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霸主(校对)第1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3/460

  林振华道:“正因为没有,所以才有意义嘛。”
  何海峰打圆场道:“小林,你说说你的理由吧。你作为一家国内企业,你的原材料采购都在国内,你需要外汇干什么?据我所知,你们去年进口了不少国外设备,在用汇方面,江南省外贸厅也是非常照顾你们的,并没有给你们带来麻烦。”
  林振华道:“这件事我倒是要说明一下。我们想留下这笔外汇,并不是为了自己使用,而是想服务于社会的。”
  “怎么个服务社会,你说说看,如果你说的有道理,部里可以考虑你的要求。”高祖兴说道。
  林振华道:“我们留下这笔钱,想用来成立一个专利基金会。各位领导有所不知,我们申请五叶风扇的专利,前后花费了七八千美元,未来每年还要继续支付专利维护费。这还只是一个专利的费用,如果涉及到更多的专利,那么费用就更为可观了。这些前期的费用,都是香港的专利代理人钱元平律师友情赞助的,至今我还欠着他的人情呢。”
  林振华虚虚实实地,先把自己申请专利的外汇来源给规避掉了,否则回头大家醒过神来,要查他是拿什么钱申请的专利,他可也是有一桩麻烦事的。关于外汇来源这个问题,他头一天已经和钱元平串过口径了,钱元平表示愿意替他背这个黑锅。这口锅背在林振华的背上,就是黑锅,而扣到钱元平头上,可就是红彤彤的了,怎么也能算是爱国港商了。
  “你们公司怎么能够让人家私人垫钱赞助呢?”高祖兴说道。
  林振华道:“我倒是想给他钱,可是我哪有外汇啊?去年我们签了4000多万美元的合同,我一分钱美元都没有留下,哪拿得出钱来?”
  高祖兴道:“你这样说,我算明白一点了,你的意思是说,要申请专利,呃,还有维护专利,都需要使用到外汇,所以你希望能够留下一些外汇,来做这件事情,是不是?”
  “正是如此。”
  “可是,这也用不了这么多钱吧?”高祖兴道,“你要求4美元全部留下来,这怎么也得好几百万美元了,你打算申请多少个专利?”
  林振华道:“我们目前正在开发一些新产品,这些新产品一旦开发出来,我们立即就会申请国际专利,届时可能就会涉及到几十个甚至上百个专利的申请和维护,估计要用到几十万美元。除此之外,我还有一个想法,在此说出来,请各位领导指正。”
  “什么想法?”
  “我前面说了,要成立一个专利基金会。这个基金会将向全国的企业和个人开放,为他们申请专利提供资助。”
  “你是说,你打算用这笔钱资助其他企业申请国际专利?”何海峰敏锐地问道。
  他有些不太理解林振华的想法,不知道林振华的这一表态,到底是出于什么考虑。在与林振华的多次接触中,何海峰已经知道,林振华是一个胸怀全局的人,对于国家和民族有着强烈的责任感。从这点来说,林振华拿出自己的钱来替国内其他企业申请专利,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何海峰也知道,林振华并不是一个滥施爱心的人,否则,他也不会祭起专利武器去和侵权厂家做斗争了。专利申请这种事情,是各企业应当做的,各企业也并非没有钱去做,让他林振华掏自己的钱来为别的有能力的企业做事情,这不是林振华的风格。
  听到何海峰的问话,林振华呵呵笑了一下,说道:“可以这样说,也可以换一个说法。”
  “那你说说看吧。”何海峰道。
  林振华道:“首先,我要说明一下我建立这个基金会的原因。我观察到,国内许多企业并不珍惜自己手上独有的技术,而国外一些不法厂商,已经盯上了我们国内的技术,正在以各种卑鄙的手段盗窃我们的专利技术,并且以他们自己的名义抢注。他们一旦得逞,咱们自己的技术就反而要向别人交钱了,这个问题可是非同小可的。”
  “有这样的事情?”高祖兴吃惊地问道。
  华克勤在一旁插话道:“这个事情,我前两天也刚听香港的钱律师说过,当时我也很震惊。”
  林振华道:“钱律师没有耸人听闻。我举个例子说吧,咱们安徽的宣纸,那是咱们国家的传统工艺,世界闻名。可是,我们至今没有对宣纸的生产技术申请专利。大家想想看,如果别的国家,比如说日本,了解了宣纸生产的工艺之后,抢先申请了专利,那咱们怎么办?”
  “这不可能吧?”安徽省的一位代表说道,“这是明摆着的事情,谁不知道宣纸是咱们国家的技术,日本人想申请就能申请到吗?”
  何海峰严肃地点点头,说道:“小林说的没错,国际上的专利申请,可不管你是不是明摆着的,人家只是按程序来办事。虽然说也并不是很僵化地根据先后顺序来确定专利的归属,但如果我们没有更有力的证据,别人的确是可以抢走这个专利的。日本文化受中国文化影响很大,如果他们找出一些历史证据,来证明他们早就拥有宣纸的生产技术,而且又抢在我们前面提出专利申请,最后这个专利归属于谁,还真不好说。”
  安徽代表不以为然地说道:“何主任,这个你就放心吧,宣纸的生产,一直都是很保密的,日本人……”
  说到这,他突然哑了,眼睛里闪出一丝惶恐的神色。
  “怎么啦?”高祖兴问道。
  “我……我……”安徽代表结结巴巴地说道,“我想起来了,就在两个月前,日本来了个文化代表团,要求参观我们的宣纸生产过程。”
  “你们让他们看了吗?”高祖兴焦急地问道。
  “我们哪想到那么多啊!”安徽代表委屈地说道,“他们是由文化部的同志带来的,这是涉及到中日文化交流的事情,我们当然不能拒绝了。我们派人带他们看了整个生产过程,他们非常感兴趣,还拿着录像机……”
  “唉!”高祖兴长叹一声,“你说你们这干的是什么事情!”
  何海峰沉着脸说道:“这个不怪他们,我们在国家专利局调研的时候,专利局的同志也提醒过我们这一点的,只是他们说的,不如小林同志说的那样直接。我觉得,宣纸这个事情,可能真的需要提起我们的注意,高部长,你回去之后,是不是向部里请示一下,马上启动对宣纸生产工艺的专利申请,必须抢在日本人的前面。”
  高祖兴连连点头:“何主任说的很对,这件事非常着急了。不管日本人是不是真的想抢我们的专利,我们先小人后君子,把事情估计得严重一点,总不会错的。”
  “不单是宣纸,还有咱们其他的许多传统工艺,比如说景泰蓝、唐三彩、徽墨……”林振华扳着手指头一个一个地数着。他每数一个,下面就有一个或者几个省的代表脸色变得死灰,等他数得差不多的时候,一桌子人都不吱声,大家都想到了自己省里有若干重要的产品面临着泄密和专利流失的问题。
  “这一点上,我们湘平省做得还是很不错的。”湘平省外贸厅的一位处长说道,“我们有一种传统的青色瓷,是几百年的密传工艺,日本人说了很多次要参观我们的生产流程,都被我们拒绝了。这一点,是当年何主任在我们省轻工厅的时候就定下的。”
  说着,他向何海峰点了点头,恭维道:“现在看来,何主任当年就非常有预见啊。”
  何海峰问道:“李处长,怎么,日本人最近又找过咱们的青瓷厂吗?”
  李处长答道:“没错,他们又来了几次,想看咱们的炉子,都被瓷厂的同志给回绝了。最后,日本人没办法,只能要求说让他们带点烟囱里的灰回去,说是要摆在桌上当个纪念品呢。大家说,可笑不可笑啊。”
  林振华看着李处长,问道:“李处长,他们要着炉灰了吗?”
  李处长答道:“这点要求,我们当然不会拒绝。他们还挺认真的,弄了个挺漂亮的瓶子装了一小瓶子走。我看,他们是真的喜欢咱们的瓷器的,爱屋及乌嘛,连那黑不溜秋的灰都喜欢。”
  林振华轻轻叹了口气,然后悠悠地说道:“李处长,你不需要给我一瓶子炉灰,只要给我一颗不超过50微米的灰尘就足够了。我会把这颗灰尘放在电子显微镜下面,用探针把它一层一层地剥开,就像看树干上的年轮一样,分析每一层的燃烧情况,从而把你窑炉里的烧结过程完全还原出来。还有,通过对这颗灰尘进行光谱分析,我基本上能够分析出你的瓷土中包含了哪些微量元素,甚至能够估计出各种微量元素的比例。”
  “你说的是真的?”李处长的脸色也开始变灰了,有点窑变的感觉。
  何海峰插话道:“我不是学陶瓷的,不过,从原理上说,我觉得小林说的,不算是很离谱。从一颗灰尘还原出整个烧结过程,从原理上说是可行的,至于日本的科技水平能不能做到,就不好说了。”
  “那……那……”李处长也结巴起来,“林经理,你的意思是说,我们的青瓷工艺,可能已经被日本人窃取了?”
  “完全可能。”林振华说道,“显微技术并不是什么困难的技术,我想日本人应当已经掌握了。他们想要你们窑炉里的灰,决不是出于什么兴趣爱好,完全就是一种工业间谍的行为。”
  “不行,我必须马上通知省里。”李处长激动地说道,“我要让他们马上去申请专利保护,这是我们省重要的出口产品,如果让日本人掌握了这项技术,别说是不是抢了专利,光是替代我们向日本的出口,我们就惨了。”
第179章
良性循环
  林振华的一番述说,说得整个会议室里的人们都陷入了沉默。
  中国人对于国外的了解,经历了一个非常戏剧性的变化。在改革开放之前,媒体上宣传说资本主义世界如何如何丑恶,资本家如何如何贪婪,给人留下一种国际市场一片黑暗的感觉。等到国门打开之后,大家发现生意场上的外商一个个温文尔雅,无论是谈判还是签合同,都中规中矩,张口闭口都是法律,给人以一种非常讲规则、非常文明的感觉。
  出于对过去片面宣传的一种逆反,人们立即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认为西方国家就是花团锦簇,动辄称“人家外国如何如何”,连月亮跑到外国去都变得更圆了,用术语来说,叫作曲率半径处处相等。
  林振华说的情况,给了大家一个警醒,让他们注意到,外商在冠冕的外衣下面,同样可能包藏着一颗奸商的黑心。与外商做交易的时候,万万不可不存一些戒备。
  “同志们,小林同志说的这些情况,很值得大家深思啊。”高祖兴严肃地说道,“关于咱们的传统工艺保护的问题,需要立即提上日程。还有,各省市回去之后,要开展一次全面的筛查,看看我们有多少领先于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对于这些技术,都要进行全面的保护,避免我们的专利技术流失。”
  “可是,我们对于专利这个东西,了解得太少了,部里能不能给我们一些这方面的指导啊?”孙盘生说道。
  高祖兴道:“这个问题,部里会很快作出部署的,在此之前,你们应当向小林同志学习,积极主动地学习有关的知识,不要总等着部里给你们解决问题。”
  林振华就势问道:“那么,高部长,我刚才说的事情,你看部里能答应吗?”
  高祖兴点点头:“这个问题,我一个人说了也不算。不过,我可以先答应你一部分。这样吧,老华,今年你们从五叶风扇专利费的收入里,先给小林同志拨出50万美元,让他把这个基金先建立起来,最起码,先保证五叶风扇专利的维护经费,不能再让那个香港律师垫钱了。”
  华克勤答应道:“没问题,这件事,我们马上就落实。不过,高部长,这笔经费的支出……”
  “我回去以后就给你批。”高祖兴说道,这点权力他还是有的,毕竟林振华也算是作出了重大贡献的人了。
  林振华道:“谢谢高部长,不过,光50万,还远远不够呢,余下的部分,我希望部里还是能够考虑为好。”
  何海峰插话道:“我插一句,刚才小林的话,其实还没有说完,被我们打岔给岔开了。我刚才问小林,是不是这笔资金就是一种纯粹公益的用途,小林说既是又不是,这个问题,小林还没有解释完呢。”
  “哦,对啊,小林,你接着说吧。”高祖兴说道。
  林振华冲何海峰感激地点点头,说道:“那我就照何主任的指示,接着把我的想法说完了。我的打算是,如果部里同意把这笔资金交给我们成立基金会,那么我将利用这笔资金来为需要的单位办理专利申请。我和香港的钱元平律师已经谈过了,如果我们能够提供资金,他愿意带领一批专利代理人到广州来成立事务所,专门协助内地企业办理专利事务,届时,孙厅长担心的专业知识不够的问题,也能够迎刃而解了。”
  “好,这件事要抓紧办,咱们的专利保护,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事情了。”高祖兴肯定道。
  林振华接着说道:“但是,专利保护的事务,如果只靠我们汉华公司一家来做,肯定是不行的,需要大家共同出力才行。否则,我们浑身是铁,又能够打几根钉呢?”
  何海峰笑着对高祖兴说道:“高部长,小林这是将你的军呢,你们部里是不是也应当拿出点钱来啊?”
  高祖兴道:“部里未来肯定会拿出一些资金来,但这些资金,估计只能用于一些最关键的传统产业的保护,不可能面面俱道。我想,小林的专利基金会,还是应当有一些自我造血的功能才好。”
  林振华道:“高部长所言极是。我下面要说的,就是关于造血的问题。我的打算是这样的,所有接受我们资助而形成的专利,未来如果收到专利使用费,要从专利使用费中抽出一定比例,返还给基金会,用于补充基金会资金的不足。然后,我们再用收到的这些专利费分成来支持更多的专利,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我听明白了,你这是在做专利的买卖吧?你支持专利,然后再利用这些专利挣钱,这就是你说的良性循环。”高祖兴总结道。
  袁伟说道:“小林经理,你可太精明了。你花上几千美元资助一个专利,未来就可以坐收这些专利的分成了。碰上一个好的专利,你可是一本万利啊。”
  林振华呵呵笑道:“袁经理如果有兴趣,完全可以入一股啊。”
  袁伟摆摆手道:“我可没钱,如果高部长同意也给我们一些外汇留成的话,我可以考虑入一股。不过,这事我说了也不算,还得我们公司领导集体讨论才行,唉,总之,我们的决策,的确不如你们汉华公司那样果断啊。”
  高祖兴和何海峰凑在一起商量了几句,高祖兴说道:“小林同志的这个想法,非常大胆,也非常有新意。不过,具体的政策方面,我还不敢擅自作主,这个需要等我和何主任回到北京之后,请示了中央领导,才能确定。”
  何海峰也说道:“小林同志的这个想法,还是非常有价值的,总的来说,如果这个想法能够实现,基金会能够真正做到良性循环,对于保护我国的专利技术,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都能起到非常好的作用。但是,正如高部长说的,这里涉及到一些政策层面的问题。由一个企业出面来搞全国性的基金会,这样做是不是合适,这不是我和高部长能够说了算的。”
  “不过,小林,你那个50万的费用,我就可以说了算。”高祖兴指了指林振华说道,“不管你的基金会能不能搞起来,你先把该注册的专利先注册上再说。”
  林振华当然也不指望在这一个会议上就能够把自己的想法都落实了,得到高祖兴一个50万美元的许诺,已经让他喜出望外了,这回终于可以不再用自己的钱来申请专利了。再说,他存在香港的那一部分钱,也快花得差不多了。
  “高部长,我还有一句话想说说,不知道合适不合适。”林振华向高祖兴请示道。
  高祖兴笑着说道:“如果是又给我出难题,就免开尊口吧,你的前一个要求,已经让我很头疼了。你什么时候能够改改这个专门给人出难题的习惯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3/46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