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霸主(校对)第6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6/460

  严元和愕然道:“木模工在操作计算机?朱厂长,你们厂可真是藏龙卧虎啊。也不知道是你们人才太多呢,还是你们的工人太厉害了。”
  朱铁军没反应过来:“这有区别吗?”
  “当然有区别。人才过多,就是说他本来是技术员,结果你们用不了这么多技术员,就让他当木模工了。说工人太厉害,那就是你们随便抓个木模工出来,都能到别的厂去当技术员了。”
  朱铁军还是想了一会,才听懂严元和的调侃,他笑着说道:“胡杨是一个特殊情况。他是一个比较爱钻研的人,我们曾经想过要调他到技术科工作,可是他说自己就是愿意做木模。不过呢,我们遇到这种重大的技术问题,还是要请他出马的。”
  他们正在聊着,就看见一名技术员拿着记录了测量数据的一张纸来到林振华和胡杨身边,向他们说了几句什么。林振华和胡杨对了一下眼神,放下手里的工作,大步来到断轴旁边。
  孙长远把一副千分尺递到胡杨的手上,胡杨接过来,在断轴上细心地测量起来。量了一会,他抬起头,笑着对林振华说道:“小林,我猜对了,这个地方果然是轻化厅那边测错了。”
  “呃,人家错得也不多嘛。”林振华说道。
  胡杨道:“可是,就错了这一点,我们算的包络线模型就对不上了,我还琢磨着,小日本有什么新理论,怎么曲线不合常规啊。”
  严元和就站在他们身后,听到胡杨这样说,严元和觉得好生神奇,不禁插话道:“同志,你的意思是说,你能够预先算出这个异型面的包络线?”
第104章
精修各式航母
  胡杨回过头来,看到身后是一个陌生人,倒也没有特别觉得奇怪。为了这项攻关,轻化厅派来了好几位工程师,胡杨自然而然地把严元和当成其中的一位了,他解释道:
  “这根轴的这几个异型面,不是为了好看的,而是各有各的作用。从它的作用出发,就可以推出它的曲线。只是这几条曲线的计算比较复杂,我和小林是用了有限元方法来算的,否则还真不行。”
  “你懂有限元?”严元和有些吃惊。
  胡杨点点头,指了指林振华道:“他是我老师。”
  林振华连忙摇头:“同志,你可别听老胡瞎说,现在他是我的老师了。”
  严元和自然也不相信林振华是胡杨的老师,从刚才二人的对话来看,似乎也是胡杨更神一点。他对胡杨说道:“你是叫胡杨吧?等你们这个攻关项目结束了,我想请你到我们那里去指导一下工作,我们有很多复杂计算的问题,就想找一个有限元的行家呢。”
  “你们要算什么?”胡杨诧异地问道。轻化厅系统内的这些厂子,主要是生产一些已经定型的产品,再加上一些日常的设备维修等工作,似乎没什么需要涉及到复杂计算的问题吧。
  严元和想当然地说道:“当然是算弹道啊,我们还能有什么算的。”
  胡杨吓了一跳:“同志,你是哪的?”
  “他是常红厂的技术科长,严元和同志。这次的毛坯件就是他亲自送来的。”朱铁军笑眯眯地在后面介绍道。
  “哦,严科长,欢迎欢迎。”胡杨连忙和严元和握了一下手,脸上露出了敬而远之的表情。
  严元和却不以为然,他与胡杨握完手之后,便说道:“怎么样,胡杨同志,咱们就这样说定了吧?”
  “这个,还是从长计议吧。”胡杨连忙就闪了,“涉及到军工方面的事情,我不太合适的,呵呵,我嘛,家里成份比较高……”
  说罢,也不等严元和说什么,他就拉着林振华跑回计算机那边去了。
  严元和看着胡杨跑开,转头对朱铁军问道:“怎么,你们这位胡杨同志,政治上有什么问题吗?”
  朱铁军道:“他的档案,我也看过,好像家里定的成份是中农,也不算是很高。个人的经历倒是很平常,在两家厂子里呆过,然后再调到汉华厂来的。在厂里十几年了,也没什么劣迹。动乱年代里,没有参加任何一个派别,属于逍遥派。”
  “中农倒没什么要紧。”严元和说道,“其实现在对于政审这块的要求也降低了,血统论不是四人帮搞的吗,咱们不兴这套了。”
  朱铁军道:“老胡可能是在原来的厂子里受过一些冲击吧,所以有点运动后遗症,这个,你应当也能理解吧?”
  严元和道:“我当然理解,有这种想法的人太多了。这样吧,我回去以后,请国防工办这边直接出个函,正式邀请他到我们那边去帮几天忙,这样他就不会有什么思想负担了。”
  朱铁军笑道:“你这个严科长啊,真是无利不起早,我说你这样好心好意地跑来给我们送毛坯件呢,原来是憋着要挖我们的墙角啊。”
  严元和叹了口气,道:“朱厂长,你可不知道,我们也是着急啊。现在部队里都在吵着要更新装备,我们的压力大得很。可是,技术人员就这么多,年龄上也是青黄不接。年轻一代的底子太薄,拿不下重点任务。老一代的知识又太陈旧了,很多人是学俄语的,看英文资料都有困难。就说这计算机吧,我们厂倒是也有几台苹果电脑,可是会用的人寥寥无几,哪像你们这,随便拉个木模工都会用。”
  他的最后一句话,是笑着说出来的,他当然也知道,胡杨这样的木模工是另类的,如果整个汉华厂的工人都有这个水平,那这也就不是什么汉华机械厂,而是汉华大学了。
  严元和送来毛坯之后,便在汉华厂住下了,天天跟着林振华等人琢磨主轴加工的事情。严元和本人是50年代的大学生,功底也是很不错的,在许多问题上都能够提出很好的意见,所以逐渐地和大家混熟了。
  加工工作终于开始了,前期是一些很常规的处理。先用铣床铣端面,在两端钻中心孔,然后以此中心孔为定位基准,在卧式车床上粗车外圆。这步工作完成之后,是一个热处理过程,进行表面的调质,然后做半精加工,车出主轴的轮廓。这套工艺对于汉华厂来说,没有什么难度,不过,为了保证质量,骆沁生还是专门指定了由彭刚和周厚成这两位高等级的机床工来进行操作。
  半精加工完成后,初现雏形的主轴再次接受热处理,进行表面淬火,随后就进入了精加工的阶段。
  精加工中最困难也是最激动人心的,莫过于仿五轴加工的过程。胡杨和林振华经过艰苦的计算,得出了各个异型面的包络线方程,再与卫景文合作,将方程转化成了机床上四轴的配合关系。
  彭刚等人现在对于这套工艺已经有所体会了,胡杨写的工艺文件十分清楚,他们要做的,只是按照这份文件,把工件准确地定位,然后在具有联动关系的夹具协助下,一条曲线一条曲线地进行切削,若干次曲线切削的结果,就能够形成一个指定的曲面。
  “原来你们就是这样实现五轴加工的。”严元和站在一旁,看得心旷神怡。作为一名军工系统的技术人员,他对于五轴加工的理解,又更甚于汉华厂的各位。
  “严格地说,我们只有四轴,第五个轴的操作是手工完成的。”林振华纠正他说,“我们的计算,能够让重新夹装定位的次数由无穷大下降到一个可接受的水平,然后就由工人进行多次的重新夹装,完成各个面的切削。”
  “能够做到这一点,也已经非常了不起了。”严元和感叹道,“想不到啊,最高的加工水平竟然会在你们这里。我不知道其他地方的军工系统能不能做到这一点,最起码,江南省国防工办的系统内,还没有哪家企业能够做到这些的。”
  林振华呵呵笑道:“严科长,我们的技术并不保密,如果你们军工系统有什么需要进行五轴加工的,我们可以代劳。不过嘛,这个费用方面,我们还是需要收一点的,你看怎么样?”
  严元和半开玩笑地问道:“你们这个费用是怎么收的,能说来听听吗?”
  林振华来了精神,他掰着手指头向严元和说道:“我们收费十分合理的,收费的项目也非常明确,你看哈,主要包括设计费、计算机机时费、机床技术改造费、工时费、电费、材料费、机床磨损费、场地占用费、误餐费、教育附加、计划生育……”
  “你这个小林!”严元和被林振华逗乐了,这些天下来,他已经知道了,林振华是个活宝,时不时就会搞点怪。笑过之后,严元和小声地问道:“小林,你真的没有想过到我们系统去工作?我们作为特殊行业,工资比地方上要高一级的。”
  林振华使劲地摇着头:“没有没有,严科长,你可千万别打我的主意,我已经名草有主了。”
  “那老胡呢?听说你和他的关系最好了。”
  林振华道:“老胡这边,我劝你最好也别打主意了。我和他谈过的,他说他不想去你们那边,他有他的苦衷,你还是不要强人所难吧。”
  其实,林振华这几天并没有与胡杨谈过这个问题,但他知道,胡杨既然拒绝了严元和的邀请,肯定是有他的想法的。林振华一直有个猜想,那就是胡杨的身世中必定有什么隐衷,否则,作为像他那样出色的人,应当不会被埋没在这小小的汉华厂里。胡杨决非池中之物,一个常红机械厂,应当是容不下他这条大龙的。
  “这太可惜了。”严元和说道。他倒是曾经试探过胡杨好几次,但每次都被胡杨断然地拒绝了。
  严元和当然也想过要通过组织程序,愣把胡杨挖走,但考虑再三,他还是放弃了这个念头。强拧的瓜不甜,如果不能让胡杨心甘情愿地跟他走,即便是弄过去了,也无法让他发挥作用。再说,胡杨是属于轻化厅系统的人,虽然军方有一定的权力,但如果轻化厅不肯放人,这中间要扯起皮来,也是够麻烦的。
  “严科长,我可是跟你说认真的。”林振华道,“现在时代不同了,在发达国家,军工和民用是不分家的,美国的波音公司,不就是军民两用的吗?咱们国家的国防工业要想发展起来,不能闭门造车,而是应当积极地与民用工业合作。我前面说的能够替你们做加工的事情,你可以考虑考虑。费用方面,我们肯定不会狮子大开口的。”
  严元和点点头:“我明白你的意思了,我回去以后,会向领导汇报的。”
  “好,我等着你的消息哦。”
  林振华心中一阵欢喜,他没想到还能无意中搭上了军方这条线。自从开发出仿五轴的技术之后,他就一直惦记着如何把这项技术转化为挣钱的手段。要知道,在西方国家向中国封锁五轴联动技术的条件下,如果他能够提供出这种仿五轴的加工服务,那么开出什么样的天价也是有可能的。
  想想看,这一次轻化厅组织攻关,谢春艳不是放了话,说3万块钱之内都可以承受吗?这不过是一根造价300美元的主轴而已,按照汉华厂的工时费计算,估计连300人民币都用不了,这可是一百倍的利润啊。
  五轴加工这种神器,目前在国内的民用领域市场还没有多大,但军方就很难说了。
  要不,明天就去电视上打一则广告:汉华实业公司,提供高精度多曲面加工服务,精修洲际导弹、各式航母……
  想到此,林振华的嘴角露出了人畜无害的微笑。
第105章
手艺精湛
  “好了,成功了!”
  当工艺文件上的最后一条曲线加工完成之后,范世斌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高声地喊了起来。
  “哗哗哗——”现场的工人们热烈地鼓起掌来。
  从切削第一刀开始到现在,已经过去了整整两天两夜的时间,整个攻关小组的人们,包括朱铁军在内,都没有离开现场一步。饭菜是由食堂送来的,人们困了就随时找一个角落眯上一会。反正现在也是暑天,地上铺一床凉席就可以睡觉。
  朱铁军对于技术了解不多,但他始终守在现场,随时帮助解决各种问题。领导在场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最起码,食堂送来的饭菜规格就要高得多了,而且都是热饭热菜,一点都不耽误。
  陈伟国、邹世成等几位厂领导每天也会到现场来走一走,问寒问暖一通。这次攻关是轻化厅下达的政治任务,厂里是高度重视的。陈伟国在攻关现场看了几次之后,郑重宣布,厂部已经决定,如果攻关成功,参加攻关的主要人员每人发给100元奖金,辅助人员也有三十、五十的奖励。这个消息一发布,立即就得到了参与攻关人员的一致喝彩。
  林振华和胡杨也呆在现场,他们的任务主要是解决技术问题。他们用数学方法求出来的曲线,需要工人们在机床上实现,所以双方的沟通非常重要。闲下来没事的时候,严元和也会过来和他们聊天,探讨一些机械加工方面的问题。不过,但凡涉及到与国防装备相关的信息,胡杨就会借故走开,表现出不愿意插手的意思。
  彭刚、周厚成和孙长远三位,自然是整个加工工作的主力。按照工艺要求,这根轴需要在重型卧车和龙门铣床之间交替加工,中间还要对局部进行淬火处理,工作十分繁杂。几位技师都有自己的徒弟,能够帮着做一些体力活,例如把工件抬上抬下的这些工作,但最终的夹装定位,徒弟们的手艺就不够用了,还得等师傅来把关。
  两天两夜的切削作业,几位师傅熬得眼睛都红了。但他们就是这样,睁大了通红的双眼,死死地盯着工作台上的工件,确保加工过程分毫不差。
  严元和亲眼见证了整个加工过程,他看得非常清楚,几位高级技师的技术只能用叹为观止来形容。也亏了有这样的技术,否则,胡杨他们算的曲线再好,无法在机床上实现,也是白搭。在常红机械厂,倒是也有几位这样高水平的技师,可惜并没有这种高精度的加工工作来让他们大展身手。
  想个什么办法,把小林和胡杨弄到我们那里去呢?严元和郁闷地想着坏点子。
  “别急,还得再检查一下。”周厚成拦住了正准备把工件从夹具上拆下来的徒弟们,转头对孙长远说道:“孙师傅,你来替我摸一下,看看什么地方还有问题。”
  孙长远走上前去,轻轻地推动着卡在夹具上的主轴,让它转动起来。他的另一只手,搭在主轴的表面上,感受着每一点细微的差异。
  突然,孙长远停止了对主轴的转动,他用手在工件的某一个位置摸了好一会,然后回头向周厚成招呼道:“周师傅,你来摸摸看,这里好像差了一点。”
  周厚成走过来,像孙长远一样,用手在工件上摸索着。少顷,他面含微笑,对孙长远说道:“孙师傅,还是你行。我刚才也摸了一遍,就没摸出来。”
  孙长远谦虚道:“哪里的话,是你太累了,手麻了吧?”
  周厚成点点头:“不是手麻了,是老了,不行了。来了,等我再车一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6/46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