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霸主(校对)第9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4/460

  “不客气,林经理有什么需要,请尽管和我联系就是了。”钱元平说完这些,便匆匆地离开了。他进一趟关也不容易,还有其他的事情要办。
  看着钱元平走远,舒曼用略带幽怨的语气对林振华说道:“林经理,我真没想到,你的心居然有这么大。你事先怎么没跟我说清楚呢?”
  “你说我的心很大,是什么意思?”林振华不解地问道。
  “自动换刀系统这个专利,可是华青大学教授搞出来的。听你的意思,你还准备大量收购华青大学的技术,都变成你的专利。现在咱们国内的干部以及教授们都还看不到专利的价值,未来等他们醒悟过来的时候,你手上已经握着几百个专利了,到时候你的家产可就不是几万、几十万,而是可能成为百万富翁了吧?”
  林振华呵呵一笑,心里暗道,舒曼的想象力实在还是太有限了,也难怪,以她一个月收入五六十块钱工资的眼光,几百万已经是一个无法想象的天文数字了,她怎么可能想到更多呢?林振华自己知道,光这一个自动换刀系统的专利,在未来30年间,就能够拿到百万美元量级的专利费。如果真的握有几百个专利,那么挣到几亿美元也不是梦了。
  “怎么样,现在有没有动心啊?”林振华没有正面回答舒曼的问题,而是向她发问道。
  “动什么心?”舒曼话是这样说,心却是不争气地抨抨猛跳了好几下。
  林振华道:“当我的广州办事处经理啊。”
  舒曼脸一红,她发现自己有些想歪了:“嗯,还真有些动心了。林经理,我想打听一下,如果我真的当你的广州办事处经理,一个月工资能拿到多少?”
  林振华道:“最起码,比你现在的工资多上一倍是没问题的吧。”
  “我现在工资是62块钱,可是我们还有外快的哦。”舒曼讨价还价地说道。
  “加上外快,一个月能有100块吗?”
  “有100块就好了。”舒曼叹道。
  “嗯,我想,如果你愿意让广州办事处经理,200块钱的工资,我应当还是出得起的。”林振华认真地说道。
  林振华倒不是信口开河,舒曼这样的人才,的确是他现在非常缺乏的。他现在正在考虑汉华公司的外向型战略,其中遇到的最大的瓶颈,就是缺乏具有外事经验的人才。如果舒曼愿意加盟,那实在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至于200元的工资,在时下看来很高,再过几年,这个价钱又算得了什么?
  “真的能给200块钱?”舒曼很认真地问道。
  “君无戏言。”林振华嘻皮笑脸地说道。
  舒曼点点头:“好吧,我要考虑一下。”
  “这个位置,我给你保留一年时间。”林振华说道。
第141章
机械系剩女
  林振华在广州又逗留了两天,考察了一下广州的市场情况,也感受了一下改革开放前沿城市的风采。当时,深圳特区已经在开发了,但林振华来得仓促,没有办边防证,无法出关,于是也就放弃了再去深圳看看的想法。
  等到林振华回到丰华的时候,已经接近年关了,妹妹小芳也已经从北京放假回到了家里。林振华拎着包走进家门时,看到小芳裹了一件军大衣,正坐在饭桌前一边剥小蜜桔吃,一边看着一本什么书。桌上扔了一堆桔子皮,最起码也是十几个桔子的残骸了。
  “哥,你回来了!”
  小芳扔下手里的书,扑上前来,顺手把刚剥好的一个小蜜桔塞进了林振华的嘴里。
  “唔,好甜的桔子。小芳,你知道吗,今年我都没吃着桔子,全让杨欣存起来了,说是留给你吃呢。”林振华呵呵笑着说道。
  在那个年代里,水果储存的技术似乎是很不发达,秋天里收获的桔子,很少能够储存到冬天的。汉华厂的工人们不知道是从哪学来了一种储存方法,就是把桔子放在纸箱里,每放一层,上面盖上一层报纸,然后在报纸上再放桔子。由于报纸能够吸掉桔子里蒸发出来的水份,所以这样储存的桔子能够一直放上两三个月也不会腐烂。
  林芳华过去在家里的时候,就很喜欢吃本省丰南产的小蜜桔。到北京去上学后,有一次写信回来,还专门说起此事。林芳华其实只是随口一说,但杨欣却记在了心上。10月份的时候,汉华厂从丰南机械厂又弄来了两车蜜桔,分配给全厂的工人。杨欣把自己和林振华分的那两份全都用纸箱装起来,隔几天就拿出来翻一翻,一直留到了林芳华回家,才全部拿出来供她享用。
  听到哥哥的抱怨,林芳华应道:“哼哼,还是我那个嫂子好,你这个当哥的,真不合格,我第一年放假回来,你竟然不在家。”
  林振华叹道:“别提了,小芳,我这半年几乎就没在家里呆过几天。”
  “你干嘛呢,哥,你比厂长还忙啊?”
  林振华简单地把自己这半年来做的事情向妹妹说了一遍,林芳华赞道:“不错啊,哥,你现在生意越做越大了。”
  “不说我了,你的情况怎么样?学校生活适应了吗?”林振华问道。
  “早就适应了。”林芳华道,“一开始我还挺不适应粗粮的,结果,喝了几个月的玉米面粥,还喝上瘾了。这几天回来,没有玉米面粥喝,还不习惯呢。”
  “让我看看,嗯,好像是又胖了一点。”林振华笑着说道,“看来还是北方的伙食养人啊。”
  “烦死我了!”林芳华撅着嘴说,“就这点实在是太讨厌了,我这半年时间,又长胖了三斤。再胖下去,我就成个肉球了。”
  林振华道:“胖点好,你胖了,就说明在学校里生活得很好,没有受委屈。如果你回来以后骨瘦如柴,我才不放心呢。”
  “才不会受委屈呢。”林芳华哈哈笑着说,“整个机械系,就我一个女生,所有的人都让着我,谁敢让我生气,就会成为全民公敌,会被大家打翻在地,再扔上千百双臭袜子,把他彻底臭死。”
  “对了,妹妹,你们机械系就你一个女生,那你不是追求者如云吗?怎么样,有没有看着顺眼的,提前说说,我给你把把关。”林振华很八卦地问道。
  林芳华拖着长腔说:“没有啦,一个都没有!”
  “为什么?”林振华诧异了。
  林芳华笑着说道:“我一开始也不知道啊,后来才听说,是男生们私下里签了一个约定,说全系就这么一个女生,谁也不许霸占。所以,所有的男生都不敢追我,他们把我叫作机械系的圣女。”
  林振华也跟着哈哈笑了起来:“挺贴切的,这样一来,你就是典型的剩女了,就是剩下没人要的女生。”
  兄妹俩亲亲热热地聊了一会闲天,林芳华说道:“对了,哥,我跟你说件事。”
  “什么事,这么严肃的?”林振华问道。
  “我们系这学期搞了一次机械小发明竞赛,我们有个师兄,对了,就是你见过的那个杜向阳,发明了一个在铣床上自动分度的装置,很像你给厂里设计的那个简易滚齿机。我还在想,他是不是从哪偷了你的图纸呢。”
  “是吗?”林振华来了兴趣,“除了这个之外,还有什么其他的小发明吗?”
  “当然有啦,有用在冲床上防击误伤操作工的红外线探头,还有能够一次镗六个孔的镗床刀具,还有一些我也看不懂。不过,在我们一年级的学生里面,我算是对机械懂得最多的了,谁让我是机械厂出来的呢?”林芳华得意地说道。
  林振华继续问道:“那你们这个小发明竞赛,有奖金吗?”
  “才没有呢!”林芳华道,“我们系老师说了,主要是精神奖励,好像一等奖给发了一个日记本吧。”
  林振华嘿嘿地笑了起来:“小芳,你给我提供的这个信息非常重要。我打算下学期去和你们系主任谈一谈,由我们汉华实业公司独家冠名资助你们这个小发明竞赛,一等奖奖励人民币1000元,二等奖500,三等奖300,你看怎么样?”
  “你疯了!”林芳华第一个反应就是这个,“我们最高的助学金一个月才21块钱呢。哪有发奖金发到1000块的。”
  林振华道:“你别管有没有,我就可以这样发。小芳,你说说看,如果我真的这样设置奖金,你们同学会不会全力以赴来搞发明?”
  林芳华道:“那是当然,尤其是那些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的同学,如果能挣到1000块钱,不但自己上学的钱够用了,还能寄给家里去呢。我估计啊,大家肯定都不上课了,都去搞发明挣奖金去了。”
  “好,我要的就是这个效果。”林振华喜滋滋地说道。
  “我们老师会恨死你的。”林芳华预言道。
  林振华不屑地说:“他们才不会恨我呢,学生们要想拿到机械设计的奖金,就需要有更多的理论知识,这样他们的听课热情才会提高。你们老师感谢我还来不及呢。”
  林振华觉得自己现在就像一个守财奴一样,什么地方看到一点人才的苗子,就恨不得扑过去全搂到自己的钱袋子里去。
  人才很重要啊,林振华越来越深切地感觉到这一点了。当年能够考上华青大学的,个顶个都是尖子,如果能够从中挖到几个人充实到汉华实业公司的技术班子里去,磨上几年,未来都能够成为技术上的顶梁柱。
  汉华实业公司目前还只是一家集体所有制的企业,要想招收到华青大学的毕业生,通过正常渠道是完全不可能的。但如果从他们在校期间就开始培养,让他们形成对汉华公司的认识,说不定其中就有一些敢于下海捞螃蟹吃的人。
  1982年的春节到来了,汉华机械厂一片喜气洋洋的节目气氛。
  今年的春节,是汉华厂的职工们有史以来过得最富裕的一个春节,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往年舍不得买的千响长鞭,今年却是此起彼伏地响个不停,让人听着就觉得心情无比舒畅。
  在过去的一年中,汉华厂接到了轻化厅下达的大化肥成套设备订单,挣到了丰厚的利润。全厂的工人光年终奖每人就拿到了100多块钱,此外,还有巧立名目发下来的各种福利。厂里的广播几乎天天都在发着通知,今天让大家去仓库领鱼,明天让大家去礼堂领苹果,最后轻化厅不得不郑重其事地把陈伟国喊去敲打了一番,让他稍微收敛一点,照顾一下兄弟厂子的情绪。
  汉华实业公司的经营业绩更是可观,在冬季的几个月时间里,上海、南京、武汉以及本省的各个市场一共卖出了近万台睡莲牌电风扇,为汉华实业公司挣回了80万元的利润。
  经过讨论,公司决定把其中60万元的利润作为追加投资,用来增加公司的固定资产。年前已经在浔阳自行车厂建成的电风扇装配流水线,使用的就是这部分利润。
  另外的20万元,拿出了5万作为公司职工的年终奖金,结果,每名青工分到了近500元,比自己的父母拿到的钱还要多得多。还有15万元,便是公司给股东的分红,汉华机械厂分到了4.5万,林振华本人也分到了4.5万,其余在公司参了股的职工,也都分别拿到一些红利。
  这样一来,原先因为各种原因而没有参股的青工,可算是悔青了肠子,他们根本没有想到公司还能够有如此大的盈利,光是分红就足够抵得上当初入股的本金了。不过,林振华说了,未来公司还会继续兴办其他的产业,届时还会有新的入股机会,大家只要先把钱留好就行了。
  除了经济收入之外,汉华厂的职工们谈论得最多的,就是三幢新建的宿舍楼了。由于资金充足,三幢楼的建筑速度非常快,目前主体已经封顶,正在进行内部水电的安装,据说一开春就能够入住了。尽管房子还处于毛坯状态,但每天都有一些性急的职工会跑去观看。他们攀着脚手架爬到属于自己名下的那套房子里去,站在一片建筑材料之中,想象着卧室、客厅、厨房的样子。
  正如歌里唱的那样:这一年总的来说高兴的事儿挺多,家人不错,朋友不错,自己也不错……
第142章
舰艇基地
  红红火火的春节过完,林振华不等小芳开学返校,便又匆匆地踏上了旅途,这一回,他去的目的地是上海。
  “是林经理吗?我是推进器所警卫战士王保星,我们刘所长今天有会,不能来接你们,让我接你们先到基地去休息。”
  在上海火车站外,一名穿着海军军装的英俊小伙向林振华敬礼,做着自我介绍。
  “辛苦你了,小王。”林振华与王保星握了握手,然后指指跟在自己身边的三个人,说道:“这三位师傅都是和我一起来的。这位是孙长远师傅,这位是彭刚师傅,这位是彭师傅的徒弟杨文勇师傅。”
  王保星连忙上前,又挨个地向几位工人敬礼,弄得孙长远等人手忙脚乱,连声称谢。
  一辆挂着地方牌照的中巴车开了过来,王保星把众人带上车,关上车门。中巴车掉了个头,开出了火车站,向着上海郊外的舰艇研究院基地开去。
  包括林振华在内,汉华厂来的四个人都是第一次到上海。林振华对于大街上的繁华景象自然不会有太多的惊奇,但孙长远等人则是眼睛一刻不停地看着窗外,时不时地惊呼一声。幸好中巴车的位置比较多,每个人都能够占着一个窗口。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4/46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