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帝国(校对)第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416

  葛东岩原本以为岳国阳的“考虑”只是一句托辞,谁知到了晚上,作战处长朱崇武突然找到葛东岩,通知他第二天一早前往平苑县,把秦海接到省军区来,说是岳国阳要亲自会见秦海。葛东岩欢欣鼓舞,于是今天一大早就开着吉普车与朱崇武来到了平苑,从青锋厂把秦海“借”了出来。
  所有这些事情,葛东岩当然不可能全部说给秦海听,他只是简单说秦海设计的工兵锹得到了省军区首长的好评,首长要亲自和他谈谈合作的事情。至于这种合作是采取什么方式,这就不是他这样的小兵所能知道的了。
  “小秦,我可提前告诉你,我们岳司令是雷厉风行的人,最不喜欢吞吞吐吐、讨价还价,你有什么想法就直接对岳司令说,我们部队是讲道理的,不会让你吃亏。但如果你打算从部队挣大钱,我劝你还是尽早打消这个念头的好。”朱崇武坐在吉普车后排,对秦海发出警告道。
  秦海笑笑,说道:“朱处长放心,我也知道现在部队没钱,我尽量提一个能够让大家双赢的方案就是了。”
  吉普车没有进入红泽市区,而是从城市边缘经过,径直开进了红泽市北郊的一片丘陵之中。在穿过一条山间的林荫道之后,前面出现了一个有持枪哨兵站岗的部队大院。哨兵看了看吉普车前挡风玻璃上贴着的标志之后,挥挥手让葛东岩把车开进了大院。
  “省军区不会是在这么隐蔽的地方吧?”秦海忍不住问道。前世的他对安河省不太熟悉,但这一世的他好歹是在红泽读过三年技校的,知道省军区大院是在红泽市中心的一个大院子里。
  “这是驻军的营房,岳司令员今天在这里钓鱼。”朱崇武用平静的语气说道。
  “钓鱼?”秦海有点懵了,这算是个什么节奏呢?
  朱崇武和葛东岩二人都没有向秦海进行更多的解释,作为军人,他们有守口如瓶的素质。今天这场戏,主角是司令员,他们只有配合跑龙套的义务。
  营房区依山傍水,面积不小,环境也非常怡人。葛东岩把吉普车一直开到了位于营房区后面的一个小湖边,秦海看到,湖边真的支着几柄大阳伞,有几个穿着军装和便装的人正坐在水边垂钓。
  葛东岩把车在一旁停下,与朱崇武、秦海一起下了车,来到那几名垂钓者身边。他跑前几步,来到一位穿军装的人面前,立定敬礼,报告道:“报告司令员,秦海已经接到,请您指示。”
  此人当然正是岳国阳,他转过头,向秦海他们那个方向看了一眼,说道:“请他过来吧。”
  朱崇武推了推秦海,示意他上前去。秦海依言上前,来到岳国阳面前,站住说道:“岳司令,我叫秦海,奉命前来,请您指示。”
  “你就是秦海?”岳国阳上三路下三路地审视着秦海,问道。
  “是,我就是秦海。”秦海不卑不亢地应道。
  “嗯,有点意思。”岳国阳莫名其妙地赞了一声,然后对葛东岩说道:“小葛,给小秦拿个马扎,让他坐下说话。”
  葛东岩拿来一个马扎,放在秦海身边,秦海向岳国阳和葛东岩分别道了声谢,便规规矩矩地坐下了。他不知道岳国阳打算如何跟他聊,所以并不急于开口,只等着对方出什么招,他再琢磨如何应对就是了。
  “我看了你造的那把工兵锹,构思非常独特,非常适合我们部队使用。你说说看,你设计的时候是怎么考虑的?”岳国阳问道。
  对于这个问题,秦海是有所准备的,他编了一套说辞,不外乎说自己从小喜欢军事,看过不少战争电影,又从报纸、杂志上看过一些外国资料,所以基于这些认识设计了这样一把工兵锹,希望有利于国防。他的说法半真半假,在外人听来,倒也可信。
  岳国阳其实对工兵锹的设计并不感兴趣,这种设计难的只是想法,一旦有了想法,落实到具体结构上是很容易的。他问这个问题,只是为了迷惑秦海,以便掩饰自己后面那些问题的用意。
  “你设计的这把工兵锹,设计非常巧妙,而用的钢材更是很特别,你能说说这种钢材是怎么冶炼出来的吗?”岳国阳接着又抛出了一个问题。
  “其实也没多难,我就是把几种不同的合金钢扔到一个炉子里去熔炼,炼出来就这样了。”秦海笑着答道,他并没有指望这样的回答能够让岳国阳相信,他只是要向岳国阳表明一种态度,那就是一个合金钢的配方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够问出来的。
  “真的这么简单吗?”坐在岳国阳身边、一直在装作钓鱼的一位中年人突然插话道,此人穿的是一身便服,鼻梁上架着近视眼镜,是个彻头彻尾的知识分子形象。
  “他是我们军区修械所的陈工程师,对金属冶炼很有研究。”岳国阳随口向秦海介绍道。
  秦海刚才一直把注意力集中在岳国阳的身上,并没有关注他身边的其他人。听到那位陈工程师的话,他才把目光转了过去。只看了一眼,秦海就几乎想笑出来了:
  你妹的工程师啊,如果这位仁兄是你们修械所的工程师,你们修械所也太逆天了吧!
第三十九章
你原来早就知道
  眼前这位,这一世的秦海自然是不认识的,但前世的秦海却是再熟悉不过。当然,前一世秦海认识他的时候,他比现在要大出了20多岁,已经是一位半截入土的老头了。秦海曾经与此人在一起合作共事过大半年,此后又多次在开学术会议的时候碰见,属于忘年之交。此人当然不是什么省军区修械所的工程师,而是科学院院士、钢铁总院的总工程师,名叫陈贺千。
  秦海现在看到的陈贺千,还只有40来岁,也不是院士,不过秦海知道,陈贺千此时已经在金属材料性能研究方面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是国内这个领域中的大牛之一。
  “原来是陈工,失敬了。”
  秦海不知道陈贺千为什么要隐姓瞒名地坐在这里,既然岳国阳不透露他的真实身份,秦海自然也不能当场揭穿。人家要跟自己演戏,自己就陪着演好就是了。要叙旧之类的,日后还有机会,还有,这能算叙旧吗?
  “小秦同志,我研究了一下你造的那把铁锹的钢材,发现它的强度远远超出了常见钢材的强度,你能不能介绍一下,这种钢材是如何冶炼出来的?”陈贺千推推鼻梁上的眼镜,开始对秦海发问了。
  其实,今天这个场景的真实主角,并不是岳国阳,而是陈贺千。他们所处的这个营地,是驻安河省的一个导弹部队基地。前一段时间,部队在训练中发现某型导弹的尾翼材料存在缺陷,便邀请地方上的专家前来诊断,陈贺千就是为了这个原因而来到此处的。
  昨天,岳国阳拿到葛东岩送来的匕首和工兵锹之后,一直在琢磨着如何解决钢材的问题的。他知道钢铁总院的专家就在红泽郊区的导弹部队,便亲自过来,把这两件产品送给陈贺千鉴定。
  陈贺千见了这两件东西,大惊失色。他让助手们用仪器对这种钢材进行了测试,得到的结论是这种钢材的强度超出了国内现有最好的合金钢的强度,尤其是其耐高温的性能更是杰出。虽然这种钢材还不能直接用于制造导弹尾翼,但借鉴这种钢材的思路,可以轻而易举地解决他们目前面临的困境。
  这个结论一出,岳国阳也愣住了。陈贺千等人在导弹基地忙活了两三个月时间都没有解决的问题,居然在一家县级农机厂找到了答案,这简直是太有戏剧性了。陈贺千当即就要求会见这种钢材的发明者,而此时政治部调查的结果也返回来了,显示秦海在政治上毫无问题,属于可以接触一定级别军事秘密的人员。岳国阳当即决定,派朱崇武前往青锋农机厂,商调秦海到省军区来协助工作。
  这些情况,秦海自然是不知道的。不过,当他认出陈贺千之后,他就知道岳国阳召自己过来,绝对不是为了一把工兵锹的事情,能够让陈贺千出面的项目,绝对简单不了。
  明白了这一节,秦海也就懒得再玩什么花招了。区区一个超高强度钢的配方而已,就算是送给老朋友的见面礼,又有何妨。他微微一笑,说道:“陈工,其实我炼的这种钢,也不是什么新工艺,我只是仿造H11和H13这两种热变型模具钢的冶炼思路,通过二次硬化的方法来提高合金钢的强度而已。”
  “可是,你这种钢材的强度,明显比H11和H13要更高啊。”陈贺千追问道。
  “这是因为我采取了特殊的高温回火工艺,使钢材弥散析出M7C3、M2C和MC等特殊碳化物,能够增加二次强化效应。”秦海应答如流。
  “钢的韧-脆转变温度是如何降低的?”
  “通过加入适量的镍来实现,同时还能够提高钢的淬透性。”
  “热处理工艺你是如何设计的?”
  “1010摄氏度空冷,550摄氏度回火,在空冷条件下能够形成高位错密度的板条马氏体组织……”
  “……你真是农机技校毕业的?”陈贺千用骇然的眼光看着秦海,脸上各种表情交织在一起,已经无法形容了。
  “呃……我是不是说得稍微有点多了?”秦海苦笑道。
  刚才这一番答问,秦海早忘了自己的穿越身份,似乎又回到了穿越之前。那时候,他每次与陈贺千在一起就是这样一问一答,思维跳跃之快,让旁听的人都反应不过来。可是,那时候的秦海是材料所的博士后,有与陈贺千对话的实力,现在这个秦海不过是一个技校生,说出来的东西让钢铁总院的总工都觉得匪夷所思,这简直就是妖孽了!
  “你们听懂了吗?”陈贺千把头转向旁边几个人,问道。
  旁边有几位是陈贺千此行带来的助手,有在读的研究生,也有已经工作的助理工程师。在陈贺千与秦海对话的过程中,他们一开始还能抓住一些概念,但很快就完全陷入糊涂之中了。陈贺千提的问题,都是技术中的重要环节。而秦海回答的时候,也是甩开过程,只提关键概念。这种顶级专家之间的对话,是不会去回顾什么原理的,往往只需要一个词就能够让对方明白自己的想法,其余的东西只需要互相脑补就行了。
  “陈老师,我有些地方没听懂。”一名助手讷讷地答道,“不过,刚才您和秦老师说的这些,我都已经记下了。”
  秦老师!
  旁边作陪的还有导弹部队里的工程师,听到那助手的话,眼睛瞪得比铜铃还大。陈贺千是个平易近人的专家,但他身边的助手里却有那种眼高于顶之辈。刚才说话的这位就是如此,来部队这段时间,除了在陈贺千面前显得老实一点,在部队的工程师们面前不要太拽哦。
  可是,就是这么一个拽人,居然把这个稚气未消的小青工叫作老师,这世界真的让人看不懂了。
  “岳司令,你们这的技校,水平竟然如此之高?”陈贺千扭头去向岳国阳求证,他本不是一个会作伪的人,被秦海的学识震撼住之后,更是忘了岳国阳给他编的那个假身份,一说话就露出马脚了。
  岳国阳拼命地向陈贺千眨眼睛示意,嘴里说道:“老陈,咱们农机技校的水平还是挺不错的,你没去吧?”
  “了不起,了不起。”陈贺千喃喃地说道,“一个农机技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竟然有这么过硬的理论功底,人才啊,人才啊!”
  “陈老师过奖了。”秦海赶紧向陈贺千拱手道谢,他知道自己说的这些东西让陈贺千服气了,这其中的缘由,一方面是因为他本身是一个出类拔萃的人才,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拥有超前几十年的知识。有些内容在后世的专业人员看来并不算是什么了不起的知识,但放在这个年代,就属于非常前卫的理论创新了。
  “聊了一上午了,都饿了吧?来来来,咱们把桌子摆上,大家边吃边聊。”岳国阳站起身,对众人招呼道。
  陈贺千是国家级的专家,岳国阳对他一向是尊重有加的。秦海能够让陈贺千都感到佩服,岳国阳自然而然地把秦海也看成专家了,不再以一个青工的身份来对待。见双方的对话告一段落,岳国阳想起了自己的角色,便开始张罗着安排酒宴,当然主要目的是为了招待陈贺千,秦海只是沾沾光而已。
  湖边上有几棵亭亭如盖的大树,照着岳国阳的吩咐,饭桌就安排在这大树底下,这样既荫凉又开阔,倒是符合军人的传统。
  几名警卫士兵从食堂抬来了大圆桌,在树下支好,接着又开始分派碗筷。朱崇武领着秦海走到桌边,给他指了个位子,说道:“小秦,我看陈老师很欣赏你,要不你就坐陈老师旁边吧。”
  “没问题。”秦海点点头,然后走上前去,把自己座位旁边的碗筷稍稍挪动了一下。
  “陈老师,这边请。”岳国阳陪着陈贺千也走过来了,他给陈贺千指了一下位子,说道:“陈老师请坐这吧。”
  陈贺千走到桌边,正欲坐下,眼睛无意间注意到了放在自己面前的碗筷,不由得一愣。
  “这是谁给我摆的筷子?”陈贺千问道。
  “是那位秦同志。”正在旁边服务的警卫战士说道,他看了看碗筷的位置,不由得嘀咕道:“这个秦同志也真的是,怎么把您的筷子放到左手边了……”
  “别动!”陈贺千拦住了正准备替他把筷子挪到右手边的警卫战士,然后扭头看着一旁的秦海,眼睛里闪着狐疑之色。
  秦海倒是呵呵地笑着,伸手示意道:“陈老师请入席吧,如果我没弄错的话,您应当是习惯用左手拿筷子的。”
  “你原来早就知道我是谁?”陈贺千这一刻的震惊,完全不亚于刚才那一会了。
第四十章
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陈贺千是个左撇子,不过,只有与他非常熟悉的人,才知道他的这个习惯。
  在年轻时候,陈贺千不想让自己显得太另类,因此在各种公共场合吃饭的时候,他都是用右手拿筷子的,只有在自己家里吃饭,才换成自己觉得更舒服的左手。到成为院士之后,不知是谁把他的习惯透露出去,于是遇到有宴请的场合,熟悉他的东道主都会主动帮他把筷子放在左手边,用这样的细节来体现对他的尊重。
  秦海前一世与陈贺千关系亲密,在一起吃饭的机会不下上百次,自然了解陈贺千的这个习惯。刚才他帮陈贺千把筷子挪一个位置,一来是习惯使然,二来也是在向陈贺千传递一个信息:别装了,我知道你是谁。
  谁碰上这样的事情,心中的震惊也都会如陈贺千一样。一个自己素未谋面的小年轻人,居然知道自己这样隐秘的一个习惯,而自己却还藏头缩尾地自称是什么修械所工程师,这实在是太荒唐可笑了。他拼命地在脑子里回忆着秦海这个人,却丝毫也找不到线索。对方的年龄实在是太小了,自己怎么会和他认识的呢?
  “小秦,你去过京城?”陈贺千试探着问道。
  “没有,我从未出过安河省。”秦海郁闷地回答道,其实前一世的他除了南北极之外,地球上的哪个角落都去过,甚至穿越都是在雪山上发生的。可是,现在他却只能说自己是个土鳖,哪都没去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4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