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霸主(校对)第35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0/460

  罗伊道:“不一定吧?我有点怀疑,他们今天给我们看的这些东西,不过是一个局而已。目的就是让我们相信他们具有这样的能力。”
  斯科特大摇其头:“我觉得不然。也许中国人是有这样的想法,但我们今天所参观的这些东西,并非只是一些骗术。最起码的一点,他们所提出的走刀策略的算法,和我们已经掌握的算法是非常类似的。如果给他们一些时间,他们完全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所谓行家伸伸手,便知有没有。斯科特他们刚才这一路参观下来,所看到的东西,都是实实在在的,虽然有些地方看起来还不太成熟,但没有什么明显的常识性错误,这就充分证明中国人的确在这方面的确是掌握了一些东西。没有这些东西作为支撑,斯科特也不是那么容易上当的。
  林振华、胡津等人原本也很难布出这样一个足够以假乱真的局,多亏有杨文军、陈英送来的密阳公司的内部资料,这才给这个局又增加了几分逼真的色彩。斯科特等人在实验室里所看到的那些东西,都是林振华等人花了一星期时间置办起来的。为了让实验器材、资料等看起来更像是旧的,林振华甚至找到了一些古董贩子,请他们帮忙指点做旧的方法。这些手法用来对付古董鉴定师可能不够,用来对付一群技术宅人那可是绰绰有余了。
  现在看起来,这个局的确是做得很成功,让斯科特等人对于中方的实力深信不疑了。
  “我明白了,你答应卖给他们加工中心,就是想让他们放弃进一步的研究吧?”凯文问道。
  斯科特道:“我的确是这样的想法。从我对那位姓宋的中国官员的观察,我觉得他只是一个行政官僚,对于技术的兴趣并不大。如果他能够从我们这里得到加工中心,他一定不会愿意再给他们的实验室投入更多的资金的。中国人还很穷,他们的经费非常紧张。还有,中国的官员看重的是眼前的政绩,他们是不愿意在长久的研究中投入精力的。”
  “但愿如此吧。”凯文耸耸肩说道。
  斯科特的眉头皱成了一个疙瘩,他说道:“我刚才一直在想一件事,中国人是怎么掌握这些技术的。据我们了解的情况,至少在半年以前,我们还没有听说过中国人在这方面有什么研究。可是,今天我们所看到的东西,绝对不可能是只用半年的时间积累下来的,我认为,他们一定是从其他渠道得到了一些启发,这个渠道,应当和我们卡特公司有关。”
  “你是说,中国人向我们卡特公司派出了技术间谍?”凯文问道。
  “也许不是临时派去的,而是已经潜伏了很长时间的。”罗伊道,“你们难道没有看过这样的电影吗,中国人派出一些间谍,装成非常忠诚的员工,潜伏在一家大企业里,最后获取这家企业的核心情报,用于他们的军事。”
  “这只是好莱坞编剧们的想象吧?”凯文狐疑地说道,“间谍可不是随便都能够碰上的。”
  斯科特道:“我是从他们掌握了环切法走刀策略这一点产生怀疑的,我认真看过他们的策略,其中很多细节有非常明显的卡特公司的痕迹,这说明他们肯定从什么渠道得到了卡特公司的技术。而这些技术,在我们公司一直都是高度保密的。”
  “据我所知,能够接触这些技术的人并不多吧?只有核心实验室的人才有可能见到这些资料,而能够进入核心实验室的,都是经过了忠诚检验的。”凯文说道。
  罗伊不屑地说道:“所谓忠诚检验,过去曾经是非常严格的,这些年越来越流于形式了。现在核心实验室里各种人都有,甚至于还有中国人。”
  “没错,我想到的也是这一点,允许中国人进入我们的核心实验室,是非常危险的一个决策。今天这件事情也许足够给我们敲响警钟了,回到美国之后,我就要向董事会提出一个提议,从此以后我们最核心的技术只能掌握在美国人手里,不能让外国人接触,尤其是要防止中国人接触。”斯科特说道。
  “那么,如果是美籍华人呢?”凯文抬杠道。
  斯科特道:“那也不行,只要和中国人有关的,都不行。即使是那些加入了美国籍的中国人,他们的忠诚也是不可靠的。”
  “斯科特先生,你这种观点是会受到批评的,他们会认为你具有种族歧视的倾向。”罗伊道。
  斯科特道:“我非常愿意接受这样的指控,如果他们请得起律师的话。”
  “我想,我们不会给他们留下指控我们的机会的。我们会提前一步,把他们送进监狱。”罗伊恶狠狠地说道。
第550章
再赴美国
  “田中董事、良濑君、松下君,欢迎你们来到底特律。”
  在美国底特律机场,西乎公司北美区销售总监津川四郎迎上风尘仆仆的田中永嗣一行,向他们致着欢迎辞,与田中永嗣一道来美国的,还有负责技术的良濑昭二,以及刚从中国区抽调回来的销售总监松下永三。西乎公司对于这一次的竞标非常重视,派出了一个非常强大的阵容。
  “津川君,你辛苦了。”田中永嗣答道。这一次公司指派他率团到美国来参加通用汽车公司的汽车冲压生产线竞标,他的心情是非常复杂的。一方面,他对西乎公司的实力有着一定的信任,抱定了要在这次竞标中击败中国对手的念头。但另一方面,汉华重工刚刚在中国国内化解掉KHN的压力一事,又让田中永嗣感觉到这个对手似乎并不好对付,心里多了几分忐忑。
  “津川君,和通用公司的会谈,安排在什么时候?”田中永嗣问道。
  津川四郎答道:“已经约好了,安排在今天下午2点,通用方面会安排一位副总裁来听取我们的介绍。”
  “这么说,他们对我们还是非常重视的?”田中永嗣道。
  津川四郎迟疑了一下,说道:“应该说,他们对于这一次的冲压生产线招标非常重视吧。”
  田中永嗣从中听出了两个说法的不同,他问道:“津川君,你说的是什么意思?”
  津川四郎道:“据我们了解到的情况,前天中国汉华重工的竞标团队已经访问过通用公司了,当时听取他们介绍的,也是这位副总裁。我想,通用方面对于我们和汉华重工之间,似乎态度是平等的。”
  “汉华重工的人前天就已经来了?”田中永嗣惊讶地问道,“你是否了解过,来的是哪些人,他们做了些什么?”
  津川四郎这些天一直都在盯着通用的动静,对于汉华去通用造访一事,倒也了解得足够清楚,他答道:“这一次汉华重工的团队是由他们的董事长林振华带队的,技术方面的负责人是一位叫甄子飞的年轻人,销售方面的负责人是一位叫何飞的,这两个人都有留美的经历,在通用公司也有一些人脉。”
  “林振华居然亲自出马了。”松下永三插嘴道,“何飞这个人我也知道,的确有一些能力。看来汉华对于这个项目,也是志在必得的了。”
  良濑昭二不屑地说道:“我想,通用方面并不会在乎是谁出面来谈这个项目,而是会在乎我们各自的技术怎么样。我们西乎公司在冲压生产线方面有多年的经验,而汉华仅仅是刚刚涉足,论技术,他们应当不是我们的对手吧。”
  津川四郎摇头道:“良濑君,我觉得咱们先不要这样乐观吧。我通过通用公司内部的人打听过了,这一次汉华提交的设计方案,颇有一些独到之处,据说通用的技术部正在对这个方案进行评估,而且给出了不俗的评价。我在通用的朋友告诉我说,如果我们的方案不能有所创新的话,在这次招标中是有可能失败的。”
  “我们的方案是有很多创新之处的,结合了大量最新的电子技术,在这方面,我们是有充分优势的。津川君,你就放心吧。”良濑昭二信心满满地说道。
  田中永嗣对良濑昭二的话有些半信半疑,但事到如今也没法说什么了,他对津川四郎问道:“津川君,你是否知道,汉华的人除了去通用公司之外,还和什么人联系过吗?”
  津川四郎道:“他们非常忙,尤其是那个林振华,他每天都去拜访企业主和政府官员,还有一些社会团体。不过我了解过,他拜访的这些人,似乎和通用公司没有什么直接的瓜葛。”
  “这是一个可怕的对手。”田中永嗣道,“他不会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筐里,这就是他广泛拜访各类人员的原因。我听说,他在美国有很多合作伙伴。”
  正如田中永嗣说的那样,林振华的确没有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冲压生产线投标这件事情上。投标的事情,他是完全交给甄子飞和何飞两个人去办的,前者已经在这个项目上投入了两年的时间,对技术方案进行了无数次的修改。后者则是从一名营销专家的角度,制作了一套非常完美的营销方案,全面考虑了通用公司的各种选择,力图能够从合作关系、价格、服务等方面打动对方。
  林振华亲自带队来美国,更多的是给自己的手下一种激励。到了美国之后,他便忙忙碌碌地去见各路朋友去了。此时,他正坐在一家咖啡厅里,和刚从纽约闻讯赶过来的霍恩比和贝琳达聊着天。
  霍恩比是美国泰戈冰箱公司的老板,10年前在林振华的劝说下,把冰箱生产线迁到了中国,由汉华制冷设备公司负责代工生产。中国的人工成本本来就比美国要低得多,这些年,随着人民币汇率的大幅度下降,那些代工费在整个成本中就显得更加微不足道了。泰戈冰箱在中国组装,再运回美国来销售,比原来在美国组装的成本要低出了30%以上,这就使得泰戈冰箱的竞争力大涨,霍恩比也因此而挣到了丰厚的利润。
  贝琳达是美国Gart家电公司的销售总监,她与林振华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十几年前的广交会上,那时候林振华举着几台五叶风扇站在会场外兜售,贝琳达是第一个上前询问的外商。从那个时候起,贝琳达就一直相信林振华是一个商业天才,未来肯定能够做出一番重大的成就。果然,仅仅十几年时间,当年只能站在野地里卖东西的小年轻人,如今已经成了一家资产几十亿的大企业集团的董事长了。
  在美国制裁中国的那几年里,许多美国企业都中断了与中国企业的合作,霍恩比在贝琳达的劝说下,没有取消与汉华的合作,这一点让林振华非常感激。当然,后来的形势变化也证明了霍恩比的选择是正确的,中美经贸往来又重新恢复了,而且比以往的规模更大。霍恩比和贝琳达作为患难时候不离不弃的朋友,自然受到了林振华特别的照顾。
  “霍恩比老头,你比以前胖了,看来这几年你的生活过得非常舒心啊。”林振华呵呵笑着同霍恩比开着玩笑。
  霍恩比拍拍自己的大肚子,说道:“林,这都是托你的福啊。自从我的冰箱请你们代工以来,我不再需要去照看这么庞大的一个工厂了,而且也不用再去和那些成天好吃懒做的年轻人打交道。我天天都可以去钓鱼,你说我能不胖吗?”
  “说起那些年轻人,我记得那年在泰戈工厂的时候,我见过一位年轻人,叫什么来着?”林振华皱着眉想到。
  “你是说麦克维吧?”霍恩比道,“他是一个喜欢闹事的人,每一次都是他带头和厂方闹。不过,现在生产线关掉了,他也就被解雇了。”
  “那么,他现在到哪去了?”林振华好奇地问道。这的问题纯粹是林振华个人的兴趣了,其实一个美国工人的去向,与林振华何干呢?
  霍恩比撇着嘴说道:“他可是一个能干的人。我最早关闭生产线的时候,听说他到华尔街去了,当了一个红马甲。不过,最近两年他离开了华尔街,换上了POLO衫,到风险公司的体育室里打台球去了。”
  霍恩比嘴里说着麦克维能干,但话里话外却充满了鄙视。这老头和中国老头也没什么区别,对一个人一旦有了成见,那就看对方什么地方都不顺眼。
  “打台球?”林振华有点不明白霍恩比所指。
  贝琳达解释道:“这只是一个说法,这些拉风险投资的人,靠的都是一张嘴和人脉关系,所以他们成天不需要做什么事情,就是和一些人打打台球,拉拉关系而已。”
  “堕落啊!美国已经无可挽回地堕落了。”霍恩比叹息道,“现在的年轻人已经不愿意做实业了。最近几年兴起来的风险投资,创造了太多一夜暴富的神话,他们更愿意做一些这样的事情。这种把戏我可是非常明白的,不过是互相炒作。他们所做的事情,不会产生一美分的财富,他们创造的都是名义上的财富而已。”
  “呃……这也许是一种更好的挣钱方法吧?”林振华说道,“在中国,现在也非常流行找风险投资了。有不少美国的风险投资公司在中国寻找投资对象,所以,中国有许多年轻人也像你们说的麦克维那样,成天和投资商混在一起。”
  贝琳达笑道:“怎么,林,你也有兴趣找风险投资吗?我对你的能力可是非常看好的,如果你需要风险投资,我和霍恩比老头可以给你投资的,我们要的条件也不多,你的企业20%的股权给我们就行了。”
  “哈哈,什么时候我缺乏资金了,一定会来向贝琳达女士和霍恩比先生寻求投资的。”林振华打着哈哈道,在他的心里,却是另一番想法:开什么玩笑,我自己办的企业,凭什么平白让你占去股份?还20%呢,我公司的20%也得到10个亿了,你们投得起吗?
第551章
合作就是双赢
  贝琳达的话,当然是调侃,她也知道林振华的产业规模已经超过了她和霍恩比的公司的规模,谁投资谁还没准呢。不过,贝琳达这番话倒是给了林振华一个提醒,让他觉得要关注一下风险投资的问题了。
  90年代末到新世纪初,西方国家的工业进一步走向空心化,越来越多的资本从实业中转出来,进入金融领域,试图用金融手段控制全球的实业,风险投资的发展也是其中的一种方式。这一阶段,正是电子信息产业高速发展的时期,许多创业者手里拿着很好的技术,却缺乏资金来将其转化为生产力。这个时候,风险投资趁虚而入,用很小的成本,获得由这些技术带来的丰厚的远期收益。有人因此而断言,西方国家未来只需要发展金融就可以占有全球的财富,而发展中国家只能永远给西方金融资本打工。
  对于这种断言,林振华当然是不会相信的。他在前一世亲眼目睹了西方的金融体系如何在一夜之间陷入困境的,他看到了无数风光一时的大银行轰然破产,也看到了美国总统关于要重振制造业的叫嚣。如果金融能够解决一切,美国总统还要大谈制造业干什么?西方国家又何苦要用各种反倾销、反补贴之类的非贸易壁垒来保护本国的工业呢?
  作为一名技术男,林振华从来都不相信金融能够主导世界,他认为只有工业才是一切繁荣的基础。这也许是他的偏见,但却是指导他做事的原则。
  不过,林振华也知道,在个别的产业中,前景良好的新技术被风险投资廉价占有的情况还是有的。他想到,回国之后,有必要向何海峰建议一下,由国家建立起一个风险投资基金,对那些有潜力的技术进行投资,至少做到肥水不流外人田吧。这件事说起来简单,其实做起来还是非常困难的,国家出资建立的风险投资由什么人来掌管,如何保证在进行风险投资时不受到各种人情等因素的干扰,这都不是一个小问题,要解决这样一些问题,就已经超出林振华的能力所限了。
  所有这些想法,在林振华脑子里只是快速地一闪,他自然不会在这样的场合去多谈。说起当年的事情,他又问起了一个人,便向霍恩比问道:“对了,霍恩比先生,我记得那一次在你们公司遇到麦克维他们闹事的时候,现场还有一位麦克维请来的律师,叫作西赛的,你听说过他的消息吗?”
  林振华对于麦克维的名字没有什么印象,但对于西赛的名字却是非常熟悉的,这也是他对那一次见面记忆非常深刻的原因。西赛的英文是SeeSea,后世在中国网络上被网民们戏谑地翻译做“观海”,在林振华穿越之前,观海仁兄已经当上了美国的掌门人。林振华感兴趣的是,他现在正在做什么呢?
  林振华原本认为,西赛此时尚未出道,应当不算一个名人。谁知霍恩比居然还知道这个人,他答道:“西赛现在是个小有名气的律师,不过,因为他有黑人血统,一些大公司都不愿意请他打官司,怕引起一些白人种族主义者的不满,所以他挣到的钱并不很多。前几个月,他还去找过我,希望我能够给他一些支持。”
  “支持什么?”林振华好奇地问道。
  霍恩比道:“他想竞选州议员,需要一些竞选资金。我给了他50美元,把他打发走了。”
  “才50美元?”林振华不禁有些好笑,要知道,西赛可是11年后的美国大掌门,和他共进一顿午餐都要付出几十万美元的代价的。现在他苦哈哈地跑去募捐,霍恩比居然只给了他50美元。这样的段子如果披露出来,可是颇有一些励志意义的哦。
  “像这样跑来募捐竞选经费的人是很多的,我们有时候是不给钱,有时候就给个几十美元的,谁知道他们能不能被选上,就算被选上了,他们也不一定能够帮得上我们什么。”霍恩比解释道。
  林振华道:“呃……霍恩比老头,如果我是你,我会在西赛身上投一些资的,我觉得这个人非同凡响,他甚至有可能会成为美国总统。在他还很穷的时候,给他一些投资,未来你会得到回报的。对了,这不就是你刚才所说的风险投资吗?”
  “林,你真的觉得这个西赛会成为美国总统吗?你从哪看出来的?”贝琳达笑眯眯地看着林振华问道,她似乎更关心林振华是如何作出判断的,至于谁当美国总统,她并不感兴趣。
  林振华讪笑道:“这个就不便透露了,贝琳达女士,你也知道,中国是有一些传统文化的,你听说过易经吗?”
  贝琳达耸了耸肩,说道:“我听说过,不过听说那是一本非常深奥的书。据说如果掌握了那本书里的内容,就可以预言世界的末日了。怎么,林,你读过这本书吗?”
  “我没有读过。”林振华笑道,“不过,每个中国人都会或多或少懂一些预测术的。比如说吧,我预测10年后你会变得比现在更漂亮,你愿意和我打赌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0/46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