说什么来着?对了,说是要为国争光,这是光荣的事情。至于说领导会不会批评,林经理不是说了吗,如果受了批评,会有一笔精神损失费作为补偿。再说,领导也不一定会知道吧?……也许,让领导知道更好,辛苦费都有200块了,精神损失费,怎么不也得有个一百两百的?
  司机坐在一旁思前想后,同时看着那两个来自于江南省的年轻人在拼命地喝着。林振华思想足够开放,但真要让在他路边吆喝,还有点拉不下脸。不过褚红阳这两年做销售科长已经把脸皮磨练得无比坚强了,他让林振华教了他几个最简单的单词,然后便大声地喊起来:“哈罗!哈罗!”
  客商们被这奇怪的一幕吸引了,他们停下脚步,开始小声地用各国语言议论起来:
  “这车怎么啦?”
  “看来是发动机过热了,这两个年轻人正在用电风扇吹发动机呢。”
  “不对,他们的风扇是向我们这个方向吹的。”
  “我怎么没觉得有冷的感觉?”
  “哦,是的,我觉得很凉爽,但没有那种冷的感觉,这是一台什么样的风扇?”
  “奇怪,他们的风扇怎么是五片叶子的?难道原因是在五片叶子的设计上吗?”
  “……”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了,有一位国外女客商拨开人群,挤到前面来,对着林振华和褚红阳用英语发问道:
  “年轻人,你们的风扇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是五片叶子的,我觉得这风非常地柔和。”
  跟着女客商的翻译人员正准备把这句话译给林振华听,却听得林振华已经用流利的美式英语开始回答了:
  “这位尊敬的女士,我非常有兴趣向您介绍我们的新产品,睡莲牌五叶风扇。我们的五叶风扇,是利用了流体力学中的最新原理,结合目前全球最流行的人体工程学理论,突出绿色、环保、亲近自然的理念。大家来看,我们的风扇用的是五片叶子,而且叶片的形状是由全球最著名的推进器专家,苏联功勋科学家萨维耶夫的得意门生亲自设计的,目前已经得到了专利保护。
  这种设计的一大特点,就是产生的风非常柔和,噪音极低。而且,据我们测算,在造成同样凉爽感觉的前提下,能够节电23%,这对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遏制全球气候变暖,具有极大的意义。在全球面临能源危机,石油价格持续上涨的今天,这样的产品必定会有极大的市场潜力。”
  好累哦,要把这么多概念串起来,还要能够自圆其说,这真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林振华一边说着,一边在心里暗暗地崇拜自己。穿越过来的时间太久,有些英语单词他都快忘记了,现在也算是情急生智,居然还能不出错,莫非这就是传说中的穿越金手指?
  “哦,年轻人,你的英语说得真好,而且你的知识真的很渊博。”那位客商赞叹道,这个年轻人给她的感觉,像是在发达国家受过现代教育的,全然不像她身边的中国翻译那样土气。在当年的中国,能够知道温室气体排放之类概念的人,可谓少而又少。一个企业如果能够知道这些概念,显然是非常有远见的企业了。
  “谢谢这位女士的夸奖。”林振华向她微微躬了一下身,露出一个帅气的微笑。
  “年轻人,你可以叫我贝琳达。我是美国Gart公司销售总监。”客商说道。
  Gart公司是美国的一家中型家电销售公司,当然,这一点林振华并不知道。贝琳达这次来中国,本来并没有采购家电的意思,只是想看看中国的市场。刚才在路边经过,当大家都在看热闹的时候,她第一眼就看见了那四台五叶风扇。凭着她的职业天性,她敏锐地认识到,这个产品在美国市场上大有可为。现在听到林振华这云里雾里的一通忽悠,她更坚定了这个想法。
  林振华道:“贝琳达女士,非常荣幸能够认识你,我叫林振华,你可以称呼我小林。请问你对我们的风扇感兴趣吗?”
  “是的,林先生,我非常感兴趣,我可以和你谈谈吗?”
  “当然可以。”
  “可是……我们就在这里谈吗?”贝琳达有些犹豫,搁了谁也是如此,谁敢在路边摊买东西吃呢,谁知道卫生是不是达标。她回头看了看广交会的会场,对林振华问道:“我很想知道,你们为什么没有在会场里面展出,而是选择在路边销售。”
  林振华呵呵笑道:“哦,你误会了,其实我们的产品一直都在展会里展出的,只是我们中国的优秀产品太多了,可能你没有注意到。我们的产品就摆在江南省外贸厅的展区,你随时可以在那里看到的。”
  “哦,是这样,不过,我觉得有些事情可能还是在洽谈室来谈更为合适。”贝琳达说道,“此外,我还需要了解一下你们的资质,你知道,我们对中国的企业并不了解。”
  “我非常理解。”林振华道,“贝琳达女士,情况是这样的,为了避免展厅里人员过多,所以我们的外贸部门对于各家企业入场的人数是有限制的。现在我的同事正在展厅里进行宣传销售,所以我不方便再进去。如果你同意的话,我想请我的一位同事带你到我们的展区去,你可以先和我们在里面的销售代表洽谈,在需要的时候,我再申请进会场去和你详细交流,你看如何?”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4/46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