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霸主(校对)第29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1/460

  “你现在就是杀气腾腾的。”陈天道,“你有什么不放心的?就算有点什么事情,我还保护不了刘副院长?”
  “还有我呢。”林振华也凑热闹道。
  “你们?”柯云根满腹狐疑地盯着陈天和林振华,据他掌握的信息,这二位都是什么什么公司的老总,怎么也敢放出豪言能够保护刘向海了?老总改行当保镖,这不是跄行吗?
  说不得,双方只好伸手较量一下了。林振华是侦察兵出身,和柯云根等人算是同一级别的。林振华过去是野战部队的,柯云根等人是机关兵,在这方面林振华有些优势。不过,林振华荒废训练多年,而柯云根等人都是血气方刚的小年轻,所以要说起来,还是柯云根等人实力强一些。柯云根在和林振华动手的时候,心里多少有些顾忌,生怕伤着领导,这样一来,双方最终是打了一个平手。
  待到与陈天过招的时候,柯云根就算是碰着硬点子了。陈天是安全系统的人,加上自幼就跟着大院里的警卫们练武,武功用来欺负几个普通的保卫战士是不在话下的。
  在接连被陈天放倒了四五个人之后,柯云根终于服气了,答应不再跟着刘向海去萨维耶夫家里,不过,他们会在鲨鱼设计院的院子外面布控,一旦发现情况不妙,他们还是要出手的。
  就这样,走进鲨鱼设计院的时候,刘向海的身边就只有林振华和陈天两个人陪着了,这样倒也好,大家说话可以更随便一些。在保卫战士们面前,刘向海必须端着点副院长的架子,显得矜持一些。而在林振华和陈天面前,他就完全放开了,俨然回到了当年在汉华机械厂当木模工的那种状态。
  “前面这幢楼,就是萨维耶夫老师的家,时隔30年了,也不知道他们搬家没有。”刘向海指着前面的一幢小洋楼,对林振华和陈天说道。走到楼前时,他忽然有些惶恐的感觉,这也许就是人们所说的近乡情切吧?
  “笃笃笃,笃笃笃。”刘向海敲响了萨维耶夫家的大门。
第441章
萨维耶夫
  “请问,这是萨维耶夫老师的家吗?”刘向海用纯正的俄语对着门里问道。
  门开了,一位老妇人站在门口,看着外面这三位不速之客,狐疑地问道:“请问你们是什么人?找我丈夫有什么事情吗?”
  刘向海仔细地辨认着眼前这位老妇人,好半天,他才从老妇人的眉眼之间认出了昔日师母的模样,他轻声地说道:“萨维耶夫太太,您还认识我吗?我是安德烈。”
  安德烈自然就是刘向海在苏联读书时候取的俄语名字了,那个年代里似乎都是时兴这样做的,因为中国人的名字在俄国人看来,既拗口也难记,你如果不起一个俄国名字,老师根本就无法和你沟通。
  听到安德烈这个名字,再看到面前这张东方人的脸,萨维耶夫太太像是被电触了一下似的,脸上露出惊喜的神色,浑浊的眼睛里也闪出了光芒。她凑近一些,甚至微微踮起脚尖,认真地看了看刘向海的脸,然后便伸出双手一把抓住了刘向海的胳膊,激动地喊道:“我的上帝啊,安德烈,好孩子,真的是你吗?”
  “是我,妈妈,我是安德烈!您的孩子回来看您了。”
  萨维耶夫太太那一声“好孩子”,一下子触动了刘向海心里最柔软的地方。当年刘向海在苏联求学的时候,刚刚20出头,在萨维耶夫太太的眼里,就像是她的孩子一般。当时他们相互之间也是以“孩子”和“妈妈”互称的,只是时隔多年,刘向海一时不能确信自己是否还能沿习过去的旧称谓。如今,听到萨维耶夫太太称他为“好孩子”,刘向海的泪水一下子就涌出来了。
  30多年了,中苏两国之间经历了60年代初的大论战,经历了60年代末的兵戎相见,经历了文革,经历了苏联解体,可以说曾经有过的一切都已经改变了,不变的是普通百姓心中那浓浓的亲情。
  陈天和林振华两人站在刘向海的身后,看着这异国母子相认的场景,也都不禁唏嘘不已。陈天是懂俄语的,他简单地给林振华做着翻译,让林振华能够了解刘向海与萨维耶夫太太所说的内容。
  “这两位先生,也是你的朋友吗?”萨维耶夫太太好不容易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她一边用手绢擦着眼泪,一边对刘向海问道。
  刘向海赶紧向萨维耶夫太太介绍了陈天和林振华二人,萨维耶夫太太说道:“孩子们,都快进来吧,到客厅里坐吧。”
  三个人随着萨维耶夫太太走进了客厅,萨维耶夫已经闻声从楼上的书房走下来了。刘向海连忙上前向他鞠了一躬,喊道:“萨维耶夫老师,您好,我是安德烈,您还记得我吗?”
  “哦,安德烈!对了,你的中文名字叫做……刘向海,你怎么会到圣彼得堡来了?”萨维耶夫用蹩脚的中文说着刘向海的中国名字,眼睛里也露出了欣喜的光彩。
  刘向海搀着萨维耶夫在沙发上坐下,自己则坐在他的身边。陈天是个自来熟,萨维耶夫太太只招呼了他一声,他就一屁股在一张沙发上坐下了。林振华在此行中扮演的是一个小跟班的角色,他拉着萨维耶夫太太来到厨房,把随身带来的一大兜礼品一样一样地交给了她。
  “这是火腿罐头?哦,还有金枪鱼罐头,这个是……”萨维耶夫太太翻检着林振华带来的这些中国食品,脸上露出欢喜的神色。
  “这是肉松,是用猪肉烘出来的。”林振华用英语对萨维耶夫太太说道,他刚才已经问过了,老太太也是搞科研出身,基本的英语会话是没问题的。
  “好孩子,谢谢你,这些礼物真是太贵重了。”萨维耶夫太太感激地说道,“你们在中国大概也知道吧,这两年,俄罗斯的物价涨得太可怕了。即使是像我们这样工资水平比较高的家庭,要买这些东西也是非常困难的。有了你们送来的这些食物,等到周末我的孙子们回来的时候,我就有好东西给他们吃了。”
  “萨维耶夫太太,这些食物您就留着和萨维耶夫老师一起吃吧。我们这次到俄罗斯来,带了不少食品过来,我过两天再给您送一大箱子过来,保证您能够让孩子们吃个够的。”林振华说道。
  林振华他们这趟来,当然不可能随身带着一大堆吃喝的东西。但林振华知道,祁仲谋在圣彼得堡开了好几家超市,里面卖的都是中国的电器、服装和食品,他只要派个保卫战士到那里去,即使是拉一车东西来也无所谓的。
  萨维耶夫太太连忙说道:“不用了,孩子,真的不用了。你送给我们的这些东西,已经非常贵重了,我们怎么能够要你们这么多东西?”
  林振华笑道:“萨维耶夫太太,这都是刘院长,哦,对了,就是安德烈送给您的东西。他曾经跟我们说过,他在苏联读书的时候,经常到您家里来吃饭,他对您烤的小面包特别有印象。”
  “是吗?那太好了。孩子,你们今天一定要留在我家里吃饭,我这就给你们烤小面包去。”萨维耶夫太太说道。
  等到林振华再回到客厅里的时候,他看到萨维耶夫和刘向海的脸上各自都有一些泪痕,正在感慨地交流着什么。陈天让林振华在自己身边坐下,然后小声地说道:“刘院长刚刚向萨维耶夫介绍了自己在那些年里的经历,现在正在谈他目前的工作呢。”
  “老刘没有泄密吧?”林振华开玩笑地问道,他当然知道刘向海不是那种口无遮拦的人,哪些话能说,哪些话不能说,刘向海是拎得清的。
  陈天道:“刘院长没有说太多,不过,对他的情况,老爷子基本上都了解了。刘院长是海军装备方面的权威,老毛子一直都在搜集他的情报的,老爷子是圈子里的人,再加上老刘又是他的爱徒,所以自然是了解得比较多的。”
  “这样也好吧,大家开诚布公,省得绕弯子了。”林振华说道。
  刘向海与萨维耶夫的叙旧已经告一段落了,萨维耶夫终于问起了刘向海的来意。刘向海说道:“老师,实不相瞒,我这次到圣彼得堡来,是想招募一些人才的。我们正在做什么,您也基本上清楚了。您也知道,中国在这方面的人才储备非常缺乏,我现在非常需要有俄罗斯的专业人员来协助我。”
  “原来你也是来挖墙角的?”萨维耶夫脸色微微一沉,说道。
  刘向海反问道:“老师,您是说,除了我们之外,还有其他人也来挖过墙角吗?”
  “当然!”萨维耶夫说道,“自从苏联解体,美国人、英国人、日本人,还有不知道哪些国家的人,像苍蝇似地在圣彼得堡转,他们出高薪聘用各个设计院里的科学家到他们那里去服务。鲨鱼设计院也已经有几十位优秀科学家被他们挖走了。我已经是70多岁的人了,居然也有人来和我联系,说愿意以5万美元的年薪让我去国外工作。”
  “您答应了吗?”刘向海问道。
  “我当然不会答应!”萨维耶夫道,“我们这些人的脑子里,装的都是苏联的国防机密,怎么能够随便出国去?更何况是去为国外服务。可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像我这样想的。现在政府根本就顾不上我们这些军工设计院,谁想走都可以走,原来出国还需要组织上盖章批准,现在随随便便去办个签证就能够走了。”
  “原来是这样。”刘向海敷衍着答道。
  萨维耶夫道:“安德烈,你也和他们一样,是来挖我们的设计人才的吗?现在苏联垮了,全世界都在落井下石,难道你也和他们一样吗?”
  “这个嘛……”刘向海语塞了,面对着老师的质疑,他一时想不出应当如何应答。在他的心里,对于到俄罗斯来抢人才也是颇有一些歉疚感的,现在被萨维耶夫这样一逼问,他就更开不了口了。
  “萨维耶夫院士,我们和西方国家那些人是不一样的。”陈天悠悠然地开口了,他能够听得懂萨维耶夫与刘向海之间用俄语的对话,但他刚才这句话,却是用英语说的,这主要是为了让林振华也能够听懂。他知道,刘向海不是一个会忽悠的人,真正要说服萨维耶夫,估计还得让林振华出手。
  “你们有什么不一样的?”萨维耶夫也换成了英语,对陈天问道。
  陈天笑道:“我们和西方国家之间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我们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和苏联曾经是一个阵营里的,中苏之间虽然有过不愉快的时期,但我们的意识形态从来都是一致的。”
  “社会主义?”萨维耶夫一愣,尽管苏联解体至今还不到一年,但社会主义这个词,对于萨维耶夫来说,似乎已经有些陌生感了。他诧异地看着陈天问道:“你是说,你们中国仍然在坚持社会主义吗?”
  “是的,萨维耶夫院士。”林振华加入了交谈,他说道:“过去,我们说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而如今,我们要说的是,只有中国才能救社会主义。”
第442章
合则两利
  听到林振华这句话,萨维耶夫沉默了片刻,这才缓缓地说道:“年轻人,社会主义这个词,在今天的苏联……不,应当说在今天的俄罗斯,已经是一个过时的词汇了。俄罗斯现在已经不再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了,我想,中国和俄罗斯,已经不是一个阵营里的盟友了。”
  林振华摇摇头道:“不,萨维耶夫院士,我认为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俄罗斯仍然必须把中国当成盟友。的确,俄罗斯放弃了社会主义纲领,开始全面倒向西方。但是,我认为,西方国家是不会接受俄罗斯的投诚的。俄罗斯的领导人们认为只要自己放弃了与西方在意识形态上的冲突,就能够赢得西方的认同,这是一种非常幼稚的想法。”
  幼稚这个词,出自于林振华之口,实在是让人汗颜。在这一屋子的人中,年龄最轻的就是他了,萨维耶夫的岁数比他的岁数大出了一倍还有余,他居然在萨维耶夫面前评论俄罗斯的领导人幼稚。
  不过,萨维耶夫似乎并没有介意林振华的狂妄,他点点头道:“年轻人,你接着说吧。”
  林振华微微一笑,说道:“在苏联解体之前,美国与苏联之间一直处于冷战之中。这种冷战表面上看起来是意识形态之争,但实质上不过是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权力之争而已。这种矛盾并不会因为俄罗斯放弃社会主义立场而改变,要让美国不再敌视俄罗斯,唯一的办法就是让俄罗斯成为一个唯美国马首是瞻的弱国。只要俄罗斯还有自己的立场,那么美俄之争就永远都不可能消失。”
  刘向海和陈天都有些吃惊地看着林振华,从他们的社会阅历来说,他们认为林振华的话是有一些道理的。山无二虎,天无二日,这是从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智慧。国际政治的这些规则,其实在中国历史上早就被人玩过无数次了,俄罗斯人看不出来的问题,换成一个普通的中国人,也能看得一清二楚。
  然而,当前的国际形势却与林振华的预言有些不同。在苏联解体之后,新上任的俄罗斯总统对西方国家开展了穿梭外交,他每到一处,都受到贵宾般的礼遇,各国的领导人都盛赞俄罗斯作出了正确的选择,并且纷纷承诺将会向俄罗斯提供大额的援助,帮助俄罗斯迅速摆脱经济上的困境,成为一个“正常国家”。
  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些现象,中国国内的政治家和学者们才有些疑虑,他们担心西方国家真的会因为俄罗斯放弃了意识形态上的立场而接受了俄罗斯,如果真是这样,那么中国就真的被完全孤立起来了。
  林振华是少有的一些淡定人士之一,他的淡定来自于对后世历史的了解。他知道,俄罗斯在苏联解体之初的确得到了不少西方国家的口头称赞,但当涉及到经济援助等实质性的内容时,所有的西方国家都选择了袖手旁观。在西方国家的眼里,俄罗斯仍然是一个对他们有威胁的庞然大物,让这个庞然大物垮掉,远要比让它崛起更符合西方的利益。
  正是因为洞悉了西方国家的这些心思,所以林振华相信,他是能够说服俄罗斯的有识之士接受中国的,中俄之间的盟友关系,并不会因为苏联易帜而改变,相反,还有可能会进一步得到加强。
  萨维耶夫轻轻叹了一口气,说道:“年轻人,你说的不错。可叹啊,我们的总统太过于自负了,他所倚仗的总理又是一个根本不懂事的大男孩。是的,我们的总理虽然年龄比你要大一些,但他在国际政治方面,完全就是一个白痴。现在,他们都在寄希望于西方的援助,为了得到西方的援助,他们不惜大幅度地削减俄罗斯的军事开支,目的就是让西方觉得俄罗斯不再是他们的威胁。”
  萨维耶夫说的“大男孩”,是指当时俄罗斯的代总理盖达尔,这位国立莫斯科大学经济系的高才生此时年方35岁,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他先是担任了俄罗斯的第一副总理兼经济部长,后来又兼任了财政部长,最后当上了代总理。
  这位仁兄出身于文学世家,能言善辩,然后对治理经济却是毫无经验。他籍以解决危机的办法,全部来自于西方经济理论。为了更好地理解西方经济学的精髓,他曾经专门带着一群砖家跑到美国去向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求教。萨克斯向盖达尔出一个馊主意,叫作“休克疗法”,意思就是说把一个人打懵,然后等他醒过来时,就会变成英明神武了。
  后世的人对于萨克斯的这个主意一直都百思不得其解,不知道为什么休克也能够成为一种治病的手段。后来,诸多的穿越小说作家盗用了这个创意,写出无数废柴被打懵之后突然大彻大悟的奇人奇事来,这自然就是后话了。
  盖达尔没看过穿越小说,但他对萨克斯的理论深信不疑。从美国回来之后,他马上推出了一系列旨在让俄罗斯休克的政策。
  1992年初,俄罗斯政府宣布放开90%的消费品价格和80%的生产资料价格,结果在6个月的时间内,消费品价格上涨了65倍,工业品批发价格上涨了14倍,许多企业因为无力消化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因素而被迫停工,市场完全陷入了停滞。
  面对着高额的通胀,盖达尔出台了第二项政策,宣布财政、货币双双紧缩,取消税收优惠政策,这样一来,广大居民原先享受的各种福利就不翼而飞了。
  接下来,盖达尔又推出一项狠招,他把所有的国有资产全部折成股份,称为私有化证券,每名俄罗斯公民都能够获得一份。由于老百姓根本看不到这种私有化证券的价值,许多人都以一瓶伏特加的代价就把它给卖掉了。一些官僚和权贵大肆低价收购人们手中的私有化证券,结果用极少的成本就占有了大量的国有企业,成为新兴的经济寡头。
  一个曾经排名世界第二的大国的前途,一亿多百姓的生计,居然就由着这样一个只会纸上谈兵的大男孩来左右,这也算是旷古奇谈了。当俄罗斯的经济在这样一些人的治理下整整衰退了50%的时候,他们只会耸耸肩,说一声“Sorry”而已。
  历史,真的是可以存档重来一遍的吗?
  林振华对盖达尔等人的事情了解得不多,他只是根据自己从后世得来的认识评论道:“这真是一个可笑的想法。在这个世界上,从来都是依靠实力来说话的。从来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在自我削弱实力之后还拥有发言权的。”
  “你说得对。”萨维耶夫道,“好吧,年轻人,你的意思我已经明白了,那你能不能说说看,你认为俄罗斯应当怎么做?”
  林振华道:“萨维耶夫院士,你这个问题可让我为难了。我只是一个中国的企业经理而已,对于俄罗斯的大政方针,我哪敢随便乱说?不过,我倒是认为,俄罗斯与中国在新形势下,应当建立起互助的关系。我相信,一个强大的中国,将能够成为俄罗斯的坚强后盾。”
  萨维耶夫虽然是个科学家出身,但以他的身份,是可以经常参加一些国家战略层面的会议的。对于俄罗斯的地缘政治状况,萨维耶夫了如指掌。听到林振华的话,他会心地笑了:“年轻人,你为什么不认为一个强大的中国会对俄罗斯形成威胁呢?”
  “这个世界上,国与国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目前,中俄两国的处境是一样的,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与美国单独对峙的能力,同时,我们两个国家又都是大国,是美国称霸全球的障碍。在这种情况下,中俄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俱伤。也许俄罗斯的领导人一时还没有体会到这一点,但中国的领导人是明白这个道理的。所以,中国的崛起并不会威胁到俄罗斯的安全,相反,中国越强大,就越能够分担俄罗斯所承受的压力,这对于俄罗斯也是有好处的。”林振华侃侃而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1/46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