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霸主(校对)第15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4/460

  林振华笑着说道:“雁子,这件事如果让别人来做,的确会像你说的那样。因为大卖场这种东西,是个新生事物,厂商一下子还不能接受,他们肯定不会有兴趣。但是,有你林哥在,这就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了。”
  “是吗?林哥,你有什么办法?”安雁奇怪地问道。
  林振华道:“雁子,你知不知道,我们汉华公司的五叶风扇和喷瀑式洗衣机,都是有专利的出口产品。现在全国有十几个省的轻工部门都有我们的专利授权单位,而且在我们的专利约束下,他们还和汉华公司结成了战略合作同盟关系。也就是说,我起码在十几个省的轻工系统是有自己的关系的。”
  “你是说,你可以利用这些关系,请他们进驻我们的卖场?”安雁机敏地问道。
  林振华道:“正是如此。进驻卖场,对于厂商来说,其实是一件好事,只是他们一时还不能理解而已。如果我请他们作为友情赞助,指示他们在南京的代理商、经销处等加入我们的卖场,我想这个面子他们肯定是会给的。除了他们自己的产品之外,我还可以请他们帮忙邀请一下其他的厂商也来参与。咱们国家的家电生产,大部分都分布在这十几个省,搞掂了他们,市面上的家电品牌,基本就能占全了。”
  “太好了!”安雁说道,“不用所有的品牌,只要能够有一半的品牌进驻我们的卖场,我们就能够超过南京任何一家商店了。现在南京还没有专门的家电商店,咱们如果能够开出第一家来,一定能够有轰动的效果的。”
  “好,雁子,咱们说干就干。”林振华道,“你们两位现在就可以开始着手安排这件事。卖场的面积要足够大,位置要比较好,最重要的是交通要方便。我负责给你们去联系客户,每种产品至少保证10个品牌进场。你们要把有关的规定、进场条件等等都考虑周全,省得日后麻烦。”
  “放心吧,林经理,安经理做这些可是非常专业的。”周卫阳道。
  安雁也不谦虚地说道:“林哥,你就放心吧,这些东西我能写出来。”
  “对了,卖场得起个名字。名字要起得响亮,让人便于记忆,这样才能做出品牌来。”林振华提醒道。
  周卫阳道:“这名字不是现成的吗,就叫汉华电器吧?”
  安雁摇摇头道:“这不合适,汉华本身是做家电的,你一叫汉华,别的厂商肯定就不愿意来了。”
  周卫阳挠挠头皮,说道:“这也对,要不,咱们就以地名来命名吧。你看,咱们这里是江苏南京,江苏简称苏,南京简称宁,咱们的电器商店,就叫苏宁电器,怎么样?”
第223章
运动型自行车
  听到周卫阳的这个建议,林振华好悬没被一口茶水呛死。他使劲地一边咳嗽一边摆手,好不容易把气喘顺了,才哼哼唧唧地说道:“不行不行,这个名字不行。”
  “为什么?我觉得这个名字很响亮啊。”安雁诧异地问道。
  “呃……名字是好名字,就是涉嫌侵权了。”林振华尴尬地说道。
  安雁和周卫阳也不知道这个名字怎么会侵权了,不过,既然林振华这样说,他们也不会再坚持下去。三个人都不是会起名字的人,讨论了半天,最终商定,暂时把卖场的名字定为建康电器。这个名字有三层含义,一是取南京的古名,二是取健康的谐音,三来则是林振华给它的引申,叫做“建设小康社会”。
  对于开卖场这件事情,三个人的意见达到了高度的统一,于是就这样决定下来了,下一步就是由安雁和周卫阳两个人具体去操办。
  开卖场这个主意说起来简单,但具体要办下来,涉及到的事情是非常多的。首先,需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场地,然后要对场地进行装修和改造,使之适合于成为一个家电卖场。这期间,还有众多的手续要办,周卫阳估计,起码要盖100个以上的红图章,这个卖场才有可能开业。尽管国家的政策早已允许个人办商店,但如此大规模的商店并不多见,南京市的有关部门是否能够批准,还是一个悬念。
  办卖场需要有前期的投入,具体数额一时还算不出来,但林振华估计,至少要准备500万元以上的现金。这笔钱安雁是肯定拿不出来的,周卫阳更不可能。林振华手里有几个公司,但真正能够自主动用的钱,仅限于机床公司这边,要凑出500万来也不太容易。不过,林振华对此不是特别担心,几百万块钱总是有办法解决的,实在不行,以他的名气,找银行贷点款也是有可能的。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要去联系各地的家电厂家入驻建康电器卖场,这一点林振华倒是有把握的,像东浙省的袁伟等人,现在与林振华一见面都是兄弟相称的,让他们安排南京的销售商友情支持一下,不是什么难事。
  说完公事,周卫阳知趣地退出去了,办公室里只剩下安雁和林振华。安雁关上门,问道:“林哥,你最近有峰子的消息吗?”
  林振华摇摇头:“没有,如果有,我肯定会第一时间通知你的。”
  安雁勉强地笑了笑,说道:“其实我也应该知道的,只是看到林哥就忍不住想问一句。”
  林振华道:“我刚才去过你家了,小黑现在很好玩啊。”
  说起儿子,安雁的眼睛里便闪出了光芒,她开始津津有味地向林振华讲述着小黑的种种趣事,有许多事情其实并不特别有意思,但安雁还是讲得不厌其烦的。林振华受到安雁情绪的感染,也饶有兴趣地听着,不时还发表一两句简单的评论。
  “林哥,你不知道,孩子真的很好玩的。你和杨欣也快结婚吧,快点给小黑生个小弟弟。”安雁这样建议道。
  林振华摇头道:“杨欣现在读着大学,学校里不允许本科生结婚。所以,我们要结婚也得等她毕业以后,那也是两年后的事情了。”
  “嗯,你们都是有事业的人,有追求。”安雁说道。
  林振华笑着说道:“雁子,我怎么觉得你现在比我们都有事业、有追求啊。这个南京经销处在你手上,可是大变样了。”
  安雁道:“我反正闲着也闲着,我想,这里好歹也是峰子创下来的事业,我总不能让它在我手里荒废了吧,以后峰子回来,我怎么向他交代?再说……就算峰子不回来,我也得给小黑留下一份产业的。”
  “雁子,你说什么呢,什么叫峰子不回来?”林振华斥道,“我在曼谷看到峰子的事情,不是跟你说过了吗?你担心我在骗你吗?”
  安雁道:“不会的,林哥,我相信你。你就算是要安慰我,也不会用这样的话来骗我。我只是觉得,外面这么乱,峰子也不知道会有什么事情。还有……”
  说到这里,她的脸色有些黯然,后面的话便没再说下去了。
  “还有什么?”林振华追问道。
  安雁抬起头,用清澄的目光看着林振华,说道:“峰子这一出去,也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能够回国。万一他在外面碰到一个合适的女人,也许他就不会回来了。”
  林振华心里咯噔一下,他躲开安雁的目光,支吾着说道:“不至于吧,峰子不会是这样的人吧。”
  安雁道:“这种事情,谁也不敢保证。海誓山盟这种事情,年少无知的时候还能守着,如果再过五年,十年,他在外面寂寞了,谁知道会不会继续守着呢。”
  在说这番话的时候,她的语气十分地平静,像是在述说别人的事情一样。这种平静让林振华觉得压抑,他几乎想马上把看到兰武峰身边还有一个女人的事情说出来了。
  “雁子,你说得对,感情这种事情,是有保质期的。过了保质期,谁也不能保证它还会是新鲜、纯洁。”林振华说道,“雁子,如果峰子真的不回来了,或者他在外面有了其他的女人,你会怎么做?”
  “我会等着他。”安雁不假思索地说道,“我会照顾他的母亲,还要养大他的孩子。我上辈子欠了他的,这辈子还他。”
  “雁子,你刚才说,海誓山盟这种事情,只有年少无知的时候才会相信。那么轮到你自己身上,为什么就一定要守着呢?”林振华问道。
  安雁淡然一笑:“因为我傻。林哥,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人是很傻的。”
  林振华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然后说道:“雁子,感情这种事情,别人说得再多也是枉然。我觉得,如果你愿意守着,那么我会支持你。如果峰子敢变心,我会把他的牙齿打掉。但是,如果你觉得累了,守不住了,想去过一个正常女人的生活,我也会支持你。海誓山盟这种事情,不应当由一个女人来承担的。”
  安雁道:“谢谢你,林哥。你放心吧,我不会变心的。我现在每天都把自己弄得很忙,想变心也没时间去变。”
  “好吧,雁子,你多保重自己。有什么解决不了的事情,就跟我说,我会尽力帮你解决的。”林振华说道。
  “谢谢林哥。”安雁说道。
  林振华在南京呆了一天,便回浔阳去了,浔阳那边也正忙着呢。
  汉华实业的风扇和洗衣机生产,逐渐进入了稳定期,无论在国内市场还是出口市场,都有着一个相对稳定的份额。由于生产成本在不断上升,而外贸部门给予的出口补贴逐渐减少,这两项产品的利润率都在不断下降。林振华对此也是早有心理准备的,一款轻工产品是不可能长期地保持高利润的,要想挣大钱,必须是不断地向市场推出新品。他的下一个新产品,就是面向时尚一族的运动型自行车。
  郎冬到上海治疗了一个阶段之后,身体的中毒症状得到了极大的缓解,但肝脏、胰脏等处的损伤已经是无法恢复了,医生给出的建议是只能静养,不能承担繁重的工作。赵勇群和彭少哲接替了郎冬的角色,在郎冬的指导下,继续组织自行车的攻关。
  在大量资金的支持下,运动型自行车的许多关键技术环节都已经得到了突破。林振华把车间里试生产出来的一批自行车送到省自行车训练队去试用,结果得到一致的好评,认为各项性能指标已经接近了进口运动型自行车的标准。
  当然,这也仅仅接近了先进水平而已,有些材料上的差距一时还是无法弥合的。国外顶级的自行车能够得到整个西方工业体系的支持,而汉华实业则没有这个条件。诸如特种钢材、钛合金、碳纤维、塑料、橡胶等各种材料上的问题,汉华实业公司不可能以自己的力量去解决。
  即便存在着差距,省自行车队还是非常愉快地与汉华实业签下了购买100辆训练用车的合同。毕竟,汉华实业提供的自行车,每辆的价格只需区区500元钱,而进口的训练用车,即使是很普通的一类,每辆的价格都在1000美元以上。
  林振华没打算从省自行车队那里挣到多少钱,他只是想要一个这样的广告效果而已。他在提供自行车的同时,还向省队免费赠送了一批印有汉华公司宣传语的训练服,让运动员们在进行公路训练时,义务地给汉华公司当起宣传员。
  江南日报的宋莹记者也得到了林振华的授意,在江南日报上发表了长篇通讯,宣传浔阳自行车厂的业务被汉华实业公司整合之后,如何浴火重生,生产出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运动型自行车。一时间,各地的销售商又云集浔阳,打听这款自行车何时能够定型生产。
  外贸厅更是心中暗喜,他们知道,林振华搞出这款自行车,目标肯定还是瞄准了出口市场。来年的广交会上,江南省又能爆出一个冷门了。
  运动型自行车的生产技术,林振华没打算向其他同行授权,因为这个产品本身属于小众产品,市场规模不大,容不下那么多的竞争者。不过,在研发运动型自行车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新工艺,林振华还是毫不客气地拿出去卖了个好价钱。
  浔自在生产自行车方面有充足的经验,只需要对原来的生产线进行适当改造,增加一些先进设备,修改一部分工艺流程,运动型自行车就可以实现量产了。这件事情,有郎冬在全盘把握,林振华根本不用更多操心。
  随着自行车的技术研发进入尾声,林振华又启动了一个新的项目,那就是冰箱压缩机的研发工作,负责这项工作的,是范世斌和刚刚从石化机跳槽过来的韦东齐。
  冬去春来,一年时间又这样在忙忙碌碌中流走了。
第224章
八卦女干部
  1985年,初夏的法兰克福。
  国际展览中心的大门外,彩旗招展,无数的大型广告牌上印着诸多国际知名大企业的名字:通用、西门子、三菱、东芝……把主办方自己立起来的“1985年国际机械装备展销会”的小牌子给淹没得无影无踪。
  由中国外贸部和机械工业委联合组织的中国机电装备展团一行40多人,此时就站在展览中心的大门口,看着这宏大的气势,感慨万千。
  “没有一家中国企业的名字啊。”机械工业委派来的一位叫朱晋文的司长用叹息般的口吻说道。
  “好歹咱们还是来了嘛,这就叫作零的突破。”外贸部副部长高祖兴呵呵笑着说道,“我们外汇紧张,打不起广告,就不跟着他们瞎掺乎了。”
  朱晋文道:“这也不是能不能打得起广告的事情,而是打了广告也没人认识你是谁,咱们中国的装备工业,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高祖兴道:“老朱,你怎么又说这话了?既然你都觉得没信心,咱们干脆打道回府,还能给国家节省点外汇呢。”
  朱晋文笑道:“高部长,既来之则安之嘛。再说,你们推荐过来的那位小林经理说得对,玩不起高端,咱们还不能跟别人玩低端吗?”
  说起小林,高祖兴摇了摇头道:“这个江南省的林振华,的确是个怪胎,他竟然能够想出这么歪的招术来。你还别说,我对这个小林经理,真有几分期望呢。”
  原来,法兰克福的国际机械装备展销会已经举办过20多年了,中国从未派出展团去参展。早先是由于东西方之间的意识形态冲突,中国基本上不参加这种在西方国家举办的展会。这几年国家执行改革开放的政策,突破意识形态的局限,开始陆续参与各种国际活动,但如国际机械装备展销会这样高水平的展会,中国方面只是派出采购团参加,从未想过还应该到展会上去展出自己的产品。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自然是由于中国的装备制造工业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虽然有少数几个领域能够达到或者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但这些领域大多是涉及到国防尖端技术的,是不能轻易向外公开的。在民用技术方面,中国要想拿出一些足以与国际一流装备企业竞争的产品,实在是非常困难。
  今年,外贸部又收到法兰克福展销会主办方发来的请柬,邀请中国方面前去参观、采购。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企业对于国际先进装备的需求与日俱增,已经逐渐成为法兰克福展销会上一个值得关注的买主。外贸部在收到请柬后,照例把这个消息转发给各部委和各省市区,了解各方的采购意愿。
  如往年一样,各省和各部委都报过来一些采购清单,有些是直接委托外贸部方面去采购的,有些则提出需要由采购单位派人亲自去洽谈。当然,申请派人去采购的,所有的相关费用都需要由采购单位自己负责,没有一点实力的单位,是不会提出这种要求的。
  外贸部负责审核这些申请报告的是一位名叫谢云娟的女干部,她在这个岗位上已经干了十几年时间,经验丰富,业务熟悉。她能够从每一份报告中看出这些采购申请是否合理,其中有哪些申请其实并不必要,只不过是有些地方的干部想借机捞一个出国机会而已。除了审核报告的内容之外,她还热衷于修改这些报告中的语法和错别字,把这当成紧张工作中的一种调济。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4/46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