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地师(精校)第2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491


  兄妹俩亲亲热热地沿着东门大街向前走,正午的阳光热辣辣地照着,但两个人都没有感觉到酷热,他们全都沉浸在自己的欢乐之中。
  苏昊把刚才与韩文的交谈,简单地向陆秀儿做了一个介绍。陆秀儿听不懂这其中的弯弯绕绕,但至少明白了一点,那就是哥哥已经成为一名官差了,而且是官很大的那种官差,连在村里打井的那个郑典吏,以后都要服哥哥的管了。
  除了升官之外,哥哥还能够挣钱了。知县赏的20两银子只是一部分,哥哥未来每个月还有2石米的薪俸,按照市价,2石米相当于1两多银子,一年下来就有十几两,和他们全家一年种田的收入也差不多少了。
  照哥哥的说法,在县衙当差,就得住在县城里,所以,今天他们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要租一套房子。租房子,以及租下房子之后的收拾,都不是苏昊擅长的事情,这就需要陆秀儿来参谋和操作了,苏昊说留下陆秀儿有事要做,其实指的正是这件事。
  “哥,你租了房子,是不是我和妈平时也可以过来住了?”陆秀儿憧憬地问道。
  苏昊道:“不是平时过来住,而是你们要彻底从乡下搬出来,住到城里来。所以,我们要租的房子一定要大,最好是带院子。”
  “啊?还要租带院子的房子啊?”陆秀儿吃惊道,“那不是和里长家里的房子一样了吗?”
  在龙口村,只有里长苏仲住的是带院子的房子,院子里有正房、厢房之分。其他村民都只有一座独立的房子,充其量就是在房子前面拿树枝或者竹子圈一小块地,这肯定不能算是院子的。
  听说自己家也能住上带院子的房子,陆秀儿快乐得心都要跳出来了。
  “我们租一个有三间房的院子,你一间,我一间,妈一间,你看行吗?”陆秀儿提议道,她小时候是和苏昊住一个房子,长大之后,不方便和苏昊住一块了,便搬去和杨根娣住一个房间。她的梦想之一,就是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房间,如果有可能的话,她还想把房间布置得像知县家小姐的绣楼那样——只需要有绣楼的一成那么好就足够了。
  “看看再说吧。”苏昊说道,“也许不止三间房,我们得有客厅,有书房,还要有客房,万一你爸妈想来城里住两天怎么办?”
  “那会不会要花很多钱啊?”陆秀儿被苏昊描述的美好前景打动了,她情不自禁地挽住了苏昊的胳膊,怯怯地问道。
  第018章
韩倩的心思
  “父亲,你今天见了那个叫苏昊的秀才吗?”
  在知县家的内宅,韩倩装作一副不经意的样子,向父亲韩文问道。
  “见到了,难道你们没有见到他的妹妹陆秀儿吗?”韩文一边把官服脱掉,换上便服,一边回答着女儿的问话。
  韩倩道:“我见着那个陆秀儿了。父亲,你和那个苏昊谈过之后,觉得这个人真的有那么神奇吗?”
  韩文平常喜欢与妻子和女儿谈论一些县衙里的事情,昨天,在得到李兴报告的消息后,韩文回到内宅,便与家人说起了苏昊其人其事。在谈话中,韩文对于苏昊的神奇技能颇有一些不相信的意思,因此韩倩才有现在的一问。
  听到女儿的问话,韩文点点头道:“我和方师父一起考校了他一番,看起来,此人的才能倒真不是吹嘘出来的,还是有几分真本领的。”
  “莫非他学过卜卦之术,擅长观星望气?”韩倩问道。
  “非也,非也。”韩文道,“苏昊所学,是夷人的格物之道,倒是与我大明学问颇有一些不同。听他说来,这夷人的格物之道也是很有道理的,起码在勘井这方面,比那些风水先生要更靠得住一些。”
  韩倩惊诧道:“这个苏昊,怎么懂夷人的格物之道的?我听陆秀儿说,他不过是一个普通的书生而已,连县城都只到过几次,他向何人学会的格物之道呢?”
  韩文把苏昊的说辞向韩倩又转述了一遍,结合陆秀儿说的情况,两人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苏昊在某一次进城求学的时候,偶遇了一位佛郎机的传教士,他向传教士学习了几天,此后自己又不断领悟,于是悟出一些道理。如果这个猜测能够成立的话,那么苏昊的智商和学习能力,都是够逆天的了。
  “父亲,像这样一个人才,你有没有把他招到手下来啊?”韩倩问道。
  韩文道:“那是当然。我本来打算委任他当工房书吏,后来一想,太祖曾有成命,为胥吏者,终生不得参加科举。我不想耽误了他的前程,所以给了他一个师爷的名份,还赏了他20两银子呢。”
  韩倩抿着嘴笑道:“父亲,据我所知,这可是你赏赐手下最慷慨的一次哦。”
  韩文道:“锦上添花,莫如雪中送炭。我看出来了,这苏昊绝非池中之物,未来的前程,必远胜于我,说不定哪一天我还要仰仗他提携呢。趁他现在还是贫寒之时,我助他一臂之力,以后大家见面就好说话了。”
  韩倩不悦道:“父亲,你这样说,未免太功利了。”
  韩文笑道:“哈哈,不说得那么功利也可,我看这苏昊人才难得,愿意助他早日金榜题名,为国效力,这不也是一桩美事吗?”
  “这还差不多。”韩倩娇嗔地说道,说完,她沉默了一小会,才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问道:“父亲,以后这苏昊到县衙当差了,我如果有什么不懂的事情,是不是也可以找他请教一二啊?”
  “这怎么行?”韩文本来是斜靠在椅子上的,听到女儿的话,一下子就坐直了,他看着韩倩的眼睛,问道:“你要请教他何事?”
  韩倩不敢正视父亲的目光,低着头说道:“我……我是觉得他说的格物一道颇为有趣,这些东西又是书上没有的,所以想向他请教一些。”
  韩文大摇其头:“你是一个大家闺秀,平日里抛头露面已经是不合礼法了。苏昊毕竟是个年轻男子,你和他交往过多,恐惹人闲话。”
  “有什么好说闲话的!”韩倩撅着嘴道,“如果你们这些老夫子也懂格物之道,我自然不会去向他请教。我只是好奇夷人的学问而已,偏偏你们就要胡思乱想。”
  韩倩一翻脸,韩文的态度就软下来了。没办法,这个女儿是他的掌上明珠,从小就被他娇宠惯了,要让他真的拉下脸来呵斥韩倩,还真是做不到。明末与宋元时代相比,社会风气已经开发得多了,已婚或者未嫁的女子都可以出门逛街,甚至有些妇人红杏出墙都不稀罕了。韩文是个浙江人,从小受到的文化熏陶更是崇尚自由的,所以对于女儿的这个想法,倒也不觉得过于离经叛道。
  “呃,你如果对格物一道感兴趣,想向苏昊学习一二,倒也可以。这样吧,我找时间安排苏昊给众人讲讲,你也跟在人群中一起旁听,这样也省却了尴尬。”韩文妥协道。
  “谢谢父亲。”韩倩喜道。
  “倩儿,你今年也16岁了,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不谙世事。我托人给你张罗的几门亲事,你都不愿意,这可如何是好?你对于自己以后的郎君有何想法,可否与为父说一说啊?”韩文看到女儿情绪颇高,趁机提起了她的婚事。
  在明朝,16岁的女孩子已经到了该出嫁的时候,无奈韩倩对于父母给她安排的几个公子哥都不屑一顾,这已经成了韩文夫妇的一块心病了。
  听到父亲说起自己的婚事,韩倩的脸沉了下来,不过还好,这一次她没有暴走,而是郑重地回答道:“父亲,你和母亲给我介绍的几个人,要么是知府的少爷,要么是同知的侄子。我听人说,这些人个个喜爱着女衣,抹脂粉,比我还会打扮,你说成亲之后,我是喊他们夫君,还是喊他们姐妹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49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