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帝国(校对)第21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3/416

  “几百万……太少了一点吧?”肖伟浩得陇望蜀,假意不悦地说道。
  “哦,这样啊?那就算了。”秦海岂是会上当的人,听肖伟浩这样一说,他直接就把话收回去了,端着酒杯,笑吟吟地看着肖伟浩,等他反悔。
  “算你狠!”肖伟浩恨恨地说道,“几百万就几百万吧,谁让我没有老许的面子大呢。不过,小秦,这可是你说的,每年都得保证几百万,如果做不到,我可跟你没完。”
  秦海笑道:“我答应了二哥的事情,自然就会办到。不过,现在是来不及了,等我先把许大哥的事情办完,然后再琢磨肖二哥的事情,你看如何?”
  “老许的事情哪那么容易办完,这岂不是要等到猴年马月了?不行,我们处里现在就在等米下锅了,要不,防弹衣的生意,也算我一份,怎么样?”肖伟浩开始耍赖了。
  许国权得了挺大的好处,倒也不吝啬,他拍拍肖伟浩的肩膀,说道:“老二啊,防弹衣是小秦交给我们做的,肯定不能让你插手。不过,如果要去美国推销防弹衣,可还真得你这个能人出手。要不,我做主,给你一个条件,每卖出一件防弹衣,我给你们处提成1块钱,你看如何?”
  “1块钱?你打发叫花子呢!”肖伟浩打的正是销售提成的主意,但听说每件只给他1块钱的提成,立马就急眼了。秦海已经算过了,一件防弹衣的利润是1400块钱,只拿出1块钱作为提成,的确与打发叫花子没什么区别。
  许国权道:“1块钱还少啊,你想想看,如果能够卖出10万件,你就能提10万块呢,你们处一年的经费能有10万吗?”
  “你们所一年的经费才多少,凭什么一下子就能够拿1亿4000万?不行,一件起码给我提100块。”肖伟浩争道。
  “100块?你怎么不去抢!”许国权也急了,“10万件就是1000万,你肖老二是金子做的,出去跑一趟就挣这么多钱!”
  “1000万也就是你的一个零头而已,你们难道是钻石做的?”肖伟浩道。
  “那算了,我们请不起你,你回京城去吧。”许国权来了一个釜底抽薪。
  “我凭什么回去!是你们科工委请我来的,呵呵,请神容易送神难。一件50块,少了我就不干了。”
  “我还就盼着你不干呢。一件5块,再多你就回去吧。”
  “……”
  两个人像大小孩一般,在酒桌上便吵起来了。当然,二人都顾及自己的身份,不会大声嚷嚷,只把声音局限于双方以及秦海能够听见。秦海看着他们你一句我一句地讨价还价,不觉莞尔。他知道,这俩人是真正把他当成自己人了,否则不可能在他面前如此肆无忌惮地表现。
  待到肖伟浩与许国权终于以每件提成10元的价码达成口头协议的时候,酒宴已经趋于结束了。梁荣健、张鹏等人以车轮战术挑战黑子,最终以惨败而告结束,一个个醉得站不起身了。翻译罗开萌因为是个女性,大家不便劝酒,所以还能保持清醒。
  “今天就到这吧,明天等科工委的回复过来,我们再定去美国的行程。小罗,你去把账结了。”许国权向罗开萌吩咐道。
  池健一把拦住正欲起身的罗开萌,说道:“罗翻译不必去了,今天的账单,我已经让饭店记在我们厂的账上了。”
  “这怎么行,说好是我们请的。”许国权脸上有些挂不住了,虽然他对于账单颇有些心疼,但事关面子,还是要争一争的。
  秦海道:“许大哥,既然是一家人,咱们就别客气了。不管怎么说,我们公司在经济上还是更宽裕一些,你们经费紧张,还是节省一些吧。等防弹衣的销售收入拿到手,许大哥再请我们到更好的馆子去庆功,也不迟。”
  “那时候是那时候,现在是现在。服务员,你把账单拿过来,我们来付。”许国权对站在一旁的服务员喊道。
  服务员走上前,微微一笑,说道:“各位贵宾,你们的账已经有人付过了,你们双方都不用争了。”
  “有人付过了?谁啊?”池健诧异地左右顾盼,想知道会是什么人抢着把账给付了。
  “秦总……你们的账是我给付的,我已经让饭馆把账记在市政府小招的名下了,这也是饶市长专门交代过的。”市政府招待所的所长郑修竹不知什么时候冒了出来,笑呵呵地向秦海说道。
第三百八十七章
租一幢楼
  为了哄好秦海这尊大神,金塘市政府也是下了点工夫的。这两天,郑修竹盯紧了秦海,一心琢磨着如何为秦海提供服务。今天晚上秦海在这家饭馆宴请许国权,郑修竹不知道许国权是何许人也,但还是紧急联系了饶荣根,向他汇报此事。饶荣根指示郑修竹,帮秦海把账单付掉,这就算是市政府在替秦海请客了,秦海怎么也得念一个人情吧?
  这其中郑修竹还是出了一个差错,那就是没有查明许国权的身份。如果他知道许国权是一位师级干部,并把此事报告了饶荣根,饶荣根无论如何都是会赶来作陪的。当然,许国权事先也考虑到了这个因素,因此这趟来金塘颇为低调,没有惊动地方。在他想来,他只是来与秦海进行洽谈,没必要把时间浪费在与金塘的地方官员应酬上。
  听说郑修竹把账结了,秦海觉得有些挠头。他原本的打算是不和金塘市政府产生经济上的瓜葛,即使想支持一下金塘的教育,他也是通过自己的基金会来做,而不想把钱交到饶荣根这些人手上去。可是,郑修竹这样上赶着替他付账,让他就有些抹不开面子了,伸手不打笑脸人,一个市政府能够这样低三下四地侍候他,他似乎也不该表现得太冷淡了。
  “郑所长,这太不好意思了,怎么能让市里破费呢?”秦海对郑修竹说道。
  郑修竹满面红光地答道:“应该的,应该的。秦总是金塘的投资商,为我们金塘做了这么多贡献,饶市长亲自交代过,要照顾好秦总的生活,秦总的客人,就是我们金塘的客人,哪能让秦总破费呢?”
  “嗯,麻烦郑所长转告饶市长,说我非常感谢他的好意,改天一定去市政府拜访他。”秦海说道。
  “好的好的,我一定把秦总的话一字不漏地汇报给饶市长。”郑修竹喜形于色地答道。他知道,饶荣根一直想创造机会与秦海会晤,又担心秦海不乐意。现在郑修竹替秦海付了一个账单,就换来秦海去拜访饶荣根的承诺,这个功劳可是大大的。
  打发走了郑修竹,秦海陪着许国权、肖伟浩等人分别上了公司的车,返回双港厂的招待所去休息。在车上,肖伟浩向秦海问道:“小秦,刚才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市政府会帮你付账啊?”
  秦海无奈地说道:“没办法,他们缠上我了,说穿了,就是看中了我兜里的钱吧。”
  说着,他便把这两天的事情向肖伟浩说了一遍,尤其提出金塘市有向他化缘的意向,只是没有直接开口而已。关于自己打算成立一个基金会来管理捐资助学经费的事情,他也原原本本地说了。
  肖伟浩琢磨了一下,说道:小秦,你们企业经营的事情,照理说呢,我也不应该插嘴。不过,市政府如果真的有希望你们出点钱的意思,在你们力所能及的前提下,最好还是要给对方一个面子,至少是给他们一个台阶吧。你们的企业建在金塘,和金塘市政府的关系还是要维护好。”
  秦海嘟囔道:“我们好歹也是投资商吧?各地对投资商不都是哄着供着的吗,哪有伸手向投资商要钱的?我们的企业建成以后,每年给地方能创造出多少税收,政府不可能算不出这笔账吧?”
  肖伟浩笑道:“他们当然算得清账,要不怎么会派这个郑修竹跟在后面侍候着你呢?不过,花花轿子大家抬,市里这样奉承你,你如果一点表示都没有,市里至少会觉得你太傲慢,也许在什么事情上就给你一点脸色看看了。你是个做大事的人,何必在这种小事情上去给自己添麻烦呢?”
  秦海自嘲地笑了:“肖处,你说得对,其实我真是有点偏执了。他们所图也就是一点钱吧,充其量有一两百万就足够打发他们了。我们找市里要地,他们一下子就拨出上万亩,一分钱出让金都没收,我们已经赚大了,真没必要在这点小钱上去计较。”
  在当年,土地有偿出让制度还刚刚开始推行,各地企业使用的工业用地,大多数还是采用无偿划拨的方式,只有一小部分需要收取土地出让金,采取有偿使用方式。金塘属于内地,招商引资的难度很大,所以在土地问题上一直不敢动心思。其实,如果他们想到了向秦海收取土地出让金,一万亩土地起码也能要到几千万元。
  无偿划拨的土地,唯一的缺陷就是未来不能转让,只能退还给政府。如果秦海存着炒地皮的想法,这种方式就不适合了。不过,秦海是个搞工业的人,从来也没想过要靠房地产去发财,这种担忧也就没有必要了。
  在土地使用方面省下了这么多的资金,拿出一点点送给金塘市政府,倒也算不上什么。秦海此前只是因为看不惯金塘官员们的作派,所以坚持不愿意给钱。现在听肖伟浩这样一劝,秦海也就改变了初衷。
  第二天,秦海果真去拜访了饶荣根。虽然事先没有预约,但饶荣根还是推掉了几个部门来向他汇报工作的安排,挤出时间在自己的办公室接待了秦海。宾主双方进行了一个小时亲切友好的会谈,秦海向饶荣根提出了化工材料集团需要市政府提供配合的一些方面,饶荣根一一记下,承诺以最快速度和最好的态度予以满足。秦海投桃报李,也向饶荣根提出了一个向市政府送钱的方案。
  “饶市长,还有一件事,也想请市里帮助解决一下。我们化工材料集团成立之后,一直没有自己的办公场所,现在是租用了双港合成纤维厂的一幢小楼,有很多不方便。我们听说,市经贸委搬迁新址之后,原来的办公楼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用处,我们想以一年300万元的价格租过来,不知道市政府能否同意。”秦海装出一副诚恳的样子,对饶荣根说道。
  一年300万!
  饶荣根心里一动。他的第一个反应,是觉得秦海说错话了,经贸委的老楼虽然也有一定规模,但以金塘目前的行情,即使加上外面的小院子,一年能租出30万元就已经算是高价了。秦海一张嘴就表示愿意出300万,难道他是一个傻子吗?
  待到看见秦海眼睛里流露出来的一丝笑意,饶荣根霎时就明白了,这是人家秦总在给市政府送钱呢。既然是送钱,就必须得有个名目,总不能说看着市政府可怜,捐上几万块钱给大家吃喝吧?租办公场地这种借口,对于大家来说都是可以接受的,而一处办公楼一年的租金能值几何,本身也是一个说不准的数字,人家愿意出300万,谁又能说不合理呢?
  租金这种钱的好处,还在于它是可以留在账外的,作为政府的小金库来使用。上级财政部门关心的是大钱,这种出租办公楼挣来的小钱,从来就不入省财政厅的法眼。当然,这是财政厅不知道一幢楼能够租出300万这个前提的。
  预算外资金这种东西,是官员们的最爱。预算内的钱,讲究专款专用,如果挪作他用,就要承担各种各样的责任。而预算外的收入,是官员们可以随意支配的,比如请客、出国、装修办公室、买车等等,上级财政部门都没法说什么。饶荣根作为一市之长,一年手上能够动用的预算外资金也就是几十万而已,一下子进来300万,他立马就由土鳖变成土豪了。
  “经贸委的老楼,那可是一个黄金地段啊。”饶荣根呵呵笑着道,“我们市里很多单位都看中了那幢楼,纷纷打报告要求分给他们用呢。不过,秦总是我们金塘的大投资商,秦总的要求,我们是必须满足的。这件事我就可以拍板,你们下午就可以去找经贸委办手续。”
  “那可太感谢饶市长了,您这可解决了我们的燃眉之急啊。”秦海假模假式地说道。
  一年300万,用这笔钱秦海就能够在金塘重新建一幢办公楼了。可是,他就得假装是得了一个天大的好处一样,向饶荣根表示感谢。而饶荣根呢,也必须装出勉为其难的样子,不能手舞足蹈地庆祝自己捡到了便宜。
  大家嘴上说着言不由衷的话,心里却都是明镜一般。秦海知道,自己已经把好处送出去了,不再欠金塘的人情了。而饶荣根也明白,金塘得了化工材料集团的好处,日后必须在其他方面给予便利。化工材料集团租借这幢大楼,是按年交付租金的,金塘如果明年还想拿到这笔钱,就得乖乖地给化工材料集团提供服务。
  “秦总准备在金塘呆多长时间?我们市委王书记还表示要请秦总吃顿饭呢,只是不知道你什么时间方便。”饶荣根乐呵呵地向秦海发出了邀请。
  秦海摇摇头道:“这一次恐怕没时间了,还请饶市长向王书记转达我的歉意。我们有几项产品的技术问题需要我参与解决,过两天,我还要去美国,事先也有一些准备工作要做,所以只怕是抽不出身来。”
  “哦,那可太遗憾了。等秦总从美国回来,一定要再次光临我们金塘。”饶荣根说道。
  “一定一定。”秦海也敷衍着应道。
第三百八十八章
老朋友
  美国弗吉尼亚州,亚历山德里亚,美国陆军器材司令部。
  一名军装笔挺的美国军官带着两名随从大步流星地沿着走廊走到了接待室的门外,站在门边的士兵适时地推开了接待室的大门,向那军官做了一个请进的手势。军官微微点了一下头,然后便走进了接待室。
  接待室的沙发上,坐着6名中国人,分别是梁荣健、罗开萌、肖伟浩和秦海、宁默、喻海涛。前三位是70X所派来美国推销新式防弹衣的代表,秦海等三人则基本上是来看热闹的。原本许国权只是希望秦海能够陪同梁荣健一行到美国来,以便随时回答一些技术上的问题。但秦海说自己的小兄弟宁默和喻海涛都对美国大兵颇感兴趣,想跟去看看热闹,许国权无奈之下,也就只能点头答应了。
  关于向美军推销新式防弹衣这个问题,科工委方面略有些迟疑,但架不住许国权在电话中再三恳求,最终也只能同意了。正如许国权自己分析的那样,这种新式防弹衣并不是列入军方研究范围的产品,很难界定它的密级。再考虑到70X所的确是经费困难,急等着这笔外快来买米下锅,科工委方面的领导也就乐得装聋作哑,允许许国权便宜行事了。
  确定了可以做这笔生意之后,许国权马上安排梁荣健、罗开萌和肖伟浩三人代表70X所前往美国。事实上,他们这一趟从桐江省过来的时候,就已经有这样的安排了,否则也不至于专门带上翻译到金塘来。
  由于防弹衣的研制和生产都是秦海这边完成的,许国权便要求秦海为他安排一名技术人员随梁荣健一行同赴美国。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秦海居然提出要亲自出马。对此,许国权自然是举双手欢迎的,秦海如此年轻就能够挣下亿万身家,必定是商业奇才,能够让秦海出马,这一趟成功的把握又翻了一番了。
  秦海答应随梁荣健等人前往美国的条件是带上宁默和喻海涛二人,这一点许国权自然不会拒绝,反正秦海说了,他自己和宁、喻二人的差旅费用都是自负的,不需要70X所承担,许国权又有什么理由反对呢?
  一行人在浦江搭乘飞机,直接飞到了纽约,随后又转机来到了亚历山德里亚。有关与美国军方联络的事情,是由肖伟浩和梁荣健二人负责的,秦海虽然能耐颇大,但这种军方之间的事情,他还是办不了的。
  经过一番周折,他们终于得到了美国陆军器材司令部的许可,得以前往司令部去洽谈防弹衣的销售事宜。他们在陆军器材司令部的接待室坐了几分钟之后,正主终于到了。
  “麦卡尼斯先生,我们又见面了。”
  看到那名美军军官进门,梁荣健愣了一下,然后站起身来,向着那人走去,同时用英语亲热地招呼着。
  那名美军军官正是陆军器材司令部二局的副局长麦卡尼斯,他头一天就得到了通知,说有一家中国企业今天要来拜访,推销他们生产的新型防弹衣,由他负责接待。他没有想到,中国企业的销售代表中居然有他的熟人。
  梁荣健与麦卡尼斯非但此前见过面,而且还是关系不错的朋友。这件事说起来话长,还要追溯到80年代所谓“和平典范”的时候去。在1979年中美建交之后,两国曾经出现过一段时间的“蜜月期”,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苏联,美国开展了多项与中国的军事合作,包括向中国提供部分先进的军事装备,这就是当时所称的和平典范。
  梁荣健作为军工科研系统的人员,在那一时期曾被派到美国进行过长达一年时间的学习,当时麦卡尼斯正是美方的负责人员,与梁荣健打过很长时间的交道,关系也颇为密切。这一次,许国权安排梁荣健作为赴美销售的负责人,也是看中了他在美国学习的这段经历。
  80年代末,中美关系破裂,和平典范计划自然也就无疾而终了。在那之后,梁荣健再也没有听到过麦卡尼斯的消息,谁能想到,他们居然会在这样一种场合下重逢。
  听到梁荣健的招呼,再仔细一看对方的脸,麦卡尼斯也呵呵地笑了起来,走上前去,不容分说就给了梁荣健一个熊抱。
  “哦,梁先生,见到你真是太高兴了。”麦卡尼斯毫不掩饰地说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3/4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