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帝国(校对)第12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6/416

  “应该得到这个数。”夏扬杰认真地说道,“你们想,咱们要招的技术人员,说不定都是人家企业里的技术骨干,平时很受重视的。如果到咱们这里来,他在单位上的前途可能就要受到影响了……”
  喻海涛直接打断了夏扬杰的话,说道:“老夏,你不用解释,我们不是觉得多了,我们是说,200块……是不是太少了?”
  “少了?”这会轮到夏扬杰愣神了。
第二百二十一章
为钱所困的工程师
  已经是晚上六点多钟的时分了,市郊化工二路上,一位40来岁的中年男子撑着一把油伞,在稀疏的冬雨缓缓地走着。北风袭来,男子情不自禁地打了个寒战,他抬头看看天,然后掖了掖身上的衣服,继续深一脚浅一脚地向前走着,也不知道目标是在何方。
  男子名叫于利鸿,是浦江塑料七厂的工艺工程师。就在一小时前,他与老婆又因为给老家寄钱的事情大吵了一架。拙嘴笨腮的他,只在几句话之间就被伶牙俐齿的老婆给将住了,羞恼之下,他只能如每次吵架之后一样,跑出家门,到外面去平静心气。
  于利鸿出身农家,与那个年代所有家在农村的企业职工一样,都是要经常给家里寄钱补贴生活的。妻子李红梅是浦江本地人,对于这个农村出身的丈夫倒也并不歧视,只是在给老家寄钱的问题上,有着一条不容触犯的底线,那就是每月10元,绝不允许因任何理由而增加。
  于利鸿是个孝子,每到逢年过节的时候,他总想着要给父母多寄几块钱,以便让父母能够到市场上割点肉、包顿饺子。每次他向妻子提出这个要求的时候,一向贤惠体贴的李红梅便会暴怒,把儿子买球鞋、女儿出风疹之类的账单全部摊出来,质问丈夫家里哪有闲钱可以这样去挥霍。
  于利鸿无力与妻子争吵,因为妻子说出来的理由永远都是站得住脚的。这些年,妻子发挥“螺蛳壳做道场”的天赋,用夫妻俩并不丰厚的工资把一个家建设得有模有样,最起码全家人走出去身上的衣服都可以不带补丁,这就很是难得了。要让于利鸿说妻子哪里做得不对,他也实在是说不出口。
  无奈之下,于利鸿只能从自己身上省下零花钱,积少成多,偶尔偷偷地多给家里寄上五块十块,聊表孝心。这些事情也不知道李红梅是真不知情,还是假装糊涂,总之,两口子至少维持了一段时间没有因为这样的事情而干仗。
  这一次,于利鸿接到了母亲的来信,说冬天来了,父亲的哮喘病犯得厉害。于利鸿心中牵挂,于是回家找李红梅商量,想多寄20块钱回家,让父亲去县里看一看,开点西药回去吃。李红梅闻言,勃然大怒,从抽屉里把装了一家生活费的信封拿出来,扔到于利鸿脸上,大声喊道:“家里就这么点钱,你拿去呀,都寄回去好了,明天全家都去喝西北风好了!”
  一通争吵,最后的结果就是李红梅钻进房间哭哭啼啼,自言自语地唠叨着十多年来操持这个家的艰辛,而于利鸿只能夹着一把油伞,冒雨逃出了家门。
  唉,窝囊啊!
  于利鸿走累了,站在一棵树下,望着眼前细密如织的雨雾,懊恼地长叹了一声。
  说到底,还是收入太低了。自己熬了这么多年,熬成了一个工程师,一个月工资130元;妻子是个工人,一个月只有60多元。如果搁在从前,夫妻俩有将近200元,也算是高收入家庭了,但放在现在,这点钱够干什么的?
  市场的供应比过去好多了,只要有钱,肉蛋鱼虾都可以买到,可是价钱也的确让人咂舌,礼拜天一家人随随便便加个餐,10块钱就没影了。家用电器比过去多了,质量也好了,可是一台彩电1000多,一台洗衣机400多,还有什么电风扇、收录机、电饭煲、电子钟……家家户户都有,你家里如果没有,能说得过去吗?可是要买这些东西,就得在每月发了工资之后赶紧存上一笔,这也是从牙缝里抠出来的钱啊。
  还有,儿子、女儿都大了,要交朋友了,当家长的,能不给点钱吗?听儿子说,请女朋友在人民广场旁边的小店里吃冰淇淋球,一个就是1块多钱,女朋友一次要吃三个,而且还要带个闺蜜去吃,又是三个……这样的钱,你如果敢省下来,就等着儿子变成老光棍吧。
  这么大一个家,能不能省出20块钱给父亲看病的,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但李红梅说的也有道理,那就是老家同样不缺这20块钱,为什么非要等着从浦江寄回去呢?于利鸿也能够想象得出家里的情形,20块钱肯定是能够拿得出来的,但一生节俭的老父亲却舍不得把这些钱花在自己身上……
  如果自己有更多的钱,那就可以回一趟老家,把父母都接到浦江来,给他们找个医院,好好地检查一下身体。老人苦了一辈子了,儿子有责任让他们过一个幸福的晚年。
  可是……这仅仅是一个美好的梦想罢了,要把父母接过来,最起码也要花掉500块钱,这完全是他无法承受的一个天文数字。
  如果能够评上副总工就好了,副总工的工资比现在能够多出四五十元,这样一来,手头就能够宽松得多了……
  于利鸿的思绪又飘向了另外一个方向。这些年,他一刻也不曾放松钻研,在几种树脂配方方面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还曾经有论文发表在“合成树脂”杂志上。照他的条件,其实已经能够评上副总工程师了,甚至再努力努力,评上总工程师也是有可能的。
  可是,这又只是一个美好的梦想,因为当他向厂里提出晋升职称的申请时,才发现光有学术成果还是远远不够的,你还必须与厂长以及市化工局的相关领导搞好关系,否则你那些成绩根本就无法进入别人的视野。于利鸿自己并不擅长与领导联络感情,妻子李红梅虽然能干,但毕竟只是一个工人,到不了能够与领导对话的级别。
  于是,评副总工的事情就一拖再拖,直到石沉大海……
  爹,利鸿无能,利鸿不孝……
  于利鸿面向着家乡的方向,喃喃地说了这样一句,两行热泪不知不觉地从眼角溢了出来。
  “爸!”
  雨幕中,有人在大声地在呼唤着。于利鸿扭头望去,身后没有行人,只有一辆小轿车,闪着双闪灯缓缓开来。于利鸿并不认为会有一个坐在轿车里的人向他打招呼,因此把刚才的那声呼唤当成了自己的幻觉,摇摇头继续向前走去。
  “爸!”
  这一回,声音更近了。刚才于利鸿看到的那辆轿车,已经开到了与他平行的位置上。后排朝向他这方的窗户被摇了下来,露出一个姑娘的俏脸。于利鸿用手擦了擦近视眼镜,终于看清楚了,那位姑娘正是他那个刚刚高中毕业,还在家里待业的女儿于小娟。
  “小娟,你坐的是谁的车?”于利鸿诧异地问道。女儿坐的这款车,于利鸿是认识的,这是浦江汽车厂生产的浦桑轿车,是权贵们的新宠,没有一定级别的人是坐不上的,塑料七厂的厂长坐的车子也只是老款的浦江汽车而已。
  “是婷婷他们单位的车。”于小娟在车上欢喜地说道,“爸,你上来吧,婷婷他们单位的领导想找你谈谈呢?”
  “哪个婷婷?她单位的领导为什么要找我?”于利鸿丈二和尚摸不着脑袋。不等他明白过来,车子已经停下,于小娟在车里推开了车门,招呼着父亲上车。于利鸿见雨丝不断地从打开的车门飘进车内,也觉得不是客套的时候,于是收起伞,拙笨地钻进了车厢。
  车子又开动起来了,坐在于小娟另一侧的一个姑娘探过头来,对于利鸿说道:“于叔叔,您还记得我吧,我是彭婷婷。”
  “哦,婷婷啊,你有一段没到家里来玩了。”于利鸿认出来了,这姑娘是自己女儿的高中同学,曾经到自己家里来玩过。据说姑娘的父亲是一个什么建筑公司的经理,不过于利鸿从来不觉得自己与她之间会有什么交集。
  “您是于工吧?”坐在前排副座上的一个年轻男子回过头来,对于利鸿热情地招呼道,“我们到您家里找您,听小于说,您出来散步了,所以我们就冒昧地跟过来了。”
  “嗯嗯,是啊,家里太闷热了,出来散散步。”于利鸿尴尬地回答着,全然忘了现在正在深冬,因为嫌家里热而出来散步的,基本上都可以归为神经不正常一类了。
  “小喻,咱们刚才过来的时候,看到路边有一家西餐厅。你把车开到那里去,咱们和于工到西餐厅去坐坐吧。”那年轻男子这样吩咐着司机。
  “知道了。”司机答应着,轿车微微地提了点速,碾着路上的积水向着年轻男子所指的方向开去。
  “你们是……”于利鸿诧异地看着这一车人,迟疑着问道。
  “哦,我自我介绍一下。我叫夏扬杰,是海杰科技服务公司的总工程师。这位是我们的副经理,叫喻海涛。对了,小彭现在也在我们公司工作,是负责行政事务的。至于我们来拜访您的目的嘛,在车上也不方便说,咱们到西餐厅简单要点吃的,边吃边谈,您看如何?”年轻人彬彬有礼地说道。
  “海杰公司?”于利鸿更是糊涂了,他扭头去看彭婷婷,想让彭婷婷给他一个解释。彭婷婷却只是对他诡秘地一笑,然后便挽着于小娟的胳膊,不知说什么姑娘们之间的悄悄话去了。
第二百二十二章
我是有单位的人
  车子向前开了一小段路,前面果然出现了一家西餐厅。喻海涛把车停在西餐厅门口,夏扬杰抢先跳下车来,拉开了后排的车门,对于利鸿做了个邀请的手势,说道:“于工,您请。”
  “夏总工太客气了,我自己来好了。”于利鸿赶紧下车,面对着夏扬杰的殷勤,他有些手足无措的感觉。
  喻海涛和两个姑娘也下了车。天空中还在飘着细雨,众人也没法站在露天寒暄,便互相客套着,一齐走进了西餐厅。
  这一行人中,只有喻海涛是对西餐厅这种地方毫无感觉的。夏扬杰和彭婷婷、于小娟都属于浦江的年轻一代,虽然都不算是有钱人,但多少也都有过几次进西餐厅开洋荤的经历。至于于利鸿,在浦江生活了二十几年,也已经算是城里人了,自然也是见识过西餐厅的,当然,他对西餐厅的认识,更多地局限于知道这地方的东西价格不菲,不是工薪阶层轻易能够承担得起的。
  “各位要吃点啥,随便点吧。”夏扬杰向于利鸿等人做了个手势,说道。
  “我要吃牛排!”彭婷婷举起手,俏皮地喊道。
  彭婷婷正是四分公司经理彭兴宗的女儿,按照双方的约定,在海杰公司成立之后,彭婷婷便进了公司,成为一名行政秘书。公司里现有的几个人都是年轻小伙,对于这个刚刚高中毕业的小女孩很是照顾,而彭婷婷身上倒也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骄娇二气,是一个颇为随和与阳光的姑娘,因此很快就和大家处得十分融洽了。
  在这里需要再说明一句,海杰公司正是秦海与夏扬杰合作成立的公司。秦海一向不擅长起名,最终便仿效东耀塑料厂的模式,从自己与夏扬杰的名字中各取一字,将公司命名为海杰公司。
  按照秦海最初与夏扬杰商定的结构,海杰公司由秦海出资30万元,夏扬杰则以技术以及10年的卖身契作为股本。不过,在实际操作时,秦海投入的资本远远超过了最初设想的30万,同时又招来了宁默和喻海涛作为管理人员,最终夏扬杰在海杰公司中所占的股份便降到了20%,而宁默与喻海涛也分别获得了一小部分干股。
  招收彭婷婷进公司,原本只是出于照顾彭兴宗这个关系户。彭婷婷进入公司之后,众人很快就发现这个女孩子其实是很有用的,她对浦江的情况颇为熟悉,有着各种各样匪夷所思的人际关系网,很多宁默、喻海涛他们觉得很难办成的事情,交到她的手上居然就能办得十分顺利,这让大家对彭婷婷又高看了一眼。
  这一回到于利鸿家里的来拜访,也是一件非常偶然的事情。夏扬杰通过广泛查阅资料,列出了一份在浦江的有价值的技术人员名单,准备从中找出一些人进行接触,争取能够动员三五个到公司来任职。在这份名单中,便有于利鸿的名字,而当彭婷婷无意中看到这个名字的时候,当即就表示,自己认识此人,可以带夏扬杰上门去拜访。
  于是,喻海涛、夏扬杰、彭婷婷三人便开着车来到了塑料七厂,谁料想正好遇到于利鸿与妻子吵架,跑到外面反思去了。彭婷婷叫上于小娟,一路找来,这才找着于利鸿,并把他带到了这家西餐厅。
  如今,彭婷婷带路的任务已经完成,至于夏扬杰打算如何与于利鸿洽谈,就不是彭婷婷要关心的事情了。西餐厅是浦江女孩子最喜欢的所在,却又是囊中羞涩的她们平时没有机会光顾的地方,现在夏扬杰扬言请客,彭婷婷当然就毫不客气地点出自己喜欢的菜品了。
  “我也想要一份牛排,还有奶油蘑菇汤……”于小娟受到彭婷婷的鼓励,怯生生地也点了一套。
  “于工要点什么?”夏扬杰问道。
  “我随便就好了……这里的东西蛮贵的,咱们挑几样便宜的好了。”于利鸿说道。眼前这位夏总工是什么来头,他依然没有搞清楚。能够坐得起浦桑汽车的人,想必应当是比较有钱的,不过,即便如此,于利鸿也觉得宰人太甚不太合适。
  夏扬杰笑了笑,叫过服务生,把两个姑娘要的菜品报了过去,然后又分别给自己、喻海涛和于利鸿点了一些适合男性的菜品。他竭力想装出一副不在乎价钱的样子,不过,点菜的时候还是忍不住控制了一下,没敢点那些贵得吓人的高档食物。
  “夏总工,你们过来找我,有什么事情吗?”借着上菜之前的空隙,于利鸿对夏扬杰问道。
  夏扬杰道:“于工,我看过您发表在‘合成树脂’杂志上的文章,有几个问题,我想向您请教一下,不知道合适不合适?”
  听说是学术上的事情,于利鸿悬着的心放了下来,他说道:“夏总工太客气了,请教什么的,我可不敢当,有什么问题,咱们一起商榷商榷吧。”
  “关于热固性树脂和玻璃纤维之间的结合力问题,不知道于工研究过没有?如果玻璃纤维的含量达到20%以上,对于树脂的强度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还有,从性价比方面考虑,玻璃纤维的含量应当达到多少最为合适?”夏扬杰直接就抛出了一组技术问题。
  “这个问题嘛,我谈不上有什么研究,不过,我们的确做过利用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强度的实验,我们发现有这样几个特点……”于利鸿一说起技术上的事情,人就变得从容起来,全然没有了刚才那份忐忑的模样。
  “你等等,你刚才说到除了玻璃纤维之外,用碳纤维也可以达到相同的效果,你能详细说说吗?”
  “这个情况是这样的,咱们国家在60年代初的时候就已经用人造丝和聚丙烯腈为原料研制出通用级的碳纤维,而且解决了碳纤维的强度问题,但其均匀稳定性一直不够理想。最近,我听说有企业正在研制沥青基碳纤维,我觉得其作为缠绕材料,性能应当优于传统的玻璃纤维……”
  “碳纤维与树脂的表面粘接力问题如何解决?”
  “可以考虑用电化学方法,使碳纤维表面碳层受到侵蚀,增加活性氧含量……”
  “你是说利用极性官能团与环氧树脂进行反应?”
  “我看到国外的资料上分析,不仅仅是环氧树脂,聚酰亚胺、双酰亚胺等也能发生类似反应……”
  “……”
  两个人越说越是投机,几乎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他们要的食物已经端上来,但两个人都顾不上享用。于利鸿的脸上泛出了光彩,这么多年了,他还真很少碰上如夏扬杰这样能够与自己形成思想碰撞的同行。
  “夏工,于工,你们先吃饭吧。”喻海涛不得不出声提醒了。他们这趟来,可不是为了与于利鸿探讨学术的,再这样说下去,就彻底跑题了。
  “对对,先吃饭,呵呵。”夏扬杰也意识到自己说得太多了,不过,从刚才这番交手,他对于利鸿的水平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坚信自己此前的判断并没有错误。
  “于工,像你刚才说的这些,在你们厂的生产中,能用得上吗?”吃了几口西餐之后,夏扬杰开始迂回劝说于利鸿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6/4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