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霸主(校对)第26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4/460

  陈天道:“没办法了,咱们过去给自己立的条条框框太多了,现在要打破这些条条框框,有些人还不适应呢。不过,振华,这就是我最欣赏你的地方了,你说你一个做企业的,政治眼光比很多搞外交的人还敏锐。”
  林振华道:“陈处,我怎么觉得你这话像是在给我下套啊。”
  陈天哈哈大笑:“知道下套也晚了,咱们既然来了非洲,索性就多走几个国家吧,再遇到这种情况,还得靠你林大资本家掏钱呢。”
  “恭敬不如从命,陈处既然安排好了,我就跟着走吧。”林振华说道。
  陈天拍拍林振华的肩膀,说道:“放心吧,你不会吃亏的。咱们俩分分工,我负责政治,你负责经济,咱们联手,在非洲来一场大规模的圈地运动,踏踏实实地圈上个一百万平方公里,你看如何?”
  在开拓非洲方面,陈天与林振华的思路属于殊途同归。林振华的想法是要提前布局,把非洲变成重要的产品销售市场,以及重要的原料供应地。陈天则是从国家安全的角度出发,要在各国发展起亲华势力,以平衡其他大国在非洲的影响。
  非洲在传统上是美苏争霸的战场,但在80年代末,苏联在戈尔巴乔夫的领导下,成天忙于内部的折腾,正在自废武功,在非洲的力量大为削弱。因此,陈天所需要关注的,仅仅是美英等国的势力而已。
  中国自79年以来,对西方采取了一种开放的态度,双方的关系此时正处于蜜月期。不过,对于国家安全部门来说,从来都不会相信国与国之间能够有永恒的友谊的。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中国在非洲必须要有足以与美英抗衡的自己的势力。
  在随后的一个多月时间里,林振华、陈天等人又以经贸合作的名义,拜访了若干个国家,并且与这些国家的官员们签订了内容不同的合作协议。如老刀所说的那样,这些协议都具有跑马圈地的特征,其收益往往是要到十年之后才能够看到的。
  林振华等人所到之处,往往都受到了热情的欢迎。由于林振华几年前的推动,中国企业在非洲承建的工业项目遍地开花,而且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就让许多非洲国家的官员对于中国人多了一份期待。
  转了一大圈之后,一行人终于回到了汉华重工设在南部苏丹锡雅部落的基地。没等他们坐下来休息,孔海江便拿着一份电话记录匆匆忙忙地跑来向林振华汇报了:
  “林经理,国内的急电,让你马上回国。”
  “公司出什么事情了吗?”林振华问道。
  “不是公司,而是国内……出大事了。”孔海江压低了声音说道。
第394章
遭遇困难
  对于这一年国内的事情,林振华自然是不会不记得的。在此之前,他的确想过,自己是否应当利用先知先觉去进行一些干预,但后来,他还是放弃了这个念头,而是选择了听之任之。现在看起来,历史并没有因为他的出现而改变轨迹,该发生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林振华的社会关系,主要都集中在浔阳,这一次的事情并没有波及到浔阳这样的中型城市。在北京的朋友中,只有何海峰的位置是比较特殊的,林振华在一年前就给了他一个提示,让他离开原来的部门,到计委去工作了,这一次算是风平浪静。至于在大学里读书的何岚,林振华犹豫再三,终于没有去约束她,林振华的想法是,这是何岚这一代大学生的宿命,她应当去经历这些事情的。
  林振华在参加完锡雅炼油厂的点火仪式之后,没有及时地回国,也是有意想回避这个事件。他很难想象,如果自己当时正处在国内,看着事情向一个自己预知的方向发展,心里会是什么样的感觉。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他与陈天、老刀忙着在非洲圈地,几乎要把这件事情给忘记了,这也算是一种逃避吧。
  如今,国内的电话来了,林振华该回去了。
  陈天和老刀也通过自己的渠道得到了通知,与林振华不同的是,他们感觉到了深深的震撼。不过,作为国家安全系统的工作人员,他们想到得更多的,是安全领域的事情,这些事情是无法与林振华交流的。
  把非洲的事情简单地做了一个交代之后,林振华一行踏上了归途。他们从亚的斯亚贝巴乘飞机到卡拉奇,再从卡拉奇飞回国。然后,陈天转机回了北京,林振华则与老刀一起,坐火车返回了浔阳。
  到了浔阳家里,岳父岳母以及妻子杨欣对林振华自然是一通寒暄。待到上上下下检查了一番,确认林振华在非洲没有受伤也没有受苦之后,杨春山把他拉到外间屋里,用讷讷的口吻对他说道:“小华,你看这事……”
  “怎么啦?”林振华一头雾水,“爸,你有什么事就说吧。”
  “我是说,唉,杨欣真是不争气。”杨春山说道。
  “怎么,杨欣出什么事了?”林振华吓出了一身冷汗。
  杨春山道:“不是,没出什么事,我是说,她怎么生了个女孩子呢。”
  “呃……”林振华被噎了个够呛,好半天才回过味了,他哈哈笑道:“爸,瞧你说什么呢,男孩女孩有什么要紧啊。”
  “小华,你是家里的独子,杨欣生的又是一个女孩。唉,这让我以后怎么有脸去见你爸妈啊。”杨春山开始担忧自己百年之后的事情。
  林振华道:“爸,你的思想太过时了,现代社会,男孩女孩不都一样吗?以后大家都是生一个孩子,哪能都生男孩啊。你放心吧,我对生男生女没有一点意见。”
  杨春山这才放松了一些,不过,他还是嘀咕道:“你看,你搞了这么大的一个家业,以后不就便宜了人家了吗?”
  现在是一个独生子女的年代,家里生一个女孩其实算不上什么意外的事情。如果林振华只是厂里的一个普通工人,杨春山夫妇也许不会想这么多。但林振华现在家大业大,已经到了需要考虑继承人的问题了,这就由不得杨春山夫妇不会多想了。可不是吗,论亿的家产,以后如果归了外姓,实在是太冤了。
  “打住,打住,爸,你想得实在是太长远了。算了算了,我还是看我姑娘去,谁想拿个男孩来换,我还舍不得呢。”林振华说着便进里屋去了。
  作为一个21世纪穿越过来的人,林振华还真是没有什么生男生女的偏见。不过他也知道,在江南省,女方的家里对于嫁出去的女儿生了男孩或者女孩是非常在乎的。如果女儿在夫家生的是男孩子,则娘家人在亲家面前也觉得脸上有光。反之,如果生的是女孩,娘家人会觉得很对不起亲家的。
  到了里屋,林振华也没轻省,他不得不又把杨欣给安慰了一番。也不知道杨欣是受父母的影响,还是受到女伴们的影响,她对于自己生了一个女孩子这件事情,居然也是纠结得厉害。她甚至于认为林振华呆在非洲不着急回来,也是因为生了女儿而心里不痛快。没办法,林振华只好赌咒发誓,把各种大道理小道理讲了几箩筐,总算是把杨欣心里的疙瘩给消除掉了。
  和家人短暂地团聚了一会之后,林振华便起身去办公楼了。事件刚过,现在国内的形势扑朔迷离,他必须尽快回到自己的领导岗位上去。
  “振华,国内的事情,你都知道了吗?”项哲一见林振华便这样问道。
  “我已经知道了。”林振华说道,“怎么,这些事对咱们的生产有影响吗?”
  项哲点点头:“有影响,而且问题可能会比较大,我打电话到非洲去,催你赶紧回来,就是要和你商量这些事。”
  “你说说看。”林振华道,他现在最担心的就是生产问题了,企业好不容易有了点起色,如果受到影响,哪怕是停滞一两年,他也损失不起。
  项哲道:“你应该知道的,事件之后,美国带领西方国家,对中国进行了制裁。目前制裁还刚刚开始,很多影响还没有显示出来,但我预感,这次制裁会对我们的战略造成非常大的影响,甚至有可能让我们的一些计划半途而废。”
  林振华问道:“你觉得具体会影响到什么?”
  “首先一点,咱们的出口产品会受到很大的障碍。如果美欧各国继续保持目前的制裁方式,我们家居公司的洗衣机、电风扇和自行车出口都会严重受阻,还有刚刚收购的江实电,现在刚刚有了起色,万一泰戈方面中断与我们的合作,江实电这2000人又得全部停工了。”项哲说道。
  “可是,我们和泰戈是有协议的,家居公司那边的出口,也是有长期协议的。西方国家不可能直接毁约吧?”林振华问道。
  项哲道:“在协议中,有一条就是不可抗力的条款。如果遇到不可抗力,协议是可以自动失效的。而国家政策就属于不可抗力的一种。”
  “我明白了。”林振华道,他快速地在脑子里盘算着,看是否有人能够扭转一下这件事。美国那边,斯皮舍尔的福特以及Gart公司的贝琳达与他的私交都很好,也许可以从中斡旋一下吧,总不至于让泰戈一下子把合作全中断了。其实,资本家都是逐利的,只要他们还能获得利润,应当不会去掺和这些事情。
  想明白了这些,林振华接着问道:“那么第二点是什么?”
  “第二点,咱们打算从国外引进的技术和设备,可能都会受阻。汉鲁机床公司那边与斯皮舍尔公司的数控机床合作,有可能会中断,关键芯片的进口肯定会受到美国政府的干预。还有,从ALK引进的30万吨乙烯技术,估计也会流产。据我得到的消息,德国方面在这次制裁行动中,甚至比美国还要积极。”
  斯皮舍尔方面的合作,林振华的担心也不多。至于ALK这边的表现,倒是在林振华预料之中的,他淡淡一笑,说道:“这也不奇怪了,他们要不积极,倒反而让我觉得奇怪了。”
  事实上,一直到21世纪,在几乎所有的西方国家都在向中国伸出橄榄枝的时候,德国仍然是反华情绪最强烈的国家,林振华对此深有体会。实在很难理解这些人的思维方式是什么样的,德国自己是发动两次世界大战的罪魁,却时时站在道德的高处对别人指手划脚,难道真的忘了自己做过的丑事了?
  “目前,我们接收到的30万吨乙烯技术资料只有一半左右,后面的一半,对方已经明确表示要暂缓提供了。不过,万幸的是,我们前面拿到的这一半,是最为关键的技术。这也得益于你的远见啊。”项哲说道。
  在与ALK谈判的时候,林振华其实已经想到了今天的事情,所以他特别要求ALK方面必须在这一年的3月份之前把最关键的那些资料提供过来。现在看来,他的预见的确是十分准确的。
  ALK可以毁约,但前面已经提供的资料是无法再收回的。这种关键技术,只要汉华这边掌握了,ALK就无法阻止汉华加以使用。
  “由于ALK方面的毁约,目前江北石化的乙烯改造项目已经停止了。”项哲继续说道。
  林振华道:“这也许,反而是咱们的一个机会吧?德国人不干了,咱们接过来干。”
  “自己接过来干?”项哲觉得有些意外,“振华,你真的觉得这件事还能继续做下去?”
  “那是当然,死了张屠夫,不吃混毛猪。德国人不干,难道我们就不用乙烯了?越是在这样的时候,越是需要发挥我们的积极性,我们要让别人看看,我们是压不垮的。”林振华说道。
第395章
迷局
  看到林振华似乎对一切都尽在把握的样子,项哲真的有些意外。
  这一次的事件发生后,项哲所认识的人大多感觉内心受到了强烈的冲击,他们一时间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也担心政策会发生变化。如果真的这样的话,那么他们此前做的很多事情都要付之东流了。
  此外,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制裁也是令项哲感到不安的一个重要原因,这种制裁使得中国与西方的关系从蜜月一下子变成了敌对,项哲不知道中国需要花费多长时间才能够重新获得世界的认同。
  由于存在着这样的一些担忧,项哲这一段时间情绪非常低落。作为一名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他尽量地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让公司的业务有条不紊地继续运行,但在他的心里,始终都是有一片阴影的。
  让项哲觉得奇怪的是,林振华对于事件可能带来的影响仿佛浑然不觉。项哲对他所说的各种困难,他丝毫也没有放在心上。像江北石化的乙烯工程改造这件事,自从ALK撤出之后,已经陷入了僵局,林振华居然毫不犹豫地表示可以承接过来,就如同从来不曾发生过什么事情一样。
  “振华,我觉得,你是不是对于这次事件不太了解啊?”项哲说道,“要不,我再给你讲一讲?”
  林振华摆摆手道:“老项,你不需要讲什么,事情的前因后果我都了解。不过,事情没有像你想的那样悲观,困难只是暂时的,我们现在需要的,只是克服眼前的困难,很快就会有转机的。”
  “振华,你是不是太乐观了?”项哲提醒道。
  林振华微微笑道:“老项,我倒觉得你太悲观了。我还是那句话,中国已经不是15年前的中国了。至于国际环境,我相信西方国家也不是铁板一块,对中国的制裁最多持续两年,最终就会草草收场了。倒是我们需要利用这两年时间,练好内功。等到世界的大门重新向中国打开的时候,我们就得杀出去,把他们今天欠我们的东西,都拿回来。”
  “但愿你是对的吧。”项哲说道。如果不是与林振华合作了多年,而且屡屡见识到林振华的准确预言,项哲是不会接受林振华这番陈述的。但现在,他还是多少有些半信半疑,而且发自内心地希望林振华所说的事情能够实现。
  林振华的信心,当然是来自于他对整个历史走向的认知。的确,在当时中国遇到一些困难,但最终还是坚持下去了,经过10年的韬光养晦之后,终于迎来了经济腾飞的21世纪。林振华知道这段历史的脉络,因此他也就成了这个时候心态最为乐观的一个人。
  “江北石化的事情,先放一放,我们回头再议。老项,你说说看,我们目前还有什么困难?”林振华说道。
  项哲话到嘴边,看着林振华满脸轻松的神色,忍不住叹了口气,说道:“唉,你现在这种乐观的心态,我跟你说了也没用。”
  “别别别,老项,我装得严肃点还不行吗?”林振华笑着说道。也难怪,他现在的心态,与项哲的心态的确是差异太大了,项哲愁得要死,而他却没心没肺的,这让项哲如何能够说得下去。
  项哲苦着脸说道:“第三个问题,是关于咱们公司的管理体制问题。事实上,从你最早在汉华机械厂承包劳动服务公司开始,咱们公司就属于改革的先行者,许多事情中央还没有出来政策,咱们公司已经先做起来了。直到现在,我们也仍然是这种情况,有很多事情做得非常大胆。公司的股权结构,我们都是明白人,就不用我说破了吧?”
  项哲的意思,是指汉华重工的股权结构在明面上看是轻化厅为最大股东,但实际上林振华却通过自己的几个死党而拥有真正的控股权,所以汉华重工本质上说并不是一家国企,而是一家私人股份占多数的民营企业。这样的猫腻用来蒙骗中央部委是没问题的,但公司里的高管们谁不知道这一点呢?
  林振华道:“这个算是公开的秘密了,有什么问题吗?”
  项哲道:“如果改革的方向没有变,咱们公司的这种治理结构是没问题的。但我听到了一些风声,说政策有可能会收拢,对于各种不合适的生产关系要进行整顿。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振华,我担心你本人也会受到一些牵连的。”
  林振华不屑地说道:“我做事问心无愧,不怕任何人来查我。老项,你还是说说这对于咱们公司会不会有什么影响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4/46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