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霸主(校对)第2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9/460

  林振华道:“军方也得讲理吧?如果我给他们弄到了好东西,他们上来就抢,那以后谁还给他们干活?”
  “你说的也对。”何海峰点点头道。他知道林振华与国防科工系统有不少联系,刘向海、陈天、张智方,都是这方面的人,想必林振华也不会吃亏吧。
  “除了和斯皮舍尔公司的合作之外,这一次我们还有一些意外的收获。”林振华说道。
  何海峰问:“什么收获?”
  林振华道:“我们在美国的时候,正好遇上纽约的一家电冰箱公司发生了工人罢工事件,公司的老板非常恼火,决心不再向工人妥协了。”
  “哦,他打算怎么做?”何海峰问道。
  林振华道:“他的办法很简单,就是把冰箱生产迁到中国来,关闭在美国的生产线。这样美国的工人就再也无法用罢工来威胁他了。”
  “这么说,他是想把生产任务转包给你了?”何海峰道。
  林振华道:“正是如此。我们初步商定,承接每年30万电冰箱的组装业务,原材料由美国方面提供,我们只是负责组装,加工费用是750万美元。”
  何海峰点点头道:“真是一笔不错的交易。小林,你可真是一员福将啊,这样的订单都能拿到。”
  林振华道:“老何,我跟你说这件事,可不仅仅是为了炫耀我们的订单,而是想提醒一下体改委这边,在美国,应当有大量类似的订单。我们应当组织一个庞大的代表团,到美国抢订单去。”
  “你确信?”何海峰问道。
  林振华道:“我专门了解过了,两年前,里根政府提出了星球大战计划,这个计划中包括了火箭技术、航天技术、高能激光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一系列高新技术。目前,美国的整个产业都在向高新技术方面倾斜,传统产业日渐衰落。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传统产业必然要迁往发展中国家,我们要抓紧时机去拣这些洋落。”
  听到林振华说起星球大战计划,何海峰皱了皱眉头,说道:“星球大战计划这件事,中央领导很重视,还专门责成几个部委进行研究,讨论应对策略呢。如果美国真的完成了星球大战计划,他们就相当于拥有了一个保护伞,只能是他们打别人,别人打不着他们,这对于我国的国防安全也是有极大威胁的。”
  “不会吧?这件事连中央领导都在关注?”林振华觉得有些意外。
  所谓星球大战计划,是美国总统里根在1983年的一次讲话中提出的一个概念,后来于1984年被批准实施。据美国政府所披露的信息,这项计划是指在1984财政年度至1989财政年度,投入250亿美元来研制先进的反弹道导弹系统的关键技术和验证可能的方案,至1994年完成整个计划,并确定是否进行部署。这个计划一度被认为是美国继阿波罗登月计划之后的又一项重大科技计划。
  不过,作为一名穿越者,林振华知道星球大战计划最终并没有得到执行,美国的反弹道导弹系统直到21世纪初还没有发展成熟,更不用提在1994年进行部署的事情。这项雷声大、雨点小的计划在历史上实际产生了两个效果,一是在美国催生了一批高新技术,二是引诱前苏联投入军备竞赛,并最终拖垮了苏联的经济,促成了苏联的解体。
  想到此,林振华提醒道:“老何,关于星球大战计划,我倒听到有另外的一些说法,供你参考。这项计划很可能只是美国政府抛出的一个烟雾弹,其目的在于欺骗苏联与美国进行竞争。苏联如果试图打破美国的反弹道导弹系统,就不得不投入巨资去开发新一代的弹道导弹,而以苏联目前的经济实力,这样的巨额投入可能会使其陷入泥潭。”
  “你是听什么人说的,这个消息可靠吗?”何海峰认真地问道,很显然,林振华的话,给了他一些启示。
  林振华连忙说道:“其实也没有什么人直接这样说,我只是综合我听到的一些消息而得出了这样一个判断而已,仅供参考吧。”
  林振华能说的也就是这些了,他总不能说自己有先知先觉吧?在当时,中国国内对美国星球大战计划的介绍很多,主流的观点是认为美国将出现一次新的技术跨越,而中国应当模仿美国,加大对高科技的投入,以免差距被进一步拉大。林振华提出的这个质疑,应当属于比较另类的观点,相信有识之士会从中受到启发的。
  “你这个想法非常有价值,我会转告军委和科委的有关同志,请他们再评估一下。如果这果真是美国政府的一个骗局,我们的策略就要有所改变了。”何海峰说道。
  “咱们会不会提醒苏联不要上当?”林振华傻呵呵地问道。
  何海峰道:“咱们国家目前和苏联已经实现了关系正常化,至于这样的情报会不会与他们进行交换,我也说不清楚。你的意见是要不要提醒他们呢?”
  林振华道:“我倒觉得,不提醒他们更好吧?”
  “为什么?”何海峰饶有兴趣地问道。
  林振华道:“一个强大的苏联,对于中国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
  何海峰无声地笑了,在这个问题上,他与林振华有着共同的见解,不过,以他的身份,不可能像林振华这样直白地把这话说出来。
  “算了,外交方面的事情,还是交给外交部门去处理吧。”何海峰抛开了这个话题,回到最初的题目上来:“小林,你刚才说到拣洋落,能详细说说吗?”
  “可以。”林振华道,“和我们合作的这家冰箱企业,叫做泰戈公司。他们的工人平均周薪是420美元,即便是如此,工人们仍然觉得工资太低,还在以罢工的方式要挟老板提高工资。我们中国的工人周薪还不到10美元,这对于美国资本家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我认为,我们应当由政府出面,组织广大企业到美国去进行推销,把美国企业准备放弃的产业拿到中国来。”
  “这件事外贸部一直都在做呀。”何海峰说道。
  林振华摇摇头道:“外贸部做的远远不够,他们一味想拉到外贸订单,为此不惜拼命地降低我方的要价,这是不对的。事实上,现在是美国的资本家更需要我们,他们是有求于我们的,我们在谈判上可以拥有一定的主动权。我觉得,你们体改委可以到美国去考察一下,全面掌握美国社会的情况,然后制订出一个更有利的营销策略。”
  “嗯,这个想法不错。”何海峰点头道,他拿起笔,把林振华的建议记下来,准备随后找人进行研究。
  接下来,林振华又把杜向阳的事情向何海峰说了一遍,何海峰叹息道:“真是可悲啊,咱们培养了这么久的人才,最终却投入了别人的怀抱,看来,是需要加强一下出国留学人员的思想教育了。”
  林振华道:“你们太官僚了,杜向阳的事情,不是光加强思想教育就能够解决的。人都是有利己心的,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他们需要有科研条件,也需要有良好的生活环境,如果我们不能解决这两样东西,光靠思想教育来吸引人才回国,是不可能做到的。”
  “可是咱们国家的条件就是这样,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变的。”何海峰说道。
  林振华道:“关于这件事,我倒有一个想法。我打算回去之后,在浔阳建立一个归国人员创业园,为留学归国人员提供和美国一样的生活环境,同时为他们提供科研所需要的资金和技术条件。如果他们有意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来创业,我也会给他们提供创业基金,让他们学有所用。”
  “这个投入可不少啊。”何海峰说道,“这样的投入由你们一个企业来做,合适吗?”
  林振华道:“我已经考虑过了,这样做的投入的确不少,但收益也是非常明显的。目前国内的科技水平与美国相比有很大的落差,在美国学有所成的人员,如果能够把学到的知识带回国内,必然会有极大的市场,我相信我们的投入肯定会有回报的。”
  何海峰想了想,点点头道:“小林,我发现你的气魄倒是越来越大了。其实,这件事情应当是由国家来做的,不过目前国家财政的状况并不乐观,到处都要用钱,恐怕很难挤出资金来做这件事。你们如果能够做到,倒是替国家减轻了一些负担了。”
  林振华道:“这个计划目前还只是我个人的想法,因为涉及到公司的投入,所以我还得回去和公司的其他领导讨论之后才能决定。不过,有一个政策我想请你帮我们争取一下。”
  “什么政策?”何海峰问道。
  林振华道:“目前,有不少出国留学人员担心国内的政策不稳定,这也是他们不愿意回来的原因之一。我想,要让他们安心地回国效力,就应当向他们承诺来去自由,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他们回来工作,如果觉得国内环境不好,还可以随时离开,这样他们就不会有心理负担了。”
  “来去自由?”何海峰有些犹豫,“咱们培养一个留学生非常不容易,好不容易让他们回来了,还承诺来去自由,万一他们都呆不住走掉了,怎么办?”
  林振华道:“这就要看我们的政策是不是对路了。如果我们的政策能够让大家心情愉快,大家为什么要走?这里毕竟是他们的祖国,他们对祖国是有感情的。反之,如果我们的政策不好,让人家觉得无法施展才华,那么我们用政策强行把人家叫回来,或者把人家扣下来,又有什么用?”
  “你说得对。”何海峰也想通了,事实上,他在很多方面与林振华是非常有默契的。林振华的这个想法,他乍一听有些抵触,但细细一想,还是非常理解的。
  “这样吧,小林,你把你的想法写成一个报告交给我,我回头请中组部、外交部、教育部一起讨论一下。来去自由这个提法很好,咱们应当有这样的自信。”
第340章
支援国防事业
  林振华谈完正事,站起身来向何海峰告辞,他说道:“老何,我要向你汇报的,也就是这些了。我还得回去准备一下材料,明天陈天帮忙约了科工委的同志,要一起谈谈合作开发五轴机床的事情。”
  何海峰道:“小林,晚上到家里去吃饭吧?我一会打个电话,让你阿姨多做点好吃的。岚岚今天也会回家吧,她还一直在念叨你呢。”
  听到何海峰说起何岚,林振华心里一动,想起了在纽约时妹妹对他的警告。他虽然并不觉得何岚对自己会有什么超越一般朋友的感情,但林芳华的提醒也是有些道理的,毕竟何岚也是18岁的姑娘了,正是情窦初开的时候,谁知道她会想些什么事。
  想到此,林振华就更不敢去何海峰家里吃饭了,他推托道:“算了,下次来北京再去你家拜访吧。对了,老何,这次我在美国见了小芳,她托我给你和阿姨带了些礼物,还给岚岚买了个大洋娃娃,我一块拿给你吧。”
  说着,林振华打开自己的旅行包,从里面拿出几个礼品盒子,以及一个用透明塑料纸包扎好的大洋娃娃,一齐摆到何海峰的桌子上。那个洋娃娃其实是林振华自己买的,但他想了想,决定还是以小芳的名义送吧。
  何海峰看着那些礼品,呵呵笑道:“敢跑到我办公室来送礼的,也就是你小林了。”
  “这个不算行贿。”林振华也笑道,“我们都算你的晚辈,这是晚辈孝敬长辈的礼节。”
  何海峰道:“得了吧,就你一口一个老何地叫着,还自称晚辈呢。”
  “这个嘛,主要是老何你比较平易近人,呵呵。”林振华笑着说道,他与何海峰也开玩笑开惯了,虽然年龄上的确有差异,但也属于忘年之交了。
  第二天一早,陈天开着他的吉普车来到林振华等人下榻的宾馆,接上林振华、老刀和卫景文,前往国防科工委,去洽谈有关五轴机床的事宜。
  国防科工委早已得到了老刀从美国传回的消息,知道林振华他们从斯皮舍尔公司那里得到了五轴控制芯片。整个科工委,从主管领导到下面的工程师,一个个都兴奋得好几天没有睡好觉了,就等着林振华他们回来报告具体的详情。
  五轴联动机床在军工领域的应用范围是十分广泛的,从船用螺旋桨,到飞机发动机的叶片,都涉及到一些复杂曲面的加工。刘向海在推进器所搞的那套仿五轴加工,虽然也能达到一定的效果,但效率太低,而且适用的范围也不够广,不足以满足军工生产的需求。科工委系统也曾通过各种渠道从国外弄到了一些五轴芯片,制造出了几台五轴联动机床,但缺口依然是非常大的。
  这一次,斯皮舍尔公司以打擦边球的方式,向汉鲁机床公司提供五轴芯片,科工委的眼睛自然而然地就盯上来了。这一次的会谈,大家就是要解决芯片如何交割的问题。
  由于事关重大,科工委派出了一名叫作洪丰的副主任,亲自主持与林振华的会谈,这个待遇算是非常高了。林振华要按行政级别套,也就相当于一个正处级,而科工委的副主任是副部级,中间差出了好几级。
  洪丰在会面之前,便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他打算先对林振华进行一番夸奖,让林振华觉得受宠若惊,然后再提出把芯片收归己有的要求,相信林振华肯定不会有什么异议的。至于代价方面,科工委的领导们也已经讨论过了,大家觉得可以给汉鲁机床一个比较高的收购价格,比如说,每片芯片100元人民币……
  “洪副主任,他们到了。”秘书来到洪丰的办公室,向他报告道。
  “好的,先安排他们到会议室坐下,我马上就到。”洪丰说道。
  林振华一行被带进了会议室,早有工作人员给他们倒上了茶水。林振华和老刀、卫景文坐在长条形会议桌的一侧,陈天则坐在一个离他们比较远的地方,显出与他们没有什么瓜葛的样子。今天的会谈是由陈天联系的,但他并不打算介入。
  林振华等人刚刚喝了一口水,会议室的门便被打开了,洪丰带着六七名科室领导和工程师大步走了进来。林振华等人连忙站起身来相迎,洪丰径直走到林振华对面的位置上,隔着会议桌向林振华伸出手去,用和蔼可亲的口气说道:“是林振华同志吧?非常欢迎你们。”
  工作人员在一旁轻轻地向林振华介绍了洪丰的身份,林振华微微一笑,伸出手与洪丰握了一下,回答道:“洪副主任,打搅了。”
  洪丰又与老刀、卫景文分别握了握手,并向坐在一旁的陈天笑了笑,打了个招呼,然后坐下来,说道:“咱们开始吧?”
  “洪副主任请开始吧。”林振华道。
  洪丰轻轻咳了一声,清了清嗓子,说道:“同志们,今天我们有幸请到了江南省汉华重型工业集团公司的副总经理林振华同志到我们科工委来洽谈工作。大家或许已经知道了,林振华同志这一次率领汉华重工旗下的汉鲁机床公司的几位同志到美国去,与美国斯皮舍尔公司签订了一份非常重要的合作协议。斯皮舍尔公司同意,向汉鲁机床公司提供具有五轴控制能力的专用芯片。”
  科工委的几名参会者事先都已经知道这一消息了,但此时再听一遍,眼睛里还是露出了欣喜之色。要知道,他们盼望获得五轴芯片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多少重要的军工设备部件就因为缺乏加工能力而无法完成,没有人比他们更清楚五轴芯片的价值的。
  “据陈天同志介绍,汉鲁机床公司这一次所以能够获得五轴芯片,与林振华同志的努力息息相关。林振华同志用他的卓越才华征服了斯皮舍尔公司的技术总监,使对方认识到必须加强与中方的合作,这才不得不拿出五轴芯片来作为合作的前提条件。”洪丰对林振华大加赞赏道。
  关于在斯皮舍尔公司的谈判细节,老刀已经向陈天做过汇报,陈天随即把这些情况向科工委又进行了介绍。洪丰刚才说的这些,就是陈天所介绍的情况,与真实情况之间倒也没有什么出入。
  “洪副主任言重了,其实对方愿意与我们合作,主要还是看中了我们汉鲁机床公司的技术实力,我个人所起的作用是非常微弱的。”林振华谦虚道。
  洪丰道:“你个人的作用还是应当肯定的。小林同志,想不到你竟然这样年轻,我最初听陈天说起来,还有点不相信呢。像你这么年轻的同志,就能够为国家立下这么大的功劳,实在是非常不容易啊。”
  “的确,林经理今年还不到30岁吧?”一位名叫宋定祥的科工委官员也附和道,他是科工委一个局的副局长,是五轴芯片的直接用户。
  林振华微微一笑,既不承认,也不否认,洪丰给他戴了这么多高帽子,肯定是为了给后面的话做铺垫的,林振华并不着急要表什么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9/46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