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霸主(校对)第23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5/460

  沈彪摇摇头道:“我敬你是有道理的,这半年多时间,佳乐一直都得到你和小杨的照顾,我这个当父亲的,理当感谢你们两个。”
  林振华笑道:“沈师傅说哪里话,佳乐其实给我们的帮助也很大,她现在是我们的头牌焊接专家,连我们的老师傅都佩服她呢。”
  沈佳乐霞飞双颊,谦虚地说道:“那是师傅们爱护我。其实,我也经常向老师傅学习的,像杨叔叔就指点过我很多次。”
  她说的杨叔叔,就是指杨欣的父亲杨春山。听到沈佳乐说起自己的父亲,杨欣也笑着对沈彪说道:“我爸没事就在我面前提起佳乐,说她年纪比我只大3岁,技术比老师傅还好,我爸总是用佳乐的例子来说我不争气呢。”
  “小杨都是大学生了,还说不争气啊?”黄苏娣说道,“现在这个社会,就是大学生吃香呢。”
  “我这个大学生不作数的,就是混了个文凭。当初要不是振华辅导我,我根本就考不上。”杨欣说道。其实她在南都大学学习的时候,成绩是很不错的,现在回到公司里,论才干也不比其他同时进公司的大学生差。
  沈佳乐看着林振华,问道:“对了,林振华,我一直都挺奇怪的,我听说你妹妹和杨欣都是你辅导考上大学的,你自己怎么不考个大学啊?”
  林振华道:“那是因为她们聪明,我这个人笨得很,光会辅导别人,自己考就考不上的。”
  大家都笑了起来,他们知道林振华是胡说八道,不过,既然林振华不愿意说理由,大家也就没必要再问了,反正林振华现在的位子丝毫不比上了大学的那些人差,有没有一个大学文凭,也就无所谓了。在沈彪的心里,隐隐还觉得,林振华没念大学可能是一件好事,自己过去的女婿金建波倒是大学生,结果还不是进了监狱?
  “这第二杯酒,我还是要敬你。”沈彪和林振华喝了第一杯之后,又重新倒上酒,继续向林振华劝着酒道:“这第二杯酒敬你的理由,是你帮我们江实电找到了美国公司来收购我们,这可救了我们全厂现在剩下的这1000多工人啊。”
  “沈师傅,咱们先吃点菜吧,酒一会再喝。”林振华连忙说道,沈彪这老爷子颇有点领导的范儿,说起祝酒辞来一套一套的。
  “对对,先吃菜,来,林经理,你吃这个大鸡腿。”黄苏娣殷勤地给林振华和杨欣两口子夹着菜,那份热情也是由衷的。
  大家吃了一会,沈彪又把话题引回到收购的问题上,看来,他对于这个问题还是非常关心的。他说道:“小林,你一直说是一家美国公司来收购我们厂,可是我看你好像能够做这家美国公司的主,这是怎么回事?”
  林振华道:“其实,这家美国公司的老板是前些年才出国去继承遗产的,他原来就是我们丰华县的人,和我关系很好的。”
  “哦,原来是这样。”沈彪算是解开了心里的一个谜团。要说林振华编的这个瞎话还是挺像模像样的,当年有个挺火的电影叫《牧马人》,讲的就是一个华侨回国认亲,让曾经当过右派的儿子去美国继承遗产的故事,所以全中国的老百姓都相信海外有大量需要继承的遗产,说不定自己身边某个混得不怎么样的人一夜之间就变成海外大公司的老板了。
  “那等到美国公司收购完我们厂以后,这厂长是美国人,还是中国人啊?”沈彪继续问道。
  林振华道:“应当会是一个华侨吧,从缅甸回来的。不过,他不太了解国内的情况,到时候肯定还要从国内找一些高级管理人员。今天我们去拜访的叶元才师傅,我已经打算请他当厂子的副总经理了,我还打算从汉华那边派几个人过来组个班子。”
  “这样好,这样好。”沈彪连连点头道,他还挺会给自己找角色的,现在已经俨然有点指点江山的意思了。
  林振华道:“沈师傅,其实以我们汉华重工的资金实力来说,要收购江实电也是可以做到的。但如果是我们来收购,麻烦事会比让美资公司来收购要多得多。过去石化机是大厂,我们汉华机械厂只能算是中等企业。现在如果我们反过来收购石化机,我担心很多工人心里会有疙瘩。用一个美国公司来收购,大家心里的障碍会少得多。”
  “呵呵,是这样的,小林说得太对了。”沈彪哈哈地笑了起来,其实他自己就是心里有疙瘩的工人之一,要不是因为女儿在汉华重工工作,而且与林振华关系不错,恐怕他也不会那么容易接受林振华的。
  接下来,林振华把未来要承接泰戈公司电冰箱组装业务的事情也向沈彪做了一个介绍,沈彪则向林振华介绍了一下有关冰箱组装过程中的一些技术细节。江实电这几年做冰箱,还是积累下了一些经验,这些经验对于未来的代工业务很有价值。
  吃过晚饭,林振华和杨欣起身告辞,小车在外面等着他们了。他们将赶到丰华去过夜,第二天到杨春山家里去拜年。现在许多原来汉华厂的工人都是有两个家的,一个在丰华,一个在浔阳。他们在丰华这边有许多亲戚朋友,逢年过节的时候总要回丰华来呆几天。
  沈佳乐留在家里陪女儿玩,沈彪夫妇把林振华两口子送到厂区的大路边。看看四下无人,黄苏娣小声地对林振华说道:“林经理,我想麻烦你一件事。”
  “什么事?”林振华纳闷地问道。
  黄苏娣道:“你看,佳乐和小金已经办了离婚了。小金判了8年,就算出来了,我也不想让佳乐和他再复婚。现在佳乐才28岁,也不能总是这样一个人过下去,所以,我想拜托你在汉华公司那边帮忙看看,有没有合适的人,给佳乐介绍一个。”
  林振华呵呵笑了起来,说道:“沈师母,这事不用你说的,杨欣一直都在帮佳乐张罗这事呢。不过,这种事也没法着急,总得有合适的人才行吧。”
  黄苏娣道:“还有什么合适不合适的,只要人品好,对佳乐和红红好就可以了,找个离了婚的,岁数大几岁也没关系。”
  杨欣插话道:“沈师母,这一段,我给佳乐介绍过几个的,不过她都不太感兴趣。我觉得可能是她刚刚离婚,心态上还没有调整过来。你放心吧,有合适的人,我会继续给她介绍的,肯定会给她找一个条件好的。”
  “哎,那就麻烦你们两个了。”黄苏娣感激地说道,“林经理,小杨,以后有时间到江实电来玩吧。”
  “会的,沈师母,等到美国公司来了以后,我可能会经常到江实电来的,到时候还得麻烦你和沈师傅呢。”林振华对沈家老两口说道。
  沈彪矜持地点点头,说道:“没问题,小林,有什么麻烦的事情,你就尽管来找我,在江实电,我说两句话还是没人敢不听的。”
第349章
金牌推销员
  “岑经理,龙厂长,不是我不给你们面子,实在是我们对曲轴加工的精度要求比较高,寻常的机床我们是不敢用的。”
  在大连东辽造船厂的厂长办公室,厂长杨国涛无奈对面前的岑右新和龙万里说道。
  自从听汉华机床研究所的刘兆华说起东辽造船厂需要一套船用曲轴加工设备之后,马胜凡和岑右军就把这事记在心上了。为了拿到这套设备的订单,汉鲁机床公司派出了岑右新和龙万里两个人,几次前往东辽造船厂,对杨国涛以及其他领导干部软磨硬耗地进行推销。
  早先的鲁中机床厂与东辽造船厂有过业务往来,由于都属于国家装备制造企业,杨国涛与鲁中机床厂的厂长马胜凡也曾在几次会议上打过照面,多少算是互相认识。岑右新和龙万里打着马胜凡的旗号找到杨国涛这里,杨国涛也有些不看僧面看佛面的意思,不便避而不见。
  岑右新此次要推销的产品,属于大型精密机床,这样的机床此前国内还没有设计和制造的先例,也就难怪杨国涛不放心了。对于岑右新的推销,杨国涛先是婉拒,再就是往下属部门推,最后不得不直言不讳地回绝。但岑右新颇有一些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管杨国涛如何做,他都是满脸笑容,软言软语,让杨国涛真是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
  龙万里在这几次前往东辽造船厂的过程中,算是见识到了岑右新做业务的风范。有时候,对方给的脸色让他都觉得十分难堪,但岑右新一点都不受影响,颇有些唾面自乾的涵养。龙万里自讨如果是自己一个人来,面对这种冷遇,肯定会勃然大怒,然后拂袖而去。但岑右新却每次都跟他说,进展很顺利,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也许再努力一下,就能成功了。
  今天,是他们第五次来到东辽造船厂了,杨国涛一见到他们俩,就有一种想暴走的欲望,但看着岑右新那张憨厚朴实的笑脸,他又无法说什么难听的话,只好高挂免战牌,劝二位免开尊口。
  听到杨国涛的回绝,岑右新嘿嘿笑着说道:“杨厂长,你误会了,我和龙厂长这次来,不是来谈曲轴机床的事情的。”
  “不是来谈曲轴机床的?”杨国涛觉得有些意外,“那你们找我有何公干?”
  岑右新道:“是这样的,上次我和龙厂长来你们厂的时候,听说你们从法国进口的一台立式车床坏了,怎么样,现在修好了没有?”
  杨国涛更是纳闷了,他不知道这台立式车床和汉鲁机床公司有什么关系。不过,听到岑右新问起来,他还是如实地回答道:“还趴着呢,现在正在和法国那边的机床公司联系。唉,对方给不给修还是一回事,现在光国际长途费都花了几千了。”
  说起这台法国进口的立式车床,杨国涛着实有些恼火。一开始,机床是出了一点小故障,厂里与法国方面联系维修,细一打听,对方在亚洲地区没有维修处,要派人从法国飞过来,报价高得惊人。
  厂里舍不得出这笔维修费,便把修理工作交给了机修车间。谁知,机修车间换了一个零件之后,机床倒是能转起来了,但精度一下子下降了两个等级,根本就谈不上什么精密加工的要求了。厂里这才开始慌张起来,再与法国方面联系时,对方的开价立马翻了一番,道理也很简单:我们的机床,谁让你动了?
  这样一来,东辽造船厂就有些骑虎难下了。请法国人来修吧,价格太贵;自己修吧,根本没有希望。如果直接把机床报废,这个责任又必然要有人来承担。
  岑右新好端端地,哪壶不开拎哪壶,莫非是想看东辽造船厂的笑话不成?杨国涛脸微微地沉了一下,不悦的心情已经溢于言表了。
  岑右新对杨国涛的反应似乎有些后知后觉,他听到杨国涛的回答之后,脸上居然露出一些笑意,给人一种幸灾乐祸的感觉。他说出来的话,就更让杨国涛恼火了:“是这样啊,那太好了。”
  “岑经理,你这是什么意思?”杨国涛黑着脸问道。
  岑右新道:“杨厂长,你别误会了,我说好,是因为我们没有白跑一趟。万一你们已经修好了,我们岂不就白来了吗?”
  杨国涛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岑右新的意思,他问道:“怎么,岑经理的意思是说,你们能够替我们修这台车床?”
  岑右新点点头道:“没错,杨厂长,我们汉鲁机床公司也造精密立车,上次从你这里回去之后,我们把这个情况向我们马厂长进行了汇报,马厂长指示我们,要想客户之所想,急客户之所急。所以,他就派出了我们公司最好的装配钳工,来帮助你们重新组装这台车床,保证把它的精度恢复到出厂状态。”
  “这是不可能的。”杨国涛摇着头道,“岑经理,你们的心意,我领了。但要说能够把这台立车重新装配到原来的精度,这是不可能的。前些天,我们请大连几家机床厂的技师过来看过,他们都觉得不可能装配到原来的精度。你们汉鲁机床公司虽然有些技术,但和我们大连这几家机床厂比起来,也不相上下吧?他们做不到的事情,你们要做到,也难。”
  岑右新道:“杨厂长,什么事都要试一下才知道的。你们这台车床反正拆也拆过了,多拆一次少拆一次,法国人也不会再说什么,何不让我们的技师来试试呢?你知道吗,我们汉鲁机床公司有一个兄弟单位,叫做汉华废旧金属回收公司,是专门从德国进口废旧机床进行翻新的。我们能够把报废的机床翻新到原来的精度,更何况你们这台车床还根本就没有坏呢。”
  “你们有这样的经验?”杨国涛有些心动了。受制于人的滋味是很难受的,如果不是怕上级部门责难,他几乎都想把这台机床直接搁置起来了。不过是区区十几万美元的东西,对于东辽造船厂来说,也不算是很大的一笔资产,让他因此而去看法国人的脸色,他真有些难受。现在听岑右新说他们能够把废旧机床都翻新到恢复原有的精度,杨国涛忍不住就想试一试了。
  “你们的技师在哪呢?”杨国涛问道。
  “就在外面呢,是我们公司最出色的装配钳工技师。”岑右新说道,说罢,他向着门外喊了一声:“文勇,你进来吧,杨厂长要见你。”
  话音未落,一个连胡子都没长起来的小年轻走了进来,站在岑右新身边,憨憨地向杨国涛笑着喊了一声:“杨厂长。”
  “这就是你们的装配技师?”杨国涛几乎要吐血了,他想到,肯定是自己此前几次回绝了岑右新,岑右新怀恨在心,今天是存心来气他的。就这么一个半大孩子,说是学徒工都嫌太嫩,岑右新居然说他是什么装配钳工技师。
  岑右新似乎很满意他给杨国涛带来的惊喜感觉,他不知道,杨国涛心里惊自惊了,喜却无从谈起。他对杨国涛说道:“杨厂长,这就是我们的装配技师,他发明了一套机床装配工艺,被我们的林经理命名为杨文勇装配法呢。”
  “龙厂长,岑经理说的,是真的?”杨国涛转头对龙万里问道,对于岑右新的人品,杨国涛已经不愿意相信了。不过,龙万里这个人,杨国涛过去也是接触过的,知道他是个正派人,说话是靠谱的。
  龙万里点了点头,说道:“杨厂长,岑经理说的是真的,你别看文勇年轻,他的装配技术,让我们厂的很多老钳工都非常服气的。我们新近生产了四台重型卧式镗床,1000毫米深孔的误差能够控制在0.02毫米之内,这就是文勇和另外几位老师傅装配起来的。”
  “哦?看不出来嘛。”杨国涛将信将疑地说道。这款重型卧式镗床,龙万里在此前也曾向杨国涛推荐过,只是因为东辽造船厂不需要这样的设备,所以没有成交。对于这个加工精度,杨国涛知道属于比较高的,却没有想到这样高精度的镗床居然是杨文勇这样一个小年轻装配出来的。
  看着汉鲁机床公司的这几个人一副认真的样子,杨国涛决定给他们一次机会了。他抄起电话,拨通了主机车间车间主任顾志坚的号码:
  “老顾,我是杨国涛啊。山东汉鲁机床公司这边,派来了一个装配钳工,听说是个技师,他们想帮咱们看一下那台法国立车,你给安排一下吧。”
  在得到顾志坚的回答之后,杨国涛放下电话,对岑右新一行说道:“好吧,盛情难却,你们人都已经来了,就麻烦你们去看看吧。咱们现在就到主机车间去,那台立车就是他们车间的。咱们先说好,这件事和我们曲轴加工设备没什么关系,不管今天这台立车能不能修好,晚上我都让主机车间请你们吃饭。”
  岑右新道:“杨厂长,你放心吧,如果修不好你们的车床,晚饭我请,想吃什么我都认了,茅台酒、五粮液,管够。”
  “好吧,那咱们就赌一赌吧,看看最后是谁请客。”杨国涛摇了摇头,他实在是服了这个农民出身的金牌推销员。
第350章
立式车床
  听说有人能够修立式车床,主机车间的主任顾志坚专门跑到车间门口来迎接,见到跟在杨国涛身后的几个人时,顾志坚急切地问道:“你们两位,哪位是修机床技师?”
  岑右新和龙万里面面相觑,自己这方明明是三个人,顾志坚却只说了“两位”,很显然是把第三个人华丽地无视了。而这位被无视的第三者,恰恰就是真正的机床技师杨文勇。唉,看来年轻的确是一种错误啊。
  “顾主任,我向你介绍一下,这位就是我们的技师,杨文勇。”岑右新把杨文勇推到前面,向顾志坚隆重推荐道。
  顾志坚脸上显出了和此前杨国涛一样的疑惑和不满之色,不过,当他看到杨国涛一副淡定的表情时,也就不多说什么了,而是对杨文勇伸出手,说道:“哎呀,对不起,对不起,原来是小杨师傅啊。”
  杨文勇伸出手与顾志坚握了一下,而就是这一下握手,让顾志坚突然有了几分信心,原来,杨文勇的手掌上全是老茧,这是一张最过硬的技师凭证。
  一行人走进车间,来到那台趴窝的立式车床旁边,几位机修车间的钳工也已经闻讯赶到了,他们在此的目的,一方面是要见识一下汉鲁机床公司的钳工是什么样的水平,另一方面则是有点压压阵的意思,万一汉鲁机床这边乱来,至少现在还有懂行的人可以干预一下。
  杨文勇不是一个擅长与人交际的人,刚才与杨国涛、顾志坚打招呼,他都有些讷讷的样子。但一站到机床跟前,他浑身的活力都焕发出来了,像是见着多年未见的朋友一般。他先是转了转手轮,感受了一下转动时候的阻力,然后转头对顾志坚问道:“顾主任,我想试一下车,可以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5/46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