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霸主(校对)第23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7/460

  “斯皮舍尔?那可是数控机床方面的老牌公司啊,能够和他们合作,你们真是拣着宝了。”顾志坚用神往的口吻说道。
  “没错。不过你们知道吗,斯皮舍尔公司所以愿意和我们合作,是因为我们林董事长提出的数控技术思路,把他们的总工给震了。”龙万里抛出了一个猛料。
  “什么什么?你们董事长的数控技术比美国人还强?”在座的几位东辽造船厂的中层干部都吃惊地问道,心里颇有些怀疑。
  龙万里于是把林振华在美国与斯皮舍尔公司斗法的事情原原本本讲了一遍,在座的各位也都是懂点技术的人,虽然不太明白到底是什么样的技术让美国人服气了,但多少也相信了龙万里的介绍。其实,只要听听结果就知道了,中国人如果没点硬货拿出来,斯皮舍尔公司怎么可能会答应全方位合作呢?
  “这还只是一部分呢。”龙万里得意地说道,“我们现在不但和斯皮舍尔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科工委系统的858厂现在也和我们形成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要和我们合作开发新一代数控机床了。”
第352章
海战
  “858厂也和你们合作了?”杨国涛又被震撼了一次,东辽造船厂也接过军用船只的订单,所以他对科工委系统也有所了解,知道858厂是国内搞数控搞得最好的企业,想不到这家企业也在和汉鲁机床公司合作了,看来自己真得对汉鲁机床公司另眼相看了。
  “这样吧,龙厂长,岑经理,关于曲轴加工机床这件事,我们可以再商量一下。曲轴加工是有一些特殊要求的,这方面需要你们公司的设计人员来和我们的工程师全面沟通一下。如果你们能够解决数控和精度两方面的问题,价格上也比较有优势,我们可以考虑订购你们的机床。”杨国涛终于松口了。
  岑右新喜出望外,马上端起酒说道:“杨厂长,太感谢你给我们这个机会了。来,我敬你一杯。”
  杨国涛和岑右新碰了一下杯,把酒喝干,然后笑着说道:“岑经理,我实在是佩服你做业务的能力啊。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你看我不就向你投降了吗?”
  岑右新连连摆手道:“杨厂长过奖了,我就是一个农民出身,如果不是我们林经理把我带出来,我现在还在乡下摸锄头呢。”
  杨国涛有些奇怪地问道:“对了,我一直听你们说这个林经理,还是林董事长的,他是不是在你们公司很有威望啊?”
  龙万里介绍道:“林董事长,是我们汉鲁机床公司的董事长,他同时又是江南省汉华重工集团的副总经理,所以叫他董事长的也有,叫他经理的也有。他的真名叫林振华,他搞管理有一套办法,难得的是,技术上也非常强,还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绝对是个全才啊,我们公司的干部职工都非常佩服他的。”
  “哦,他有多大岁数了?是解放前的干部,还是解放后的干部?”杨国涛问道。
  岑右新道:“我们林经理可不是老干部,他今年才28岁呢。”
  “28岁的董事长!”杨国涛直咂舌,“看来我们真是老了,你们这个小杨师傅,20刚出头,技术就这么好。你们那个林董事长,居然也才28岁,而且还能让你们都交口称赞,真是太不容易了。”
  “我们江南省汉华重工集团最早只是一个500人的机械厂,现在发展到了将近1万人的规模,还不算汉鲁机床公司这边的人数,这都是我们林经理的功劳啊。”岑右新津津乐道地介绍着,接下来,他就把他所知道的林振华的事迹向众人述说了一遍,直听得一桌子人都唏嘘不已。
  聊完林振华,众人又扯起了其他的事情,其中,一位叫张礼鸣的中层干部随口说起了最近南海上的军事冲突。
  “你们看今天的报纸没有,咱们的海军在南沙群岛,和越南小贼打起来了。”张礼鸣说道。
  “有这样的事情,咱们打赢了吗?”众人都关切地问道,这些天大家都比较忙,也没顾上读报,还真不知道有这么一回事。
  张礼鸣从手提包里拿出一张报纸,递给杨国涛,说道:“杨厂长,你看,就是这篇报道。”
  杨国涛拿过报纸,一边看一边给众人念起来:“我海军某部官兵浴血奋战,击退越南入侵者,捍卫了祖国南部海疆的主权与尊严……这里有战斗经过,我给大家再念念,……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中国政府决定在永暑礁建立南沙海洋观测站。在得知中国将要建立海洋观测站的消息后,越南海军加紧了对南沙各岛礁的侵占。今年3月初,越南海军海出两支舰队,从金兰湾出发,驶向我永暑礁周边岛礁。
  我海军某护卫舰在得到敌情通报后,迅速驶往越军企图侵占的红石礁,与敌展开礁盘争夺战。越军不顾我军的严正警告,从运输船上放下一条木船,搭载40余名越军强行登上红石礁,并在红石礁插上了两面越南国旗,并企图破坏我国在红石礁上的主权碑。
  我护卫舰官兵义愤填膺,决心誓死捍卫国家的领土与主权完整。护卫舰作战参谋王保星带领10名战士从红石礁另一侧登礁,插上了五星红旗,并居高临下地向优势的敌人发起了冲锋……”
  “杨厂长,你刚才念的那个名字,是王保星吗?”杨文勇突然插话道。
  “嗯,是叫王保星,怎么,小杨,你认识?”杨国涛认真看了看报纸,回答道。
  杨文勇兴奋地说道:“没错,我认识他的,我最早和林经理到上海去的时候,就是他到火车站接我们的。”
  “他怎么会去接你们?不会是同名同姓的人吧?”杨国涛好奇地问道,这种报纸上出现的英雄人物居然和现实中的人有瓜葛,这可是大家都感兴趣的八卦。
  “不会错的,保星就是海军的,他是刘所长他们单位的警卫战士。”杨文勇说道,见众人一副茫然的样子,他又补充道:“刘所长就是海军舰艇研究院推进器所的所长。”
  “你是说刘向海所长?”杨国涛问道,作为造船界的人,不知道刘向海的可不多。
  “对啊,就是这个刘所长,我在刘所长那里的时候,和王保星的关系很好的。”杨文勇说道,“对了,杨厂长,你还没读完呢,王保星他们打赢了吗,他有没有受伤啊?”
  “打赢了。”杨国涛看着报纸说道,“我们的海军官兵只有一个人受了轻伤,越寇这边就惨了,你们听,我军共击沉越船2艘,重创1艘,俘虏越军40余人,打死打伤越军约400人。这是大获全胜啊!”
  “太好了!”顾志坚拍掌道,“这帮越南小贼,就是该狠狠地教训他们一下才行。”
  “小杨,你的那个朋友王保星,这一回可立大功了。他身先士卒,带领战士们和越寇拼刺刀,把越寇赶出了红石礁。军委要对他进行表彰呢。”杨国涛对杨文勇说道。
  “他一直都想要立功的,想不到真的立了大功了。”杨文勇高兴地说,看到自己的朋友立了功,他心里由衷地觉得自豪。
  张礼鸣说道:“杨厂长,你看报纸上说的没有,这一次,咱们海军出动了一种航速近40节的快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对敌舰进行攻击。敌人还没反应过来呢,咱们的快艇就已经冲到他们跟前了。”
  “对对,我看到了。老张,这报纸上没写错吧,航速40节,这是什么艇啊!”杨国涛纳闷地说道。涉及到船舶技术方面,他们几个都是行家了,不过,他们一时也想不出是什么样的技术能够让快艇的速度达到这个水平。
  杨文勇道:“这个我倒是听刘所长他们说起过,应该是他们去年搞的高速艇吧,用的是我们生产的喷水推进泵。”
  杨文勇是随口一说,然而,杨国涛却惊得眼珠子都要掉出来了,他看着杨文勇问道:“你说什么,你们生产喷水推进泵!”
  杨文勇点点头道:“对啊,是刘所长他们搞的,我们公司的马工,还有周师傅、彭师傅、孙师傅,都去帮他们加工的,最后总装的时候,我们孙师傅还把我也叫去了。”
  “小杨,你不会搞错吧,喷水推进泵可是国防尖端设备,怎么可能让你们去加工呢?”张礼鸣质疑道。他没吃过猪肉,但好歹见过猪跑,他隐约听人说起过海军在搞喷水推进泵,所以料想这东西应当是高度保密的。
  杨文勇摇摇头道:“不是啊,我们和刘所长他们合作搞了一个公司,叫做汉华喷水推进器公司,专门生产喷水推进泵的。我们林经理说了,我们生产的喷水泵,是用在民船上的。还有用在军舰上的喷水泵,我们也参加安装了,不过刘所长交代过,技术细节是不能外传的。”
  “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杨国涛问道。
  杨文勇道:“就是去年的事情,我们的公司就建在上海,现在第一批产品可能快要出来了吧。”
  “我们怎么不知道呢!”杨国涛扼腕道。
  岑右新从他们的对话中察觉到了什么,他连忙问道:“怎么,杨厂长,你们对这个喷水推进泵也感兴趣?”
  杨国涛道:“我们当然感兴趣。我们船厂有一块业务就是建造水上交通艇,其实顾主任那边还琢磨过搞喷水推进的事情呢。我们曾经了解过国外几家搞喷水泵的公司,可万万没有想到,咱们国家的民用喷水泵居然已经有成品了。”
  岑右新道:“这不奇怪啊,我刚才不是跟你们介绍过吗,我们林经理特别懂经营,只要是有前途的产品,他就会投资去搞。大家刚才说的那位刘向海所长,和我们林经理是最好的朋友,他们单位搞出来的技术,肯定会和我们分享的。所以,我们公司搞出来的喷水泵,肯定是国内领先的。”
  岑右新其实对喷水泵这块的业务了解得并不多,但这并不妨碍他吹牛。他的心态是,无论如何,先把业务线索连上再说,至于能不能做成单子,那是以后的事情。
  “你们说的是真的?”杨国涛像听一个神话故事一样,在他心目中,刘向海简直就是大神一般的人物啊,怎么居然也和这个林经理搭上线了?
  “这个绝对不会错。”岑右新道,他转头对杨文勇说道:“文勇,你把喷水泵的事情,向杨厂长详细地说一下。”
第353章
创业基金
  汉华喷水推进器公司是根据林振华与刘向海之间的协议,由汉华重工与海军舰艇研究院推进器研究所合资建立的一家公司。为了方便推进器所的研究人员参加公司的技术研究工作,公司设在了上海。汉华重工派出一名叫作李辉的中层干部担任了公司的总经理,负责日常管理,推进器所则派出了常清波等人参与管理工作。
  喷水推进器公司的投资总共1000多万元,全部由汉华重工提供,推进器所方面,主要是以技术入股。双方的股权分配是汉华重工占60%,推进器所占40%。不过,由于喷水推进器的技术是来自于军工,因此公司章程中规定,遇到涉及国防安全的重大事项时,决策权归属推进器所。
  林振华出资成立喷水推进器公司的原因,在于看好喷水推进器技术的应用前景。这项技术目前在国际上也正处于成长期,中国的起步虽然晚于美国、新西兰等国家,但落后的距离并不远,如果有足够的投入,加上刘向海那个团队的强大科研能力作为支撑,林振华相信终能后来居上,占领这个领域的制高点。
  把军工技术转为民用,在当时的中国还刚刚开始。海军装备部的张智方部长对此给予了大力的支持,使得喷水推进器公司的建立基本上没有遇到什么障碍,相关的技术转移工作也进展得非常顺利。这个项目从去年年初开始,到如今已经有了民用版的定型产品,正在积极寻找买家。
  杨文勇作为汉华重工水平顶尖的技师,也曾被派往喷水推进器公司去协助产品装配工作,因此他对于这项产品有着比较深入的了解。于是,他便在饭桌上把有关的情况一五一十地向东辽造船厂的几位干部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你们那位林经理,实在是太有眼光了。”杨国涛听完杨文勇的介绍,不由得感慨起来,“我看过资料,喷水船是未来几十年内最有发展前途的船舶产品,你们能够抢在这里进入喷水推进器这个领域,就相当于在未来的发展中抢到了先手。整个喷水船里最有利润的就是推进器了,以后我们这么造船厂,可都是给你们做牛做马的了。”
  岑右新听到杨国涛的感慨,心中好生得意。他是机床公司的业务经理,对于喷水推进器这边的事情不太了解。不过,作为整个汉华重工的中层干部,他也听说过这件事,只是当时并没有想到这个市场有如此辉煌的前途而已。他顺着杨国涛的话说道:“杨厂长,这不是我吹牛,我们林经理的眼光,那的确是常人没法比的。不过,喷水推进器这个东西,我觉得利益应当是大家都有份的,如果杨厂长对这个东西感兴趣,我可以向林经理汇报一下,你们可以到一起谈一谈,看看大家有没有什么合作的机会。”
  “如此就太好了。”杨国涛道,“岑经理,那就拜托你向林经理带个话,就说我们东辽造船厂对于喷水推进船有非常大的兴趣,如果有可能的话,我们希望能够和你们的喷水推进器公司建立起紧密的合作关系。”
  这顿饭的本意是为了答谢汉鲁机床公司帮忙修理机床,谁知席间又聊出喷水推进器这样一件事,这对于杨国涛来说,属于意外的收获。东辽造船厂有一部分业务就是造几百吨的小船,如果能够引入喷水推进技术,东辽造船厂完全有可能开发出一系列新型船舶产品,而这些产品又完全有可能在国际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果真能够做到这一点的话,这可就是关系到东辽造船厂发展战略的大事了。
  “好的,我一定把话带到。”岑右新拍着胸脯答应道,他知道这件事林振华肯定是会感兴趣的。林振华从来都不是那种喜欢吃独食的人,但凡有个什么好项目,他都会努力去寻找合作伙伴,共同来把市场做大。
  就在岑右新在东辽造船厂积极开拓业务的时候,林振华正与浔阳市长洪予安走在江堤上,畅谈着浔阳的发展大计。汉华重工的总经理助理项哲,以及浔阳市的几位官员跟在他们身后不远处,也在谈着各自感兴趣的话题。
  “林经理,你们汉华重工的业务,真是越做越大了,这个开发区,前两年还是一片荒地,现在已经建起了这么多的厂房了。”洪予安指着江堤下面的开发区对林振华说道。
  几年前,他们两个人也是站在这个地方,指点江山,描绘着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设蓝图。转眼间,这里就变成了一片繁荣的工业区,不但汉华重工的一大片厂房建了起来,那些为汉华重工做配套的企业,也一个个发展得有模有样的,各自都有了自己的厂区。伴随着工业的发展,服务业也逐渐渗透进来,已经形成好几条初具规模的商业街了。
  听到洪予安的感慨,林振华笑着奉承道:“这都得益于洪市长的英明领导了。”
  洪予安哈哈大笑起来:“林经理,你这话可就言不由衷了,你们汉华重工的发展,我还真没出什么力呢,说来都觉得惭愧。”
  “洪市长给我们提供了土地,还给我们解决了用工问题。现在汉华重工近万名工人,光蔬菜供应就是一个大问题,这不都是洪市长在给我们保驾护航吗?”林振华说道。
  “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洪予安说道,接着他又关切地问道:“林经理,下一步,你们汉华重工还有什么大动作没有,说出来也好让我们市里有所准备啊?”
  林振华道:“洪市长,我今天来见你,就是有事要和你商量。不过,这事可不仅仅是我们汉华重工一家的事情,而是关系到浔阳市发展的大事。”
  林振华这话也算是狂妄之极了,当着市长的面,说有关系到全市发展的大事要和市长商量,还真不知道这个城市谁才是当家人了。不过,洪予安对此没有半点反感,现在汉华重工的产值差不多占到了整个浔阳市工业产值的四成以上,林振华跺一跺脚,浔阳市政府的楼板也得颤一颤的。
  “好啊,那我就洗耳恭听了。”洪予安说道,“每次和林经理交流,都能够有一些意外之喜的,这一次,你又给我们带来一个什么好消息呢?”
  林振华道:“洪市长,去年年底,我带领我们公司的一个代表团去了一趟美国,回来之后,我把我的一些想法和国家体改委以及外贸部的一些领导做了一个汇报,建议组织一个经贸代表团,到美国去联络制造业企业,承接产品的外包生产。最近,我得到消息,国家已经批准了这个方案,外贸部正在着手组织企业参加这个代表呢。”
  “你是说,我们浔阳市也应当组织企业积极争取这个机会?”洪予安问道,俗话说响鼓不用重锤敲,洪予安也是一位非常有见识的官员,林振华只是提示了他一句,他就明白林振华的意思了。
  林振华道:“正是如此。承接国外的产品外包生产,运输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产品在中国制造,原料要从美国运来,成品还要运回美国去,这往返的运输费用都是要摊在产品成本中的。现在能够承接这种业务的,都是有海运优势的沿海工业区,我认为,我们浔阳市濒临长江,海轮可以直达浔阳港,所以我们也具有沿海的运输优势,完全可以成为重要的出口加工贸易区。”
  洪予安道:“你这个想法是好的,可是,我们目前并没有这么多外向型的企业,我们能够承接什么业务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7/46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