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霸主(校对)第2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3/460

  但这样的话出在林振华之口,沙克尔就无法保持淡定了,这应当算是一朝被蛇养,十年怕井绳吧。
  林振华知道自己的话对沙克尔产生了效果,不过,真正要让沙克尔服气,还得靠实打实的东西才行。他拿起桌上的铅笔,随手在面前的一张白纸上画了起来,边画边解说道: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FA4502是默认以旋转轴角度线性插补的方法进行铣削加工的,这样会导致实际刀轴矢量偏离理论刀轴矢量位置,产生出非常大的非线性误差。尤其是在利用五轴联动加工中心圆周铣削倾斜面的时候,这种误差更加明显,会导致实际刀轴偏离待加工平面,造成过切或者欠切。沙克尔先生,我说的对吗?”
  一屋子的人都安静下来了,林振华这番话,说得极其专业,这显然不是糊弄人的虚话。沙克尔的脸变得尤其难看,因为在这一圈人中,他是最了解情况的,他知道,林振华一下子就抓住了这一款新机床中的关键问题,可谓是一针见血。
  最早林振华说出FA4502存在缺陷的时候,沙克尔还想到会不会是福特向林振华泄露了什么情报。但当听到林振华说出的这番话时,沙克尔知道福特是无辜的,因为以福特的专业背景,不可能对数控模块中的算法有如此深入的了解。
  其实,林振华说的东西也并不复杂,机床上加工复杂曲面的时候,是必须把一个曲面当成若干个平面来处理的。这就像用小刀削苹果,苹果是圆的,而刀是平的,削出来的苹果乍一看是圆形,但仔细分辨,还是能够看到这个圆形是由若干个平面构成的。
  所谓插补,就是计算出构成一个曲面的各个平面的位置坐标,然后再由计算机控制刀具和工件的运动,把这些平面加工出来。插补算法是数控机床控制模块中最重要的部分,算法选择上的差异,会直接影响到机床的加工精度。
  凭心而论,沙克尔的团队所设计出来的五轴联动机床直线插补算法,在当年是处于领先地位的。但相对于后世穿越过来的林振华而言,这样的算法就显得十分粗糙了。林振华随随便便就能找出其中的几个缺陷,并且用日后机械专家们提出的新算法予以修正。
  “我承认,你说的这个问题是存在的,但这是一个业内公认的问题,而且到目前为止,也没有哪家公司能够解决这个问题。”沙克尔说道,不知为什么,他说这番话的时候,总觉得自己有些底气不足的感觉。
  林振华微微一笑,道:“沙克尔先生,你应当说,除了我们汉鲁公司之外,还没有其他公司能够解决。”
  “你的意思是说,你们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沙克尔用不敢相信的语气问道。他曾经研究过其他一些公司的同类产品,发现大家都存在着类似的问题,这就说明这个难题是世界级的。一个至今没有五轴联动机床的国家,居然能够解决五轴联动机床的世界难题,这不是咄咄怪事吗?
  林振华没有答话,而是直接用铅笔在纸上写了一组坐标变换方程,然后把纸推到沙克尔的面前,让他自己去看。
  沙克尔将信将疑地接过这张纸,看了看林振华写的方程,自己竖起手掌模拟了一下,不由得嘴唇颤抖起来:“我的天啊,这是一个三维插补算法,用三个坐标来进行插补,这简直是一个疯狂的想法!”
  “我们把它叫做矢量平面插补算法。”林振华悠悠地说道,“这个算法的关键在于借助三个坐标的相互关系,来弥补直线插补中的缺陷,如果参数设置得好的话,至少可以修复90%以上的非线性误差。”
  “你确信这种方法有效吗?”沙克尔激动地问道,他是一个技术人员,没有什么比技术上的突破更让他兴奋的事情了。
  “沙克尔先生如果有疑问,不妨到计算机上去做一下模拟吧。这个模拟算法,我想应当是非常简单的吧?”林振华说道。他可不怕沙克尔去做验证,他刚写出来的这个模型在后世的机械教科书上是作为课后练习题的,其正确性已经得到过验证。
  “我马上去做。”沙克尔喊道,他已经按捺不住自己的好奇心了,决定马上就到计算中心去验证一下林振华所写方程的有效性。
  “沙克尔,请稍等一下。”威尔森发话了,他刚才一直在冷眼旁观着林振华与沙克尔的对话,现在到了发言的时候了。威尔森虽然对技术并不十分了解,但他从沙克尔的反应中能够看出,林振华给出的绝对是一个有价值的东西。话说到这个程度,沙克尔去做模拟已经没有必要的,即便是这个算法还有问题,至少也能够说明一点,即林振华背后的汉鲁机床公司,对于数控技术的掌握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有这样的水平,就已经具备了与斯皮舍尔公司对话的资本了。
  “林先生,我发现,每次与你交流,都能够给我们一些惊喜。”威尔森对林振华说道,“好吧,我很想知道,如果我们斯皮舍尔公司同意向贵公司转让我们的数控模块开发技术,你们能给我们一些什么样的回报呢?”
第330章
客大欺店
  林振华在沙克尔面前显摆自己的插补算法,其目的也就是要引出威尔森的这句话。
  林振华用来让沙克尔折服的东西,毕竟属于一个金手指的范围,如果他不是一个穿越众,他是说不出这一套东西来的。但金手指只能唬人,而无法改变中国技术落后的现实。林振华所说的这些算法,真正要实现,还是需要一批搞微电子、软件、自动控制等专业的工程师,而且需要有强大的工业基础作为支撑。
  最简单的一点,他所提出的算法,运算量比原来的算法要大了许多,这就需要设计专门的数字积分电路。这样的东西目前在中国即便能够设计出来,也无法制造出来。说到底,他这些知识只能用来与斯皮舍尔公司做交易。
  威尔森也是搞工业的人,他并非想不到这一点。但林振华说出来的这番话,还是让他不得不重新审视与汉鲁机床公司之间的合作。林振华露出这一手,对他至少提出了两点威胁。首先,汉鲁公司自己也在搞数控算法,而且水准不比斯皮舍尔公司差,斯皮舍尔公司如果现在不与汉鲁公司合作,未来想合作也没机会了。其次,林振华提出的这套算法,以及可能还没有展示出来的其他算法,并非只有斯皮舍尔公司一家感兴趣,如果他愿意去找其他家合作,对斯皮舍尔公司将是一个损失。
  威尔森丝毫也没想过能够出点小钱把林振华手里的知识买过来,同时也不认为自己能够以高薪利诱林振华加盟斯皮舍尔公司。几年前的那场交易已经让他见识了林振华的厉害,林振华完全清楚自己手上的牌值多少钱,他是不会把金子当铜卖掉的。
  “我们汉鲁机床公司拥有一批非常优秀的机械工程师,以及电子工程师,如果威尔森先生愿意,我们可以建立一个联合研究机构,合作开发新一代的数控系统。”林振华先抛出了第一个设想。
  威尔森扭头看了看沙克尔,沙克尔向威尔森点了点头,意思是说这种合作是非常值得的。技术这种东西,永远都不会是孤立产生的,林振华能够提出一个领先于时代的算法,说明林振华背后的团队拥有强大的实力,与这样一个有实力的团队合作,对于斯皮舍尔公司来说,并不算吃亏。
  林振华当然知道自己所卖弄的这套算法并不是自己的团队所搞出来的,不过他也并不担心未来穿帮。他手上至少有姚鹤良和刘向海这两张王牌,只要他利用自己的先知先觉提出一个方向,姚鹤良和刘向海都能够带领他们的团队把相应的技术搞出来。事实上,刘向海过去在汉华机械厂利用普通机床进行仿五轴加工的时候,所提出来的算法就包含了许多有价值的元素,拿这些东西去糊弄沙克尔,应当足够了。
  只要双方能够开始合作,沙克尔把目前斯皮舍尔公司的技术拿出来,林振华相信诸如刘兆华、马杰等一代青年才俊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消化吸收,届时大家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中国工程师肯定不会丢人的。要知道,西方人的数学头脑远不能与东方人相比,全世界数学搞得最好的莫过于中国、印度、俄罗斯等东方国家,美国人其实大多数都是数学盲。
  “我们可以考虑在这方面的合作,不过,我的团队希望能够看到贵方更多的实力展现。恕我直言,合作应当是在双方能力对等的前提下才可以实现的。”威尔森毕竟还是留了一手,他属于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人,先凭林振华一句话,他还是无法相信汉鲁公司的实力。
  林振华点点头道:“没有问题,未来几天内,我的技术总监会与沙克尔先生在这方面进行更为充分的沟通,我想我们的实力是能够赢得斯皮舍尔公司的承认的。”
  在说到“技术总监”一词的时候,林振华指了指身边的刘兆华,把刘兆华给吓了一跳。他目前的确是机床研究项目的负责人,在洋鬼子面前装作技术总监倒也无妨。但要让他去与沙克尔交流数控算法,他还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刚才林振华说的那一套,他听是听明白了,但背后的原理他还没想清楚呢。不过,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他也没法反对林振华的话,只是装模作样地向沙克尔点了点头,摆出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
  林振华没有管刘兆华在想什么,他接着对威尔森说道:“威尔森先生,我的考虑是,未来我们汉鲁机床公司所需要的数控模块,一律由这个联合研究机构负责设计,然后由斯皮舍尔公司独家供应。”
  “你估计你们对模块的需求最能够达到多少?”威尔森问道。
  林振华道:“刚才我的同事已经向各位介绍过了,我们汉鲁机床公司的基础是中国国内久负盛名的鲁中机床厂,我们在中国市场上拥有良好的信誉和客户关系。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我们的机床产品将在三年内达到3亿美元的销售额,我想这些机床产品中间,绝大多数会是数控机床。”
  威尔森在心里默默地计算了一下,数控机床上使用的数控模块包括各种数控装置、伺服驱动单元等,价格不一,但总体算起来,其价值在数控机床的价值中要占到20%左右的份额。如果汉鲁机床能够做到3亿美元的销售额,就意味着需要采购3000万美元以上的数控模块,这可是一个大订单啊。
  传统上人们喜欢说店大欺客,殊不知这句话的背后还有一句,就是客大欺店。林振华手上如果攥着一张几千万美元的订单,那么他就拥有了与各家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资本。
  “嗯,这听起来像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合作。”威尔森用一种美国式的委婉口吻表示了接受,不过,大家都能够感觉到,威尔森被林振华开出的条件说得心动了。
  事实上,林振华给出的条件还是比较厚道的,他虽然一张口就要求对方转让技术,但转让之后,却又承诺所有的数控模块都从对方这里订货。也就是说,不会让对方因为让出了技术而失去市场,这样就减少了对方对于转让技术的心理障碍。
  威尔森当然也明白,林振华此举只是权宜之计,等到汉鲁公司掌握了全部的技术,同时中国自己也拥有了芯片开发和制造能力,林振华迟早是会甩开斯皮舍尔公司的。不过,按中国目前的工业基础来看,这起码也得是20年以后的事情了,他没有必要为了20年后的风险而放弃眼前的利益。
  “除了数控技术方面的合作之外,我们还希望与斯皮舍尔公司进行其他一些方面的合作。比如说,机床整机的制造,如果威尔森先生认为有必要的话,我们非常有兴趣成为斯皮舍尔公司在亚太地区的代工厂。”林振华说道。
  “代工?”威尔森眼睛一亮。
  “是的。”林振华道,“我们分析过斯皮舍尔公司的资料,我们的看法是,斯皮舍尔公司在数控方面拥有强大的技术实力,尽可专注于做数控系统。美国市场上机床整机制造的利润已经非常微薄,威尔森先生以及在座的各位先生把宝贵的精力花在这上面是完全不值得的。”
  这一句又是正中要害,斯皮舍尔公司的各位都有些坐立不安了。机床算是一种高附加值产品,但其中涉及到的人工成本也是非常高的,尤其是在机床装配的环节里。
  以主轴箱中离合器的装配为例,一组摩擦片的安装间隙就非常有讲究。间隙大了,会导致打滑,无法传递足够的转矩;间隙小了,停机时松不开,又容易产生磨损。调整摩擦片的间隙需要有经验的工人反复操作,人力投入非常大。现在的美国年青人都不愿意干这种苦活,好不容易找到的一些技工,工资要求简直就是狮子大张口。在座的都是公司的高管,谁不知道这其中的苦处。
  “林先生,你掌握的信息的确非常准确。”威尔森苦笑着说道,“的确,我们的确考虑过要把机床整机的生产交给代工厂去完成,我们曾经去考察过墨西哥和印度的代工厂,但结果并不能让人满意。他们的工人工资的确非常低,但与此同时,他们的工人素质也达不到要求。”
  “这个我倒是有亲身体会。”一直充当听众的老刀忍不住插话了,“我曾经参观过一家印度的电子厂,他们的工人在拿电子芯片的时候,手上的咖哩还没有洗净呢。他们在焊接的时候根本不需要使用助焊剂,因为咖哩的助焊效果比松香更好。”
  “哦,我卖糕的!”销售总监布林克夸张地大笑起来,“刀先生,也许是你看错了,说不定人家是用松香当午餐的调料的呢。”
  大家嘻嘻哈哈笑过,林振华正色道:“关于这一点,我想请各位放心,中国工人的素质是非常高的。如果各位对此不放心,我们非常欢迎各位去参观我们的工厂,你们会看到我们的工人有着非常高超的技术,而且有着良好的纪律。”
第331章
核心技术
  对于中国工人的素质,其实斯皮舍尔公司的高管们是有所了解的。这些年,斯皮舍尔公司也曾向中国出口过不少机床,前往中国进行安装和培训工作的职员在回到美国之后,都对中国工人的悟性、吃苦耐劳精神以及纪律性交口称赞,所以林振华称自己的工人素质极高,大家都有了七八分的相信。
  关于寻找代工厂这件事,斯皮舍尔公司的高层已经讨论过许多次了,林振华的这个提议,虽然显得有些突兀,但却是正中他们的下怀。随着全球制造业逐渐由欧美转向亚洲,机床的主要市场也随之到了亚洲。斯皮舍尔公司在美国生产机床,再销售到亚洲各国,不但运输成本会升高,而且进行售后服务的成本也会大幅度升高。
  如果林振华的汉鲁机床公司能够为斯皮舍尔进行代工,那就意味着斯皮舍尔公司只需要生产一些高附加值的部件,而把其他部分都转到了中国。未来,汉鲁公司作为代工厂,也可以承担起在亚洲区域内进行售后服务的责任,这将使得斯皮舍尔公司的生产成本大幅下降,利润必将随之上升。
  接下来,双方便就可能进行的代工方面的合作进行了研讨。林振华坦承目前汉鲁机床公司在一些部件方面的技术还不过关,包括滚珠丝杠、油膜轴承、伺服电机等等,还不能达到斯皮舍尔公司目前的技术水平,这些部件将仍然由斯皮舍尔公司生产。
  至于其他的部件,双方的技术差距有限,只要斯皮舍尔公司能够提供相应的工艺文件,在一些关键技术上进行必要的指导,则以鲁中机床厂和汉华机床公司的现有水平,应当是能够生产出来的。
  在机床生产中依赖人工最多的装配环节,将全部转到中国去完成。当然,前提是中国的装配钳工技术水平得到了斯皮舍尔公司的承认。对于这一点,林振华是不担心的,杨文勇装配德国废旧机床已经能够达到原厂的精度,鲁中机床厂有几名老钳工的经验也非常丰富,完全能够通过美国人的测试。
  “林先生,在今天见面之前,我一直在猜想,你这次会给我们带来一个什么样的惊喜。我设想了许多种可能性,但仍然没有想到你会给我们带来这么大的变化。”谈判结束之后,威尔森握着林振华的手,感慨地说道。
  林振华呵呵笑道:“威尔森先生,我可是带着开展战略合作的想法来的,我相信,以威尔森先生的远见卓识,一定不会拒绝我们的善意。”
  威尔森道:“如果我们之间的合作能够如今天洽谈的这样展开,那么我们斯皮舍尔公司将会发生一次全面的转型,这是我们公司有史以来最具有革命性的一次转型。”
  “我相信这也将是最为伟大的一次转型。”林振华拼命地拍着威尔森的马屁,坚定他的信心。
  正如威尔森说的那样,如果双方能够照今天谈的这样合作,斯皮舍尔公司从此将专注于数控系统和机床附件的生产,利润较薄的机床整机制造将由汉鲁机床公司完成。相当一批生产工人将会被辞退,但公司的股东收益将会比过去更高。威尔森并不需要对工人负责,他只需要对股东负责,所以这样的合作对于威尔森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对于林振华来说,如果汉鲁公司能够成为斯皮舍尔公司的代工厂,对于提高汉鲁公司的技术水平将是很有好处的。机床整机制造放在美国的确没有利润,但拿到中国去做,就完全不同了。这点加工费用在美国人眼里微不足道,在中国却是一笔横财啊。
  美国人不时兴搞什么接风宴会,林振华等人在斯皮舍尔公司吃了一顿简单的工作餐,便离开公司返回赫尔酒店了。他们与斯皮舍尔公司的谈判并未结束,在未来几天内,他们还要就一些具体的细节再进行协商。
  回到酒店,刘兆华顾不上回自己的房间,直接跟着林振华到他的房间里来了。一进门,刘兆华就着急地问道:“林经理,你今天在沙克尔说的那个矢量平面插补算法,能给我讲讲吗?”
  林振华笑道:“刘工,你也太心急了吧?你总得让我洗把脸吧?”
  “你洗,你洗,我等着。”刘兆华跟着林振华来到洗手间门口,真的站在那里等着他。
  林振华暗自觉得好笑,他胡乱地抹了一把脸,走出洗手间,对刘兆华说道:“你不至于吧,怎么能急成这个样子?”
  刘兆华道:“林经理,你不是让我明天和沙克尔去探讨插补问题吗,可是我对你说的这个算法还一点头绪都没有。到时候如果一问三不知,岂不是坏了我们的大事了?”
  林振华呵呵一笑,从自己的行李箱里取出一叠纸,交给刘兆华道:“放心吧,我敢放出豪言,自然就是有所准备的。这里有一些资料,你拿去消化一下,明天拿这些东西去糊弄沙克尔,绝对没问题的。”
  这些资料,是林振华这几天临时写的一些东西,主要是他自己所记得的一些数控机床方面的知识。林振华不是超人,不可能把前世学过的东西原原本本地默写出来,不过,理工科的东西倒也不需要去默写,只要记得主要的原理,根据原理去进行推导,也就能推出个八九不离十了。
  由于国内数控技术水平的局限,林振华此前并没有想过要把这些知识拿出来使用。这就像一个人穿越到明朝,你就算能够背出WINDOWS的全部源码,又有什么用武之地呢?这一次出国之前,林振华灵机一动,想到了这些知识对于斯皮舍尔公司应当是有价值的,便整理了一部分出来,不料还真的发挥了作用。
  刘兆华接过林振华递给他的资料,迫不及待地坐在沙发上看起来了。才看了两页,他便拍着茶几高声喊了起来:“林经理,你太了不起了!这里面的这些想法,简直都是天才的想法啊!”
  林振华只觉得浑身暴汗,这些东西可都不是他的创新,他不过是从后世剽窃过来的而已。要说天才,只能说提出这些理论的人是天才,这与他林振华是没什么关系的。
  “刘工,你这个也太夸张了吧?”林振华怯怯地说道。
  刘兆华道:“林经理,我说的一点也不夸张。我觉得,这里面的思想,甚至已经超过姚教授的水平。对了,林经理,你是什么时候自学了这么多机械知识的?”
  林振华摆摆手道:“刘工,你可别把功劳都算在我身上,其实,这里面的很多想法,也是我和姚老师,以及舰船研究院的刘向海所长一起讨论出来的,他们对于这些理论的贡献,远远大于我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3/46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