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道士传奇(校对)第7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3/136

  是的,李师傅说得没错,摄青鬼我的确没有遇上过,可这并不代表着我不知道他的可怕之处。
  很多人都以为,穿着红衫而死的人,其灵魂会化成厉鬼,向他的仇人报仇。所以便以为鬼种之中红衣女鬼最为可怕。
  但我告诉你们,还有一种鬼比红衣鬼更可怕,它就是摄青鬼。
  相传,若人因深仇大恨,而又不能报的人,可以躺在棺材中,卧在尸底七七四十九天不吃不喝而修练成鬼的半人半鬼,这种厉鬼就叫摄青鬼。
  摄青鬼是因为怨气太重血脉在死时的一瞬逆行,血会在死后七七四十九天变绿,因此又叫绿血冤鬼。摄青鬼身体死而不僵!有能力的话还可以重生,变成妖尸。
  当初我中了怨灵的诅咒的时候就给大家说过这么一个故事,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
  当年,我茅山中有一位前辈,在东南亚时看到降头师利用降术祸害当地的百姓。这位茅山前辈抱打不平,利用茅山术击败了邪恶降头师。但也因为这样,埋下了祸根。这位邪恶降头师因降术被破,妻儿惨死。心中对我茅山的这位前辈怀恨在心,于是便选了一幅极阴之棺,卧在这幅棺材的尸体下七七七四九天。化为摄青厉鬼,给这位茅山前辈下了诅咒中最为阴损的阴咒。让我茅山的这位前辈世世代代不得安宁,直到断子绝孙。
  为什么叫摄青鬼?为什么说他可怕?
  这是因为它是摄取尸体的尸气而修练,本来叫摄尸鬼。但千百年来流传下来就变成了摄青鬼。因为摄青鬼是怀着仇恨而成的,所以比一般的鬼法力更高强,很多法器和法术都对它无效,包括八阳地火阵也不能焚其戾气。送鬼入地?地府都不敢收。
  这种鬼非鬼非尸非人非妖。因为他摄取了尸气,所以有了僵尸的力大无穷。但他又有着厉鬼的灵智。但摄青鬼并不迟钝,相反还能敏捷。广东话里面有句俗语,说某某人像“摄青鬼”一样毫无声息的冒出来,说的就是这摄青鬼的速度。
  同时,这种鬼是怀着极大的怨恨而死的。能够在被死尸压着七七四十九天,日夜饱受腐尸的腐臭之气,还有尸虫钻进身子里面腐蚀身上的一切,化为死而不僵的怨鬼。这种痛苦谁能承受的了?你能吗?
  而且摄青鬼通常都不会死,这种鬼物极难成型。不仅仅需要天时地利。还需要能够在尸体下卧着七七四十九天的超强毅力。在被尸体压着的时候不能昏过去,必须时时刻刻清醒着,想着你坏恨之人,饱受七七四十九天的煎熬。
  所以,摄青鬼是怀有生前一定的灵智的。但也不能说是灵智,只能说他生前未了的怨恨。所以凶楼里会留下,半阴半阳,半生半死的骴气。
  极难成型并不代表没有,虽千百年难见,但一旦成型,就极难杀死,茅山典籍中就有着摄青鬼的记载。而得出的结论都说明摄青鬼是极其恐怖的鬼种。只比我在枯井中遇到的那未成型的邪煞略逊半筹。
  综合李师傅的口述,还有我在凶楼中看到的骴气,大杨口中的青光。我几乎已经肯定,凶楼的鬼物的确是摄青鬼无疑。
  只是,我实在想不通,为什么摄青鬼会放过大杨。如果说是因为大杨的命格奇硬,肩上三把火比一般人旺盛无比的原因,那我倒是不信。这三把火对待一般的无主游魂还有用,但对待摄青鬼这种摄取尸气而生的厉鬼,再来多三把火也是木材填火坑,填死都没用。
  越想越不通,我就这样子呆呆的站在李师傅的房间里想着。直到李师傅推了我一下,我才从思考的状态中走出来。
  “怎么样!潘师傅,现在你该知道怕了吧?还想不想插手此事?”李师傅看到我如此沉迷的思考,还以为我被吓怕了。
  我深呼吸一口气,告诉李师傅说:“摄青鬼虽说厉害无比,非一般厉鬼。但我若是这样退缩了,也不配当一名茅山弟子。只要是鬼,总有降服之法。纵观上下五千年来,出现过摄青鬼的记载又不是没有。可那又如何,摄青鬼再厉害,不也是被我们茅山降服了吗?所以,我的初衷不会改变,这事儿,我管定了。”最后的一句,我是斩钉截铁以非常肯定的语气说出来的。
  李师傅看着我坚定无比的模样,打趣地问道:你真不改变。
  我摇了摇头,说:“不改。”
  李师傅再问:“真不改。”
  我依旧坚定的摇头。
  “好”李师傅一手拍在我的肩膀上,说道:“难得潘师傅有这份心。实在令我李某佩服,既然潘师傅对降服这摄青鬼这么有信心,那我李某也不能落后。来,我们现在就来研究这降尸鬼之法。”
  听到这句话,当时的我一个趄趔,差点就摔倒。我只是说陪他一起去消灭这摄青鬼,可我什么时候对消灭摄青鬼有信心来着,我压根就没说过这样的话。
  不过想归想,这种打击士气的话还是不能说出来。
  和李师傅坐在房间的椅子上,慢慢的商议着这灭鬼之法。从我精通的茅山符箓说到李师傅精通的奇门法阵。
  一直到了晚上,都没研究出有效的办法。从谈话中,我才发现,这摄青鬼比我想象中更加厉害。李师傅告诉我,当初他用来对付摄青鬼的法阵,乃是阴山派十大奇阵之一的七星伏魔阵,配合冲九之数。阴阳五行,春夏秋冬,变化无穷。可依旧奈何不了摄青鬼。
  不是我夸大李师傅的能力,而事实上的确是如此。这北斗七星阵瞬息万变。随意的把阵旗一转换,都能够有不同的效果。
  《甘石星经》中有记载着这样一段故事:“北斗星谓之七政,天之诸侯,亦为帝车。皇帝坐着北斗七星视察四方,定四时,分寒暑。”
  古籍《鹖冠子》记载:“斗杓东指,天下皆春;斗杓南指,天下皆夏;斗杓西指,天下皆秋;斗杓北指,天下皆冬。”古代视北极星为上帝的象征,而北斗则是帝王出巡天下所驾的御辇,一年由春开始,而此时北斗在东,所以上帝从东方开始巡视,故《易·传》:“帝出乎震,震卦在东。”
  意思就是说,在不同的四个季节里面,北斗七星所在的方向也是不一样的。天子出巡,也要根据北斗七星的变化而确定。而根据这个原理摆下的七星伏魔阵,不仅仅继承了北斗七星变化的玄奥。从阵法后面的伏魔两字,就可知道这阵的威力。比如说,我们在借天力摆七星阵的时候。把阵旗的方向一转,面向东方,主阵眼是天枢,那么这就是一个极阳之阵。反过来,阵旗向着北面,主阵眼是玉权,那这个阵法就变成了迷踪阵。
  对了,鲁班尺。李师傅的鲁班尺。据传这鲁班尺为鲁班门的祖师鲁班所传,不仅仅堪舆大门风水,定福祸吉凶。还有着降妖伏魔的威能。这不是谬论,而是事实。从鲁班门传下来的厌胜之术就可以看出。而看李师傅的这把鲁班尺,估摸着一定有了一些年头,是灵器也不一定,不知这鲁班吹对这摄青鬼,可有克制之用。
  而当我问及鲁班尺的威能的时候,得出来的结果却吓了我一跳。
  李师傅苦涩的说道:“潘师傅你说的没错。我这把家传的鲁班尺的确是件灵器。鲁班尺为阳尺,堪舆阳宅风水。久而久之的也沾染了一些风水福地之灵气,可祛百邪。但鲁班尺和丁兰尺合称为阴阳尺。如今鲁班尺还在,当丁兰尺却不知道去了哪儿?潘师傅不觉得奇怪吗?”
  我点了点头,是挺奇怪的。
  李师傅接着从他的包裹中拿出折成几段的尺子,告诉我这就是丁兰尺。看着眼前这被折成几块的残渣,我实在不敢相信这是丁兰尺。
  在我极度震惊的情况下,李师傅告诉我。他这把丁兰尺就是与摄青鬼斗法的时候折断的。李师傅看着被折断的丁兰尺,心痛的说道:“我这把丁兰尺,不知震死了多少无主冤魂,恶魁僵尸。如今对上这摄青鬼,竟然如此的不堪一击。唉……”
  两人的心就这样黯然下来,踌躇良久。依旧想了很多典籍记载的和自己精通的法术。到了这个地步,我们谁也没想着把这摄青厉鬼超度。碰上这样的厉鬼,能消灭就算不错了,谁敢妄言超度。
  可商量了那么久,却发现每一样办法都只是治标不治本。能把这摄青鬼击退,却未必能消灭。商讨一度陷入困境。
第82章
七星手爻卦
  一直到了傍晚,我和李师傅都没有想到一个对付摄青鬼有效的办法。
  此时,刘仁已经准备好了晚饭,但我和李师傅现在哪还有心情去吃饭。但刘仁的一番好意我们也不好拒绝。就和李师傅道大厅随意的扒了几口白饭,接着又溜回房间去商讨摄青鬼的事宜。
  老张和大小杨都被我打发了回去,这天夜里,我便准备留在刘家过夜。
  商量不出消灭摄青鬼的办法我誓不罢休。不仅仅是因为这摄青鬼是一方冤魂,伤人无数。据典籍中记载,摄青鬼极难消灭。但一消灭,这位法师就立刻能在道界扬名。
  你们可以说当时的我初生牛犊不怕虎,也可以说我好大喜功。可我茅山玄真门经过这么多年岁月的打沉,早已没落,只要把握住这次机会,消灭掉摄青鬼,那我玄真门便能立刻在术界扬名。
  而振兴玄真门更一直是张真人的心愿。当然,我也有着一点儿私心在里面。年少轻狂,谁不想扬名立万,虽然我是一个道士。可我也希望多年以后茅山典籍中有记载着玄真门的某某在某年某月消灭了一只摄青鬼,又是怎么消灭的,供后人参考和领悟。
  终于,和李师傅商量了许久,综合了各方面典籍的记载,外加上我询问张真人给的意见。终于商讨出了一个有效的办法,只能说是办法,但却不知道可行不可行。
  典籍中记载着摄青鬼是秉承一口怨气而生,在这点上和僵尸有点儿相似。而摄青鬼不仅仅有怨气,还有怨念。虽说被尸体垫了七七四十九天之后他的灵智早已被尸气侵蚀,那可怨念还在。
  要想消灭他,唯有完成它未了之心愿。在他完成心愿的那一刻,他的怨气会降临到最低。那时候在利用纯阳之阵把他消灭掉,则是最好的办法。而阵法,我和李师傅都商议好了,依旧是借天力之阵。只不过这次摆的并非是七星阵,重点放在天枢之上,借天枢之力。
  北斗七星:枢为天,璇为地,玑为人,权为时,衡为音,开阳为律,摇光为星。天枢乃是七星之首,至阳无比。而李师傅先前用来对付摄青鬼的七星阵虽然玄奥,可借的乃是七星之力。七星相互辅助,虽说玄奥无比。但其中的变化却酌减了纯阳之气。而消灭摄青鬼又必须用纯阳之法阵。其他五行,效果不大。所以,阵法就只需要天枢之力,纯阳之力,便已足够。
  当我说出这个方法之后,李师傅也大为赞同。但李师傅也提出了一个问题,他说:“要知道摄青鬼的怨念?就必须知道摄青鬼生前为何许人也?这件事情未免有点难办……”
  我回答说:“摄青鬼只出现在这小村庄,刘老板建起的这栋楼里徘徊。而冤魂通常留恋的地方要么是自己生前死去的地方,要么就是特别有意义的地方,死后仍旧惦记着,不肯离去。说不定,摄青鬼生前就是这小村庄的人,而他死去的地方,也很有可能就是刘老板建楼的那地方。只要我们根据这两点让老张去进行调查,要理出头绪并不难。”
  说到摄青鬼,我才记起现在已经是半夜时分了。担心的向李师傅询问道:“李师傅,现在已经这么晚了,我们要不要到凶楼去查看一番,万一这摄青鬼再出来捣乱怎么办。”
  而李师傅则是让我放心,一来凶楼里面早没有了人。二来这摄青鬼出现的规律他也摸清楚了,大约九天出现一次。而今晚事隔摄青鬼出现的日子只不过过了一天。
  闻言,我心中那块压抑着的大石也终于放了下来。然而就在我准备回去的时候。李师傅却叫住了我,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在我的询问之下,李师傅终于说出了他想说的问题。只是这问题也让我有点皱眉不已,这李师傅居然想拿我的生辰八字来看。
  生辰八字这东西,能随便给人吗?,虽然入茅山之时曾寄石藏魂,练过僮身法,不怕别人对我使用邪术。可毕竟出来走江湖,防人之心不可无。
  所以,在李师傅提出这个要求的时候,我也是愣住了好久。但李师傅的一席话,让我改变了主意。他说从面相看我的命格有点儿奇怪,所以耐不住好奇才出口询问。
  当时的我心中一咯噔,暗道是不是这李师傅看出了什么事情?虽然对于算命之术我也略懂。
  但算命之人给别人算命,却万万不能细算自己的命。不是不想算,而是不能算,咋算都无法算准。每给自己算一次,都会加倍的折寿,而且命格还会悄然的起变化。当然,从时辰各方面来看,不用算都能大约知道一些,但却万万不能详细的算。而且,像我们茅山中人,多有五弊三缺在身,晚年的光景,不用算也会知道是一个悲剧。
  或许,这就是我们修道之人的悲哀之一,能看清楚别人的命,却无法预料自己晚年又是怎么样的一个光景。
  所以,我从来都没有给自己算过命,而我命中带劫星的事情,还是张真人给我算的。如今又有一个人问我拿生辰八字。而且从面相就能看出我不寻常的地方,自然,我也是惊奇万分。
  看这李师傅相貌堂堂,也并非是心怀不轨之人,而且他的本事应该也不算小,我对自己的命格也非常好奇,思绪再三之下,我决定把自己的生辰八字给他算一算。
  这李师傅拿过我的生辰八字,马上就拿出图纸和笔在纸上画了起来。一看图纸上年支地支,我的生辰八字还有阴阳五行,就可以知道这位李师傅是在起四柱为我算命。
  算命之法大约分为两种,一种靠的是手卦。所谓手卦也称之为七星宫手爻卦。七星(宫)掌也称七星宫八卦掌,属于鬼谷派历代口授心传三十六秘技之一。
  其理遵循易道宇宙万物“变易”、“不易”之运化象数达“简易”之法则,归为至简至易“口诀”、“掌诀”之数术。习成则能上知天机,下察地府,中通人事祸福之情,充满其神秘性和独断性,变化莫测。
  诀名七宫,实际上是八宫,因遁去了首宫,“说出黄马抱上桩”之位,暗合于天上七星,若配以八卦(神通手卦)则合壁完整。
  此掌宫数原出于青溪鬼谷所传,昔日黄石公曾授此术于张良,成为安天下之宝诀。后来,诸葛亮、刘伯温、喻元子……曾经获得,传至而今,多半的算卦之仕都懂得,譬如现在著名的算仆学派,盲公陈一派,靠的就是这七星手爻卦替人算命解灾。练成此掌诀遇事掐指一算,以定去就,屡试屡验,替客论命,遇难即解。
  而七星宫分别是寅,卯,辰,巳,午,未,申七宫。每一宫都有对应的口诀。
  七星宫的起法:年上起月,月上起日,日上起时,时辰落宫。判吉凶之法则,参照七宫布局释义。年上起月以年地支论,若逢一年掌图七宫位中无此地支,则以此地支冲宫起年宫;起月宫以年宫顺次一位推正、二、三、四、……至所求月落宫;起日宫在月宫位顺次一位从初一、初二、……至所求日类推;起时宫在日宫本宫位起,从子时推至所求时落宫。
  李师傅为我推算命理的方法,不同于七星手爻卦法,而是起四柱法,也叫四柱八字推命法。
  这四柱法始于唐朝时期,初以年柱为主体,以生年干为本命,辅以纳音法推命。唐代的李虚中改以年为主,取年、月、日、时四柱推命。五代的徐子平改以日干为我(日主),查四柱间之五行生克制化、刑冲会合为推命重点,并发扬光大。当今的八字推命,皆以子平法为正宗,故八字命学又称为“子平法”或“子平八字学”。
第83章
鲁班藏身术
  而四柱八字十神法也有简单的哥赋介绍:“天干造命地支排,克我官杀我克财。生我正印与偏印,我生食神伤官来。同一属性论比肩,阴阳各异论劫财。先潮留下十神赋,培养四柱栋梁才。”
  说起这七星宫手卦和起四柱八字法,其实并不困难,主要是看师傅是不是肯教,是不是藏拙。要把这两种方法练想上手并不难,但若是说到精通,则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3/13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