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霸主(校对)第32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28/460

  “我明白了。”林振华点点头,“不过,建波,我可提醒你一点,非洲是世界上战乱最频繁的地区,你如果去非洲做生意,肯定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的,你准备好没有?”
  “我准备好了,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金建波用平静的口吻说道。
  林振华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了。他想,如果沈佳乐在这里,也许会坚决反对金建波去非洲的。要知道,这可不是汉华到非洲去做工程的那种方式,如果是去做工程,当地的政府会提供安全保障,此外,工人们集体生活在工地上,寻常的小茅贼是不敢去惹他们的。
  但金建波的选择就不同了,他是一个人去开拓市场,而且所到之处,很多是非洲的农村,甚至于热带丛林,各种犯罪、疾病、自然灾害、战乱等,都会对他形成威胁。让金建波这样一个白面书生到非洲去,实在是一种巨大的考验。
  不过,林振华却找不出理由来阻止金建波,金建波毕竟也是30多岁的人了,而且经历过一番监狱生活之后,他的思想变得比其他许多同龄人更加深刻,林振华自讨自己没有说服金建波放弃的能力。再说了,富贵险中求,金建波是带着一股争强好胜之气去做事的,如果他不选择这种存在风险的方式,他如何能够迅速地打个翻身仗呢。
  “建波,这件事,旁人也不便多嘴,我想,你和你的父母、兄弟姐妹再商量商量吧。至于我嘛,我只想问一下,你做生意,需要本钱吗?林振华问道。”
  金建波迟疑了一下,然后说道:“我那个朋友,倒是答应借给我10万钱作为本钱,不过……”
  “这样吧,你不需要借他的钱,我借10万块钱给你。”林振华打断了金建波的话,干脆地说道。
  林振华能够理解金建波的犹豫,金建波到非洲去,跟着那位狱中结识的朋友做同样的生意,难免会有一些利害冲突的。如果他的本金都是对方提供的,那么在发生利害冲突的时候,他就只能选择退让,而无法去保护自己的权利了。如果金建波自己有本钱,与对方谈判的时候底气就会硬得多,这样就能够获得更多的利益了。
  至于金建波的信用,林振华丝毫没有放在心上。对于今天的林振华来说,10万块钱是很小的一个数字,如果不是怕钱给得太多了适得其反,即便金建波想借100万,林振华也是会轻松地答应的。
  “好吧,那我就再麻烦振华一次了。上次是2万,这次是10万,一共12万,我会连本带息一起还你的。”金建波说道,这已经是他第二次说起连本带利的事情了。
  “你要的,应当是美元吧?从国内往外带美元不容易,这样吧,我们汉华在非洲有几个工地,你先去,到了之后再告诉我你的地址,我安排工地那边的人给你把钱送去。你也顺便认识一下我们工地上的负责人,万一未来在非洲遇到什么不方便的事情,你随时可以找我们汉华的工程处帮忙。”
  “振华,大恩不言谢。我这一辈子,最大的错误就在于把你当成自己的敌人,不过,我并不后悔,有你这样的敌人,是人生的一大幸事。”金建波的语气里透着一种真诚,但丝毫没有谦恭卑下的意味。
  这一夜,两个亦敌亦友的年轻人在一起谈了很久。林振华是曾经去过非洲的,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向金建波说了许多。金建波带着开放的心态,认真地听着林振华的介绍,同时不断地把一些重要的信息记录下来,尤其是林振华在非洲所结识的那些官员、酋长之类,金建波更是记录得一丝不苟。
  金建波拒绝林振华请他去东北任厂长助理的好意,只是不愿意身居林振华之下。但非洲的事情就不一样了,他真的想在那里打出一片天地,还是需要有一些人脉关系的。林振华能够把这些当地官员的情况介绍给他听,这对于他未来开拓市场是非常有价值的。金建波不是那种迂腐的人,能够利用的信息,他没必要拒绝。
  “好了,振华,今天真的非常感谢你,我希望等我从非洲回来的时候,能够有能力还你的钱,同时还能对你提供的帮助有所回赠。”金建波起身告辞的时候,这样对林振华说道。
  林振华点点头道:“我相信会有这样一天的。”
  金建波要出国去非洲,中间涉及到的事情还是很多,包括办护照、签证等等,这些事情林振华就没空去过问了,他毕竟是汉华重工的董事长,主要精力还是要放在公司的业务发展方面的。
  “我们的燃气轮机研制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我们的首台样机已经于上月制造完成,试机的效果良好,功率和热效率均达到了预期水平。对此,布列斯先生也非常满意。”
  在汉华重工的高层扩大会议上,张逸华正在汇报着汽轮机公司的技术研发情况。
  “那么,现在主要的障碍是什么?”林振华问道。
  “材料。”一说到障碍,张逸华便没有了刚才的愉快神情,转为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
  “燃气轮机的涡轮盘和涡轮轴,需要具有高韧性的材料。要使金属材料达到这种韧性要求,必须使用大吨位的自由锻机进行反复锻压。至于燃气轮机的叶片,国外的做法是用粉末冶金的方法制造,然后在大吨位的模锻机上进行挤压成型。目前,我们这两种锻机都没有,这就影响到了燃气轮机的制造。”汽轮机公司的经理杨超回答道。
  “嚯,老杨现在也成了半个汽轮机专家了?”林振华笑着对杨超说道。
  杨超苦笑着指指张逸华道:“我是被张总工逼出来的,为了锻制那套涡轮盘和涡轮轴,我到上海重型机器厂求爹爹告奶奶,排了十几天的队,这才轮上使用他们的万吨水压机。人家说了,这还是看在我们帮海军做事的份上,他们等着上锻机的工件,已经排队排到本世纪末了。”
  这时,坐在会议桌顶头位置上、负责主持会议的项哲说道:“杨总和张总所说的情况,咱们的其他各家公司也都已经提出来了。振华,今天我们会议的主题,就是要讨论一下建造咱们自己的大型锻机的问题,这个问题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时候了。”
第508章
一万五千吨自由锻
  工业是一个体系,所谓尖端技术,就是指建立在这个体系最顶端的技术。要搞尖端技术,必须先把下面的基础一层一层地搭起来,这中间少了哪个环节都不行。
  以燃气轮机的制造来说,面临的困难有两个,一个是设计,第二则是材料。
  设计需要有理论支撑,需要有实践经验的积累,还需要有大量的实验数据来进行反复验证,要说起来,也是非常困难的。但设计也有捷径可走,那就是借鉴别人的经验,最简单的一种借鉴,就是从别人那里买一个原型过来,拆开了一个零件一个零件地测量,然后依葫芦画瓢地形成图纸,再到工厂去制造出来。
  这种做法叫做逆向工程,或者叫反求工程。在早些年,我们国家没有什么知识产权的意识,搞这种逆向工程非常普遍。我们所说的“第一次制造出来了某某”,大多数时候背后都有逆向工程的影子。
  据坊间称,我国的某型飞机在制造出来之后,专门请了一位波音的老总去参观。那位老总登上飞机之后,说了一句话:“这明显可以看出不是抄袭波音的”。事后,有许多人对这个结论感到非常光荣,而且屡屡引用来作为证明此款飞机没有抄袭波音的证据。这有点像某家人家生了一个娃,邻居的男人跑过来说:“看这娃的鼻子明显不像我的。”这家人家的男人能拿着这句话去炫耀自己的能力吗?
  改革开放之后,我们要走向国际市场,再搞这种明目张胆的山寨就不太合适了,但在一些产品设计中,通过模仿别人的产品来获得启示,还是非常普遍的。
  设计能够山寨,但材料方面就很难山寨了。中国的许多产品看起来和国外的产品差不多少,但在性能和使用寿命方面不如外国同类产品,很大程度上就在于材料方面的欠缺。
  材料的生产又分为几个方面,一是材料配方,二是材料生产工艺,三是热处理工艺。例如,为了使金属材料具有较高的断裂韧性,往往需要将其放在大型锻机下进行锻压。国外大型飞机的主梁、起落架等都是用大型模锻机锻压而成的,这样形成的材料,才能够经受数以万次的扭曲而不会发生断裂。
  据说,空客公司新推出的380飞机的起落架,就是专门拉到俄罗斯去进行锻压的,因为全世界只有俄罗斯拥有7.5万吨的模锻机,美国的模锻机压力也只有4.5万吨。我国直到21世纪的前10年,所拥有的最大吨位的模锻机只有3万吨,这就极大地阻碍了我国大型飞机产业的发展。
  由此可见,要发展大飞机,你至少需要先拥有大型模锻机,而建造大型模锻机,又涉及到一系列的技术问题以及经济问题。这样一层一层向前追溯,就可以演绎出一个庞大的工业体系。曾有人幻想带着30世纪的黑科技穿越回来强国,其实这仅仅是一种小说家的理想而已,没有几百年的工业沉淀,就算拿着30世纪的图纸给你,你也无法造出同样性能的机器。
  汉华重工在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之后,如今终于面临着技术升级的需求了,大型锻机的建造,越来越紧迫地提上了集团高管们的日程。
  “我们化工设备公司,正在和兄弟单位联合开发煤炭液化技术,其中一个关键部件就是高压反应器。用传统的焊接成型方法,无法达到所需要的强度。目前国外制造此类超高压容器的方法,都是采用锻压成型。我们认为,大型锻压成型技术,未来将成为我们化工设备提高产品档次的主要瓶颈。”方延武插话道。
  马胜凡也发言了:“我们机床公司目前有一台6000吨自由锻机,锻造压力方面倒是勉强够用了,但立柱开间距太小,无法生产大型锻件。所以,我支持集团新建一座大型自由锻机,立柱开间距至少要达到7米以上。”
  胡妫道:“我查过一些资料,目前国家在装备制造业方面投入不少,重型装备的研发力度不断加强,我预计大型锻件的需求将会出现井喷的态势。比如说,大型水电和火电机组的转子,都必须使用大型自由锻机来实现成型,目前国内万吨以上的大型自由锻机只有3台,而且都是70年代以前建造的,技术落后。我们如果能够在国内率先建成新的万吨以上自由锻机,光是承接外来的锻压业务,也足够收回投资了。”
  大家你一嘴我一嘴地,开始向林振华述说建造大型锻机的必要性。按众人的思路,汉华重工需要建造两座大型锻机,包括一座1万吨以上的自由锻机和一座5万吨以上的模锻机。如果拥有了这两座锻机,汉华重工的制造能力就能够一连跃上几个台阶。
  听完众人的话,林振华呵呵笑道:“你们不会是已经串通好了,就等着我回来表态的吧?”
  项哲也笑道:“振华要这样说也可以。你是集团的掌门人,这种大事肯定是要你来拍板的,可是你却一年到头难得在家,我们只好先把事情商量好,等你回来一起汇报了。”
  “我好像不是出去游山玩水吧?”林振华叫屈道,“我一回来不就跟大家说了吗,我这一趟去委内瑞拉,谈定了起码500亿美元的合作意向,这也算是我对公司做的贡献吧?”
  项哲道:“我们可没有指责林总的意思哦,像这种合作意向,我们是希望多多益善的。不过,林总在外面快活的时候,是不是也该和家里多联系联系,了解一下公司的经营情况,省得对公司的现状两眼一抹黑啊?”
  “对了,说到这,我倒想起一件事来。”林振华道,“咱们公司也该建立起信息网络系统了,未来的时代必定是一个互联网的时代,我们通过电话、传真来传递信息的作法,已经过时了。”
  上网这件事,在林振华心里已经存了十几年了。刚刚穿越过来的时候,那种没有网络的日子,真是让林振华过怕了。经过十几年时间,林振华已经适应了这个时代的生活方式,但网络化生活的便利,是他无时无刻不在怀念的。时下,互联网已经进入了中国,虽然普及程度还非常低,但林振华已经是忍不住要让汉华上网了。
  项哲道:“这件事,许伟已经在做了。公司引进了一套莲花公司的Notes办公系统,目前还只是在浔阳总部这边试用。许伟打了一个报告,建议把系统连接到因特网上,可以实现全国乃至全球各个分支机构的信息共享。我目前正让他在进行试验呢。”
  林振华道:“上网的事情,要当作一件大事来抓。中国目前互联网的发展水平还很低,但我估计,不出5年,互联网进入千家万户了。企业信息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我们应当有一名高级管理人员来专门负责此事才行。”
  项哲与胡妫笑着对了一个眼神,然后说道:“原来振华也有这个想法,这倒和我跟老胡前几天私下里沟通的事情不谋而合了。我们也认为汉华的信息化建设要加快步伐,我想提名许伟担任集团的信息总监,振华你看意下如何?”
  许伟是当年和项哲、胡妫等人同时引进的海归之一,毕业于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是学工业软件的。这些年,他一直在从事公司内部的软件开发和管理工作,如今也是一名中层干部了。如果集团要设立一名主管信息化的高管,许伟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
  林振华点点头:“我赞成这个提案,信息总监的人选方面,许伟的确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不过大家也都再了解一下,看看有没有其他的人选,我们过几天再议吧。胡妫,你继续说有关自由锻的问题。”
  “嗯,好的。”胡妫应道,他翻看着自己的笔记本,继续说道:“关于大型自由锻机,目前我们有三套方案,分别是1.1万吨、1.25万吨和1.5万吨三个水平。前两个水平的锻机,国内都有原型,仿造起来难度不大。1.5万吨的锻机,目前在全世界都没有,咱们要建设的话,会有不少技术难度。”
  “总得有人先去做一做吧,也到了中国人引领世界潮流的时候了。”林振华轻轻地说道。
  林振华前世是学机械专业的,对于大型锻压机的发展历史多少有些了解。全球最早的万吨自由锻压机可以追溯到19世纪,进入20世纪之后,各工业强国都纷纷建造自己的万吨级自由锻压机,其中也包括了中国在60年代建造的3台万吨级水压机。
  到20世纪末为止,全球最大的水压机和油压机吨位为1.4万吨,其中主要集中于日、韩两国。美、英、德、意等老牌工业国由于制造业日渐衰落,大型锻件的需求逐渐减少,先后关闭了十多家大型铸锻件工厂,拆除了十几台6000吨以上的锻机,至于万吨以上锻机的建造更是处于停滞的状态。
  与之相反的是,中国逐渐成为世界工业的中心,大型成套设备层出不穷,对大型锻件的需求与日俱增。21世纪的前10年,中国新建了5台万吨以上的自由锻机,其中一重的1.5万吨水压机、二重的1.6万吨水压机、上海电气的1.65万吨油压机、中信重工的1.85万吨油压机,都超过了国外最大自由锻机的吨位。
  林振华现在要做的,就是把这个进程提前10年,在他的眼里,1.5万吨自由锻机根本不算什么难题。
第509章
寻求支持
  看到大型锻机重要性的企业,并不止汉华重工一家,但能够有底气下决心来建造大型锻机的,在时下却只有汉华了。
  胡妫进行过一个粗略的测算,建造一座15000吨的大型水压机,大约需要6000万元的投入,这笔钱对于许多企业来说还是非常多的,但对于汉华来说,就不算什么了不起的事情了。
  除了资金的障碍之外,其他企业不愿意建造大型锻机的另一个原因在于不能保证锻压业务的饱和,如果花几千万建起来的锻机趴在那里没事干,这个浪费也是非常大的。但汉华没有这样的担心,除了集团下属的各公司的业务之外,它还能从化工设备联盟以及尚处于雏型之中的机床产业联盟的会员单位中得到业务。有这些业务养着,大型锻机的建造投入很快就可以收回。
  对于林振华提出来的建造15000吨级的想法,汉华的高管们给予全票通过。大家此前主要是担心上这样大吨位的锻压机不太必要,而且技术上也有风险,但既然林振华如此有信心,大家自然也就不再犹豫了。这些人都有一颗滚烫的工业心,没有人比他们更希望拥有全球最大吨位的锻机了。
  定下了思路,林振华收拾起行李,又要出门了,这一次他是要去北京,寻求国家计委和机械委对大型锻机项目的支持。汉华自己能够筹措到建造锻机所需要的资金,但在技术方面还没有把握,需要有国内的设计单位和制造单位来提供协助。一台1.5万吨大型锻机的问世,对于整个国家的工业水平都会产生提升作用,所以这样的事情林振华是肯定要去找政府部门帮忙的。
  杨春山和魏素萍领着外孙女林菲来到厂部门口送林振华上车。林振华抱着林菲,对杨春山抱歉地说道:“爸,真不好意思,我又得出差了,菲菲还得请你们二老照顾了。”
  杨春山也是一脸无奈的样子:“小华啊,你和小欣这是打算忙到什么时候啊?原来是你一个人出差,现在小欣当了个什么秘书长,变得比你还忙,也是成天不在浔阳,你看看你们这个家还像家吗?”
  林振华解释道:“小欣现在是化工设备联盟的秘书长,经常要去协调联盟里的事情。最近国家为了应对石油资源短缺的问题,搞了一个煤炭液化的专项,其中主要的部分都是由化工设备联盟承担的。这件事是关系到国家未来几十年能源安全的大事,小欣最近主要就是忙活这件事呢。”
  “我知道,你们忙的都是大事。”杨春山道,“可是,工作是忙不完的,你们也应当抽点时间办点自己的私事吧?”
  “私事?什么私事?”林振华丈二和尚摸不着脑袋。
  杨春山从林振华的怀里把林菲接过来,又随手塞给了魏素萍,然后把林振华拉到一边,小声地说道:“小华,我和小欣的妈妈一直都有一个心事,我们觉得你和小欣应该再生一个孩子。”
  “什么!生孩子!”林振华吃了一惊,心中暗暗觉得好笑,“爸,现在国家提倡只生一个孩子,我好歹也是集团的一把手吧,怎么不得起个模范带头作用?”
  他的话说得挺冠冕堂皇,不过心里倒没怎么想着模范带头的问题,只是出于一种习惯,认为一家就应当只有一个孩子的,周围的朋友都是如此,自己又有什么理由例外呢?比如项哲、胡妫、方延武……慢着,方延武家里好像不止一个孩子,除了红红之外,还有沈佳乐后来生的一个男孩子。一家两娃,好像也挺好的哦?
  林振华在那里想入非非,杨春山却自顾自地说下去了:“小华,我是这样想的,你是独子,如果你不生个男孩,这老林这一脉不就断了吗?我觉得,政策归政策,你现在也有地位了,和小欣再生一个男孩子出来,我觉得也不会有人会管的。”
  呃……林振华败倒了,他没想到杨春山居然还存着这样的念头。其实,早在林菲刚生出来的时候,杨春山就觉得非常对不起林振华,因为自己的女儿没能给林振华生个男孩。看来,这种歉疚的感觉一直都伴随着杨春山,所以他会惦记着让林振华夫妇再生一个。
  “爸,你想得太多了。现在是什么时代了,男女都一样,我可没有重男轻女的思想。”林振华道,“我对菲菲挺喜欢的,杨欣也一样,我们都没打算再生一个。”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28/46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