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帝国(校对)第22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7/416

  “这……”许国权一下子倒是不敢回答了。秦海第一次到70X所的时候,70X所的保密部门就已经对他进行过政审,确认他在政治上是可靠的,否则这一次许国权也不可能把他带进所里,并让他会见全所的领导和中层干部。可是,秦海提出来的这个要求,跨度可实在有些太大了,让一个地方部门的人接触全所与材料相关的项目,这不是许国权能够决定的事情。
  万一枫把眼睛一瞪,说道:“这事有什么不行的,对别人咱们不相信,对秦总,咱们还有什么不相信的?大家想想看,秦总是亿万富翁,他会为了敌对势力给的一点钱就出卖咱们的机密吗?”
  一席话把众人都说得哄笑起来,这事细一琢磨,还真是这样。大家强调保密,不就是担心有人会出卖机密情报吗?秦海如此有钱,哪个国家有能耐买通他来窃取情报呢?
  许国权笑着说道:“万书记说得对,我倒真是有些糊涂了。这样吧,小张,你起草一个报告,报给科工委,就说我们所希望与秦总这边进行更深入的合作,因此需要邀请秦总全面地了解我们所在研的几个材料项目,请科工委批准。”
  “明白了。”秘书张鹏答应道。他知道,许国权虽然这样说,但其实也不可能把所有的在研项目都透露给秦海,哪些项目是可以开放的,哪些项目是不能开放的,许国权自有分寸。另外,各个研究室的研究人员也会拿捏好分寸,毕竟军工部门里保密这根弦是绷得非常紧的。
  看看该说的事情都已经说完,许国权站起身来,说道:“好了,今天咱们这个欢迎会就先开到这里,接下来咱们集体转移到小食堂,为秦总、宁总接风。我可说好了,今天如果大家不能把秦总、宁总喝倒,那就是咱们70X所没有战斗力!”
第四百一十四章
宁默去哪了
  70X所的干部在喝酒方面的战斗力真不是随便说说的,秦海虽然带着黑子当保镖,最终也还是被灌倒了。喝酒这种事情是最能够增进感情的,经过这一顿酒,70X所的干部们对秦海的态度明显亲昵了许多,原本一口一个“秦总”的那些人,在喝得兴奋之后,也都是拍着秦海的肩膀叫着“老弟”,当真没把秦海当成外人了。
  第二天,梁荣健陪着宁默去了生产防弹衣的附属企业,视察生产情况。秦海则在许国权的陪同下,先来到了谷沁园的隐身材料研究室,探讨隐身材料研究的问题。
  许国权也是个搞技术出身的人,作为一名所长,他在技术上的造诣是博而不精,对哪个领域的研究情况都有所了解,但谈不上精通。在讨论开始之前,他先向谷沁园做了一番交代,让谷沁园不要透露太多的研究进展,只是与秦海泛泛地交流一番,满足一下秦海的好奇心就行了。谷沁园对于许国权的这个交代颇为不以为然,不过既然所长这样说了,他也只能是照此执行。
  没想到的是,双方一交流起来,许国权就发现自己完全错了。秦海对于谷沁园他们所做的工作非常了解,所提出来的一些观点,也远远超出了谷沁园向秦海保密的那些内容。换句话说,以秦海所达到的技术水平而言,谷沁园他们正在做的事情根本就没有什么保密的价值。
  “谷工,这些东西过去你和小秦交流过?”趁着秦海中途出去上卫生间的间隙,许国权拉着谷沁园问道。
  谷沁园苦笑着摇摇头道:“我也就是上次和小秦见过一面,简单地谈了一下隐身材料的设计,还是他主动跟我说起了视黄基席夫碱的应用。刚才你让我不要说得太多,要对小秦保密,现在你也看到了,咱们还需要保什么密吗?他不对我们保密就已经不错了。”
  “这个小秦……怎么会懂这么多东西?”许国权有些懵了。
  研究员李仲云在一旁插话道:“上次我和小吴去安河的时候,和青锋农机厂的技术科长聊过,听他说,秦总在材料学方面有很深的造诣,而且不拘泥于某一种材料,几乎是个材料学的通才呢。在他们公司内部,有很多搞材料的专家,但据说水平最高的,就是秦总本人。”
  “这么说……咱们真的可以请他给咱们的研究做一些指点?”许国权犹豫着问道。
  谷沁园道:“我本来就是这个想法,谁知道所领导对小秦不放心。不是说他的政审材料没问题吗,我们完全可以吸收他参加咱们的研究工作的。”
  许国权点了点头,道:“嗯,那好,谷工,你可以和小秦这边多交流一些,尽量吸收他的好的想法。至于其他几个研究室,我给科工委方面再打一个报告,请示一下。如果科工委同意,咱们就聘请小秦当咱们所的材料顾问,让他全面地参与所里的科研任务。”
  军工部门聘请地方部门的科学家、技术员参与研究,并不是什么稀罕事。如陈贺千这样的专家,都是在科工委挂过号的,不少高度机密的项目也会请他去参与讨论。许国权此前觉得秦海毕竟是体制外的人员,而且名义上也不是科研人员,而是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所以没有打算让秦海参与所里的研究工作。
  这一次真正见识了秦海的本领,许国权才发现自己错了,于是赶紧向科工委重新打报告。科工委方面早就调查过秦海的底细,确认此人在政治上没什么问题,因此马上作出答复,同意70X所聘请秦海作为兼职研究员。
  这样一来,秦海就真正获得了参与科研工作的资格。在许国权的安排下,他先后参加了好几个研究室的材料科研会议,凭借着扎实的理论功底以及超前十几年的见识,他屡屡能够对研究人员们面临的难题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让全场的人员叹为观止。不出几天,“秦总”的称呼就被“秦工”这个更为接地气的称呼所取代了,即便是所里那些一向眼高过顶的技术大牛,说起秦海的时候也忍不住要翘起拇指,称赞一声了不起。
  秦海跟研究人员们成天厮混在一起,黑子插不上手,成天闲得无聊。后来,许国权安排了一名助手,带黑子去了试飞院,让他在那里看飞机玩,偶尔还能允许他爬到战斗机的座舱里去过过瘾,也算是把他给安顿好了。
  宁默是自己要求跟着秦海到70X所来的,他去防弹衣生产基地转了一圈之后,就没什么事情了。秦海叫他自己返回金塘去,宁默大摇其头,说自己还有其他的事情,不用秦海操心。过了两天,秦海突然发现宁默不见了,一打听,才知道他请许国权给他派了个车,然后就不知到什么地方去了。
  “他没说去哪吗?”秦海向许国权这样问道。
  许国权笑呵呵道:“没说,估计是出去玩去了吧?”
  “不是你们给安排的?”秦海总觉得许国权的笑容之中有些奇怪的东西,不禁多问了一句。
  许国权坚决地摆摆手道:“不是,我只是给小宁派了个车,交代司机一切听小宁的指挥,至于小宁去了什么地方,我就不知道了……不过,小秦,你不用担心,小宁也是这么大的人了,你还怕他走丢了?”
  秦海笑道:“这倒也是,估计他也是闷了,这次想出来透透风吧。”
  说起来,也怪秦海过于迟钝。他忘记了在美国的时候,宁默曾经告诉他,许晓琪的家乡正是在桐江省的汉屏县。宁默这一次莫名其妙地非要跟着秦海到70X所来,就是因为70X所是位于桐江省的,距离汉屏县只有不到200公里的车程。
  在秦海纳闷宁默的去向时,宁默已经坐着许国权给他派的吉普车,来到了汉屏县城。
  “宁总,您要去什么单位,我送您过去。”进入县城之后,司机小戴对宁默说道。
  “不用了,咱们先找个旅店住下,然后你就在旅店等我就行。”宁默说道。
  小戴是个老实巴交的小司机,出门之前,许国权交代过他,让他完全听从宁默的指挥,所以宁默这样一说,他就不再坚持了,把车开到一家名叫“屏山”的宾馆停下,开了两个房间,然后就老老实实地呆在自己的房间里等着。宁默到房间洗了个澡,换了身衣服,然后便一个人来到了街上。
  汉屏是个规模不大的西部县城。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县城里各种机构齐备,还有中学、医院、百货商店、农贸市场等等。与90年代初国内大多数县市一样,汉屏也正处于城市发展的初期,不少地方都在建新楼,有几条街道也正在拓展,弄得到处泥水纵横,看起来凌乱不堪。
  宁默走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听着耳畔呕哑嘲哳的西部方言,不禁想起了许晓琪那可爱的笑脸。他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竟然会有堕入情网的那一天,在他见到许晓琪的第一眼,他就觉得自己已经被俘虏了,那个俏丽的身影扑通一声跳进了他的心海,让他认定,自己这辈子只能守着这个女孩子,再也容不下其他的人。
  在美国那几天,他借着与唐纳公司谈判以及一些后续工作之机,一直与许晓琪厮混在一起。他能感觉得到许晓琪投向他的眼神是那样的脉脉含情,每一次目光的交汇,都让他口干舌燥,语无伦次。他在心里无数次地下着决心,想对许晓琪表白自己的心迹,但一直到许晓琪把他们一行送上飞机,他也没能把这些话说出来。
  这一次,听说秦海要来70X所,宁默认识到这是一个自己的好机会。当年读中学里地理从来不曾及格的他,早就在桐江地图上找到了许晓琪家乡所在的汉屏县,也知道汉屏县与70X所所在的省会府和市之间的距离。他怯生生地向秦海提出希望一同前来,心里已经准备好了被秦海嘲笑一番。谁料想秦海早就忘记了许晓琪也是桐江省人,因此根本没有想到宁默此行与许晓琪有什么关系,倒是宁默自己想得太多了。
  来汉屏县的想法,在宁默的心里暗藏了许久。但当他真的走在汉屏县的大街上时,他突然发现,自己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去面对许晓琪的父母。他与许晓琪并没有什么山盟海誓,甚至许晓琪到底对他是如何想的,他也琢磨不透。在这种情况下,见了许晓琪的父母,他能说些什么呢?
  带着纠结的心理,宁默一步三回头,脚步越来越重。不经意一抬眼,面前赫然出现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汉屏县文化局”的字样。
  文化局!
  宁默的心抨抨地跳了起来,他清楚地记得,许晓琪告诉过他,自己的父亲正是文化局的一名科长,名叫许昕群。
  进去还是离开?宁默站在文化局的门口,心神不定。好半天,他狠狠地咬了咬牙:
  算了,生也一刀,死也一刀,我就豁出去见一见未来的老丈人吧!
第四百一十五章
文化局也管招商
  汉屏县文化局群众文艺科的科长许昕群这些天有点郁闷,局长王卓已经找他谈过几次话了,警告他如果不能如期完成局里分配给他的招商引资任务,他非但不能像预期的那样提升为副局长,连现在这个科长的职位都会丢掉。届时他有可能会被发配到下面的群艺馆去当个管理员,那可是一个待遇最差、工作最麻烦的岗位。
  格老子,这分明就是王卓在借机打击报复自己嘛,哪有文化局的干部还要负责招商引资的道理?许昕群坐在自己的办公桌前,气乎乎地想着。
  许昕群是个老实人,在文化局工作了20多年,靠着熬资历熬到了一个科长的位子。前一段,文化局有个副局长退休,局里准备从现有的几个科长中提拔一人接替这个副局长的职位。而就在这个时候,许昕群写的一篇关于汉屏县开展群众文艺工作、复兴传统文化形式的小文章,在市里的报纸上登出来了,据说还得到市里某领导的口头表扬,所以县里便指示文化局将他纳入了接替副局长的考察名单。
  局长王卓与许昕群一向有些小矛盾,对于县里把许昕群列入文化局副局长候选人一事,王卓嘴上不说,心里却很是不满。为了挡住许昕群晋升的道路,王卓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把县里分配给文化局的招商引资任务交给许昕群,名义上是给许昕群一个晋升之前的考验,实际上就是想用这件事来打击许昕群。
  90年代,中国各级政府都把招商引资当成头等重要的大事,汉屏县也不例外。为了充分动员全县的力量,县政府除了给招商局、经贸委等经济部门下达招商任务之外,给其他的委办局也分别分配了数量不等的任务,号召各单位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为汉屏县吸引到更多的外来投资。
  文化局作为文化单位,根本就不具备招商的能力,但县里还是给分配了10万元的招商引资指标。当然,这个指标是有一些弹性的,完成了有奖,不完成则没有什么直接的处罚,只是可能会影响到县里对局领导的成绩评价。
  王卓在把这个任务交给许昕群的时候,把任务重要性加强了十倍,声称如果不能完成这个任务,局里就会蒙受极大的羞辱,甚至可能会影响到全局干部职工的福利。许昕群听说这件事关系如此重大,本想拒绝,但王卓表示,这是县领导和局领导对他的信任,他接也得接,不接也得接,如果事情没有办好,那就证明他没有能力,那么副局长自然是当不上了,连现在这个科长都可能会被免掉。
  许昕群知道这是王卓对自己的打击报复,但却没有办法,毕竟人家搞的是一套“阳谋”,是可以光明正大说出来的。王卓还公开说了,只要许昕群完成了这个任务,副局长的职位就属于他了,任何人都抢不走。说到底,这就是一次考验,如果许昕群通不过考验,那又能怨谁呢?
  许昕群活了快50岁,从来也没有做过招商引资的工作。他既不认识什么企业老板,更没有海外关系。可是王卓在把任务交给他的时候,却幸灾乐祸地提醒他,他的女儿许晓琪就在美国读书,这不就是一个便利的引资渠道吗?
  许昕群知道,女儿只是一个留学生,自己打工维持温饱都是难事,怎么可能会有能力帮着父亲引进外资呢?王卓这样说的原因,不外乎是因为王卓自己的儿子连大学都考不上,他对于许昕群的女儿能够出国留学怀有极深的怨念。
  唉,看来自己是躲不过王卓的暗算了,实在不行,索性自己就扔了这个科长的位置,到群艺馆去教居委会的老头老太太们唱民歌吧。天无绝人之路,等女儿留学毕业,自己的苦日子也就出了头了,许昕群这样宽慰着自己。
  “许科长,外面有个人找你。”
  就在许昕群自怨自艾之际,科里的文员小邓从门外走进来,对他说道。
  “哦,是个什么人啊?”许昕群随口问道。
  小邓道:“他说他姓宁,听口音,是个外地人,一个胖子。”
  “姓宁的外地胖子?”许昕群一愣,他实在想不出自己何时认识一个姓宁的人,而且还是一个外地来的胖子。
  心里这样想着,许昕群出了办公楼,来到门口,看到了正在传达室门外站着的宁默。
  “请问,是你找我吗?”许昕群上前问道,四下里只有这一个胖子,他应当是不会认错人的。
  “请……请问,你是许……许昕群……呃,许科长吗?”宁默看到许昕群,心中好生紧张,说话也不由得结巴起来。他本想称呼许昕群一句叔叔,但话到路边,又担心过于唐突,于是临时换成了许昕群的官衔。
  “我是许昕群,请问你是哪位?”许昕群看着这个显得怯生生的年轻人,奇怪地问道。
  宁默在脸上挤出一些笑容,说道:“许叔叔,我叫宁默,是山南省金塘化工材料公司的……呃,公司的业务员,是许晓琪托我来看望你的。”
  “晓琪?”许昕群的脸变得明媚起来,他热情地拉住了宁默的手,问道:“你怎么会认识晓琪的?你是她在京大的同学吗?”
  “不是不是……我妹妹倒是在京大读书,许晓琪同学也认识她。不过,我前几个月在美国出差的时候,见过许晓琪同学,她……她叫我如果有到桐江来的机会,帮她看望一下你们。”宁默总算是把事情给说清楚了。
  听说宁默刚刚见自己的女儿,许昕群一下子把自己的烦心事都忘到九霄云外去了,他急切地问道:“哦,你见到晓琪了?她怎么样,胖了还是瘦了,生活还适应吧?”
  “晓琪很好,她很适应。许叔叔,你别急,我们是不是慢慢谈……你看现在也快到吃饭的时间了,就让我请你和阿姨吃顿饭,我把晓琪的事情跟你们详细说一说。”宁默在经过短暂的慌乱之后,终于恢复了正常。这几年做经营管理,他也算是见过一些风雨了,应付这样的局面还是有些能力的。
  许昕群拍了拍脑袋,说道:“哎呀,我真糊涂了,可不是到了快吃饭的时候了吗。这样吧,你等一下,我给晓琪的妈妈打个电话,叫她到这边来,咱们找个地方吃点饭,你给我们讲讲晓琪现在怎么样了。”
  许晓琪的母亲卢静芳是在卫生局工作的,接到丈夫的电话,听说有一个刚刚在美国见过女儿的年轻人到了汉屏县,便匆匆忙忙地骑着自行车赶过来了。汉屏县的范围不大,从卫生局到文化局也就是几分钟的路程而已。
  看到卢静芳到了,宁默上前亲亲热热地喊了声阿姨,然后便邀请许昕群和卢静芳二人到旁边的小饭馆去吃饭,许家两口子惦记着女儿的事情,自然也是欣然答应。至于说这顿饭谁掏钱,许昕群倒没多想,他觉得宁默远来是客,怎么也该是由他来买单款待的吧。
  那年代国内还没有互联网,以许家的家境,也打不起越洋长途,甚至连通信也只限于一个月一次,因为往返于中美之间的信件邮资也是颇为可观的。许晓琪出国之后,家里只收到过她的七八封信,尽管许晓琪在信中把自己在美国的生活说得轻松快乐,但家里知道,这必定是这个自幼懂事的女儿在粉饰太平,真实的情况也许连信中一半的乐观都难以达到。
  心里虽然满是担心,但许昕群两口子也找不到更多的方法去了解女儿的生活情况。现在听说来了一个刚刚在美国见过自己女儿的人,他们岂有不着急打听的道理。
  三个人在饭馆坐下来,点了几个简单的菜之后,宁默打开自己随身带的手提包,拿出了一叠照片,递到许昕群和卢静芳的手上,说道:“叔叔阿姨请看,这是我这次在美国给晓琪拍的照片。”
  听说有照片,老两口也顾不上矜持了,几乎是抢着把照片接了过去,然后便一张一张地端详起来。当年拍照片也是奢侈消费,许晓琪初到美国的时候,拍过几张照片寄回家里,此后就没有再拍过照了。这一次她也是沾了宁默的光,才拍了四五卷胶卷,宁默拿过来的,正是这一次所拍的照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7/4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