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地师(精校)第4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9/491


  韩倩探头看了看吊篮外面,笑道:“好像咱们已经到底了。”
  “呃,对对,咱们已经到底了。”苏昊道,“你看我都糊涂了。这个井也就这么深了,你看,咱们是不是该上去了。”
  “嗯,好吧。”韩倩老大不情愿地答应道。以她的想法,哪怕在这井底下过上三年五载,也是好的,只要有一个年轻人不断地在自己的耳边讲着这些岩层、这些水文。
  苏昊使劲摇了摇绳索,井上的小工收到了信号,开始转动摇把,吊篮缓缓上升。韩倩和苏昊都没有了说话的兴致,只是默默地看着两边的井壁,直到刺眼的阳光投进他们的眼睛。
  “韩兄请。”苏昊指了指吊篮外面,向韩倩说道。
  韩倩微微一笑,抬脚跨出了吊篮,红莲连忙上前搀扶。等到韩倩离开吊篮后,苏昊也出了吊篮,他对两个小工说道:“好了,二位,多谢你们,你们可以把辘轱抬回去了。”
  “这是赏你们的。”韩倩从红莲手上拿过来几十个铜板,递给那两个小工,然后轻声地吩咐道:“记住,刚才你们看到的事情,一句都不许说出去,明白吗?”
  “明白,明白,谢谢……公子。”两个小工接过铜板,点头不迭。
  两个小工走后,苏昊对韩倩说道:“韩小姐,蔡家村这个井位,我们就算勘测完了。下一步,我们要转到其他乡去,你还跟我们一起去吗?”
  韩倩低下头,说道:“苏兄,我不能跟你们去了,我答应过父亲,只到登仙乡看看就是。一会,等车夫回来,我和红莲就要回去了,苏兄多多保重。”
  “韩小姐多多保重。”苏昊应道。
  第044章
工程测量
  韩倩下乡来看了勘井的过程,又亲自下了一趟井,看到了井下的土壤剖面,已经心满意足了。在下井的过程中,发生了不少尴尬事,这让她觉得很难再坦然地与苏昊相处,躲回县城里去,是她最好的选择了。
  两个小工抬着辘轱飞快地跑掉了,他们也知道,自己看到了一些不该看到的东西,必须尽快溜走。在他们离开之前,苏昊又对他们小声地叮嘱了几句,或者说是威胁了几句,告诉他们说如果今天的事情传出去,那么无论他们逃到天涯海角,他都会派衙役把他们抓回来。届时,坐牢都已经是奢望了,最大的可能是把他们直接扔废井里去,人间蒸发掉。
  打发走了小工,苏昊陪着韩倩主仆二人,慢慢地往村口走。韩倩不想说话,苏昊也不便厚着脸皮去和她搭讪,于是大家就这样沉默不语地走着。
  来到村口,韩倩的车夫已经在那里等着了。刚才这一会的工夫,他已经把程仪和程栋姐弟送到了县城里,并且给他们找了一处临时的住处安顿下来。下一步,就是等韩倩回了县城之后,再替程仪找一份工作,替程栋联系到书院读书的事情。这些事本是苏昊揽下来的,但都交给韩倩去办了,韩倩居然一点都没觉得自己委屈。
  “苏兄,我走了,你可多小心。”韩倩临上马车时,依依不舍地对苏昊说道。
  “韩兄,回去后请向知县大人禀报,就说我等定不负大人的厚望。”苏昊一脸严肃地说道。
  “好吧……”韩倩觉得有些失望,不过她自己也说不出苏昊哪里有错。
  车轮辘辘,带走了韩倩和红莲主仆二人。韩倩坐在马车里,心乱如麻。在她的眼前,不时浮现出苏昊那充满自信的脸庞和那修长的手指。与她此前见过的那些娘娘腔的公子少爷们相比,苏昊身上少了一些富贵气,但却多了许多男儿豪情。
  “这才叫伟男子呢……”韩倩忍不住轻声地念叨道。
  “小姐,你说什么?”坐在一旁的红莲奇怪地问道。
  “我没说什么呀。”韩倩断然否认。
  红莲偏过头来,认真地盯着韩倩的脸,说道:“小姐,你的脸怎么这么红啊……”
  “死丫头!找打呀!”韩倩抡起小粉拳,轻轻地在红莲身上砸了几下。
  “救命啊!小姐要杀人灭口了……”红莲小声地喊叫着,逗着韩倩。她自幼就被韩家买来当丫环,名义上是伺候韩倩,实际上是韩倩的玩伴,所以说话也是无遮无拦的。
  韩倩用手掐着红莲胳膊上的一块肉,小声地威胁道:“红莲,我警告你,回去之后,不许向我父亲母亲说起今天的事情,要不的话……”
  “不敢不敢,不过,小姐,你真的想选苏公子当姑爷啊?”红莲问道。
  “谁稀罕他!”韩倩恨恨地说道,但谁都能听得出来,她的话透着一股言不由衷的味道。
  苏昊把韩倩送走,便开始忙活自己的事情去了。戴奇已经差人把他定制的测量仪器送来了,他把生员们召集回来,开始给众人讲解野外工程测量的方法,包括如何测角度,如何测距离,如何标记。
  现代工程测量使用的工具繁多,包括陀螺经纬仪、双频激光干涉仪、电子水准仪等等,再复杂的,还有借助GPS进行测量的。对于这些东西,苏昊是根本不敢想的,他只能是因陋就简,设计出一些最基本的测量工具。幸好他要完成的工作也没有太高的精度要求,用这些工具就足够完成这些工作了。
  现在摆在生员们面前的,就是苏昊设计的一架简易工程经纬仪,一共包括三脚架、平板、照准仪、水平刻度盘四个部分。其中的照准仪本来应当是采用光学装置的,但苏昊上哪找望远镜去?没奈何,只能设计成枪上的标尺和准星那种方式,在不需要测量太远距离的目标时,倒也还是够用的。
  工房的谢思志和江友保两位衙役,的确堪称是良匠,仓促之间做出来的仪器,做工也是十分精美。水平刻度盘上,苏昊要求他们把圆周分成360个刻度,这两个人居然也做到了,苏昊自讨自己如果没有量角器,恐怕都很难做到这一点。
  要想在短时间内向生员们说清楚三角测量的原理,是不现实的。苏昊放弃了这种努力,他只是告诉生员们如何使用这些工具,然后按照固定的程序来计算角度、距离等数值。即便是这样,十几名生员中间,也只有马玉等少数几个人听懂了。基本技巧讲授完毕之后,苏昊吩咐生员几个人一组,分头去进行测量实习。熟能生巧,苏昊相信,大家试过一段之后,这些方法也就能够完全掌握了。
  看着生员们笨拙的样子,苏昊暗自叹息。作为一名地质专家,他知道,其实早在宋代的时候,中国的测量技术就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例如沈括曾经主持过840里距离内的水准测量,测得开封到泅州的水平高度差是十九丈四尺八寸六分,精确到了厘米级。到元代的时候,郭守敬组织了全国的纬度测量,在南海的测量点,便是后世的黄岩岛。那个时候,某国的居民还处于史前文明状态呢。
  可惜的是,这些大地测量的工作,在读书人眼里,都被认为是匠人做的事情,是不能登上大雅之堂的。这样一来,大多数的读书人对于这方面的知识,根本就没有概念,如果不是苏昊把他们拽出来搞测量,他们绝不会想到自己还能干这样的事。
  要根据测量结果计算实际的角度、距离,除了要用到常规的加减乘除之外,还有一个工具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三角函数表。苏昊不是天才,不具备默写出三角函数表的技能,他只能用实证的办法,找了一片大空场,画出边长七八十尺的各种角度的三角形,然后用皮尺进行实测,再手工计算出三角函数来。他带来的那帮工房衙役照着他的吩咐跑来跑去,一个个累得气喘吁吁,不过,一份明代版的三角函数表,倒真让苏昊给折腾出来了。
  苏昊一行在蔡家村整整呆了两天,他们所选定的井位终于打到了指定的深度。上天没有给苏昊开玩笑,这个井位如苏昊预计的一样,汩汩地冒出了清泉,每个时辰大约也就是200担左右。
  亲眼看到打井成功,生员们对苏昊的膜拜之情,达到了顶峰。尤其是生员马玉,天天跟在苏昊的身后,几乎苏昊说的每一句话,他都要拿笔记下来,然后回去细细琢磨。在此前,不管苏昊讲了多少科学知识,那毕竟都是空中楼阁,无法验证。现如今,他们根据苏昊指点的方法,真的在蔡家村找到了正确的井位,谁还敢怀疑苏昊的才学?
  初战告捷,苏昊带出来的这十几名生员,也都初步掌握了一些勘察地下水走向的技巧。苏昊把手下分成了4个组,每组4-5名生员,加上2名工房的衙役,然后让他们分赴各个乡,去指导井位的选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9/49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