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霸主(校对)第43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6/460

  汉华矿区目前雇佣的矿工,有很多人就是圣安娜镇老一代矿工的后代。他们从小生活在这里,子继父业,又当上了矿工,继续守着这座采之不尽的矿山谋生。
  由于前些年国际铁矿石市场上的供过于求,以及玻利维亚恶劣的交通条件限制,穆通铁矿的发展一直都不尽人意。小镇上的年轻人失业率很高,勉强能够在矿上找到一份工作的那些人,薪水也非常微薄。在南美这个地方,贫困总是与犯罪相生相随的,一些生活无着的年轻人陆续加入了各种犯罪团伙,有些甚至被裹胁着远赴他乡去当雇佣兵,替走私、贩毒团伙卖命。
  林振华一行,现在就走在圣安娜镇的小街道上,满眼看到的都是歪歪斜斜的木板房、如万国旗一般晾晒着的破旧衣物,还有脏兮兮的孩子们。在稍远一些地方,一群群叼着烟,站没站相的年轻人斜倚在围墙边,冷冷地看着他们这一群不速之客。
  “林总,你怕吗?”充当西班牙语翻译的姑娘崔琳枚小声地对林振华问道。
  “还好吧,咱们是来慰问工人的,他们应当不会对我们有什么不轨的动作吧?”林振华答道。话虽这样说,他的心里还是有点觉得没谱,工人阶级是可靠的,但这南美的工人阶级……会不会有点桔生淮北的意思呢?
  带路的是一位名叫平托的本地人,是矿上的一个低层管理人员。他虽然也响应工会的号召参加了罢工,但却没有站到公司的对立面上。据他自己说,他是支持公司的决定的,但工会要求罢工,他也不能拒绝,所以就只好罢工了。现在公司的大老板来了,让他帮忙带路去看望老矿工,他当然是义不容辞地跑过来了。
  平托把林振华一行带到了一处破旧的房子前,示意他们停下,然后自己走上前,敲了敲门。
  门开了,一位身材高大、满脸皱纹的老人走了出来。看到门外站了一群人,尤其是其中大多数都是亚洲人,他似乎有些吃惊。平托连忙上前,向他嘀咕了一阵,老人这才抬起眼,上下打量着领头的林振华,目光中多少有些狐疑之意。
  “奥拉!”林振华笑吟吟地走上前去,对老人说道。
  听到这句生硬的西班牙语问候,老人的眼睛一亮,神色明显柔和了许多,他点点头,回应道:“奥拉。”
  崔琳玫不失时机地凑上前,用西班牙语对老人说道:“请问,你是古斯曼先生吧?这位是我们中国汉华重工集团的董事长林振华先生,他是专门从中国飞过来了解穆通铁矿的事情的,他非常希望能够和像您这样了解铁矿的先生聊一聊,请问可以吗?”
  这位老人的名字正是叫古斯曼,听到崔琳玫的介绍,他又点了点头,说道:“那就请吧。”
  一行人随着老人进了他家,这是一座颇有些年头的木板房,屋里摆着的电冰箱、电视机等物件看起来都已经非常陈旧了,估计怎么也得是老人自己成家的时候添置的,能够一直使用到今天,真不知道是不是该夸奖一下那些家电厂商的产品质量过硬了。
  “请坐吧,各位。”古斯曼招呼着众人坐下,然后问道:“你们喝点什么?”
  “随便吧。”林振华答道,他实在想不出这样穷的一个家庭还能够拿出什么待客的饮料。
  古斯曼不知从什么地方拎来了一把咖啡壶,给众人各倒上了一杯咖啡,同时还拿来了一些方块糖,让大家自己往咖啡里添加。林振华不禁想起了过去国内那些破产企业里的下岗工人们,他们不管经济多困难,家里来了客人的时候,还是会想办法找到一些待客的食品的,人穷不能丢面子,这是工人特有的自尊。
  “林先生,我已经不是矿上的工人了,你到我这里来,想了解一些什么呢?”
  古斯曼给大家倒完咖啡后,自己找了一个凳子坐下,习惯性地掏出烟盒,一边往外拿着烟,一边对林振华问道。
  林振华微微一笑,从自己兜里掏出了一盒烟,抽出一支,递到古斯曼的面前,说道:“抽我的吧,尝尝我们的中国烟。”
  古斯曼的脸上露出了一丝浅浅的笑容,他把自己的烟盒放下,接过林振华递过去的烟,又就着林振华打着的打火机点燃了,深深地吸了一口,然后向林振华做了个手势,意思是让林振华自己也抽。
  林振华把手里的烟盒直接放到古斯曼的面前,摆摆手笑道:“不好意思,我不会吸烟,这盒烟是专门送给您的。”
  “谢谢。”古斯曼从林振华的这些举动中感觉到了对方的善意,他说道:“你想知道什么,就直接问吧,不必客气。”
  林振华道:“我听平托先生说,您是穆通铁矿最早的一批矿工,对于矿上的事情了解得非常多,所以我想向您了解一下这座铁矿的历史,您可以向我介绍一下吗?”
  “好的。”古斯曼道。
  接下来,他便开始讲述从他最初到穆通铁矿来直至现在整个铁矿的情况。从他的叙述中,林振华了解到,穆通铁矿自被发现以来,先后有七八个国家的数十家企业染指,仅古斯曼自己,就曾经先后为美国、法国、巴西以及玻利维亚当地的雇主工作过。所有这些矿主都是带着捞一把就走的心态,不愿意对矿区进行大规模的投入,更谈不上对工人给予什么帮助。
  由于雇主对工人苛刻,工人们便不得不自己组织起来维权。工会与资方的对立,早在十几年前就已经开始了,这期间的经过可谓惊心动魄,而且充满着血腥的味道。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话真是太对了。”林振华喃喃地说道。
  古斯曼听到林振华说话,便停住了嘴,把目光投向崔琳玫。崔琳玫看了林振华一眼,犹豫着是否应当把林振华自言自语的这句话翻译给古斯曼听。林振华笑了笑,对崔琳玫点了点头,崔琳玫于是便用西班牙语把林振华的话向古斯曼说了一遍。
  “这句话太有道理了。”古斯曼赞道,“矿主们都说,工会是破坏生产的,但他们不懂得,如果不是他们自己对矿工太苛刻,工会怎么可能去和他们做对?”
  “可是,古斯曼先生,您知道最近工会组织的针对我们的罢工吗?”林振华问道。
  古斯曼面有为难之色,他说道:“我听说了,我的小儿子就在矿上工作,他向我说起过这件事情。这个小镇上的男人都是你们矿上的雇员,我怎么会不知道他们罢工的事情呢?”
  “那么,您认为我们的管理制度对于工人来说太严格了吗?”林振华继续问道。
  古斯曼摇摇头道:“这个我就不太了解了。不过,林先生,你是第一个用西班牙语向我打招呼的外国矿主,这一点让我觉得你和他们可能不太一样。”
  林振华哑然失笑,看来自己教给赵勇群的这一招,还真有点作用。其实会用西班牙语向别人说一句“你好”,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关键在于这种态度显示出了你愿意承认对方的文化,这就使大家有了平等对话的基础。玻利维亚是个穷国,越是这样的国家,自尊心越是脆弱,你的一言一行,在人家的眼里都会被解释成对别人的尊重或者歧视的。
  如此看来,古斯曼老人愿意让他们进自己的家,给他们倒咖啡,还有向他们详细介绍铁矿的历史,都是起源于林振华的这一句问候。这样的问候,实在是惠而不费啊。
  “古斯曼先生,我们中国也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是一个穷国。我小的时候,家里连电视和冰箱都没有,不光是我家里没有,我们整个工厂所有的人家都没有。”林振华说道。
  “不过,我听说中国这些年变得非常富裕了,我们这个镇子上有些人从苏克雷带回来的中国货,看起来非常精美,比巴西货要好多了。”古斯曼说道。
  苏克雷是玻利维亚的首都,听古斯曼话里的这个意思,中国货是只有在首都才能买到的,而且还被当成高档商品。小地方的工人对外面的世界没有多少了解,他们判断一个国家贫富的依据,就是来自于这个国家的商品属于什么档次。
  林振华道:“的确,中国这些年比过去稍微富裕一些了,不过我们的富裕,也都是靠着艰苦的劳动换来的。如今,我们来到穆通,也是为了和玻利维亚人一起创造富裕生活。我们开采这里的铁矿,运回中国去用于生产,创造中国的富裕生活,同时,我们也会在这个过程中,让玻利维亚变得富裕起来。”
  古斯曼苦笑道:“这是不可能的,所有到穆通来采矿的人,都是看中了这里的铁矿。他们把矿石运走了,留给我们的只是贫穷。你看到圣安娜镇没有,我刚来的时候,这里还是一个美丽的小镇,虽然不富裕,但至少环境是很优美的。而现在呢,人满为患,到处都很脏,这都是因为这个矿山的缘故。”
  “这是我们的失误。”林振华诚恳地说道,“古斯曼先生,请原谅我们的疏忽。我们的本意,是希望能够在开采铁矿的过程中,让矿工们过上富裕和舒适的生活。不过,前一段时间我们一心赶进度,忽略了对矿工生活的改善,让您这样的老人失望了。”
  “改善生活?什么意思?”古斯曼诧异地问道。
  林振华从一名随从那里拿过一张图纸,在小茶几上摊开,指给古斯曼看:“古斯曼先生,您看,这是我们最初做的铁矿规划。除了矿区和道路之外,我们还打算把铁矿周围的这几十个小镇都改造成矿区的卫星城。在这些卫星城里,将会建设大量的楼房,作为工人们的住宅,还有,我们会建设大型的超市、电影院、酒吧,总之,所有在大城市里有的东西,我们这里都会有的。”
  “你说的都是真的?”古斯曼的眼睛里闪着光芒,谁不希望自己的晚年能够生活在一个繁荣的城镇里,谁又不希望自己的后代能够过上富裕的生活?只是,眼前这位中国人说的话,能让人相信吗?
  “我说的全是真的。”林振华看着古斯曼的眼睛,笃定地说道。
  林振华还真的没有撒谎,在汉华对穆通铁矿的开发计划中,的确有建设若干座“工人新村”的内容。汉华拿到的是25年的开采权,这可不是一锤子买卖,只好把工人安置好,才有可能保证矿山的长远发展。汉华本来也不是那种黑心肠的企业,在国内经营的时候,给工人的待遇就非常好,出了国,这种传统也是不会改变的。
  其实,建设工人住宅区的成本并没有多大,穆通铁矿周围荒地甚多,建房子不需要支付高昂的拆迁费用,仅仅建安成本一项,对于投资高达几十亿美元的铁矿来说,实在是九牛一毛。打个比方说,矿区使用的150吨运矿车,光是一辆车的价格,就够在圣安娜这样的小镇建起一大幢住宅楼了。
  在此前,矿业公司这边的确是忽略了这件事情,这一方面是因为急着要让铁矿早日投产,缓解国内铁矿石的燃眉之急,另一方面则的的确确是因为这些矿工都是玻利维亚人,公司里的中方高管们和工人之间缺乏感情上的联系,改善工人生活这样的事情,说放也就放下了。
  朱铁军对林振华的一番教训,让林振华开始重新反思公司的海外策略,认识到应当像对待本国工人一样对待外籍职工,这个原则不仅要在穆通铁矿执行,而且也需要在所有的海外公司执行。
  林振华这次派出的各支工作组,任务就是向矿工们宣讲公司将要推出的员工福利,让他们对于前途产生出期望,对公司产生出主人翁责任感。这就有点像当年红军发动群众的方式,到了一个地方之后,二话不说,先打土豪分田地,把吃的喝的送到农民手里了,民心自然也就皈依过来了。
  朱铁军说得对,要论搞群众工作,卡内拉斯那样的小混混岂能是中国人的对手?
第707章
中国商品威武
  四辆运矿石用的大卡车缓缓地开进了圣安娜镇,停在一个用绳索圈起来的大空场的中间。一群搬运工围上去,翻下卡车的挡板,从卡车上搬下来一大堆大小不一的纸箱,堆在空场中间,转瞬之间就堆起了一座小山。
  无数的圣安娜居民围在绳圈的外面,目不转睛地看着空场里的那些货物。当工作人员开始拆卸纸箱从里面拿出各种各样的商品时,人群开始沸腾起来:
  “是中国货!”
  “我的上帝,这么多的中国货!”
  “伊诺,你看到那条纱巾没有?结婚的时候你答应过我要送我一条中国纱巾的!”
  “爸爸,我要那个玩具推土机……”
  林振华是在访问古斯曼的时候才听说中国商品在玻利维亚居然是被当成奢侈品的,只有在首都苏克雷这样的大城市才能买到,而且当地人还以拥有一件中国商品而自豪。这个信息给了林振华以启发,作为一家中资企业,最不缺的就是中国商品啊!
  林振华回到矿山之后,立即给国内的各个关系户打电话,了解货源情况。从国内临时调集商品肯定是来不及了,林振华所打的主意,是那些运往南美其他国家的商品。
  中国商人无孔不入,在南美洲,也已经有无数的中国超市和中国贸易城了。林振华的老朋友祁仲谋就在秘鲁开了一个中国商品批发市场,接到林振华的电话,他二话不说,直接就调了几十个集装箱的日用商品,直接发往穆通铁矿。
  此外,建康家电和大熊家电在南美也有若干家分店,对于林振华的事情,安雁和熊立军自然更是当成自己的事情,不但调出了一大批家电发往穆通铁矿,还从各分店抽调大批营业员前往穆通铁矿,帮助进行销售。
  铁矿拥有一支庞大的运输队,它们以往的任务是把铁矿石从矿山运出来,送到铁路线上。由于铁路尚未全线修通,所以中间也还需要利用汽车进行转运。无论是火车车皮还是卡车,都是单向运输的,返回时只能放空,让它们把这些中国商品捎带回来,连运费都可以省下来了。
  落实了货源之后,林振华开始安排人在矿区周围放风,扬言矿山公司为了改善矿工生活,特地调运了大批中国商品到各个矿工居住的小镇进行售卖,价格仅为商品在秘鲁的到岸价,不加收任何利润。除此之外,所有的矿工凭工作证可享受八折优惠,多买不限……
  这最后一项规定,乍听起来完全就是多此一举。矿山周围的这些小镇里,一多半的青壮年都是矿工,既然每份工作证可以享受八折的数量不限,那么任何一个想买中国商品的人,谁不能借到一个工作证来蹭一蹭矿工的福利呢?
  但林振华想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他要让矿工们切实地感觉到自己与矿山之间的联系,产生出“我是矿工我自豪”的心态。在罢工期间,拿着自己的工作证去购买矿山特别优惠的八折商品,个中滋味,恐怕每个人都能品出一二的。
  你如果硬气,就是不愿意与矿山合作,视福利为粪土,那也无所谓,你的老婆、孩子、父母、邻居,恐怕都会对你进行洗脑,告诉你中国矿主是如何好,如何亲民。你如果依然愚昧不化,那么自然有人在你的脑袋上贴一个标签,上面左边写着S,右边写着B,据说这是中国方言里骂人的词汇。
  由于在当地找不到足够大的卖场,所有的中国商品售卖活动,都选择在户外进行。几根绳子一拉,周围摆上一圈用铁条焊出来的货架,再摆上商品,这就是穆通特色的超市了。对此,圣安娜镇的居民们是毫不介意的,场地简陋一点并不要紧,关键在于商品的品质,还有价格。
  “这么漂亮的T恤,居然只要15个玻利维亚诺!”
  “你算错了,有矿工证只需要12个诺就能够买到了。”
  “不行,我一定要买上10件,全家人每人两件。”
  “你傻呀,市场上又不是只有T恤,你没看到别的衣服也很漂亮吗?”
  类似于这样的充满幸福感的对话充斥着整个销售现场,矿山公司所提供的这批商品实在是太便宜了,便宜到只能用“令人发指”这样词汇来形容。中国品质的商品,销售价格不但低于苏克雷市场上同样的中国商品,甚至比玻利维亚当地生产的那些劣质商品还要便宜,这样的大好事,怎么就落到自己头上了呢?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谁没有个三亲四故的,于是一个个得了便宜的小镇居民们就开始给住在其他地方的亲友打电话了:货好,便宜,快来!
  不计其数的轿车、皮卡飞也似地从四面八方冲向圣安娜以及其他矿工小镇。紧接着,大卡车也一辆接一辆地出现了,车上跳下来一些形形色色的人,每个人的眼神看起来都不像是良民,肩上扛着一个鼓鼓囊囊的蛇皮口袋,拉开看时,可以发现里面装的都是成捆的钞票。
  “我要200件夹克!400个电水壶!”蛇皮口袋的主人们挤过人群,对着卖场的工作人员喊道。
  “呸!这是该死的商人!”有人发现了奥妙所在,原来这是周围的批发商闻着味道扑过来了。
  由于玻利维亚交通闭塞,中国商品的数量较少,价格一直都比较高。矿山销售这批中国商品,完全是成本价,比市场上低到了将近一半,批发商当然不会错过。他们想从这里把商品买走,再到其他地方去转卖,赚取差价。但这样一来,可就是触及到矿山周围居民的切身利益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6/46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