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霸主(校对)第10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9/460

  林振华手里有了大笔的资金,又有了属于自己的地盘,便开始大张旗鼓的进行基本建设。一批批新的机器设备从全国各地运到了浔阳,有一些甚至是来自于异域的德国、日本、美国等地。林振华趁着时下大家都不关注地产价值的时期,通过浔阳市政府协调,从周围的农民手里又征购了近1000亩的土地,划进汉华公司的厂区里,十几幢车间正在那片土地上兴建,准备容纳汉华公司的其他生产业务。
  82年还有一件非常可喜的事情,那就是杨欣终于如愿以偿地考入南都大学新成立的政治经济学系,学习企业管理专业,胸前也戴上了她渴望已久的白校徽。
  对于杨欣考上南都大学一事,林振华、杨欣以及杨春山夫妇的心情在高兴之外,还多少有些差别。
  林振华对此觉得十分遗憾,他一直希望杨欣能够考上更好的学校,到北京或者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去读书,开一开眼界。在他想来,南都不过是一个内地的中型城市而已,文化氛围是远远不及京沪的。他觉得,杨欣没能考得更好的原因,在于他自己。如果高考前的那段时间他不是忙于整合浔自以及组织五叶风扇出口,那么完全可以抽出更多的时间来指导杨欣。
  杨欣对于自己考上南都大学十分满意,这也是她理想中的目标。她并不想去北京、上海读书。她已经去过北京了,对大城市没有什么神秘感。她想呆在南都,以便于经常能够与林振华见面。有小姐妹警告过她,丈夫丈夫,就是一丈之内的夫,如果离得太远了,就不好说了。
  杨欣嘴上说对于林振华是100个放心,但心里多少是有些嘀咕的。自己这个未婚夫实在是太过于优秀了,走到哪里都会招惹到一群一群的女孩子,如果自己不在身边看得严实一点,万一被谁撬了,可就麻烦了。
  杨欣一直担心的一个情敌就是石化机厂的女焊工沈佳乐,不过她现在已经不再担心了。七月间,她陪着林振华到石化机去参加了沈佳乐的婚礼,给沈佳乐送了一台专供出口的五叶风扇。在婚礼上,林振华一直在问她一个奇怪的问题:新郎官,石化机的厂长助理金建波长得像谁。
  她看了半天,也没看出这个金某人长得像哪个她熟悉的人,他梳着小分头,戴着近视眼镜,一脸文质彬彬的样子,与汉华厂的工人们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气质。
  “你觉得他像谁?”杨欣忍不住对林振华问道。
  “呃,你不觉得他有几分像我吗?”林振华提示道,其实他也没看出金建波到底什么地方像自己。
  杨欣大摇其头:“他哪点像你了?你比他帅多了。”最后一句话,她是压低了声音说的,生怕新娘子听见。
  “真的?”林振华问道。
  “当然是真的,你是什么眼睛,不会是得了青光眼吧?我爸就有青光眼,他说烧电焊容易得青光眼。”杨欣很认真地说道。
  “哦,我明白了。”林振华点点头,看来沈家丫头也是得青光眼了,怎么会觉得她的夫君长得像林振华呢?
  杨春山夫妇对于女儿考上大学自然是感到十分高兴的,但高兴之余,又隐隐有些遗憾,那就是在未来四年内,女儿与林振华是别想结婚了。
  要说林振华和杨欣之间的婚事,可谓一波三折。最开始,林振华不到20岁,还不能结婚。等林振华熬满20岁的时候,婚姻法又改了,规定男性的法定婚龄是22岁。接下来,杨欣就考上了大学,按照规定,大学生在校期间是不能结婚的,这一拖,可就要等到四年以后了。谁家的闺女会拖到二十三四岁再结婚呢?
  老人们的心思,林振华和杨欣都了解,但他们只是一笑置之。结婚这件事情,对于他们来说实在不是什么着急的事,因为他们的生活中有如此多有趣的事情要去追求。
  “林大经理,真是贵客啊。好久不见了,今天什么风把你吹来了?”
  林振华和郎冬走进韩涛的办公室时,韩涛乐呵呵地向他们打着招呼。
  “我哪敢自称什么贵客啊,我现在穷得都揭开锅了,今天就是来麻烦韩大局长的。”林振华装出可怜的样子,对韩涛说道。
  “这不可能。”韩涛道,“现在整个浔阳市,谁不知道林大经理本领通天。我们公安局都接到上级指示了,要全力保证你们的生产活动不受到影响。我就奇怪了,你们一家大集体企业,居然能够惊动我们省公安厅的领导?”
  林振华解释道:“这个事,主要是因为我们承担了出口任务吧,这是省经委直接出面协调的,公安厅也是配合省经委的工作。”
  韩涛道:“你这样说我就明白了。既然你林大经理有这么大的事情,还会有什么事情要麻烦我这个小小的副局长?”
  林振华高举起双手,说道:“我投降,我投降还不行吗?韩大哥如果觉得我哪个地方不对,尽管批评,你就别一口一个大经理地寒蹭我了。”
  韩涛哈哈大笑起来,招呼林振华和郎冬坐下,然后说道:“你这个小林,我就知道你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今天到我这来,有什么事情吗?”
  林振华道:“这事说来话长。我们汉华实业公司,去年收购了浔自的所有资产,其中也包括了两万辆库存的自行车。这两万辆车,压着200万的流动资金呢。我如果不能把这些车销售出去,整个公司就要垮台了。”
  韩涛道:“这就奇怪了,你要卖自行车,怎么卖到我这里来了?我又不是销售公司。”
  林振华向郎冬使了个眼色,郎冬凑上前说道:“韩局长,是这样的,我们听说咱们的基层警察同志缺少代步工具,所以特地改装了一批警用自行车,用以支持公安机关的工作。价格方面,我们只收一个成本价就可以了。”
  韩涛大摇其头,说道:“小林,郎厂长,你们的心情我能理解,不过,恕我直言,我听说你们厂里的自行车是因为存在质量问题,导致了严重的滞销,这才出现亏损的。咱们朋友归朋友,你们可不能拿劣质产品来坑害我们的基层民警啊。”
  林振华问道:“韩大哥,你觉得我是这样的人吗?”
  韩涛看了看他,笑着说道:“过去不是,现在就难说了。”
  “韩大哥,你这太伤人的自尊心了。”林振华大叫起来。
  三个人说笑了一通,韩涛道:“小林,咱们说正经的,你们的自行车到底是怎么回事,你得跟我实话实说。如果你能够说服我,那么我们整个浔阳地区的基层派出所,采购你们几百辆自行车,还是有可能的。我在警察训练中心的时候,结识了不少地区公安局的同志,请他们再帮你解决一些也有可能。”
  林振华道:“韩大哥,你放心,我不可能坑你的。我们的自行车的情况,你听我解释一下就明白了。”
  原来,浔阳自行车厂的自行车出现滞销,还的确是由于质量方面的问题。
  自行车有一个部件叫作前叉,就是连接龙头和前轮的那个叉形的架子。自行车前叉是用钢管经过冷轧之后形成一个锥形,在锥形的最前端连接前轮的地方,有一个比锥管要更大的接片,前轮就固定在这个接片上。接片是用电焊的方法焊接在前叉管上的,而问题就出在这个焊接点上。
  自行车在使用的时候,前轮受到的颠簸是最厉害的,而颠簸产生的冲击力又直接作用于前叉的接片。自行车如果主要在城市道路上行驶,问题还不大。但如果用在农村,那么沟沟坎坎的颠簸就很容易使前叉与接片之间的焊缝出现断裂。
  浔自出产的自行车一直都存在着前叉接片焊接点容易断裂的缺陷。在物资短缺的年代里,人们买不到其他品牌的自行车,那么明知这种“飞剑”牌自行车存在这种缺陷,也不得不接受。当使用过程中出现焊点断裂的情况之后,用户只能到修理店去重新进行焊接,这样的事情,已经发生过无数回了。
  随着市场供给状况的逐渐好转,人们有了更多的选择,“飞剑”牌自行车的销售就开始日益下滑了。加上浔阳自行车厂在经营上缺乏主动性,产品型号几十年不变,依然保持着过去那种傻大黑粗的外观,这就使得消费者更加难以接受,直至产品出现严重滞销,彻底拖垮了这家老厂。
  “韩大哥,我们飞剑牌自行车滞销的原因,就是如此。”林振华这样说道。
第161章
警用自行车
  韩涛听罢,笑着说道:“想不到一辆自行车也有这么多讲究,我骑了这么多年的车,还真没注意过这个。我有一点不明白,你们说接片和前叉焊接起来不结实,那你们为什么非要单独弄一个接片呢?直接在前叉头上开个孔来装车轴不就行了?”
  林振华竖起大拇指,由衷地赞道:“韩大哥是神人啊,一眼就看出了问题。”
  “怎么,我说对了?”韩涛有些得意。
  林振华道:“你说的,也对,也不对。”
  “此话怎讲?”
  “说你对,是因为这确实是解决问题的最好的办法。如果接片本身就和前叉是一体的,不需要焊接,那么当然就不会出现断裂的问题了。说不对,是因为在传统的工艺条件下,前叉头上开不了孔。你想想看,自行车的前叉能有多粗?怎么可能在上面开出装车轴的孔来?传统工艺中要用单独的接片,也就是因为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韩涛点点头:“这倒也是,前叉如果太粗了,又太难看了吧。”
  “不单是难看,而是会浪费钢材,增加成本。”郎冬补充道。
  韩涛道:“既然是这样,那么你们是怎么解决的呢?”
  郎冬一指林振华,说道:“要说这事,还多亏了我们林经理。他从华青大学请来了几位教授,开发出了一套电热镦工艺法。这个方法说起来也非常简单,就是把前叉头加热,然后镦粗,再压扁,这样前叉的其余部分还是很细,只有头上这一小截变粗了,正好可以开口装轴。”
  “这个办法,我也能想出来啊。”韩涛笑着说道,“小林,要不你们公司也请我当工程师得了。”
  林振华道:“韩大哥,这个工艺,说起来容易,但要实施起来可就复杂了。要把一根钢管的前端镦粗,需要设计一组气缸来产生镦粗的动力,还要用电热丝进行加热,还有如何固定的问题。林林总总地,我们公司也折腾了好几个月时间,光改造设备就花了好几万。”
  “这些都是华青大学的教授给你们解决的?”韩涛问道,华青大学的教授,在江南省可是神一般的存在啊,林振华居然能够把这些人请到,这让韩涛觉得十分神奇。
  林振华道:“我们汉华实业公司与华青大学机械系建立了一个战略合作关系,从去年开始,机械系的一些教授和高年级学生,就经常到我们这里来实习和指导了。至于这个电热镦工艺,倒也不是华青大学的老师发明的,而是上海自行车三厂一位叫徐良的工程师发明出来的,华青的老师只是借鉴过来了而已。结合我们厂子的情况,又进行了一些改造。”
  “不错不错,这么说,你们的自行车质量问题,已经彻底解决了?”韩涛问道。
  林振华道:“没错,我们利用这个工艺,把所有库存自行车的前叉都进行了改造,过去的质量隐患已经全部消除了。韩大哥如果不信,可以骑上我们的车子去试几圈,你可以顺着你们办公楼的楼梯往下骑,如果前叉颠断了,我赔你十辆。”
  韩涛道:“免了吧,在楼梯上骑自行车,恐怕车子没颠坏,我这把老骨头先颠散了。我说小林,既然你们的质量问题已经解决了,那还来找我干什么?你们直接拿到市场上去销售就可以了。”
  林振华叹了口气,说道:“韩大哥,你有所不知。这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飞剑自行车过去的质量存在问题,已经在消费者心目中留下恶劣印象了,我必须找一个契机改变这种印象才行。”
  “好吧,你说说你打算怎么做?我们怎么样才能给你提供配合。”韩涛说道。他与林振华之间,于公于私都有不少往来,能够在不违犯原则的前提下帮林振华一把的话,他还是非常乐意的。
  林振华道:“韩大哥,我打算是这样的。我们拿出了500辆自行车,专门按照警察的工作特点,进行了改造。在车身上加装了一个铁皮箱子,以便警察同志存放一些重要的东西。车身进行了加固,以适应警察在野外值勤的需要。最重要的是,我们改装了自行车的车铃,采用电子铃声设计,可以发出正常提示音和警报音两种音调。这个电铃是由磨电机供电的,不需要另外装电池。”
  韩涛哈哈大笑起来:“这套东西,又是你们卫老师发明的吧?不过,我猜想这个点子应当是你小林想出来的,只有你才能想出这样的鬼点子。”
  “这个嘛,俗话说得好,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我只不过是结合咱们警察的工作特点而产生了一些想象而已,我们推出的这种自行车,就叫作警用自行车,生产的目的也是为了方便咱们警察同志嘛。”林振华笑着道。
  为了给滞销的那些自行车找到出路,林振华可算是挖空了心思。在采用了新工艺之后,前叉接片断裂的问题解决了,但车型傻大黑粗的问题还是解决不了。林振华琢磨了许久,终于想出这个警用自行车的歪招。反正飞剑自行车的外观就是笨重,他索性又给加了一堆东西,让它看起来简直就算一台摩托车一样粗壮了。这样的自行车给警察下乡使用,还真是挺合适的。
  韩涛也想到了这一点,说道:“听你这样一说,这车子倒真是不错,不过,你们又是加这个又是加那个的,价钱方面,不会太离谱吧?”
  郎冬抢先答道:“韩局长,你放心,林经理说了,为警察同志提供装备,怎么能收高价呢?我们这批自行车,全部按成本价出售,每辆150元,如何?”
  “这便是不贵。”韩涛点点头,市面上一辆自行车的价钱也差不多如此,更何况这还是加了料的专用自行车,着实不算贵。他说道:“这样吧,回头我让下面的人去看看,确定一下质量和功能是不是像你们说的这样。如果符合我们的要求,我就到局办公会议上提一下。不过,采购500辆,总费用恐怕有点高,这就得7万5了吧,要打报告向地区财政局申请经费了,这比较麻烦?”
  林振华道:“韩大哥,我可以向你透一个风,这笔钱可能并不那么困难。浔自的邱厂长已经去找过洪市长了,洪市长答应他,只要公安局方面提出申请,洪市长就会让财政局特拨经费支持。”
  要说起来,这也算是邱庆洋为浔阳自行车厂发挥的余热了。在林振华的要求下,邱庆洋愣是跑到市政府去折腾了好几天,把所有的市长骚扰了一个遍。过去浔自亏损严重的时候,邱庆洋几乎每个月都要来市政府骚扰大家一通,以便从银行贷到工资款。所有的市政府领导都已经怕了他了。现在见到邱庆洋重出江湖,大家赶紧让步,答应从财政局拨出一笔经费给公安局,用于采购这批改装后的警用自行车。
  邱庆洋这样做,动机也是为了弥补自己在任上的时候所留下的遗憾,这2万辆自行车如果能够销售出去,邱庆洋心头的一块石头也就搬开了。
  听说林振华连财政方面的事情都跑下来了,韩涛有些奇怪地问道:“小林,你费了这么大的劲头,就为了给我推销这500辆自行车?你不是说你们仓库里积压了2万辆自行车吗,光卖出这500辆,对你有什么用?还有,既然你们能从市长那里要到钱,又何必便宜了我们呢?小林,你可得跟我说实话,这里头没什么名堂吧?”
  林振华道:“实不相瞒,我是想借韩大哥这张虎皮做我的大旗。只要浔阳市公安局采购了我们的自行车,我马上就会组织江南日报和浔阳日报的记者来追踪报道,说明我们的自行车质量如何上乘,如何成为警察们心爱的坐驾。你们的几百名警察骑着我的自行车满街巡逻,这就是给我们做的活广告啊。”
  韩涛这才恍然大悟,他笑着说道:“我说嘛,你小林从来都是无利不起早的,典型的黑心资本家。你现在真是有本事,江南日报的记者也听你招呼?”
  林振华笑道:“巧了,江南日报有个叫宋莹的女记者,过去和我还闹过一点小矛盾。不过,不打不相识,现在我们关系处得挺不错了。我跟她一说,她不但自己来了,还拉了几个同行一起过来帮忙呢。”
  韩涛道:“这件事,我答应你了。不过,既然你有求于我,我是不是也可以敲敲你的竹杠啊?”
  “没问题。”林振华拍着胸脯说道,“韩大哥要敲什么竹杠尽管说话,哪家馆子,喝什么酒,小弟我请了。”
  韩涛摇摇头,正色道:“我要敲的竹杠,可不是喝酒吃肉的事情,而是真的要请你林大经理帮忙呢。”
  林振华看到韩涛显得很严肃的样子,也收起了戏谑之意,问道:“怎么,是有什么麻烦事吗?韩大哥怎么这么严肃?”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9/46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