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帝国(校对)第17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7/416

  “秦总做事情,大家是可以放心的。大家看到我们正在建设的校区没有,光是第一期工程,秦总就投入了1亿人民币,未来还会有二期、三期,这样大的投入,大家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坐在一旁的农机技校校长龙长生看出了众人的心思,插了一句。
  根据柴培德的安排,农机技校已经划到了秦海的名下,原来的教职工一部分调走了,另一部分则挂着农机技校的编制,干着材料学院的工作,连工资也是由秦海发放的。龙长生作为农机技校的校长,被秦海留下来担任材料学院的副院长,负责这一段时间的各项组织工作,这么多学者在同一时间涌来,没有一个人负责管理还真是不行。
  听到龙长生的话,秦海笑了笑,说道:“龙院长说的没错,我们校区的一期土建工作,预算是1个亿,未来还会有更多的资金投进来。除了土建的投资之外,我还准备了2个亿,是给各位的。你们到这来,是来做研究的,需要设备、资料,还有各种实验材料。
  前些天大家来的时候,我已经挨个交代过了,请大家把自己需要的条件列出来,只要是合理的,学院会马上拨款进行购置。我现在还没有看到大家提交的清单,说老实话,我还真有点担心,万一大家胃口太大,2个亿说不定还不够花呢。”
  “2个亿!”
  听到这个数字,所有的人眼睛都瞪圆了。2亿元用来采购设备和实验材料,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大家当然知道,有些昂贵的实验设备,可能一台就要上千万甚至更高,2个亿用来建立一个完备的材料学院倒的确不算多。但这些人都是过惯了苦日子的,在原来的单位,打报告买一台10万元的设备都要战战兢兢,轻易还批不下来,秦海一张嘴就是2个亿,这是打算做到什么程度呢?
  “秦总,我也有一个问题,不知当问不当问。”孙玉智犹豫着举起手来,像是申请发言的小学生一般。
  秦海笑道:“大家都是我请来的专家,是咱们材料学院未来的主人,有什么话都是可以说的,千万不要拘束。孙老师有什么问题尽管提出来,我一定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孙玉智也笑了笑,说道:“这个问题,可能有点强人所难了。我想问的是,秦总,您个人投入这么多钱用于建设这家材料学院,就不怕最后亏本了吗?”
  孙玉智此言一出,屋里原本还在小声议论的人们都停了嘴,眼睛直勾勾地向秦海看去。其实,这个问题也是大家心里憋了许久的,只是没人敢当面这样提出来而已。孙玉智也是犹豫再三,才挑头提出了这个问题,既然已经举家投奔秦海了,这样的问题不问清楚,心里总是不太踏实的。
  秦海看着众人热切而又有些犹豫的目光,哈哈地笑了起来,他看着孙玉智,说道:“孙老师,您这个问题问得太好了,如果您不问,我都不知道怎么说这件事为好。既然说到这里了,我就跟大家谈谈我的想法吧。
  我先介绍一下我自己的经历,我是一个农材孩子,因为我们乡里征地,作为补偿,乡里得到了一个上技校的名额,而我又有幸考取了这个名额,于是就成了龙院长的学生。”
  说到这里,他用手指了指了龙长生,龙长生连忙向他点头微笑,会议室里的专家们一个个都跌破了眼镜,许多人是第一次听说秦海居然是毕业于农机技校的,这完全颠覆了他们对秦海的认知。
  “在农机技校读书的时候,受龙院长和其他恩师的指点,我学到了一些材料方面的知识,毕业之后,凭着这些知识的积累,我逐渐拥有了一家钢铁厂,后来又误打误撞地和李林广教授他们共同开发出了热喷涂机,这才有了现在这些财产。
  对于我来说,能够拥有这些财富,得益于我们这个时代,得益于我们这个国家,所以,我希望能够回报社会,为国家的科技发展做一些自己的贡献,也是十分合情合理的吧?”秦海说这些话的时候,目光一直对着众人,其中充满了坦然之色。
第三百一十八章
资本家是唯利是图的
  秦海的这一番话,并非是什么高调。作为一名穿越者,他一直都有一种希望能够为国家、为时代做一些事情的愿望,在过去几年中,他的所作所为,很多时候也是贯彻着这种想法的。
  建立材料学院的这个想法,秦海早在穿越之前就曾经萌生过,到了这一世,借助金手指淘到第一桶金之后,他的这种欲望就更强烈了。如果要问他建立材料学院的目的是什么,他能够说出来的第一条就是振兴中国的材料科学,这丝毫不是什么场面上的豪言壮语。
  在座的各位学者对于这番话,则是半信半疑。要说相信的一面,是因为他们曾经听说过秦海的一些作为,知道这个人的确有一份公益之心,现在有这样的举动也并不意外。说怀疑的一面,则是秦海在材料学院投入的资金实在太过庞大了,一个富翁拿出十万八万来做公益事业,大家还能够理解,一投就是几个亿,这未免太过惊世骇俗了。
  秦海看看众人的表情,笑了笑,说道:“刚才这些话,大家是不是觉得我调子太高了?那好吧,我就再说点调子低一点的。大家都知道,我是一个资本家,大家也知道,资本家都是唯利是图的。我既然敢于花这么多钱来建这个材料学院,自然就是因为我能够从中获得自己的利润。这一点,大家相信吗?”
  众人面面相觑,都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才好。要说不相信吧,未免有些不给秦海面子。但要说相信吧,大家一时还真想不出来,这一屋子人怎么就能够创造出几亿元的价值,能够让在秦海收回巨额的投资之外,还能拿到利润。
  秦海没有等众人的回答,他继续说道:“建设材料学院的投资很大,未来维持材料学院的运转,同样需要巨额的资金。我秦海的觉悟再高,也不可能承担得起这样大的资金压力,所以,材料学院一定是要自己能够挣钱的,而这就需要拜托在座的各位了。
  我这样一说,恐怕有些老师要担心了,担心我秦海是不是周扒皮,以后半夜三更学鸡叫,逼着大家起来干活。大家放心,这种事情是绝对不会发生的。”
  众人哄笑起来,心里也明白秦海不可能做得如此极端,但听到现在,他们还是没搞明白,秦海到底打算让他们如何做。
  秦海道:“我是这样打算的,大家到材料学院来工作,工作时间是按国家的统一安排,一天八小时,一周六天。如果大家习惯于晚上干活,或者弹性工作制,都无所谓,自己安排好就可以,我完全相信大家的学术道德。
  对于大家的时间,我想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用于教学工作,这部分大概会占用大家1/10的时间;第二部分,用于为我挣钱,这部分,我希望不少于1/10……”
  “不少于……就是多于喽?”有一位性急的学者问道。
  秦海摇摇头:“不少于,就是多于或等于。原则上说,大家只要保证能够拿出1/10的时间来完成我提出的科研任务,余下的时间,就可以由大家自由支配,去做大家感兴趣的科研工作。”
  “十分之一的时间?”有人开始盘算起来,“秦总,您的意思是不是说,我们一个月有3天时间做您交给的任务,余下的时间就是自己的?”
  “可以这样说吧。”秦海说道,“大家都是咱们国家最优秀的材料学者,我请大家到这里来,不想耽误大家在科研上的前途,所以只想占用大家1/10的时间。教学方面的时间,不属于我占用的,大家在各自单位的时候,也是有教学任务的吧?为国家培养人才,这也是大家的职责,我想大家没有意见吧?”
  “没有!”众人参差不齐地答道,他们并不拒绝承担教学任务,这也是他们过去做惯了的事情。但对于只拿出1/10的时间就能够帮秦海挣回所有的投入,大家心里还是觉得不踏实。一位名叫张娅婷的女学者问道:“秦总,您说一个月只需要花3天时间,3天时间……能做出什么东西来呀?”
  秦海看了看张娅婷,知道她是一位搞功能陶瓷的专家,主要研究方向是热敏陶瓷,他笑着说道:“张老师,我需要一种陶瓷电阻材料,在低温条件下阻值比较小,到100摄氏度之上的时候,随着温度的升高,阻值呈指数形式上升,电阻率会增长3到4个数量级,这样的材料,您需要多少时间能够做出来吗?”
  “您说的这种材料,就是我在过去的单位搞过的PTC热敏电阻。具体的温度参数需要通过实验来测定,如果实验条件齐备的话,我估计半个月时间应当能够拿出来吧?”张娅婷犹豫了一下,回答道。
  要从头开始研究一种PTC热敏电阻,半个月时间当然是远远不够的。但张娅婷原本就曾经研究过这种材料,对于相关的文献和原理都非常熟悉,在这种情况下,做出一项成果自然就花不了太多时间了。秦海问她这种产品,其实也是事先考虑好的,如果问其他的产品,张娅婷的回答肯定就有所不同了。
  秦海点点头,说道:“张老师,您知道这项成果对我有多大的价值吗?”
  “热敏电阻……我知道可以用在电机的过热保护上,重要性倒是很大,但要说值多少钱……我可想不出来,这东西也卖不了太贵吧?”张娅婷说道。
  秦海道:“我打算把它用在电水壶的控制上,目前西方国家的家庭里普通使用小型电水壶,电水壶一年的销售量不少于1000万台,算每一个控温元件1美元,这就是1000万美元的市场,您觉得小吗?”
  “1000万美元!”张娅婷愣住了,她从来没有想过,这样一个小东西,居然还能做出这样大的事情来。如果是面对这样大的市场的东西,她当然不能太过马虎,也许要再研究得透彻一点,但即便如此,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差异也是足够让人震惊的。
  秦海道:“我只是举一个例子吧,这个市场就算有1000万美元,我们也不可能全部拿下,不过,拿到其中的一成,也有100万美元了,足够弥补我聘请张老师到材料学院来工作的付出了吧?”
  “哈,那还是我亏了呢!”张娅婷听说自己的工作竟然能够创造出这样大的收益,心里欢喜,忍不住和秦海开起了玩笑,“不行不行,秦总,你剥削我了,我要求拿提成。”
  “如果真的能够研究出来,我会给您提成的。”秦海呵呵说道。
  “千万别,我是说着玩的。”张娅婷见秦海的话里似乎有些认真的意思,赶紧摆着手说道,她可不想在众人面前留下一个贪财的印象。
  秦海正色道:“我可是认真的。以后咱们材料学院的专家,不管谁创造出来的成果能够转化为产品,为材料学院创造了收入,都可以获得提成。提成的比例嘛,根据成果的难易程度、创造的价值,我们另行商议。这些提成一部分直接作为发明者个人的报酬,另一部分作为科研基金,再投入到发明者的实验室里去,大家觉得怎么样?”
  “同意!”
  这一回,众人的回答是异口同声的,他们都从秦海举的这个小例子里,看到了自己的价值,也看到了这样一种分配方式能够给自己带来的好处。
  每个学者研究的东西,如果刻意地向外延伸一点,都能够产生出有价值的生产性成果。然而在以往,他们呆在学校里,没有机会接触生产部门,根本就不知道这些成果能够如何转化,也不知道它们能够创造出什么样的价值。现在,秦海在他们眼前打开了一扇门,让他们知道,原来知识是可以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够挣到许多的钱。
  这些钱,一部分可以用以回报秦海的付出,这是专家们心甘情愿的,毕竟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更心安理得地享受现有的条件。另外一部分,听秦海的意思,愿意反馈给他们,作为他们个人的收入以及追加的研究经费。如果真的能够做到这一点,就意味着他们的研究工作能够实现自我循环,从而持续地进行下去。
  这一刻,每个人都在心里盘算着自己的研究,有些人甚至已经跃跃欲试,打算马上就去开展研究工作,以便尽快拿出有用的成果。至于为了做出这些成果需要花费多少时间,反而没有人去计较了,其实,做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不都是科研吗?何必斤斤计较于为自己还是为学院呢?
  “好了,大家明白了学院的运作机制,现在就请大家提出自己的研究思路以及所需要的条件吧。我说过了,以后你们才是学院的主人,我和龙院长,都是为大家服务的,大家需要什么,我们就给大家提供什么,一定给大家创造一个宽松、愉快的科研环境。”秦海呵呵笑着说道。
  “秦总,我已经考虑好了,我是搞电子材料的……”
  “秦总,电性功能材料咱们学院有没有意向……”
  “高分子……”
  “光导纤维……”
  众人像是献宝一般,纷纷高喊了起来。
第三百一十九章
贪多嚼不烂
  “我说秦总,你这是贪多嚼不烂啊,这么多选题,你能照顾得过来吗?”
  在青锋农机厂的小会议室,专程从浦江赶过来参加集团峰会的夏扬杰笑着对秦海调侃道。
  材料学院的创建工作还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从各地笼络过来的材料学者们在充分领会了秦海的意图之后,科研热情迸发出来,纷纷提出了自己未来三至五年的研究课题,各种计划书简直就像战争年代的请战书一样,堆满了秦海的办公桌。
  落实了材料学院这边的事情,秦海回到平苑,通知分布在各地的企业负责人到平苑来,召开集团会议,商讨集团的工作。
  每年一度的各企业领导见面会,在内部被称为集团峰会,而现实中却并没有一个集团的概念。秦海个人旗下的企业已经不少,但他的确还没有来得及把它们融合成一个集团,各企业之间目前还只有一种松散的纽带关系。
  青锋农机厂由于出口热喷涂机,已经成为秦海手上创收最多的企业,秦海也更愿意将其作为自己的大本营。除了青锋农机厂之外,与秦海相关的企业还有这样一些:
  平苑特钢厂,由秦海控股,宁默、喻海涛、苗磊各有一部分股份,目前由秦海的父亲秦明华担任厂长,以生产和出口特种钢材为主要经营内容;
  北溪第二钢铁厂,秦海的独资企业,目前由宋洪轩担任厂长。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达到年产40万吨钢材的规模,在安河省也是数一数二的大企业,每年为秦海贡献着大量的现金流;
  曲江水泥厂,这是秦海与曲江农场合办的企业,这几年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主要以特种水泥为主打产品,其负责人为曲江农场的原场长傅文彬,也就是黑子的父亲;
  浦江海杰科技服务公司,主要股东是秦海与夏扬杰,宁默、喻海涛到浦江后,也分到了一部分股权,这家公司的主要业务是高分子材料研究,通过向化工企业授权专利技术、收取专利费而获利;
  浦江东耀塑料厂,主要股东是秦海与柳耀忠、周东屹二人,业务范围是新型塑料的研究,同样是以授权转让专利技术而获利;
  林西省曲武陶瓷集团,由兄弟陶瓷厂与曲武市政府合股组成,其中秦海在兄弟陶瓷厂拥有决策权,而兄弟陶瓷厂又是曲武陶瓷集团的控股股东,因此秦海也就相当于拥有对集团的控制权了。这家企业目前是由刘硕担任董事长,不过谁都知道,刘硕不过是秦海的代言人而已。
  除了上述的生产和科研企业之外,秦海旗下还有一家专门从事外贸的公司,即与陈鸿程合作的红原省红海实业公司。红海实业公司原本是陈鸿程自己的公司,但在与秦海合作之后,陈鸿程认识到秦海的价值,索性将公司进行了改制,把一半的股权卖给了秦海。目前,这家公司承担着秦海旗下各公司的出口代理业务,还管理着秦海留在海外的巨额外汇资金。
  在材料学院开始筹办之后,这家学院自然也成为秦海庞大产业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是秦海寄予了重大希望的一个机构。不过,目前这家机构还没有合适的管理人员,从农机技校借过来使用的龙长生毕竟还不是秦海体系里的人,秦海是不敢把大权完全托付给他的。
  所有这些企业,每年都要举行一次负责人的碰面会,这个碰面会当然是只能选择在平苑召开的。召开这样的碰面会,主要目的也是让各家企业能够互相混个脸熟,遇到什么事情的时候能够相互照应。
  宋洪轩不止一次地建议过秦海,让他把所有这些企业整合在一个集团公司的旗下,以便更好地进行管理。不过,秦海一时还不打算这样做,他知道国内对于民营经济的政策还不够稳定,树大招风的道理,他还是知道一些的。如果过早地把这些产业都合并起来,一旦有点风吹草动,就容易出现一损俱损的情况。对于他的这个想法,宁中英是持支持观点的,老爷子也认为,分散一点更加稳妥可靠。
  虽然正式的集团公司并没有成立,不过各家企业还是认为自己是属于同一个集团的,因此每一年的年会就被戏称为集团峰会了。
  在今年的年会上,最引人注目的议题,自然就是这个正在筹建的安河材料学院。秦海向众人介绍了材料学院建立的初衷以及未来的打算,听秦海如报菜名一般地说出一串研究方向,同为材料专家的夏扬杰不禁瞠目结舌,为秦海的大手笔感到震惊了。
  “小秦,你说的这些什么什么材料的,我听都没听过,你真的相信能够很快搞出来?”宁中英也皱着眉头,对秦海发问道。
  秦海道:“宁厂长,这些材料名目虽多,但每一项都有专人负责,这些人都是咱们国内搞这个方向的权威,只要给他们一些时间,他们总能够拿出像样的成果的。”
  “可是,你搞出这么多成果,咱们怎么消化呀?小夏说得对,你是不是有点贪多嚼不烂了?”宁中英质疑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7/4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