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帝国(校对)第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416

  第二天一早,秦海准时来到了铸造车间,见项纪勇等三位科长和车间主任苗福南都已经在办公室等着自己了,办公室里除了他们几位中层干部之外,还有几位中年工人。
  “各位领导,抱歉,来晚了。”秦海不容分说先做自我检讨。
  “你没来晚,还有五分钟才到上班时间呢。”萧东平看了看手表,对他说道。
  “既然已经来了,咱们就要说说这个高频感应堆焊的事情吧。”冷玉明没有那么多废话,直接就切入了主题。
  苗福南一指旁边几位中年工人,说道:“这都是咱们车间的热处理工,这是彭金根、刘建平、魏家立,都是老操作工了。”
  “彭师傅、刘师傅、魏师傅。”秦海挨个地向那几位工人点头致意,对方则都以微微点头表示回礼。不过,每个工人的心里都在嘀咕着一件事:就这么一个毛头小孩子,冷科长他们怎么会对他如此客气呢?
  “好,咱们闲话少说,我给大家讲讲这高频感应堆焊的技术吧。”秦海没有在意别人心里想什么,要想让别人信服自己,只有拿出真才实料来,否则,就算你有一大把胡子加上一卡车的文凭,又有何用?
  “高频感应堆焊的目的,是在工件的表面覆盖一层合金焊层,以提高工件的耐磨性能,延长耐磨工件的使用寿命。
  高频感应堆焊工艺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焊层的位置、形状和厚度的设计,这个冷科长他们有刀片的设计资料,完全可以解决;二是堆焊合金材料的配制,这是一种合金粉末,要求粒度均匀、熔点低、工艺性好,同时还要便宜;第三则是堆焊工艺规范,包括电流频率、功率、堆焊时间。
  后面两项,需要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包括我们现有刀片的材料性能、现有设备的能力,以及合金粉末的来源。在这方面,我可以提出一个大致的方向,但要找出最佳的合金配方以及规范参数,必须通过实验才能解决。”
  秦海说到这里,从兜里取出几张写了字的纸,递给冷玉明,说道:“冷科长,这是我昨天晚上回忆起来的一些配方资料和参数,可能需要麻烦彭师傅他们实际地实验一下,从中找出最优的搭配。”
  冷玉明接过那几张纸,认真看了看,对项纪勇和苗福南点点头,说道:“小秦说的是对的,这些参数只能是靠自己实验来确定,这事得你们二位下命令才行。”
  苗福南一指项纪勇,说道:“老冷别看我,老项是生产科长,生产科给我下任务单,我这个车间主任执行就是了。”
  项纪勇皱了皱眉头,对冷玉明问道:“老冷,你说的这些实验,要做多少次?你得让工艺员算一下消耗和工时。花费少了,我可以做主,花费如果多了,我就得找韦宝林批了。”
  冷玉明道:“小秦列出来的配方,是高铬铸铁粉末,咱们自己就可以配制,不过其中铬的比重和助熔剂的比重需要实验,这样算下来,连材料带工时,我估计得花上几百块钱吧。”
  “几百块钱……”项纪勇为难了。
  秦海在一旁看不下去了:“几位领导,实验一个新工艺,几百块钱真不算太多吧?我们……呃,我是说,国外有些大企业为了开发一种新的热处理工艺,都是以千万美元的规模往里砸钱的,咱们不会连几百块钱都舍不得花吧?”
  要说整个工业领域里什么东西最花钱,毫无疑问就是材料。有人觉得那些国际名车的外形如何如何炫目,想象着开发一款这样的车型需要花费多少投入,而事实上,这些用在外观设计上的花费与用在材料配方和工艺上的花费相比,实在就是小巫见大巫。
  造一艘航母,大概需要几十亿美元。而开发航母甲板用的耐高温、耐磨、耐腐蚀的特种钢材,投入同样以十亿美元作为单位的。
  秦海作为一位后世的材料学专家,对于材料研究所需要的花费有着刻骨铭心的体会。别看他在理论上做得如何出色,有多少令世人惊艳的成果,但要把这些理论落实到实践,他还差得很远。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没有谁能够承担得起这个过程所需要的巨额资金。
  也许,在这一世,自己应当把挣钱当成第一要务,如果自己能够成为一个亿万富翁,甚至十亿、百亿级别的超级富翁,那么自己前生的那些理论设想,也就有了实现的机会了……
  这一刹那,秦海突然找到了自己穿越重生的目标,那就是赚钱。
  “小秦,你想什么呢?”众人都注意到了秦海短暂的失神。萧东平拍拍秦海的肩膀,把他从成为比尔盖子的美梦中拉回到了现实。
  “哦哦,我是说,这个堆焊工艺,是涉及到咱们厂一项主要产品质量的,花几百块钱,不算是很大的付出吧?”秦海连忙掩饰着说道。
  项纪勇心中有苦处,但也没法向这个小年轻明说。他点点头,说道:“这件事,我来解决吧。老苗,你先让彭师傅、刘师傅和魏师傅照小秦和老冷的安排去做实验,消耗和工时回头再报,我肯定不会让你自己掏腰包去报销就是了。”
  苗福南得了项纪勇的这个承诺,也不多问,回过头对那几位热处理工说道:“老彭,老刘,老魏,你们就照小秦和冷科长的安排去做,这件事情非常重要,涉及到咱们厂的2万片刀片能不能起死回生。做得好了,我给你们报这个月的奖金。”
  彭金根笑道:“苗主任,你真是说笑话了,过去两年的奖金都没有发下来呢,你报这个月的奖金有什么用?不过,如果小秦师傅的这个法子有用,能够让咱们厂的刀片卖出去,也是一件大好事了。到时候你能帮着到财务科去说一下,把我小孩上半年出麻疹的医药费报掉,我就给你磕头了。”
  “如果事情能成,这事包在我身上。”萧东平替苗福南拍了胸脯,答应了彭金根的条件。
第二十章
事有反常必为妖
  一天时间在忙忙碌碌中度过。
  冷玉明和秦海带着彭金根等几名热处理工,先把高频感应淬火炉做了改造,然后又从仓库领了材料配制了各种不同配方的焊料,接着就开始进行不同工艺的实验。用每种不同工艺加工出来的工件,都要经过后期的热处理,然后送到王晓晨那里去做探伤,还有硬度、耐磨等方面的检测,程序甚是复杂。
  秦海做这些材料性能检测的工作是轻车熟路,甚至还能时不时地对探伤室的几名探伤工、化验员进行指导。冷玉明跟在秦海的身边,多数时候都不说话,只是让秦海去操持一切。不过,在他的心里,对于秦海的看法却是越来越震惊。
  这个小毛孩子对于材料性能检测以及原理的掌握实在是太惊人了,他通晓各种检测设备的使用,操作上比王晓晨等操作员还要熟练。在拿到检测结果之后,他能够在第一时间提出调整配方和堆焊参数的建议,冷玉明自己反而需要思考好一会时间才能意识到秦海的建议是正确的。
  这样的基本功和理论水平,绝对不可能像秦海自己说的那样,是因为平时喜欢看书而获得的,那么一切就只能从秦海在技校的学习经历中去找答案了。农机技校与青锋厂是同一个系统的单位,相互之间都比较熟悉,冷玉明自己也曾去过农机技校,他知道,按照农机技校的教学方案,是绝对不可能教育出秦海这样一个怪胎的。
  这个年轻人难道是从娘胎里就学过材料性能学吗?冷玉明开始怀疑起自己的唯物主义价值观了。
  “冷科长,我看现在这个配方就差不多了。”秦海把冷玉明从遐想中拉回来,对他说道,“根据检测结果,按现在这个配方和相应参数,处理出来的刀片达到了最高耐磨性和韧性的结合,可以作为以后的生产规范。”
  “你说得很对,我完全同意。”冷玉明点头道,他也是一直跟着做实验的,能够看出随着配方的调整,刀片的处理结果越来越喜人,现在达到的性能参数,已经超过了萧东平带回来的国内同行的参数水平。
  “彭师傅,刘师傅,你们按这个规范,再加工40把刀片出来,交给萧科长,让他拿到省农资公司去检测。”冷玉明对彭金根等人吩咐道。
  “好咧!”彭金根愉快地回答道。与秦海在一起合作,实在是一件让人觉得很舒服的事情,秦海态度谦逊,思维敏捷,自己只需要照着秦海的指示去做事即可。原本以为需要花几天时间才能完成的工艺实验,在短短一天时间就做好了。
  彭金根等人都是专业的热处理操作工,对于工件的品质参数多少有所了解,从检测结果来看,经过堆焊处理的刀片,品质与此前有了明显的提升,这也让他们几个人有一种神圣的成就感。
  “小秦不错,技术过硬得很呢。”彭金根拍着秦海的肩膀,由衷地夸奖道。
  “彭师傅过奖了,其实这一天都是你们几位师傅在忙碌了,我就在旁边指手画脚,实在是不好意思。”秦海客套道。
  彭金根笑道:“别人想指手画脚,我还不答应呢。你小秦指手画脚,指得对,指得好,我老彭服你的气。”
  “没错,小秦年纪轻轻的,手底下真有两下子,我看厂里除了冷科长,其他技术员都比不过你咧。”刘建平也跟着夸奖道。
  “多谢各位师傅的夸奖,其实我还年轻,水平还差得远呢。”秦海连忙拱手对众人称谢道。
  工艺要求一旦固定下来,单纯做堆焊的操作并不难,平均完成一个工件的时间不过是一分来钟。几个热处理工一齐上手,没过多久,就把40件处理好的旋耕刀片交给了冷玉明的手中。
  冷玉明抱着装了40件刀片的纸盒子,来到供销科,牛烘烘地把盒子往萧东平的办公桌上一放,盒子里的刀片发出呛啷啷的一阵山响。萧东平吓得连忙跳起来,俯下身子察看自己办公桌上的钢化玻璃板有没有被砸裂。在确认玻璃板无恙之后,他才怒气冲冲地对冷玉明骂道:“你个老冷,搞什么名堂,没看到我这桌上的玻璃?”
  “哈哈,砸坏了我赔你一块!”冷玉明豪爽地说道,“看看,我给你拿什么来了。”
  “刀片加工好了?”萧东平眼睛一亮,连忙上前打开纸盒。看到里面新加工出来、还带着余温的40片刀片,他的脸上顿时笑成了一朵牡丹花。
  “检测过没有,质量怎么样?”他对冷玉明问道。
  “绝对超过国内同类产品的平均水平,有望跻身第一梯队!你看看,这是有关的性能参数。”冷玉明拍着胸脯说道,同时把一张检测报告纸拍到了萧东平的面前。
  “太好了!”萧东平大喜,“我明天就去红泽,直接找薛兴发,把这个检测报告拿给他看,让他当面签字收下我们的刀片。他如果敢不收,老子就拿刀片把他废了!”
  他这话其实就是吹牛皮了,薛兴发是省农资公司的一把手,县处级干部,萧东平根本没机会直接见到他。平常接待萧东平的,不过是农资公司门市部的经理,而且由于青锋厂的产品质量不断下降,连这个门市部经理都不太乐意亲自接待萧东平了。萧东平也实在是因为在农资公司看人家的冷脸看得太多了,迫不及待地希望有一个反手打脸的机会。
  “秦海这个小年轻,看来还真有两下子嘛,我先前还以为他是吹牛呢。”萧东平感慨地说道。
  听到萧东平的话,冷玉明情不自禁地摇了摇头,欲言又止。他实在不知道应当如何来形容秦海为好,仅仅用“有两下子”来表述,恐怕是太轻率了。
  “怎么,这小伙子不行?”萧东平诧异道。
  冷玉明又摇了摇头,想了想,说道:“不是不行,而是太……老萧,你有没有听过一句古话,叫作事有反常必为妖?”
  “没有听过。”萧东平大摇其头,他的文化水平本来也不及冷玉明高,没有听说过这样的话也是正常,“你就直说吧,秦海什么地方反常了?”
  冷玉明道:“我如果说秦海在材料方面的专业功底比我还强,你信不信?”
  “当然不信!”萧东平毫不犹豫地答道。冷玉明在青锋厂那也算是一个神一般的存在,这么多年,厂里也曾分配来一些大学生,但没有一个大学生的水平能够与冷玉明相比。秦海不过是一个技校生,如果说哪方面的操作技能比冷玉明高一点,萧东平还敢相信,要说专业功底比冷玉明更强,打死他也不会相信。
  冷玉明很严肃地点点头,说道:“可是,我要非常负责地告诉你,秦海在材料方面的专业水平,的确比我高。”
  “这是真的?”萧东平的脸色也有些发白了,他开始理解什么叫作“事有反常必为妖”了。他知道,冷玉明是个严谨的人,轻易是不会乱开玩笑的,如果他说的话是真的,那这个秦海的确就是一个妖孽啊。
  省农机技校是一个什么地方,青锋厂的人能不了解吗?这几年分来的技校生前后也有十几个,他们的本事也就那样,比本厂的学徒工强一点而已。现在从中间冒出一个秦海,居然能够让冷玉明都自叹不如,这不是妖孽又是什么呢?
  “让老项抽个时间问问龙长生,看看这个秦海在技校期间到底有什么惊人的表现……不过,老冷,秦海的本事大,对咱们厂来说,是一件好事啊。莫非你还担心他抢了你这个技术科长的位子不成?”萧东平说道。
  冷玉明摆摆手:“他如果真能代替我,我甘愿让贤。我对当官没什么兴趣,让我当技术科长,也就是赶鸭子上架而已。我只是挺可惜这个人才的,放在韦宝林手里,真是浪费了。”
  说到韦宝林,萧东平一下子就蔫了,他气恼地一屁股坐回位子上,说道:“唉,别提他了。算了,我还是先想想明天怎么把刀片推销出去,好歹先解决一下这两万片刀片的销路,把积压的资金回收回来。至于其他的事情,就留给你们去操心吧。”
  “你赶紧去吧,能够打开销路的话,没准能够让韦宝林回心转意。否则,咱们厂如果真的转产洗衣机,那可就麻烦了。”冷玉明忧心忡忡地说道。
第二十一章
超高强度合金钢
  冷玉明和萧东平在感慨秦海是个妖孽,而这个妖孽此时也正在铸造车间干着更妖孽的事情。
  “40号铬钢,500克。”
  “12铬镍钢,300克。”
  “65号锰钢,1200克……”
  秦海拿着张纸条,一项一项地报着数字,宁默、喻海涛、苗磊、王晓晨几个人便忙着在一大堆如垃圾一般的铁刨花、钢屑里查找着指定的型号,然后用天平进行称量,再倒入一个料斗里,准备进行熔炼。
  这已经是下班以后了,车间里上白班的工人都走了,由于厂里生产任务不足,铸造车间上晚班的只有三四个工人,也都在各干各的活,没人关心这几个小年轻在忙活什么。
  王晓晨是临时被秦海拉来帮忙的,因为称量这些金属需要用到化验室的天平,王晓晨作为探伤工,也属于化验室的操作人员,拥有使用天平的权力。此外,秦海也发现他那几个小伙伴干些粗活没问题,但要说精细称量这样的工作,还得让女孩子来干更为合适。
  王晓晨不知道秦海他们到底想做什么,不过她本身是个单身女工,反正也没啥事,秦海叫她帮忙,她也就乐呵呵地留下了。看到秦海有板有眼地配制着这些废旧金属,她觉得挺有一些神秘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4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