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霸主(校对)第24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9/460


第367章
不感兴趣
  林振华在北京还是颇有一些关系的,包括机械委的朱晋文、外贸部的高祖兴等人,都对他有很好的印象,愿意出来替他说上几句话。关于在技术引进的过程中推行市场换技术模式的这个想法,经何海峰报告给中央书记处之后,得到了中央领导的首肯。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家计委和石油部终于接受了林振华所提出的意见,同意在此次江北石化的设备引进过程中,附加要求对方转让技术的条款。
  “小林经理,你们的能量可真够大的,我们可真扛不住了。”石油部负责这个项目的官员,是一位名叫顾嘉骅的司长,面对着前来商讨具体技术引进事项的林振华,他这样调侃地说道。在此前,林振华已经多次拜访过顾嘉骅了,多少也算混了个脸熟。
  这一次,林振华是带着韦东齐、贺诚山一起前去会见顾嘉骅的,听到这句话,林振华连忙摆手道:“顾司长说玩笑话了,我们只是一家小小的地方企业而已,哪有什么能量可言啊。”
  “好家伙,这些天来替你们说情的,光司局级以上干部就有十几位,你还说你们没能量呢。”顾嘉骅说道。
  林振华知道顾嘉骅所言不虚,他笑着说道:“我们也是病急乱投医,各个庙门都去转了一圈。其实,主要是各位领导都比较卖我们贺老的面子。”
  说到这,他指了指贺诚山,直接把这个仗势欺人的雷让贺诚山扛着了。如果他说自己年纪轻轻就认识这么多部级和司局级的官员,恐怕会给人留下一种非常嚣张的印象的。
  贺诚山是石化系统里的老人了,顾嘉骅也认识他,他向贺诚山点了点头,说道:“贺老这么大岁数了,还如此热心于石化科技的发展,真是让人感动啊。”
  贺诚山道:“顾司长,这一次我们小林经理提出来的这个设想,非常好。我们引进了那么多设备,按理来说,应当把技术也同时引进的。过去我们没有这样做,现在算是亡羊补牢,犹未晚矣。”
  老爷子这话说得就不那么客气了,颇有点批评石油部过去的做法不合适的味道。
  顾嘉骅没有介意贺诚山的指责,而是顺着他的话头说道:“小林经理提出的这个想法,的确很有启发。不过,引进技术这件事,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即使是外商同意转让技术了,我们这边的受让方,也得有消化这些技术的能力才行啊。”
  林振华道:“这是肯定的,受让技术的企业,必须是在所受让技术方面具有一定积累的企业。我们汉华重工在过去几年中,对乙烯三机的设计和制造技术进行了一些研究,也算是形成了一定的积累,我们这次希望能够与行业内的一些龙头企业一起,共同接收有关这方面的技术。”
  顾嘉骅看着林振华,沉默了一会,说道:“林经理,你知道吗,在我们行业内,到目前为止,提出接受技术转让这个要求的,只有你们汉华重工一家。”
  “什么!”林振华一愣,“不会吧,据我所知,国内有几家石化装备企业,实力比我们汉华强得多啊,他们难道不想涉足这个领域吗?”
  顾嘉骅道:“前些日子,我们已经把你们提出来的建议,向各家石化装备企业都通报过了,但目前还没有接到他们的回复。据我掌握的情况,那几家有实力的大企业,有的目前手上正在大型项目在做,分身无术。有的只更关心能够从这次江北石化的改造项目中拿到多少分包的份额,至于技术转让的部分,他们兴趣不大。”
  “可……这是为什么呀?”林振华有些郁闷了,在此前,他还担心过自己会不会是替人作嫁,好不容易说服了石油部,回头从国外转让进来的技术,却落入了其他同行企业之手。现在听顾嘉骅的这个意思,似乎人家对这个根本不感兴趣,人家更在乎的是能从这个项目中挣到多少钱。
  “大型乙烯项目的研发,是一个无底洞啊,国家如果不往里投钱,企业是舍不得投的。”贺诚山悠悠地说道,“小林,这方面你就不了解了,其实现在很多石化装备企业日子都过得很紧张,根本拿不出什么闲钱来进行技术开发。就算他们能够获得国外转让进来的技术,他们也没有能力去消化掉这些技术的。”
  老爷子在这个问题上是有很深的体会的,他原来呆的那个单位,就不愿意花钱去搞研发,而是宁可拿这些钱来搞职工福利。汉华重工的情况与其他单位大不相同,在林振华的倡导下,汉华重工在技术研发方面,一向是非常慷慨的。乙烯三机的项目,国家计委也曾投入过一些资金支持一些单位进行技术积累,但据贺诚山了解的情况,国家投入的这些资金,好像还没有汉华重工前前后后投入的资金更多。
  “是啊,舍得在技术上投入这么多钱的,恐怕也就是咱们汉华了。”韦东齐也附和道。
  “从这点上说,我倒是挺欣赏林经理的。”顾嘉骅说道,“其实,我们石油部也一直都在鼓励下属企业加大科技研发的力度,可是各家企业都是雷声大、雨点小,口号喊得很多,真正到投入资金的时候,就一个比一个能叫苦。大家都指望着部里掏钱,部里如果搞一个科技攻关专项,各家单位都会来争取。但如果涉及到他们自己兜里的钱,那是一分钱也不愿意拿出来的。”
  林振华点点头,他明白这其中的症结所在。大型装备企业都是国企,国企的领导人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干得好了就能够升迁,今天是厂长,也许明天就调到工业厅里或者部委去了。技术研发是一项长期的事情,十年八年地投钱进去,出成果还不知道是哪年的事情。对于那些干一任就走的国企领导来说,进行这种长线的投资,无异于替别人种树,自己是乘不着荫凉的。从个人理性的角度来说,这样的投资的确很不划算。
  可是,自己为什么就愿意在科研上投资呢?林振华不禁扪心自问。他想,也许是因为自己一直都把汉华重工当成自己的企业,而且他自己的兴趣也一直都在于搞工业,而不在于个人的升迁。其实,这些年来,曾有不少领导有意要把他调到行政部门去,包括何海峰也向他表示过,如果他愿意的话,可以调到中央来工作。但林振华对于当官没有什么兴趣,他的理想就是做好手上的这家汉华重工,让它不断成长。
  “政企不分,这是国企的一个致命缺陷啊。”林振华忍不住感慨道。
  “还好吧,这个问题估计很快就能够得到解决了。”顾嘉骅说道,“大家应当也听说了吧,石油部有可能要进行企业化改制了,改成石油天然气总公司。这样一来,我们就是一个纯粹的经济管理部门,而没有行政职能了,大家也许能够更专心地做点事情。”
  “但愿如此吧,咱们国家的确是需要一些专心做事情的企业了。”林振华说道。
  别的企业的事情,林振华并不关心,当然,即使他关心也没用,他还是更在乎汉华自己能够从这件事中得到什么好处。想到这里,林振华对顾嘉骅说道:“顾司长,如果没有其他企业和我们竞争,那我们希望这一次能够完全地受让关于乙烯三机的关键技术,这一点请部里给予考虑。”
  “你们想要技术,部里自然是支持的。不过,你们也得有所表示吧?”顾嘉骅说道。
  “有所表示?”林振华有些不理解,他问道,“顾司长希望我们做出什么表示?”
  顾嘉骅道:“这次江北石化的技术改造,是由国家计委和石油部负责筹措资金的,你们汉华重工分文未出,却要从中获得外商转让的技术,这就有点吃白食的味道了。更何况,你们根本就不是我们系统内的企业呢。”
  “这个嘛……”林振华无语了,折腾了半天,他还真的忽略了这个问题。汉华重工是以汉华机械厂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属于化工部系统的,不属于石油部。在林振华的心里,一直都觉得自己是国家的装备制造企业,无所谓归属于哪个部门。现在细想一下,你觉得无所谓的事情,也许人家觉得挺有所谓的呢。
  “要不,我们也可以承担这个项目中的一部分工程,我们只收成本,不要利润,利润部分就相当于我们交的学费了,顾司长觉得可行吗?”林振华说道。
  顾嘉骅摇摇头道:“这样不妥,这些工程项目,现在我们的一些下属企业正在抢呢,被你们拿走了,人家可不高兴了。”
  “那……”林振华实在想不出有什么办法了。其实办法也有,他听说,这一次石油部筹措这个项目的资金费了不少力气,尤其是涉及到外汇的部分,难度很大。汉华做的外贸订单很多,外汇比较宽裕。如果他愿意借一部分外汇给石油部,估计石油部是会非常高兴的。不过,这个口子他可不敢开,否则,以后各个部委都来找他打秋风,可就麻烦了。
  “我倒是有一个想法,不知道林经理是否有兴趣听一听。”顾嘉骅说道。
  “顾司长有什么想法,尽管吩咐。”林振华道。
  顾嘉骅道:“这一次受让外方转让的技术之后,你们将形成一些自己的科技成果。如果林经理不介意的话,我们希望能够以我们的名义来发布这些成果。”
  “什么意思?”林振华有些纳闷,“顾司长的意思,是不是说石油部想占有这些成果?”
  “不是不是。”顾嘉骅笑道,“我知道,你们虽然受让了技术,但后期消化和吸收这些技术,还是需要有大量的投入的,要让你们把自己花了钱搞出来的技术交给石油部,你们肯定不会同意。我的意思只是说,你们可以在名义上宣布这些技术是受石油部委托研究的,至于技术的所有权,还是归你们汉华重工所有。”
  “也就是说,石油部需要一个政绩,是这样吧?”林振华恍然大悟。
  “也可以这样说吧。”顾嘉骅脸上微微有些泛红,林振华这话说得太直白了,这种事情,哪有明着说出来的道理。
  “这个完全没有问题。”林振华满口答应,其实顾嘉骅的这个要求也不能算不合理,毕竟是他们搞的技改项目,外方转让的技术是属于他们所有的。汉华把这些技术拿过来,给人家留一个名誉也是应该的吧?这种事对于汉华重工来说,没有任何的损害,而搁在部委,可就是一件能够写入年终总结的成绩了。
  “林经理真是爽快人,难怪机械委的朱司长在我面前对你赞不绝口啊。”顾嘉骅笑着说道,“既是如此,那我们就这样一言为定了。我们正式委托汉华重工集团开展大型乙烯三机的研发工作,并且利用技改资金,从国外厂家购买了乙烯三机的关键技术资料,提供给汉华重工集团。为了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我们同意,未来的研究成果,归汉华重工集团所有。你看这样说是否合适?”
  “完全合适!”林振华说道。
  “还有,贺老本来就是我们石油系统的专家,未来你们在发布成果的时候,能不能把他的身份写成我们石油部派驻你们汉华重工的专家?”顾嘉骅又说道。
  “这个也是完全可以的。”林振华道。
  顾嘉骅道:“那好,我们很快就要与外方进行谈判了,届时请林经理,还有韦处长、贺老,你们大家一起参加吧。具体涉及到技术转让方面的细节,还是你们比较了解。”
  “对了,目前我们选定的外方是哪家?顾司长能不能透露一下,以便于我们先了解一下对方的情况。”韦东齐问道。
  顾嘉骅道:“是德国的ALK集团,你们应当不会陌生吧?”
第368章
僵持不下
  与ALK公司的谈判是冗长而枯燥的。
  一开始,ALK对于中方所提出的转让技术的要求予以了断然的回绝,并摆出一副爱买不买的嘴脸。不过,石油部和国家计委的谈判官员们倒也沉住了气,咬定这个条件就是不松口,双方一下子就陷入了僵持的状态。
  对于这种金额达到上亿美元的项目来说,谈判双方是不可能一言不合就一拍两散的。虽然大家的态度都非常强硬,听起来似乎没有一点妥协的余地,但整个谈判却还在日复一日地进行下去。大家每天都说着前一天已经说过的那些话,同时从对方的回应之中,去寻找是否有态度的松动的迹象。
  “顾先生,我们ALK公司的态度是非常明确的,我们非常愿意帮助中国完成你们的现代化建设,所以我们可以向你们提供最先进的乙烯设备。但是,转让乙烯设备制造技术这个要求,已经超出了我们的底线,所以,我们是不可能答应的。”ALK公司的首席谈判代表叫赫迪拉,他在谈判中已经是第100次地重复上述这番话了。
  “赫迪拉先生,我们的态度也是非常明确的,我们并不试图获取你们的核心技术,我们只是希望你们能够向我们转让落后一代的技术,这并不会影响到你们在乙烯装备制造方面的领先地位。我们想要获得这些技术的原因,只是希望在未来能够自主地对这些进口设备进行维护和必要的技术升级,我们不希望过分地受制于人。”林振华代表顾嘉骅对赫迪拉表明着中方的态度。
  如果林振华的记性比较好的话,他应当能够记住这位赫迪拉的,三年前,在法兰克福装备展上,正是这位赫迪拉断然拒绝了向林振华他们出口最新款的电炉,扬言那是向所有的共产党国家禁运的。不过,当时大家只是短暂地碰了一下面,时间又过去了三年,自然是互相都不认识了。
  “你们的想法我非常能够理解,但非常抱歉,我们不能满足你们的要求。”赫迪拉说道。
  林振华道:“如果是这样的话,我担心我们双方就很难达成一致了。如果因此而失去了这样一个合作的机会,我们会觉得非常遗憾的。”
  “我也觉得非常遗憾,不过,我们ALK公司每年在世界各地洽谈的项目数以百计,这种遗憾的事情,有时也是难以避免的。”针对林振华的暗示,赫迪拉针锋相对地说道。
  林振华呵呵一笑,说道:“赫迪拉先生,我想提醒你一点,现在正在与贵公司进行谈判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央政府,而不是某个具体的企业。如果我们这一次不能成功合作,那么就意味着贵公司失去了整个中国政府的信任。我想,这恐怕不是你们公司的董事会所愿意看到的事情吧?”
  这是赤裸裸的威胁啊,赫迪拉不由得心中也有些打鼓,不过,他还是要强撑着面子,说道:“林先生,据我所知,你是一位来自于企业的代表,你能够代表中国政府作出拒绝我们ALK公司的决定吗?”
  林振华笑着一指身边的一位官员,说道:“这位左济民先生,是中国国家计委的官员,在中国境内的一切投资都是受到国家计委管辖的。以我的身份,的确无法代表中国政府表明什么态度,不过,我想左先生应当是可以回答你的疑问的。”
  说罢,他又转头对左济民说道:“左司长,请你表个态吧。”
  左济民轻轻咳嗽一声,清了清嗓子,然后对赫迪拉说道:“赫迪拉先生,我想向你解释一下,从我们的意图来说,是非常希望能够与ALK公司进行合作的,ALK公司的技术实力,一向是我们非常景仰的。事实上,这一次江北石化的乙烯技术改造,只是中国开始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一个非常小的项目而已,就乙烯项目而言,在未来的10年内,我们计划新建8至10套年产30万至60万吨规模的大型设备,我们非常需要包括ALK公司在内的国际知名大型企业为我们提供这些设备。”
  “非常感谢。”赫迪拉向左济民点点头,说道。
  左济民也向赫迪拉礼貌地笑了笑,然后继续说道:“不过,合作是需要建立在双方互惠互利的基础上的,如果连转让一些已经落后的技术这样的事情都无法达成共识,我们怎么可能相信ALK公司与我们合作的诚意呢?的确,ALK公司的名字一直都是列在我们的供应商目录上的,但你也应当知道,我们这个目录上,并非只有ALK公司一家的名字。”
  “左先生,你的意思是不是说,如果我们不同意在这次的项目中向中方转让技术,那么我们未来就会失去参加其他项目竞标的机会?”赫迪拉问道。
  左济民皮笑肉不笑地说道:“我并没有这样说,不过,你这样理解,也是有道理的。”
  赫迪拉沉默了,在过去的历次谈判中,一旦谈到这个问题时,他都只能选择沉默。中国市场目前还处于刚刚启动的阶段,但有识之士已经看到了,中国市场未来的前景将是非常宏大了。赫迪拉到中国来之前,董事会曾经交代他,务必要建立起与中国的长期业务联系,哪怕在价格上做出比较大的让步也在所不惜。如果中方提出的要求不是转让技术,而仅仅是降低价格,赫迪拉是不会这样为难的。
  左济民的话已经说得很明白了,如果这一次的谈判不能成功,中国政府有可以关闭面向ALK公司的大门。诚然,ALK公司有中国人所需要的先进技术,但正如左济民说的,在中国人的供应商目录上,并非只有ALK公司一个名字,万一其他的公司愿意接受这些条件呢?
  ALK公司是一个庞然大物,这种庞大的规模,既是优势,也是负担。作为一家拥有十几万雇员的跨国公司,它需要有大量的项目来维持公司的运转。目前,欧美等国的制造业都在萎缩,ALK公司必须把自己的注意力更多地放在新兴市场国家,而中国无疑是这些国家中最有发展潜力的一个。可以这样说,如果失去了中国市场,ALK公司将在与对手的竞争中处于极端不利的地位。
  “关于这个问题,我再向公司总部请示一下吧。非常抱歉,你们提出的条件实在超出了董事会对我的授权,我无法做出答复。”赫迪拉只好挂起免战牌,暂避锋芒。
  “好吧,那我们就恭候赫迪拉先生的消息了。”谈判小组的负责人顾嘉骅答应道。
  送走赫迪拉等ALK的谈判代表后,林振华与顾嘉骅、左济民等人坐在会议室里,面面相觑,一时也拿不出什么好办法了。
  “小林啊,你可是把我们给害惨了。”顾嘉骅指着林振华,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道,“如果不是你出的这个主意,我们这会已经和ALK在一起庆祝谈判成功了。”
  贺诚山在一旁替林振华找着理由道:“顾司长,我倒觉得,德国人越犹豫,就说明我们提出的要求越正确。毛主席不是说过吗,凡是敌人反对的,就是我们所支持的。我们这个要求,算是戳着他们的痛处了。”
  左济民说道:“事已至此,关于谈判条件的问题,也不需要再讨论了,总之,转让技术这件事,我们就认定了。现在大家还是商量一下,如何让ALK做出让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9/46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