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霸主(校对)第30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02/460

  安雁转动着漂亮的大眼睛,对林振华说道:“我也相信是这样的,林哥既然盯上了南美,这个地方肯定是值得去琢磨一下的。”
第460章
奉承
  安雁有一点说得不对,兰武峰所去的,是范围更广泛的拉美,而不是狭义的南美。
  兰武峰去拉美的事情,的确与林振华有关,不过倒不是林振华刻意安排的。那是在有一次兰武峰回国探亲的时候,林振华与他闲聊,说起拉美也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市场,但目前开拓得不够。兰武峰当即主动请缨,要求替林振华去拉美踩踩点。
  在此前,汉华重工倒不是没有开拓过拉美的市场,褚红阳和舒曼这对“雌雄双煞”做业务的心非常大,除了南极洲之外,其他各个大洲他们俩都带着业务员去跑过了,在拉美地区也曾卖出了一些设备。
  不过,拉美这个地方的社会形势有点复杂,黑道白道势力交织,汉华重工在那边建的工程曾经遭遇过很多次被敲诈勒索的事情,这让林振华觉得非常不痛快。要摆平黑道上的关系,林振华是无能为力的,甚至陈天也有些鞭长莫及,所以,林振华只能借助于齐月和兰武峰的力量。缅甸知青连虽然已经洗白上岸了,但与方方面面的地下势力之间还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他们去办点事情,远比官方出面或者企业出面要容易得多。
  兰武峰天生不是一个会做生意的人,但让他去联络一下拉美地区的黑白两道,他是非常有兴趣的。此前,他带着自己的缅甸雇佣军在非洲已经打出了一片天地,现在要做的,不过就是把非洲模式再搬到拉美去而已。
  “峰子到南美那边去,你可要叮嘱他注意点安全。”林振华提醒道。
  安雁脸上露出一个无奈的笑容,说道:“林哥,你还不知道峰子这个人吗?他说是你交代给他的事情,他赴汤蹈火也要干好,谁劝他也不听。”
  林振华骂道:“这个峰子,我什么时候叫他赴汤蹈火了?尽给我栽赃。”
  安雁笑道:“我当然知道他只是一个借口了,他就是喜欢这样在外面野,和小黑一个样。不过,还好吧,这一次去南美,有小月姐跟着一起去,小月姐还是比较稳当的。”
  安雁说的小月姐,自然就是指知青连的连长齐月了。她在几年前就已经和陈天结了婚,并且迅速地生了一个孩子。不过,孩子满了周岁之后,她就把孩子扔给退休的老父亲带着,自己又满处游荡去了。她有时候回缅甸去打理延安邦的事务,有时候则回南京来和安雁一起操持建康家电的生意。根据林振华与陈天商定的协议,林振华已经把自己在建康家电的大部分股权转让给了齐月,齐月是建康家电的第二大股东了。
  这一次,兰武峰带着肖仁武以及其他一些缅甸知青去开拓拉美市场,齐月也兴致勃勃地跟着去了。在她一起去,安雁也能放心一些了。
  安雁开着车,一路上与林振华说说笑笑地,不觉已经过了江,来到刚刚完成45万吨乙烯设备改造的江北石化总厂。
  车子一进厂区,林振华就看到一片热闹非凡的场面。到处都拉着鲜红的条幅,上面写着诸如“热烈庆祝45万吨乙烯改造一次点火成功”、“热烈欢迎国家计委领导到我厂指导工作”、“热烈欢迎总公司领导莅临指导”之类的内容。各处的空地上停着大大小小的车辆,从车上的牌照来看,除了西藏和台湾,其他各省市的都聚齐了。这些车显然是参加乙烯大会战的各家厂子开来的,那些离得近的省区也就罢了,像新疆、黑龙江之类省区的企业,千里迢迢地开着车过来,油费都不知道花掉多少了。
  安雁把车停在工程指挥部的楼下,带着林振华往楼上走。林振华此前也到这里来过几次,对这里算是熟门熟路了。他一脚踏进写着“中国化工设备产业联盟秘书处办公室”字样的房间,还没等见着杨欣,就被一群热情洋溢的厂长经理们给包围住了。
  “哎呀,林总来了!”
  “小林,你怎么才来啊?”
  “林总,我们大伙刚才还在说呢,这竣工庆典要是没有你参加,可就逊色不少了。”
  “就是就是,我们还想着让小杨给你打电话呢……”
  向林振华打招呼的,都是各家化工设备企业的头头们。论岁数,他们基本上都可以当林振华的大叔了;论级别,他们中间副厅、正厅也是一把一把的,并不比林振华身份更低。但见到林振华之后,他们都下意识地选择了奉承,而且这种奉承是一点也不带勉强之意的。
  几年前,林振华、项哲等人不辞辛苦地到各家化工设备企业去劝说他们参加这一次的大乙烯会战,这些厂长经理们都心存疑虑,甚至把林振华当成了前来抢他们饭碗的对手。林振华借助着画出来的大饼,以及国家计委、石油总公司的支持,连哄带骗地把这些企业绑到了大乙烯工程的战车上,一转眼,几年就过去了。
  如今,这些参加了大乙烯攻关的企业,早已没有了当年的疑虑,相反,他们都在暗自庆幸自己搭上了这班车。如果当年真的拒绝了林振华的邀请,那才是一件要悔断肠子的事情呢。
  这个攻关项目,集中了全国十几家大中型石油化工设备企业,还有一大批非石油类的化工、机械和冶金等企业,实实在在地体现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会战传统。林振华居中协调,给每家企业都分派了最适合的任务,相当于是把这上百家企业拧成了一股绳,力量都往同一个方向使。
  除了协调组织之外,汉华重工在这个项目中的投入也是项目得以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汉华不但与参加攻关的其他企业分享了自己在过去若干年中积累下来的乙烯研制成果,更向大家开放了珍贵的前苏联资料。在研究过程中,大量的实验是必不可少的,汉华在提供实验资金方面连眉头都没有皱一下,手笔之大,让那些大型企业的老总们都觉得汗颜。
  回过头想想,国内这些企业还真的没有如此齐心协力地做过一件事呢,唯一能够与这个项目媲美的,恐怕还只有30多年前的那次石油大会战了。但那是什么时候,那时讲究的是一大二公,国家要平调你的设备和人员,你是绝对没有二话的。现在不兴这个,现在讲究的是扩大企业自主权,国家无权随便干预企业的经营。在这样的环境下,能够把上百家企业联合起来,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了。
  各家企业亲身见证了这个奇迹的诞生,同时也从创造奇迹的过程中获得了大量的好处。几家大厂子在项目中分别承担了一到两个重大难题,像北方厂拿下了大型乙烯球罐,西北厂拿下了换热器,华北厂做的是裂解炉。在解决这些重大难题的过程中,各家厂子都形成了自己的核心技术,比如北方厂在低温钢板方面就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已经不再需要依赖于从日本进口的低温钢板了。
  在45万吨乙烯设备改造工程竣工的时候,所有参与项目的厂方都长长地吁了一口气,同时也预感到,自己的企业未来可以吃穿不愁了。石油总公司的顾嘉骅部长已经向大家透露过了,在90年代的后几年里,国家至少要上马10套大乙烯设备,这可是一大锅香喷喷的肥肉啊。对于这锅肥肉,大家谁也不用去争,同时也不用担心自己会被排斥在分肉的名单之外。因为技术是分散在各家企业手里的,大家只有联合起来才能把肉吃下去,互相排斥的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
  今天,大家聚在这里,与其说是来出席竣工庆典,莫如说是来参加一场分吃肥肉的盛宴。厂长经理们走进秘书处办公室的时候,才突然意识到,肥肉的确是有自己的一份,但分肉的勺子却是掌握在别人手上的。这个拿勺子的人,表面上看是那个娇娇怯怯的秘书长杨欣,当然大家私底下是称她为小嫂子的,但实际上,发号施令的人只能是林振华。
  顾嘉骅在此前也已经说过了,未来的10套大乙烯,仍将会交给汉华重工作为总包,然后再由汉华重工分包给各家厂子。至于包工费用分别是多少,那就是汉华重工一家说了算的,各家厂虽然也有议价的权利,但人家有业务在手上,底气怎么也会足一些的。
  “唉,闹了半天,我们堂堂北方厂,成了汉华重工的附属厂了。”在林振华到来之前,北方石油化工机械厂的厂长黄庆余用揶揄的口吻对自己的同僚们说道。
  “有什么办法,谁让你老黄当年不站出来挑头呢?”西北厂的厂长高德才笑着说道。
  “你们二位都不站出来,我哪有这个胆子啊?”黄庆余瞪着高德才以及与高德才站在一起的华北厂厂长蒋定义说道。
  蒋定义叹道:“不行啊,我们都老了,没有那个林振华魄力大啊。这家伙,真是敢想敢干,你们说说,单是从前苏联往回弄资料这事,咱们几个,谁敢干?”
  “哈哈,胆子不够大,那就只好看着人家吃肉,咱们喝点汤罗。”黄庆余说道,“这次的45万吨项目,前期用在研发上的费用不少,最终计算下来,咱们各家厂子都没挣到多少,据说汉华那边挣的钱也不多。未来这10套大乙烯,也不知道林振华能够给大家分多少钱呢。”
  “我觉得,他也不能太亏待我们吧?这搞大乙烯,也不是一家的事情。如果他真的连汤都让大家喝饱,咱们可就不干了。”高德才威胁道。
  “你不干?”黄庆余用鄙夷的眼光看着高德才,说道,“你以为你不干就能够吓住林振华了?老实说,如果换成老顾,甚至换成国家计委的何主任,我觉得咱们说一句不干,都能把他们吓住。可这个林振华可是个怪胎,你如果敢说不干,他真敢把你踢出去。”
  蒋定义也说道:“我也觉得,逼宫这一套,对林振华怕是不适用。他能拉着咱们这帮人把大乙烯搞出来,他也同样可以拉着另外一帮人再搞一套出来。而且,我们厂里那些搞技术的,在北京那段时间里,都已经让汉华的人给收买了。我相信,如果我们跟汉华翻脸,汉华真能够把我的工程师全部挖走,一个都不给我剩下。”
  “哎,我也只是说说嘛。”高德才也泄了气,对于林振华的外柔内刚,他也是见识过的,如果能跟林振华较劲,几年前他就可以较了。如今,45万吨乙烯如期完工,林振华在国家计委和石油总公司的地位都是如日中天,如果自己要和林振华掰腕子,恐怕不等林振华伸手,计委和总公司就该出手了。
  “放心吧,我觉得小林这个人,还是不错的。”黄庆余又开始给自己找安慰了,“你们看,这次攻关的过程中,人家一点也没有藏私。他们出钱搞出来的技术,咱们现在也都在用着。还有,他们帮咱们联系的海外业务,我想你们二位也少挣钱吧?”
  “那是那是。”高德才拼命点头,“我也觉得,小林不会让大家喝不上汤的。当然了,汉华重工这边是挑头的,多吃一块肉也是应当的嘛。”
  大家正说着,就看到林振华进来了,几个人哪能不争先恐后地涌上去,抢着向林振华献殷勤呢?
  “呵呵,各位老总早来了,抱歉抱歉,我这些天一直都在外地出差,这不,刚回浔阳呆了没两天,就赶到南京来了,结果还是比各位晚了。”林振华向大家拱着手,说着场面上的客气话。
  “林总年轻有为,日理万机,哪能和我们这些人比啊,我们都是混吃等死的人,可不就早点过来,也帮小嫂子筹备一下嘛。”黄庆余答道,他也是五十多岁的人了,管杨欣叫起小嫂子来,还是那样自如。
  “黄厂长给我帮了不少忙呢。”杨欣微微笑着走上前来,伸手接过林振华手上的包,然后很自然地替林振华拍了拍衣服上的灰尘。
  “这个这个……咱们是不是该回避一下了?让林总和小嫂子他们亲热亲热?”高德才颇有眼色,连忙向众人提议道。
第461章
老实巴交的厂长们
  “呵呵,都是老夫老妻了,没什么可回避的。”林振华呵呵笑着,大大方方地揽过杨欣的肩头,在她额头上亲了一口。
  在场的厂长经理们开始全都一愕,既而就噼噼啪啪地鼓起掌来。在90年代初,社会风气处于从保守到开放的变化过程中,林振华这种公开秀恩爱的作法,在当时的条件下也还是能够被人们接受的,当然,这与林振华的身份就有些不符了。林振华这样做,给人的一种感觉就是他并把自己当成什么领导,而只是一个顽皮的小年轻而已。
  在场的其他领导们,年龄最小的也比林振华和杨欣要大出10多岁了,看着林振华这样大大咧咧不在乎形象,心里与林振华的距离又拉近了几分。
  杨欣措不及防,被林振华当众亲了一口,顿时羞得连脖子都红了。她佯嗔地捶了林振华一拳,斥道:“你这个人,怎么没皮没脸啊。”
  “哈哈,小嫂子,林总这是真情流露啊。唉,我们这些老头子是跟不上社会罗。”厂长们一个个嘻嘻哈哈地调侃着,现场的气氛一时间变得轻松了起来。
  杨欣倒也没有真的对林振华生气,其实,没有一个女人不喜欢向别人炫耀自己的幸福的。林振华在大庭广众之下与她亲热,让她心里有一种美滋滋的感觉。她把林振华的包拿到一旁放下,然后给林振华端来一杯茶水,小声问道:“振华,你累了吗?是先休息一下还是先和各位领导聊聊?”
  林振华笑着对众人说道:“各位领导都是前辈,我在大家面前哪敢说累啊。怎么样,咱们大家是在这里聊,还是到会议室去聊?”
  “去会议室吧,那里宽敞一点。”杨欣说道,“你们先过去,我安排人给你们倒茶。”
  一行人簇拥着林振华来到了会议室,在排座次的问题上,又拉扯了一通。以大家的意思,林振华无疑是应当坐在中间位置上的。林振华则坚持说应该论资排辈,请黄庆余坐在中间。推掇了一通之后,最终还是林振华坐到了中间的位子上,其余的厂长经理则按厂子规模的大小顺序依次坐在其次的位置上。
  大家坐定之后,也没了什么寒暄的环节,高德才抢着对林振华说道:“林总,这一次45万吨乙烯改造项目取得圆满成功,对于咱们石化设备行业来说,可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啊。总公司的张总托顾部长带过话来,说林总你是这个项目的第一功臣啊。”
  “没错没错。”蒋定义也不甘落后,连忙补充道,“顾部长还说,上级领导到总公司去视察工作的时候,也提起了这件事呢,对林总你也是赞赏有加啊。”
  林振华笑着摆摆手道:“大家言重了,其实,这一次乙烯大会战的功臣是你们各位,我只是起了一个牵线搭桥的作用。大家知道的,我是搞机械出身的,对石化设备这块并不擅长。而且,中间有一段时间我还被省里停职审查了,根本就没有机会参与这个项目。”
  “那是你们江南省乱来!”黄庆余断然地说道,他的北石机厂不是江南省的企业,他可不在乎指责江南省,“像林总这样年轻有为的干部,省里居然还要搞什么停职审查,这不是胡闹吗?不过,我听说林总也是因祸得福啊,是小平同志亲自给你平反的,直接把你们汉华重工定为他的实验田。好家伙,这简直就是一块金字招牌啊。”
  “那段时间里,林总虽然没有直接参与这个项目,但小杨秘书长一直都在研究所工作啊,谁不知道她就是你的代言人呢?”高德才补充道,“我听我们厂去参加攻关的技术员说,小杨秘书长非常能干,办事井井有条。你们这夫唱妻随的,真是太让人羡慕了。”
  这时候,杨欣正好带着两个服务员端着茶水进来,听到高德才这句话,杨欣笑着说道:“高厂长又拿我开玩笑了,我其实只是给大家提供一些服务而已,真的没做什么事情。”
  “来来来,小嫂子,快坐下,你坐我这个位置,和林总挨着。”高德才连忙招呼着,做出一个要起身让座的样子。
  林振华当然不会让高德才给杨欣让座,他拉了高德才一把,高德才半推半就地又重新坐下了。林振华示意杨欣在会议桌的一角找个空位子坐下,然后轻轻咳嗽一声,开始进入正题了:“各位,我刚才看了一下,参加这次大乙烯会战的主要厂家的领导,今天都在这里了。要不,咱们就趁着这个机会,把今后的合作设想,拿出来议一议吧?”
  “对对对,咱们就议一议。”
  “没错,择日不如撞日嘛,今天正巧了,大家都在。”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其实,他们正是听说了林振华今天要过来,这才借故跑到秘书处办公室来等着的,大家都想在第一时间与林振华商量一下后续的合作问题。
  大家乱哄哄地应和了一通之后,黄庆余说道:“林总,前两天顾部长过来,已经明确跟大家说过了,八五和九五期间,国家要上10套30万吨乙烯设备。最早的计划是只搞8套,全部从国外引进。上次你们汉华和ALK谈转让乙烯技术的事情,石油部就打算拿出一套来给你们汉华做。
  这一次大乙烯会战取得成功,总公司和国家计委方面又改变了初衷,决定项目数增加到10套,其中至少拿出6套来交给国内企业完成,如果有可能的话,最好10套都由国内完成。林总,你对这件事是怎么看的?”
  林振华道:“这个问题是不用犹豫的,咱们肯定要争取把10套设备都留在国内完成。过去是咱们干不了,不得不让洋鬼子干。现在咱们已经掌握了这方面的技术,那可就是一口汤都不能给洋鬼子剩了。”
  “哈哈,说得好!”蒋定义拍掌道,“我就欣赏林总这个气魄,可不是吗,咱们中国人自己的钱,干嘛让洋鬼子挣走?”
  黄庆余道:“咱们这次搞45万吨乙烯改造,走的是大会战的路子。未来这10套30万吨乙烯,咱们还是这样做吗?”
  林振华道:“这个问题,恐怕需要大家一起商量一下。我的意见是,咱们还是保持目前的合作模式,由一家牵头作为总包,其他家各自承担自己擅长的那个部分。有了分工,各家就可以专注于只做一件事情,这样技术上容易提高,装备方面也值得去加以改善了。”
  林振华说的这个道理,大家自然是明白的。10套大乙烯设备,如果分配给各家厂子自己搞,那么各个厂子就必须把全套技术都拿下来,即便是各厂现有的技术可以进行交流,不需要重新开发,但相关的装备却是要重新购置的。比如说制造大型球罐用的特种焊机,每一家都购置一套,就存在重复和浪费了。
  各家专注于做一件事情,能够产生规模效应,有助于节约成本,这是非常清楚的道理。但存在的障碍,就是利益如何分配的问题。各家企业如果成了分包商,是否还能保证原有的利润水平,这是厂长们最为关心的。
  “呵呵,各位的心情我也能理解,大家是不是担心利润分配的问题?”林振华看着一屋子面面相觑、欲言又止的厂长们,直截了当地把大家心里的担忧给点出来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02/46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