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地师(精校)第11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1/491


  自从钠基玻璃试制成功,望远镜卖出天价之后,郝氏父子对苏昊的崇拜已经如赣江之水,滔滔不绝了。郝氏作坊的规模扩大了10倍有余,大量的工匠被聘请过来,负责从事望远镜的加工。
  望远镜的原理并不复杂,所以无所谓保密与否的问题。其他人要仿造望远镜,最大的障碍就是透明玻璃的来源和成本问题。郝氏作坊能够降低望远镜的成本,有几个诀窍,一是用纯碱和石灰石代替硝石和羊角,二是以山中常见的石英石来取代传统上非常神秘的“琉璃石”,这几个诀窍,现在都成了郝氏作坊的核心机密,郝以宗对苏昊千叮咛、万嘱咐,叫他再不可泄露于其他人了。
  苏昊也知道自己以往有些过于冒失了,于是接受了郝以宗的劝告,只把手上的技术在郝氏作坊里使用。这天,苏昊又来到了郝氏作坊,因为郝青托人捎信给他说,上次苏昊让郝青炼的坩锅钢,有结果了。
  “苏百户,你教给小人的那个炼钢的法子,好像有些不妥啊。”
  苏昊和郝青一见面,郝青就愁眉苦脸地对苏昊说道。作为一个匠人,郝青还是习惯于把自己放在更卑微一点的位置上,所以仍然是称呼苏昊的官职,并以小人而自居,苏昊纠正了几次也没效果,只好由着他了。
  “怎么呢?”苏昊问道。
  郝青拿过来一块炼好的钢坯,对苏昊说道:“苏百户,这是小人根据你说的法子,用坩锅炼的钢,里面加了你给小人的那种石头,你说叫什么锰矿石的?”
  “哦,已经炼出来了?”苏昊惊喜道,他接过郝青手里的钢坯,上下翻看。如果他没有记错,这应当是人类有史以来最早炼出的锰钢吧?
  锰钢是一种高强度钢材,耐冲击、耐挤压、耐磨损,在后世常被用来制造诸如推土机铲子、轴承滚珠等需要承受恶劣工况的部件。锰钢还有一个非常好的特性,就是在加热到橙红色的时候,会变得非常柔软,易于加工,这个特性在缺乏机加工设备的时代也是非常重要的。
  苏昊在野外进行考察里,偶然发现了一处小小的锰矿藏,便命人采掘了一些锰矿石,运回来备用。前些天,苏昊让郝青做了一个大坩锅,试炼锰钢,想不到郝青这么快就把锰钢给炼出来了。
  “这钢有什么毛病吗?”苏昊问道。
  郝青苦笑道:“我在钢里加了那个锰矿石之后,炼出来这么一个玩艺。你看着它像块钢,可实际上,它比土坯也强不到哪去。”
  苏昊诧异道:“此话乍讲?”
  郝青把那块钢拿过来,搁在一个铁砧子上,然后拿过一把锤子,在那块锰钢上轻轻地敲了一下。苏昊看到,那块锰钢果然如郝青说的那样,脆生生地裂开了。
  “怎么会这样?”苏昊大惊,“你不会搞错了吧?”
  郝青道:“我正是按你说的法子做的,在炼钢的时候,加了一点这个石头,你看,你拿来的石头还在边上放着呢,我不会拿错的。”
  苏昊走到堆在一旁的几块锰矿石跟前,拣起一块,认真看了看。没错,这肯定是软锰矿石,四方晶系,单晶体为柱状或粒状,黑色,半金属光泽,能污手,解理平行完全,密度4.5左右。如果他连这样的矿石都会认错,也别在地质圈子里混了。
  “这矿石没错啊。”苏昊嘀咕道,他忽然想起一事,瞪着郝青道:“老郝,你刚才说,加了‘一点’这个石头?”
  “是啊。”郝青道,“我怕加了以后有什么不妥,所以没敢放多。”
  “没敢放多,那是放了多少?”苏昊追问道。
  郝青用手比划了一下,道:“大概……不到半成吧。”
  “我晕!”苏昊以手拍着脑门,懊恼道,“怨我没跟你说清楚,要炼这锰钢,这锰的比例起码得达到一成半以上才行的。”
  第104章
奇技淫巧
  后世用的锰钢,其实应当叫做高锰钢,就是含锰13%以上的锰钢。高锰钢是一种高强度的钢材,但含锰量在3%左右的低锰钢,却脆弱得像玻璃一样,不堪一击。
  有一个流传甚广的故事,说的是高锰钢的发明过程。相传有一家钢铁厂,在炼钢时,工人无意中掺入了一些锰矿石,结果炼出来的钢材脆弱无比。老板愤怒之下,命工人把挑拣出来的锰矿石全部投入炼钢炉中,奇迹因此而发生。
  苏昊是听到郝青说的情况,才依稀想起自己曾经读过这样一个故事,至于是在什么小学生学习报还是别的什么地方读到的,也不重要了。
  郝青挠挠头皮,道:“这倒奇了,放半成矿石炼出来的钢不成,放到一成半就成了,这是何道理?”
  苏昊也没有十成的把握,只是笑笑道:“我也是看闲书上所载,不知真伪,郝大哥就姑且一试吧,若是不成,咱们再想别的法子就是。”
  郝青知道苏昊性格谨慎,不喜欢把话说满,一般来说,苏昊说姑且一试的事情,就是有比较大的把握了。想到此,郝青喊来小五子,让他取来焦炭,重新升火炼钢。那些炼废的钢材又被扔进了坩锅里,随后又加上了几块锰矿石。根据郝以宗传授的经验,坩锅里还放入了一些木炭粉,这是中国古代工匠在炼钢里用于渗碳的方法,苏昊也不知道对不对,反正都是实验,失败了汲取教训再来就是了。
  小五子拉起风箱,炉火熊熊燃烧起来,坩锅里的矿石、废钢等逐渐融化。郝青戴着一副用深色玻璃制成的护目镜,盯着坩锅里的钢水,不时用长柄的勺子撇去一些浮在面上的矿渣。
  这个坩锅是郝青根据苏昊的建议专门制作的,锅体两侧有两个突出的轴,支在支架上。待到钢水炼好之后,只要推动一根连杆,就可以让坩锅顺着轴旋转过来,倒出坩锅里的钢水。
  炼钢的过程十分艰苦,郝青和小五子挥汗如雨,苏昊虽然也想显得亲和一点,但终于还是耐不住酷热,跑到郝以宗的房间和老爷子聊天去了。郝以宗一般不亲自参与这些匠作的事情,只在关键时候出来把一下技术关。
  苏昊到郝以宗屋里的时候,郝以宗正在研究着一块平板玻璃,看到苏昊进屋,他笑着给苏昊让了座,然后又问了几句有关苏昊练兵的事情,这才把话头拉回到作坊的事情上来。
  “贤侄啊,咱们炼的这琉璃越来越多了,你有什么打算吗?”郝以宗问道。
  苏昊道:“郝伯父,小侄原来的想法,是想把这琉璃卖与寻常人家。你看你手上这块平板琉璃,若是用来镶在窗户上,就可以又挡风又透光,比在窗户上糊纸要强得多。以往大家不用琉璃做窗户,是因为琉璃太贵,咱们现在做出来的琉璃片,价格便宜,普通人家完全可以用得起的。”
  郝以宗点点头道:“我这些天也在想这件事情。这琉璃的价钱便宜了,用来做什么都可以。除了镶到窗户上,还可以用来做成瓶子、杯盏之类。我们专门建一个造琉璃器件的作坊,一年挣万两银子也不在话下啊。”
  苏昊道:“可不是吗,可现在有个障碍,就是江西都司订的这批望远镜。郝彤没有向张都司说清楚,张都司是按一部望远镜100两的价钱订的货。若是我们卖的琉璃器件太便宜了,张都司那边,怕是会恼火我们欺瞒他的。”
  郝以宗的想法和苏昊完全相同,作为一位老匠人,他对于这中间的门道是非常清楚的。他说道:“我也是在想这件事,其实造这望远镜的难处,就在于炼这透光的琉璃。若是张都司知道炼这透光琉璃甚是方便,怕是就不会给我们这么高的价钱了。非但如此,恐怕他还要追究我们的欺瞒之罪,你和小三子,都难辞其咎啊。”
  他说的小三子,就是郝彤了,因为郝彤在他这一代人中间,是排行老三的。
  “所以,咱们现在先不着急把这些琉璃卖出去吧。”苏昊说道,“怎么也得等把这望远镜的钱挣得差不多了再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1/49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