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帝国(校对)第18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0/416

  秦海既然已经打算了要帮对方的忙,也就懒得再去隐瞒什么了。这些大而化之的思路,有时候只是一层窗户纸,没点开的时候觉得神秘莫测,点开了发现也不过如此。如果李、吴二人要追究他的这些知识从何而来,他尽可指几篇公开的文献让他们去细读,如果他们从中读不出秦海所说的这些东西,那只能怪他们缺乏学术敏感。敏感这种东西,谁能够说得清楚呢?
  “秦董事长,你说的太好了。你能不能跟我们一起回去,我想,我们谷总工跟你肯定会有很多共同语言的。”吴洪林激动地说道。
  秦海愣了一下,问道:“谷总工?不会是谷沁园老师吧?”
  “正是,怎么,秦董事长认识我们谷总工?”李仲云惊诧道。
  “呃呃,神交已久,只是一直无缘见面罢了。”秦海赶紧掩饰道。这位谷总工也算是材料界的大牛人了,只不过因为一直在军工系统,很多成果不能见诸学术刊物,所以在社会上的名气并不很大。前一世的秦海与他打过几次交道,至于这一世,他倒也曾在陈贺千那里听说过这个名字,因此说神交也能说得过去。
  李仲云道:“我们俩都是谷总的助手,这一次,就是谷总让我们过来的。前两天,我们打电话回去,说了你的情况,谷总对你的观点很感兴趣,交代我们要好好向你请教一下。想不到秦董事长对于隐身材料了解得如此透彻,所以我们想冒昧地请你去见见我们总工,他肯定也有很多问题要和你探讨一下呢。”
第三百二十四章
与我有些不谋而合
  请秦海到70X所去,并非李仲云和吴洪林的一时心血来潮。在他们向谷沁园汇报安河这边的情况时,谷沁园就给了他们一个指示,说如果秦海真的对隐身材料有所了解,不妨请他到70X所来谈一谈,顺便也是帮助解决一下铁氧体材料喷涂的难题。
  谷沁园在提出这个要求的时候,还真没把秦海的身份考虑在内。在他看来,秦海不过是区区一家民营企业的小资本家而已,岂能与军工研究所的地位相提并论。能够请秦海到研究所去,已经算是很给秦海面子了。
  对于李仲云和吴洪林的这个邀请,秦海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前一世的他,曾经为军方做过不少研究项目,在他心目中,觉得军方的事情就是自己的事情,既然自己在隐身材料方面有一些心得,与军方人士交流一下也是应该的。
  材料学院这边的工作已经交代给傅文彬和王晓晨,有关的科研安排,也都和相关的学者们沟通过了,所以短期之内秦海没有什么事情要做。至于青锋厂以及其他一些企业,本身都有自己的一套运作机制,秦海需要插手的地方也不多。总体来说,他就是一个甩手掌柜,趁这机会去军方那里转悠转悠,也不是什么坏事。
  带着这样的想法,秦海向宁中英打了个招呼,便与李仲云、吴洪林二人启程了。70X所位于桐江省,到安河没有直达的火车,转车需要两天时间。秦海懒得去浪费这些时间,直接通知红泽的办事处帮他们订了三张直飞桐江的机票。
  “秦总,我们不让坐飞机……”听到秦海的安排,李仲云怯怯地提醒道。
  “为什么?”秦海诧异道,“出于安全考虑,还是出于保密考虑?”
  “不是……是报不了。”李仲云答道。
  “对对,我们只是坐火车硬座,卧铺也是不能报的。”吴洪林补充道,“不过,你是作为专家被邀请去的,所里已经批了,你可以报销卧铺,但飞机还是不行。”
  秦海长叹一声,说道:“你们的规定,我知道。不过,我出钱请你们二位坐飞机,你们所里没有说不允许吧?”
  “这不合适吧,是我们请你去帮忙,怎么能花你的钱?”吴洪林道。
  秦海想起了柴培德跟他说过的笑话,说省政府办公厅的年轻人讨论过秦海会不会弯腰捡钱的问题。以秦海现在的身家,耽误几天时间的价值,可以买几十张飞机票了,他既然愿意随李仲云他们去桐江省,又哪里会在意几张机票钱呢。
  不过,这些话他不想说得太直接,毕竟李仲云他们还没有意识到秦海的富翁身份,他如果过多炫耀自己的财富,恐怕也会给人留下恶劣的印象。想到这些,他只是淡淡地说道:“机票的事情,你们就别纠结了,我有地方报销。我这边的工作也比较忙,需要抢时间,所以咱们还是一起坐飞机去吧。”
  “那……也只能这样了。”李仲云和吴洪林无话可说了,只能接受。
  上了飞机,这二位倒没有显得像从未坐过飞机的土包子一样,反而时不时地给秦海做着科普,告诉秦海说这架飞机的发动机是什么型号、多少推力,还有什么实用升限、最大平飞速度之类,把周围的乘客都给听得一愣一愣的。秦海细一琢磨,想起70X所本来就是搞飞机的,这二位对于飞机的了解应当是足够专业了。
  飞机降落在桐江省的省会府和市,70X所派来了一辆军用吉普车,直接把秦海等人拉到了位于府和市远郊的70X所本部。
  别看李仲云、吴洪林二人走出来毫不起眼,像两个小厂子里的技术员一般,其实70X所是一家非常庞大的研究机构,光是本部大院的占地就有好几千亩,俨然是一个小镇一般。听李仲云介绍,除了本部的场地之外,70X所还有一个附属的试飞场,也就是一个军用机场,另外还有实验基地、机械厂、化工厂、农场等等,职工多达上万人。
  在本部大院的门前,站着两名全副武装的士兵,一看那精气神,就知道是来自于野战部队的精兵,与寻常政府机关门口站岗的卫兵完全是两种气质。大门两边应该摆石狮子的地方,摆了两枚地对空战术导弹,据说这也是真家伙,只是拆除了战斗部和发射药而已。用这玩艺来镇宅,也就是军方的机构才能想得出来的事情,地方单位是万万不敢这样做的。
  接秦海他们的吉普车在大门口没有停留,直接开进了院子。顺着林荫道走了挺长一段,最后停在一幢宽大厚实的大楼门前。类似于这样的大楼,秦海在这一路上已经看到了六七幢,李仲云告诉他,每一幢大楼分别属于一个研究室,他们这个研究室是专门研究隐身材料的,目前由谷沁园担任总工程师,负责全面工作。
  大楼具有典型的苏式风格,每个楼层很高,走廊很宽,走在其中有一种空旷和肃穆的感觉。李仲云和吴洪林带着秦海上了二楼,来到了谷沁园的办公室。
  “是秦海同志吧,欢迎欢迎,这一路过来,辛苦了吧?”谷沁园是个40刚出头的中年人,脸上带着温和的微笑,一见面便伸出手与秦海握手,说着问候的话。
  “谷老师,您好,我听陈贺千老师提起过您的名字,他对您的成就也是非常欣赏的。”秦海赶紧做着铺垫,以便显示出自己对谷沁园并不陌生。
  “陈老师是材料专家,他指点过我很多东西。”谷沁园点头道,“怎么,你和陈老师非常熟悉吗?”
  “85年,陈老师到安河去解决一个军工方面的技术问题,我给陈老师做过帮手。”秦海说道。
  谷沁园道:“我知道这件事,我们所有一位崔工当时也在那个项目组里,前几天他还跟我说起你的名字,他对你也很欣赏呢。”
  “我记得崔老师,他当时在项目组里对我也很照顾,我向他学了不少东西。”秦海笑着说道。其实那一回在导弹基地做科研,秦海是把整个项目组的专家都给镇了,每个专家都从他这里学了不少东西,否则这些人也不至于对他印象如此深刻了。
  两个人寒暄了几句,谷沁园说道:“小秦,这次请你到70X所来,是我的意思。听小李和小吴他们在电话里说,你对于我们使用铁氧体材料作为隐形材料,有一些不同的看法,你能够详细说说吗?”
  “我只是作为一个外行,随便说一说,想不到谷总工这么重视,倒让我有些紧张了。”秦海装出一副谦逊的样子,说道,“既然谷总工问起来了,我就把我的一些浅见谈一谈吧,也许对谷总工能够有一些启示。”
  接下来,秦海便开始侃侃而谈了,与此前同李仲云、吴洪林他们说的时候不同,这一回他是认真地做了一些功课,把脑海里能够回忆起来的内容都归纳了一下,使之更有条理。谷沁园一开始虽然拿出了笔记本,做出一副认真记录的模样,但内心还是有一些懈怠的,听秦海说了几句之后,他脸色变得严肃起来,在笔记本上书写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到最后几乎是一个字都不敢漏过了。
  “你说的这些,都是你自己琢磨出来的?”看着满满几十页笔记,谷沁园有些像是做梦一样的感觉,他看着秦海,怎么也不敢相信刚才这些话是出自于这样一个年轻人之口。
  换成李仲云或者吴洪林,如果有充分的准备,要介绍一下隐身材料的研究进展,倒也能说得头头是道,但要像秦海这样把详略拿捏得恰到好处,逻辑上十分流畅,谷沁园自忖自己这些助手是很难做到的,更不用说秦海介绍的许多概念和思路是谷沁园自己都还没有理清楚的。
  在此前,谷沁园曾听那位接触过秦海的崔工介绍说秦海是个挺聪明、功底很不错的年轻人,可这位仁兄并没有说秦海的功底扎实到了让谷沁园都有些自惭形秽的程度。其实这也难怪,崔工怎么好意思说自己的水平还不如秦海,自己其实是给秦海当了十几天的学生,这岂不是太没面子了?
  “我说的这些,是我综合了各种文献里的思路,自己整理出来的,可能有些地方过于外行了,还请谷老师和李工、吴工指正。”秦海笑呵呵地回答道,把自己的位置摆到了一个很低的地方。
  “你看的文献,能找出来让我们看看吗?你这里说的很多内容,我们都没有看到过,按理说,我们接触的文献,应当比你更多啊。”谷沁园说道。
  秦海摇摇头,说道:“我不是搞科研的,一些文献看过也就忘了,现在让我说来自于什么文献,我一时还真想不起来。不过,我可以保证,这些东西都是我自己看的,至于对不对,就不好说了。”
  “没有看到更多的文献之前,我也不敢说你这些想法对不对。但以我的经验来判断,你说的这些是有道理的。尤其是把导电高分子材料作为下一代隐身材料的核心,这个想法与我有些不谋而合。”谷沁园沉声说道。
第三百二十五章
何不食肉糜
  谷沁园继续说道:“三年前,卡耐基-梅隆大学的罗伯特-伯奇发布了一个研究成果,认为视黄基席夫碱具有较好的雷达吸波效果,能够减少雷达波反射的80%。这种材料的比重只有铁氧体材料的20%,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有机吸波材料。不过,在此之后,对这种材料的研究成果就没有再发布过了,据我们猜测,应当是美国军方把它列入了保密范围。”
  “那我们有没有对它进行研究呢?”秦海脱口而出,说完又赶紧摆手道:“不好意思,这是不是也涉及到咱们的保密范围了?”
  “既然请你来了,这些事就不用对你保密了。”谷沁园道,“实不相瞒,我们看到这方面的报道之后,曾经委托浦江交通大学做过一些研究,证实这种材料的确具有一定的吸波能力,不过,它的吸波能力主要来自于与金属离子络合之后形成的络合物所具有的特殊电磁性能,具体采用哪种金属离子与之形成络合物,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秦海点点头:“嗯,我好像有点明白,那么现在咱们是不是在继续这方面的研究呢?”
  “没有。”谷沁园干脆地摇着头说道。
  “为什么?”秦海纳闷道。
  谷沁园苦笑道:“小秦,你这个问题,有点像那个晋惠帝问的问题啊。”
  “什么意思?”秦海郁闷了,“谷老师,我读书少,文史功底不敢跟您比,这个晋惠帝是个啥典故?”
  “何不食肉糜,秦总应当听说过吧?”李仲云一旁插话道,上一代知识分子的文科功底都不错,即使是这些搞理工的,也能拽几句文言,相比之下,秦海那点文科知识就真不够看了。
  “谷老师的意思是说,你们想做而做不了。”秦海有点明白了,视黄基席夫碱是一个通称,其中包含着数以万计的类型,再加上金属络合物的选择,可以产生出不可计数的材料种类。要找出最符合要求的类型,需要大量的实验,或者更直接地说,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这真不是随便张张嘴就能够解决的问题。
  秦海其实早就知道视黄基席夫碱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隐身材料,但具体是哪一种席夫碱能够具有最好的吸波性能,他就不清楚了,这只能靠科研人员反复尝试,总结出规律,提出最优的设计。要做到这一点,花费可能要以千万计算了。
  “没钱,什么也干不成。”谷沁园毫不掩饰地说道,“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先把铁氧体隐身材料搞出来,哪怕只是一个阶段性成果。有了这个成果,才能向科工委写报告申请下一期的拨款。视黄基席夫碱这个东西,我一直都认为很有前途,但是没钱,你让我怎么去做?”
  “咱们不是军工吗,国防的投资总是需要保证的吧?”秦海无奈地问道。
  “谁说的?咱们国家现在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军工的投资是最少的。我们所的经费也就是刚够发工资,还好有几个下属厂子能够做点民品创收,要不,我们连出差的火车票都报销不了,更不用说像你秦总那样出门就坐飞机了。”吴洪林满腹牢骚地说道。对于秦海坐飞机一事,吴洪林心里充满了羡慕嫉妒恨,逮着个机会就要酸酸地来上几句。
  李仲云也说道:“是啊,现在全国最穷的就是我们军工了,秦总你是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啊。”
  “你们跟小秦说这个干什么。”谷沁园瞪了两个助手一眼,似乎是觉得家丑不可外扬,同时也不想在秦海这个资本家面前堕了自己的威风,他对秦海说道:“现在全国都很困难,我们军队肯定得为国分忧嘛,这个其实我们也都能理解。当年70X所刚建立起来的时候,这些楼都还没有,比现在苦多了,我们不也一样走过来了。”
  “是我冒昧了……”秦海低着头说道,心里好生不是滋味。
  从80年代初开始,国家便把工作的重点转到了经济建设方面。最高层做出了一个非常大胆的战略判断,即认为中国在未来二三十年之内,不会面临大规模的战争。基于这样一种判断,军事领域的投资就被大幅度地削减了,具体表现在大规模裁军,以及大批军工项目的下马。
  1991年的海湾战争,让中国军方看到了一种超出常识的现代战争模式,从而刺激了对尖端军事科技的追逐,许多项目得以重启。但直到1999年南联盟危机之前,国家对于军工的投入都是非常可怜的,这让许多后世的军迷都扼腕不已。
  客观地说,压缩军事投入,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于支持经济建设,对于中国成功实现经济转型是发挥了重要作用的。也正因为这样的决策,中国才没有像被卷入军备竞赛的前苏联一样,以经济破产而告结束。后世的人们无法理解当年财政的窘迫,对于这一决策有种种非议,也在所难免。
  谷沁园打破了沉默,笑着说道:“小秦同志,不管怎么说,你今天给我们说的这些,对我们还是有很大帮助的。比如说,你刚才说到的利用可溶导电高分子溶液沉积形成吸波薄膜层的思路,对我们就有很大的启发。虽然我们目前还没有经费来做这方面的实验,但有些理论上的预研是可以做的,这个不用花什么钱。”
  “呵呵,我没那么乐观。”秦海不客气地说道,“如果没有实验支持,你们的理论预研根本就走不下去。咱们现在已经比美国人落后十几年了,现在人家在跑,咱们在爬,这差距恐怕只能是越拉越大了。”
  “那怎么办?现在情况就是这样,又不是我们不努力。”吴洪林没好气地反驳道。
  “我明白了,其实你们最需要的帮助不是技术,而是钱。要不,我帮你们弄点钱吧。”秦海说道。
  “什么意思?你是说,你能帮我们申请到经费?”谷沁园诧异地问道,他让李仲云他们请秦海来,主要目的是让秦海帮他们解决铁氧体材料喷涂的问题,丝毫没考虑过钱的事情。谁知秦海与他们一番谈话之后,居然扬言要帮他们弄钱,难道秦海的老丈人是国防工办主任,能够给他们批个百把十万的经费?
  秦海摇头道:“我可没什么路子能帮你们申请到经费,不过,你们都知道,我是一个商人,我想是不是能够和你们合作做点生意,不说能够挣到多少科研经费,至少也能改善一下大家的生活,也算是我这个平民百姓为国防事业做了点贡献吧。”
  70X所面临的困境,与秦海到过的那些高校、科研院所没有太大的区别,如果一定要去比较一下,只能说军工院所比地方院所的困难还要大。地方院所的那些科研人员,好歹还能到外面偷偷地讲讲课,或者帮民营企业解决点技术难题,挣点零花钱。军工院所的科研人员受到保密制度的约束,连这样的外快都挣不着,只能靠国家的拨款来维持,所以生活更是窘迫。
  对于地方院所的那些研究人员,秦海采取的方法是釜底抽薪,直接挖到自己的材料学院去。但对于军工单位,他就没法这样做了,一是轻易挖不出来,二是不敢挖。挖教育部的墙角,上面的官员就算有意见,也没什么办法,但挖军方的墙角,秦海得摸摸自己的脑袋有多硬了。
  既然不能挖人,而又不忍心看着这些人因为经费的问题而虚耗年华,那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想办法帮他们挣点钱了。最低限度,能够让这些兢兢业业的科研人员生活得到一些改善,如果弄得好,没准还真能解决一下他们的科研经费来源问题,让中国的军工技术水平不至于与国外越拉越远。
  至于说到挣钱的法子,秦海自忖还是有一些的。军方有一些特权,如果利用得好,没准能够有一个双赢的结果,这也是秦海最希望看到的。实在不行,就权当自己尽一份义务了,作为一个穿越者,不做点利国利民的事情,也有点说不过去。
  秦海是这样想的,谷沁园等人却是另一种想法。谷沁园看了秦海半天,然后说道:“小秦,你应该知道的,现在和前几年不一样了,军委有规定,军队不得经商,你还是别动这个心思吧。”
  “不会吧,刚才吴工不是说了吗,你们下属的几个厂子在搞民品创收,这不是经商?”秦海问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0/4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