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帝国(校对)第19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8/416

  拉吉莫夫回房间打电话去了,陆景荣看着拉吉莫夫走开,小声地对秦海说道:“秦总,你真行,几句话就把老爷子说服了。”
  秦海淡淡一笑道:“我只是顺势而为罢了,你看老爷子现在的生活状况,他女婿估计也好不到哪去。到了这个时候,说什么主义都是白搭,只有真金白银才是真实的。只要我们开出来的条件足够好,肯定有人愿意去中国工作的。”
  “这种感觉真的不好。”陆景荣毫不掩饰地说道。
  拉吉莫夫打过电话之后,便回到客厅,与众人聊起了一些闲话。约莫过了十几分钟,外面传来踢踢跶跶的脚步声,随后房门一开,一个年轻人闯了进来,边走边喊道:“外祖父,你找我爸爸有什么事情,他让我先过来看看,他随后就到。”
  “没什么事情,我的小谢廖沙。”拉吉莫夫的脸上现出慈爱的光芒,“快坐下吧,我给你介绍几位从中国来的朋友。”
  谢廖沙?
  秦海等人一愣,定睛看去,才发现进来的那位年轻人分明就是在火车站为难过他们的那位苏联小警察,闹了半天,此人居然还是拉吉莫夫的外孙,这真叫大水冲了龙王庙。
  “谢,你怎么会在我外祖父家里?”谢廖沙也看到了正坐在客厅里的谢其进,不禁奇怪地问道,随即他又认出了秦海等人,脸上现出一些尴尬,支吾道:“原来各位是我外祖父的朋友……真是没想到。”
  “很高兴我们又见面了。”秦海站起身来,向谢廖沙伸出手去。不看僧面看佛面,他正是有求于拉吉莫夫的时候,自然不该和谢廖沙结什么怨了。再说,这位谢廖沙也还算是有点分寸的人,在火车站时,谢其进一出面说情,他就走开了。现在这会看到众人,他也没有恼羞成怒,反而显出有些不好意思的样子。就冲这,秦海也不想让他难堪。
  “欢迎你们,中国的客人。”谢廖沙和秦海握了握手,在自己的家里,他可丝毫没有那副警察的嘴脸,看起来像是一个乖孩子一般。
  谢其进把自己这一行人的来意向谢廖沙简单介绍了一下,谢廖沙满面喜色,嚷嚷道:“去中国工作吗?太好了,我非常愿意。”
  “……”秦海和陆景荣面面相觑,我们要招的人好像是工程师好不好,你一个只会敲诈勒索外国人的小警察,跑到中国去干什么?
  谢廖沙却丝毫没有觉得自己的话有什么不妥,他跑到拉吉莫夫身边,笑嘻嘻地说道:“外祖父,你知道吗,现在中国可比咱们苏联富裕多了。这位谢先生是我的好朋友,他在苏联开了好几家商店,我经常和他一起喝酒,喝的是中国的二锅头。对了,外祖父,我还是从你那里听说过这种酒的呢。”
  拉吉莫夫拍着谢廖沙的手,说道:“你到中国去可派不上什么用场,这几位中国来的先生是想从我们这里聘一些技术人员,你父亲倒是很合适的人选。”
  “唉,这真是太可惜了。”谢廖沙懊丧地拍了拍自己的脑袋,不过旋即脸上又露出了笑容,说道:“我爸爸到中国去也好,最起码他能多挣点钱了,用不着我去想办法挣钱养家。”
  说到这里,他突然又想起了在火车站遇到秦海他们的场景,其实那正是他平时挣钱的法子。他转过头去,向秦海投去一束抱歉的目光,秦海则还以他一个客气的微笑。
  就在这个时候,谢廖沙的父亲也已经赶到了,他推开门,看着一屋子人,不由得愣住了。
第三百五十八章
找个能做事的地方
  “爸爸,你叫我来有什么事情?”维克多-采列捷利诧异地向拉吉莫夫问道。
  “这是我在中国时候认识的朋友。”拉吉莫夫用手指了指陆景荣,“其余几位是他的同事。”
  “你们好。”采列捷利向众人点了点头,听到陆景荣忙着给秦海和小黑二人翻译俄语,他又马上改换成了英语,把问候的话重新说了一遍。
  秦海见对方能说英语,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用武之地,他向采列捷利伸出手去,说道:“采列捷利先生,我叫秦海,是代表中国青锋农机厂到苏联来招募人才的。”
  采列捷利与秦海握了握手,然后问道:“秦先生,你说你是中国青锋农机厂的,请问,是最早发明了热喷涂机的那家企业吗?”
  这就叫人的名、树的影,热喷涂技术闹出这么大的影响,但凡是搞金属材料这方面的专家,或多或少都会知道一些。赤塔石油机械联合工厂这些年经济状况不好,没有闲钱去采购这样的设备,但采列捷利对于热喷涂机的关注却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从一些技术文献上,他了解到最早发明热喷涂机的这家企业叫青锋农机厂,现在听秦海一说,便自然地对上了号。
  “是的,而且这家企业是属于我个人控股的。热喷涂机最早的那些专利,都属于我个人。”秦海毫不掩饰地说道。
  “原来是这样。”采列捷利看着秦海的眼神明显发生了变化。在秦海的热喷涂机问世之后,国际上对于热喷涂技术的研究掀起了一个高潮,新的专利层出不穷,热喷涂机的价格也不断下降。但采列捷利知道,作为最早向市场推出热喷涂机的人,从这台设备中获得的利润是以多少亿美元来计算的,而这个人,现在居然就站在自己的面前。
  “爸爸,你们在说什么呢?”谢廖沙不懂英语,也不知道父亲与秦海说了一些什么,但他从父亲的脸色上看出了一些异常,那上面居然有一些崇拜的神色。他可知道,自己的父亲一向是眼高过顶,很少会对什么人有崇拜之意的。
  采列捷利当然不会跟儿子去解释什么,不过拉吉莫夫倒是把外孙叫了过去,小声地对他说了一些话,随后,谢廖沙的眼神也变得不对劲了。拉吉莫夫也是懂得一些英语的,有关热喷涂机的事情,他也曾听女婿说起过,虽然对这种设备的了解不算很多,但至少也能猜得出秦海是一个什么样的牛人。
  秦海自曝身份的目的,也正是为了让对方折服,如果没有一点威信,光凭着红口白牙来挖人,难度是很大的。他向采列捷利笑了笑,说道:“我们现在有一些新的研究计划,需要有经验的工程师,不知采列捷利先生是否有兴趣加入。”
  “是做哪方面的工作呢?”采列捷利不由自主地问道,他甚至没有去想对方是一个中国人,如果自己要加入对方的研究计划,就意味着要跑到中国去工作了。
  秦海把自己委托化工设计院开发乙烯设备的事情说了一遍,其中重点说起了低温钢材的问题。采列捷利听罢,点了点头,说道:“这些都是我们已经解决了的技术,不过,有些方面还可以再进行一些优化,如果不是因为厂里中断了研究,也许我们现在已经拿出更好的钢材来了。”
  对于采列捷利的这个回答,秦海并不觉得意外。苏联在重工业方面的技术积累一向是非常深厚的,许多领域甚至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只是因为苏联在技术上喜欢搞自我封闭,不太参与国际合作与国际竞争,所以这些技术都没能与世人见面。也许是由于气候寒冷的缘故,苏联在低温材料方面的研究更是胜人一筹,中国工程技术人员还在苦苦求索的问题,在苏联的工程师看来,的确可以算是小菜一碟了。
  “采列捷利先生,你有兴趣到中国去继续你的研究吗?”秦海问道,“我们可以为你提供所需要的一切研究条件。”
  “爸爸,你觉得呢?”采列捷利把脸转向拉吉莫夫,他既是拉吉莫夫的女婿,也是拉吉莫夫的学生,像这样的大事,他肯定是要先征求拉吉莫夫的意见的。
  拉吉莫夫慢悠悠地道:“我老了,很多事情我也看不懂了。这样的大事,你还是要自己拿主意吧?不过,如果你未来还是像现在这样无所事事,那还不如找个能做事的地方,也免得荒废了自己的研究。”
  这几年,随着工厂的经营状况日益恶化,技术研发工作早已陷入停滞了。拉吉莫夫说采列捷利无所事事,正是针对这种情况而言的。采列捷利相信,在可见的未来,这种情况不可能发生实质性的改变,岳父这样对他说话,其中的倾向就是可想而知了。
  这几年,跑到国外去工作的同事、同行已经不是少数,采列捷利也不是没有动过出国的心,只是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而已。现在有人找到门上来,而自己的岳父也表示赞成,采列捷利也就没啥好犹豫的了。
  “如果我到中国去工作,你们能给我什么待遇?”采列捷利对秦海问道。
  “按你现在的薪水标准,乘以五倍。提供住房、探亲机票、家人前往中国看望你的全部费用,每年两次休假,可以前往中国任何你希望去的地方。”秦海不假思索地回答道,这是在出发之前他就已经考虑好的条件,而且也已经与吉振荣、樊志渊等人商量过,对采列捷利这个级别的专家一律适用。
  苏联的工资标准一向都比中国要高,再乘以五倍,就比陆景荣这样的研究人员要高出十倍以上了。但陆景荣在一旁听着秦海这样说,心里没有丝毫不满的情绪。在他看来,外国专家的待遇就是应当比自己高得多,50年代是如此,现在仍然是如此。
  “这个条件倒是不错。”采列捷利脸上现出了一些红晕,他是一个技术宅,原本并不擅长与人侃价,尤其是在涉及到自己待遇的问题上,更不好意思争得太多。其实,如果他愿意抬抬价,秦海也会答应的,因为如果是日本、美国这些国家来挖人,给出的待遇应当会秦海给的更好。
  “搞这方面的研究,我还需要一些助手……当然我知道在中国也有不少同行,不过,我有几个助手和我的配合比较默契,如果可能的话……”采列捷利结结巴巴地说道。
  秦海笑了:“采列捷利先生,你完全不必担心什么。你需要带哪些助手一起去,尽管提出来,只要他们愿意,我们一律都会接收。不过,根据技术水平的不同,我们给的待遇可能会略微降低一些,我想你应当能够理解吧?”
  “那是当然,那是当然。”采列捷利连声说道,“我想,他们会清楚自己应该享受什么待遇的。”
  “除了你的研究团队之外,你是否还知道其他……目前没有太多研究工作的专家呢?”秦海进一步问道,他原本想说有哪些专家处境也很困难,想了想,还是换成了一种更委婉的说法。
  “当然,现在赤塔州的企业基本上都停产了,我的同行们都闲在家里。不过,他们不全是搞低温材料的,有些是搞化学工程控制的,有些是搞机械的,我不知道你们的研究计划是否也需要这些方面的专家。”采列捷利说道。
  秦海道:“只要是真正有才华的专家,我们都需要。采列捷利先生能够替我们引见一下吗?”
  “我非常乐意。”采列捷利说道,“我想,我的那些朋友们也有兴趣和你们见面的。”
  话说到这个程度,大家已经是其乐融融了。谢廖沙听说父亲答应了去中国工作,而且能够拿到相当于现在五倍的工资,脸上早就笑开了花。感谢戈氏的开明政策,无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自由”媒体早就把苏联黑成了煤渣,像谢廖沙这样的年轻人,对于国家和主义都没有了任何的好感,在他们看来,只有咔咔响的卢布才是最值得亲近的,当然,如果能够换成咔咔响的美元,那就更好了。
  “还有一件事情,我想向你打听一下。”秦海趁热打铁,接着对采列捷利说道:“据我听到的消息,赤塔州有一些企业因为开工不足,打算淘汰一些设备,你有没有这方面的信息?”
  “你是说……你们也打算购买这些……淘汰的设备?”采列捷利的脸色显得有些不自然了。
  他当然知道秦海说的“淘汰”是指什么意思,而赤塔这边的工厂,也的确有不少正在“淘汰”许多设备。能够被“淘汰”的设备,基本上都是工厂里最有价值的那些设备,否则哪有人愿意接手。就在采列捷利所服务的这家石油机械联合工厂,厂长也正在和总工程师一道,通过各种方式把厂里的设备倒卖出去,中饱私囊。
  对于这些事,采列捷利既痛恨,又觉得无奈。现在秦海居然也问起这件事,而且明显流露出想和别人一样趁火打劫的意思,采列捷利就有些为难了。
第三百五十九章
当个买办也不错
  看着采列捷利的表情,秦海知道自己有些唐突了。贱卖国有资产这种事情,对于一个有良知的人来说,是非常不屑的。采列捷利可以因生计所迫而答应去中国工作,但要让他牵线帮助外人把厂里的设备买走,实在是太有违他的本心了。
  “如果采列捷利先生觉得有什么不方便的话,也无所谓,我只是随便问问而已。”秦海赶紧收回自己的话。
  采列捷利扭回头,和拉吉莫夫用俄语交流了几句,然后肯定地对秦海说道:“秦先生,非常抱歉,我只是一名工程师,你说的这些事情我不太清楚,所以可能帮不上你什么忙。”
  “理解,理解。”秦海连声说道,“采列捷利先生,我们还是谈有关合作的事情吧,你也许还需要一些时间考虑一下,我们这几天都住在别克托夫酒店,你考虑好之后,可以去找我们,我们希望能够尽快签订合同。”
  “好的,我的确还需要和我的妻子商量一下,不过我估计不会有什么变化的。”采列捷利答应道。
  说完这些,秦海等人便起身告辞了。拉吉莫夫一家把他们一直送出了大门,拉吉莫夫还叮嘱陆景荣,如果这几天在赤塔没什么事情,欢迎他再次到家里来做客,一起吃顿午饭什么的。
  “拉吉莫夫先生,您也要多保重身体。这样吧,明天我会让谢先生派人给您送一些木材和食品过来,您年龄大了,屋子里没有火炉可不行。”秦海向拉吉莫夫说道。
  “这就不必了吧。”拉吉莫夫客气道。
  秦海笑着指了指采列捷利,说道:“如果我们有机会和采列捷利先生合作,那您就是我们单位的职工家属。帮职工照顾他们的家属,也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
  “哈哈,这么说,我还真不能拒绝秦先生的邀请了。”采列捷利也笑着,对秦海说道。秦海这个表示,让采列捷利心里的感觉又更好了一些,不管怎么说,从这点细节来看,秦海的确是一个很不错的雇主。
  双方互相握过手之后,秦海等人转身离去,拉吉莫夫和采列捷利也回头往家里走,谢廖沙对外公和父亲说道:“外祖父,爸爸,你们先回屋子吧,我去送送这几位中国朋友。”
  “谢廖沙,不必麻烦你了,我们知道该如何走出去。”谢其进说道。
  谢廖沙向他使了个眼色,然后大声地说道:“谢,你答应过要请我喝中国二锅头的,难道你忘记了吗?”
  谢其进愣了一下,但随即就满脸堆笑地说道:“那正好,我正打算带他们几位去尝尝正宗的俄罗斯大餐,有你给我们当向导,那就更好了。”
  拉吉莫夫和采列捷利互相对视了一眼,都不知道谢廖沙到底是抽什么疯。不过,谢廖沙毕竟也是20来岁的人,而且还是当警察的,两个大人倒也不便多管他,于是就任凭他随着秦海一行说说笑笑地离开了。
  走到拉吉莫夫他们看不到的地方之后,谢廖沙收起了脸上轻浮的表情,转过头对秦海问道:“秦先生,刚才你是在和我父亲谈论购买工厂设备的事情吗?”
  谢其进帮他做了翻译,秦海闻听此言,心里一动,反问道:“怎么,谢廖沙,你有途径?”
  “那是当然。”谢廖沙得意地说道,“我就是在这家工厂里长大的,厂里的人我谁不认识?你们想买厂里的设备,得找厂长乌特金和总工程师瓦维洛夫。其实,我爸爸也有一些权利,但他和我外公一样,是个……老布尔维什克,他们是不愿意去做这种事情的。”
  刚才秦海向采列捷利询问设备的事情之后,采列捷利和拉吉莫夫简单地交换了一下意见,谢廖沙听到耳朵里,记在了心上。他知道自己的外公和父亲都不愿意插手这种肮脏的交易,但他却不在乎。他知道秦海是一个超级富翁之后,便产生了依附于秦海的想法,现在能够有一个帮秦海做事的机会,他岂能错过。
  “做哪种事情?”秦海饶有兴趣地问道。谢廖沙的口气,听起来实在是有些耳熟,在中国,也有一批这样愤世嫉俗的小年轻,眼睛里除了利益再没有其他什么能让他们尊重的东西。
  谢廖沙道:“现在有点权力的人,谁不是在拼命捞钱?乌特金和瓦维洛夫两个人,原来都是我外公的手下,现在他们一个当了厂长,一个当了总工程师,他们合着伙把工厂里的设备当成废品卖出去,挣的钱都放进了他们自己的腰包。这件事情全厂的人都知道,还有不少人在帮着他们卖。我跟我外公说过很多次,他始终不愿意去做这些事情,否则他也不至于连买取暖木材的钱都没有。”
  “这也是老人的信仰吧。”秦海说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8/4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