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霸主(校对)第42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6/460

  谈洪明道:“老唐,你也是南导的老人了,为南导的发展也做了不少贡献。有些事,你知道一下也好。在我到你这里来之前,宣传部已经通过江南省的关系,和林振华取得了联系。对方说了,只要南导愿意洗心革面,他们可以继往不究,他们欢迎一份真正能够反映现实、反映社情民意的南部经济导刊。”
  “说得真漂亮啊!”唐笛冷笑道,“所有洗心革面,不就是不再和汉华为难吗?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汉华的存在,已经成为中国社会走向自由的障碍了。”
  “老唐!”谈洪明叹道,“你也不必总是指责别人了,南导这几年也的确走得有些远了,你敢说汉华曝出来的关于你们歪曲事实的那些事情,不是真的?你做的初一,人家做的十五,有什么不对的?”
  唐笛道:“我们对事实进行必要的裁剪,是为了能够让大家更加关注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动机是正义的。事实上,我们报道的很多事情,都得到了社会的积极响应,促成了有关部门改善工作。你想想看,关于失学儿童的问题,关于农村贫困母亲的问题,还有征地拆迁的问题,我们如果不报道,会成什么样子了?”
  “老唐,咱们也是老朋友了,在我面前,你需要说这些大话吗?”谈洪明把脸沉下来了,“你说的这些事情,别的媒体也在报道,而且政府这些年本身也在下力气改善,这怎么就成了你们一家的功劳了?你们批评民航的霸王条款,结果人家民航在你们报纸投了1000多万的广告,你们就不吭声了,最后民航的霸王条款一点都没改,这也是事实吧?”
  “这是报纸生存必要的手段嘛。”唐笛辩解道,“这还不是因为我们国家缺乏一个新闻发展的氛围,如果我们可以不依赖广告,而是靠社会捐助来生存,自然可以不用屈服于广告商的。”
  “那你们同样会屈服于投资商。”谈洪明毫不客气地说道,“老唐,你别以为只有你去过美国,我们也都是去过的。”
  “呃……”唐笛无语了,他知道,自己前面那些话,用来蒙蒙普通受众是没问题的,但要和新闻圈里的行家们说,那就是笑话了。在他口口声声说起的所谓自由国席里,最核心的媒体背后都有大财团的影子,哪家媒体敢随便拿自己的金主开涮?
  其实,我们平常听到的那些外国的故事,大多数都是经过公知们脑补出来的,于是,才有了护照上的美国、油纸包里的德国、夏令营里的日本、自由火车上的印度、没有官二代的沙特、百废待兴的伊拉克、平安幸福的阿富汗……所有这些神话,只要大家到国外亲身地走一走,就会知道完全都是笑话。
  南导是编造这种神话的行家里手,唐笛哪里会不知道这些神话的可笑之处呢?
  “谈部长,南导这一次败在汉华手里,以后就别指望有哪家媒体敢曝汉华的光了。汉华如果胡作非为,将没有人能够监督他们,你不觉得这是我们的悲哀吗?”唐笛不敢再谈南导自己的事情,转而把话头对准了汉华。
  谈洪明道:“我告诉你另外一个消息吧,汉华最近准备设立一个真相奖,鼓励国内媒体的记者勇敢地揭露真相。汉华还承诺,如果记者因为揭露真相而遭遇了打击报复,汉华将会为受害的记者提供全部生活保障,并提供法律援助。就在我们和林振华沟通的时候,他也明确表示了,欢迎改版后的南导对汉华的所有工作进行监督,只要是反映真实情况,汉华绝对不会有任何打击报复的行为。”
  “聪明啊!汉华的背后,肯定有高人。”唐笛赞道。
  换成唐笛自己,在打倒了自己的对手之后,肯定也会来这样一手,以显示自己的正义。唐笛甚至猜到,在他黯然离职之后,汉华肯定会和新上来的南导总编唱一出双簧,由南导去报道一件无关痛痒的汉华负面事件,然后汉华再站出来表示真诚的接受。
  这样一来,受众们心里对于汉华打压南导的那一丝不平也就彻底消除了,大家会说,其实汉华真的很萌的,很好说话的,做的不对的,仅仅是南导的前总编唐笛而已。
  “也好吧,所有的骂名都由我背上,只要能够换得汉华放过南导,也算是我对南导做的最后一点贡献了。”唐笛说道。
  “老唐,汲取教训吧。”谈洪明拍拍唐笛的肩膀,说道,“汉华不像过去你们曝光过的那些国有企业,对于那些企业的领导干部来说,息事宁人是最好的选择,大家都怕事情闹大了会影响自己的帽子。而汉华是林振华私人的企业,闹得再大,也不会改变他在公司里的绝对权威。在这种情况下,他就敢和你们开战了,而一家资产过千亿的大企业要碾压你们这样的媒体,还有什么困难吗?”
  “输得心服口服啊。”唐笛点着头说道,“如果再有一个机会,我一定会选择和林振华成为朋友,而不是敌人。”
  你已经没有机会了……谈洪明在心里暗暗地说道。
  唐笛走了,临走前关掉了自己办公室的灯。曾经彻夜灯火通明的南导办公大楼,如今变得黑灯瞎火,与周围那些写字楼里映出来的灯光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站在大楼外,看着这一幕情景,唐笛突然想起了一位名叫紫薇的诗人朋友送给他的一句诗:
  在光明泛滥的地方,黑暗也是一盏灯!
第690章
同一条船
  日本,东京,KHN公司总部。
  KHN董事长宇野精之助在会客室里接见了一位来自于欧洲的不速之客,他正是德国ALK集团的市场总监赫迪拉。KHN和ALK多年来一直都是业务伙伴,宇野精之助与赫迪拉也有过一些交往,私交上勉强算得上是熟悉。
  在见到赫迪拉的时候,宇野精之助的脸上露出一缕笑容,但那笑意显得如此生硬,与其说是见了老朋友的欢喜,还不如说是一种无奈。
  “赫迪拉先生,非常高兴能够在日本见到你,我们KHN和ALK是多年的合作伙伴了,这次你到日本来,又给我们带来什么好消息了?”宇野精之助假惺惺地问道,同时向赫迪拉浅浅地鞠了一躬。照着日本人的礼节来说,这是宇野精之助对赫迪拉不感兴趣的表现了。
  赫迪拉好歹也在市场上混了多年,世态炎凉经历了不少,宇野精之助表情里所透出的意思,他哪里会看不出来?宇野精之助这番话,分明是在暗示他:有好事你就快说,如果是麻烦事,那就免开尊口吧。
  “宇野先生,非常抱歉,我给你带来的……恐怕不算是什么好消息。”赫迪拉硬着头皮说道,“我是代表我们公司,来向宇野先生求助的。”
  “哦……”宇野精之助冷冷地应了一声,“既然赫迪拉先生不顾路途遥远过来了,有什么事情就尽管说吧,只要是我们公司能够办到的事情,一定会鼎力相助的。”
  “我们希望KHN公司做的事情,其实非常简单,那就是停止向中国市场提供符合第三代标准的工控芯片。”赫迪拉说道。
  宇野精之助的脸上掠过了一丝怒意,但作为一位日本人,他的内心对于欧洲人是有一些敬畏之意的,所以虽然心里很不高兴,嘴上还只能是客气地应付着:“赫迪拉先生,你的这个要求,我有些不理解。我们KHN与中国人之间的往来,似乎并不影响到ALK的业务吧?”
  赫迪拉当然知道自己提出的这个要求是十分无理的,但他实在是没有退路了。他费尽心机,捆绑着20多家欧洲大企业建立了一个遏制中国的欧洲企业联盟,谁知,联盟中的吉森公司与汉华重工集团突然之间宣布相互参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欧洲企业联盟一夜之间就土崩瓦解了。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吉森公司的几千项专利流向中国之后,赫迪拉所设想的欧洲专利壁垒就被打开了一个缺口。有了吉森公司的专利,中国企业就可以绕开其他的专利技术,这样一来,其他企业如果再照原来的约定提高专利授权费,非但不能制裁到中国,反而会让自己成为中国企业打击的对象。
  所以,就在吉森公司与汉华合作的消息传出之后,原来答应与ALK共进退的那些企业,都不再吭声了。据赫迪拉了解到的情况,这些企业都匆匆地派出了高管前往中国,意欲与中国修好。为了弥补此前对中国的各种非难,这些企业都向中国献上了高额的礼单,或者是愿意转让专利技术,或者是承诺建立联合实验室,要么就是签订有关核心部件的长期供货合同。大家闹闹哄哄之际,谁也没注意到把ALK晾到一边了。
  真是一帮没有节操的家伙啊!赫迪拉恶狠狠地在心里骂道。他也知道,自己的这些同行实在是饿极了,面对着中国这些年大规模基础建设所抛出的大额订单,谁还能做到淡定呢?大家也知道,为了得到这些订单而向中国企业转让技术,绝对是饮鸩止渴行为,但明知是毒酒,大家也不得不喝,谁让欧洲经济就这么不景气呢?
  欧洲的盟友已经指望不上了,赫迪拉想到了日本。中国的电子工业起步晚,到目前为止,中国企业使用的高端工控芯片,还是需要依赖进口,而日本正是向中国销售工控芯片最多的国家。赫迪拉想到,如果能够说服日本的电子企业减少向中国的芯片出口,也许能够扳回一局吧?
  带着这样的想法,赫迪拉来到了KHN,打算与宇野精之助谈一谈共同遏制中国的事情。
  其实,早在下面的人通报说赫迪拉求见的时候,宇野精之助就猜出对方的来意了。欧洲企业联手遏制中国的事情,宇野精之助也是有所耳闻的,而且也一直在关注着这件事情,希望能够从中找到一些自己的商机。吉森缴械投降的时候,宇野精之助就知道,欧洲人的联盟完蛋了,这正应了一句中国老话:大难临头各自飞。
  对于遏制中国这个问题,宇野精之助的心里非常矛盾。当年,西乎公司的董事长大泽彦曾经向他提出过同样的要求,而宇野精之助也的确做了一个尝试,向中国企业发出了减少供货的通知。这个尝试针对的目标是中国的机床企业,但站出来向KHN施压的,却是中国的家电企业。在家电企业扬言抛弃KHN的控制芯片的威胁之下,宇野精之助不得不屈服了,举起白旗表示投降。
  在那之后,西乎公司因为孤立无援而被中国企业挤垮了,大泽彦在跳楼自杀之前,托人带给宇野精之助一句话:你们会后悔的。
  宇野精之助记住了这句话,这几年,他也经常会反思当年的事情,设想如果自己没有被中国人吓倒,而是与西乎公司站在一起,抵制中国企业的竞争,那么现在的情形会不会有所不同。
  反思归反思,毕竟这个世界上是没有后悔药可买的。这几年来,中国无论是家电行业还是机床行业,发展势头都非常不错,对于工控芯片的需求也在与日俱增,KHN在中国市场上也挣到了丰厚的利润。看在这些利润的份上,宇野精之助也就不再去想遏制中国的事情了,毕竟垮掉的只是西乎公司,而不是他的KHN。
  宇野精之助希望自己永远都不要再和中国人进行一次贸易战,一切都维持现状是最好的。他也知道汉华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微电子公司,并且开始逐步地用自己的芯片替代进口芯片。宇野精之助对此事采取了回避的态度,他就像一只鸵鸟一样,把头埋在沙子里,只求能够拖过一时算一时。赫迪拉此时来到KHN,向他提出联手打压中国的建议,不亚于把他的头从沙子里拉出来,这让宇野精之助感到颇为恼火。
  面对着宇野精之助不满的态度,赫迪拉说道:“宇野先生,我知道我们的这个要求非常唐突,据我们了解,贵公司目前在中国市场上的业务形势非常好,放弃中国市场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但我要说的是,无论是欧洲还是日本,都应当高度警惕中国的崛起。
  如果我们在这个时候不采取有力的手段让中国崛起的速度放慢一些,也许十年之内,地球上就没有欧洲企业和日本企业生存的空间了。宇野先生,我希望你能够理解这一点,我们是坐在同一条船上的。”
  宇野精之助默然了,赫迪拉的话,与多年前大泽彦对他说过的话有几分相似之处。也许,有ALK这样的企业拖住汉华的手脚,KHN的日子会更好过一些吧?如果ALK垮了,焉知汉华会不会把全部精力转向微电子,从而来撬KHN的墙脚呢?
  但是,要答应赫迪拉的提议,也是非常困难的,KHN并不是没有这样做过,其结果是被汉华的组合拳打垮了。现在再来一次,KHN又能有什么必胜的把握呢?
  “赫迪拉先生,据我所知,你们欧洲的装备企业曾经商定要共同遏制中国的技术发展,既然你们已经有如此强大的一个联盟,那么我们KHN的这点力量,又能起到什么作用呢?”宇野精之助说道。
  “宇野先生,你应当知道,我们的联盟已经名存实亡了,如果不是这样,我也不至于来给你添麻烦的。”赫迪拉毫不掩饰地说道。他知道宇野精之助这样说的目的是在找托辞,他没有必要为了维护面子而否认自己的失败。
  “是吗?这真是太遗憾了。”宇野精之助淡淡地说道,“既然你们自己的联盟都无法维持下去,那么你凭什么认为KHN就能够扭转乾坤呢?你应当知道,KHN的主要利润都是来自于中国市场的,我们根本不可能放弃这个市场。”
  “所有的人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赫迪拉长叹着说道,“宇野先生,你认为KHN在中国市场的存在,还能维持多长时间?汉华在美国市场上购买了成套的集成芯片设备,在欧洲市场上也采购了大量的其他设备,很显然,他们是打算发展自己的芯片工业的。
  如果你们能够限制向中国出口最新的芯片,而我们在欧洲市场上限制向中国出口用于芯片加工的装备,汉华的发展就会受阻,这样我们双方都能够躲过汉华的威胁。反之,如果我们都只顾着眼前的利益,最终肯定是一起沉下去的。”
  “你说的,也有一些道理吧。”宇野精之助说道,“不过,这件事关系重大,我希望能够和我的同僚们一起商量一下。”
第691章
大合同
  赫迪拉的来访,让宇野精之助不得不面对现实了。
  宇野精之助早就知道,中国人的习惯是所有的东西都要自己制造,心里才踏实,中国的工业控制领域里对于日本芯片的依赖程度很高,这一点肯定会让中国人觉得寝食难安的。前些年,中国人努力的方向一直是在机械领域,他们攻克了一项又一项的技术,学会制造大化肥设备、大型石油设备、数控机床等等。随着中国人会造的东西越来越多,工业控制芯片的国产化问题,肯定是要提上日程的。
  其实,在集成电路领域里,中国人一直都没有放弃对国际先进水平的追赶。目前在低端的工控芯片方面,中国人已经基本能够做到自给自足了,但在中高端的芯片方面还有一些困难。与西方国家的产品相比,中国的中高端工控芯片无论在性能上还是可靠性上,都有一定的差距。
  更重要的是,目前国际通行的第三代工控芯片标准是掌握在包括KHN在内的几家西方企业手里的,中国人即使能够自己开发和生产,也必须向西方国家交纳高额的专利使用费,光是这一条,就足以把中国人给压制住了。
  在KHN公司内部,对于中国人会不会进军中高端工控芯片市场的问题上,进行过许多轮的研讨。大家的看法是,中国人最终肯定是要进入这个市场的,步骤上应当是先实现进口替代,然后再到国际市场上去抢原有企业的份额,正如他们在其他领域里做过的那样。
  现在KHN能够指望的,就是中国人追赶的速度能够稍微慢一点,给KHN留出几年的时间。目前KHN正在开发第四代工业控制芯片标准,如果一切顺利,该标准可以得到国际工业控制技术联盟的承认,那么KHN的领先地位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届时起码又有五年以上的时间可以高枕无忧了。
  宇野精之助当然也知道,指望中国人放慢速度,是一个非常不靠谱的想法。他每天都在敦促研发部门加快速度,务必要在中国人掌握基于第三代标准的技术之前,把第四代标准拿出来。
  在赫迪拉找到门上来之前,宇野精之助宁可把头埋在沙子里,不去看中国的发展。但现在赫迪拉把话挑开了,宇野精之助也就无法躲避了。赫迪拉给他带来了一些具体的资料,显示汉华在过去两年中,在欧洲市场采购了大量用于芯片生产的设备,很显然,汉华正在磨刀霍霍地准备全力杀入这个市场。
  宇野精之助让赫迪拉先到酒店去休息,自己召集了公司的高管,讨论赫迪拉提出的要求。
  “各位,今天把大家召集过来,是想和大家探讨一下有关中国市场的问题。今天,ALK公司的市场总监赫迪拉来过了,他希望能够和我们一起携手遏制中国在技术方面的过快发展,大家对此有什么想法?”
  会议一开始,宇野精之助便开门见山地向大家说道。他随后又把赫迪拉对他说起的事情向众人介绍了一番,然后请大家发表意见,到底该不该响应ALK的号召,在中国企业的背后捅上一刀。
  一听说要讨论的是中国的问题,所有的人都变成非常谨慎起来,一个个把两只手放在桌子底下,低着头,装出思考的样子,谁也不想先说话。六年前,KHN为了帮西乎公司击败汉华,曾经试图改变向中国市场供应芯片的规则,打乱中国机床企业的生产计划,结果遭到中国人的强力反扑,险些丢掉了中国市场。从那之后,大家在涉及到中国方面的问题时,都下意识地选择了沉默,因为都知道中国市场的问题是一滩不能轻易去淌的浑水。
  “宫西君,你对中国市场了解最多,还是你先说说吧。”看到大家都不吭声,宇野精之助只好开始点名了。
  被点中的这位,是公司的销售总监宫西野康,当年就是他去中国市场放风说要减少芯片供应的。听到董事长点了自己的名,宫西野康只好抬起头来,看看众人,然后对着宇野精之助说道:
  “董事长,我个人认为,这件事与我们KHN没有直接的关系,我们没有必要介入。限制向中国市场销售第三代标准的工控芯片,固然能够让欧洲的机床企业赢得竞争上的优势,但我们在这件事里能够得到什么好处呢?”
  “是的,董事长,我也认为这件事对我们是没有什么好处的,相反,它会影响到我们与中国客户之间的关系。”曾经担任过中国区销售经理的稻尾信子也插话道。
  “这一点我知道。”宇野精之助说道,“但是,赫迪拉有一点说得对,目前中国是在向整个西方的工业界挑战,如果我们不能联合起来,共同应对,就有可能被中国人各个击破。换句话说,目前中国人的目的是在与欧洲企业争夺机床市场,如果他们取胜了,就有可能会腾出手来进军微电子市场。所以,我们帮助欧洲的机床企业,其实也是在为我们自己争取时间。”
  “可是,欧洲企业内部都已经分崩离析了,吉森公司前不久刚刚与汉华签了互相参股的协议。如果欧洲企业自己都不能齐心协力,我们加入进去又有什么作用呢?”宫西野康说道,作为销售总监,他对于市场上的风吹草动了解得还是比较透彻的。
  “也许,只是帮ALK多支撑几天吧。”宇野精之助叹息般地说道,“欧洲人太懒惰了,他们迟早是会被中国人打垮的。但如果他们能够多支撑几天,我们就来得及把第四代芯片标准推出来,这样一来,我们和中国人之间的技术差距就可以拉得更大一些了。”
  “可是,得罪中国人,是一件非常不明智的事情。”稻尾信子说道,“中国市场对我们来说,是不可放弃的。如果我们配合ALK,减少向中国市场的供货,其结果……我想,会和6年前的情况一样吧。”
  “6年前的事情,我至今还有一些后悔。”宇野精之助坦率地说道,“也许我们应当对中国人更强硬一些的。如果我们能够强硬一些,也许西乎公司就不至于垮得那么快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6/46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